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和经皮氧分压血气分析临床实践指南
1
作者 王欢欢 赵卓宇 +8 位作者 韩彤妍 张谦慎 武辉 容志惠 李丽玲 邓英 王瑞 曹云 张崇凡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接受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二氧化碳分压(PCO_(2))和氧分压(PO_(2))处于一个动态及快速变化的状态。采集动脉血或末梢血进行血气分析仅能获得某个时点的PaCO_(2)/PaO_(2)测量结果,具有有创性、不能连续监测等不足,频繁采... 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接受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二氧化碳分压(PCO_(2))和氧分压(PO_(2))处于一个动态及快速变化的状态。采集动脉血或末梢血进行血气分析仅能获得某个时点的PaCO_(2)/PaO_(2)测量结果,具有有创性、不能连续监测等不足,频繁采血也容易导致医源性失血、穿刺部位损伤感染、血流动力学波动、疼痛不适增加和人机对抗等不良后果。无创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及经皮氧分压(TcPO_(2))监测技术能对新生儿PCO_(2)/PO_(2)进行连续监测,减少患儿抽血次数,在危重新生儿监护中具有一定的优势[1],尤其有益于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管理。TcPCO_(2)/TcPO_(2)监测的主要临床问题:①TcPCO_(2)/TcPO_(2)监测结果能否代替有创血气分析的结果;②监测探头的温度和连续监测时长与早产儿皮肤灼伤的关系。针对上述2个临床问题依据WHO指南制定方法,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联合国内3家医院新生儿血气分析专家,邀请复旦大学GRADE中心作为指南方法学指导,制作新生儿TcPCO_(2)/TcPO_(2)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践指南 极低出生体重儿 经皮氧分压 人机对抗 危重新生儿 末梢血 穿刺部位 血气分析
下载PDF
不同供氧方式高压氧治疗对手术治疗后卒中患者经皮氧分压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任梓齐 王勤芳 +2 位作者 刘亚玲 王丛 于秋红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8-1154,共7页
目的评估不同供氧方式的高压氧治疗下,发病30 d内卒中术后患者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imetry,TcPO_(2))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2023年1月1日—2024年6月20日在高压氧科接受治疗的发病30 d内卒中术后患者,根据气道情况分为正常气... 目的评估不同供氧方式的高压氧治疗下,发病30 d内卒中术后患者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imetry,TcPO_(2))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2023年1月1日—2024年6月20日在高压氧科接受治疗的发病30 d内卒中术后患者,根据气道情况分为正常气道面罩加储气囊供氧(面罩组)和人工气道头罩供氧(头罩组)。高压氧治疗期间实时监测TcPO_(2),比较两种供氧方式下TcPO_(2)变化。结果本研究共入选26例患者,面罩组和头罩组各13例。面罩组升压开始时TcPO_(2)为(55.92±9.58)mmHg(1 mmHg=0.133 kPa),稳压吸氧阶段TcP O_(2)平均值和最大值分别为(679.30±186.80)mmHg和(881.40±208.20)mmHg,减压结束TcPO_(2)为(83.71±21.54)mmHg。头罩组升压开始时TcPO_(2)为(62.92±14.84)mmHg,稳压吸氧阶段TcPO_(2)平均值和最大值分别为(369.50±163.00)mmHg和(487.90±212.10)mmHg,减压结束TcPO_(2)为(84.25±19.95)mmHg。面罩组稳压吸氧阶段TcPO_(2)的平均值和最大值高于头罩组相应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面罩组和头罩组稳压吸氧10 min TcPO_(2)开始升高,面罩组吸氧30 min TcPO_(2)达到饱和,头罩组随吸氧时间延长TcPO_(2)动态上升直至吸氧结束。结论高压氧治疗期间,面罩供氧和头罩供氧均能提升卒中术后患者的TcPO_(2)水平,面罩吸氧效果应该优于头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经皮氧分压 卒中 面罩吸氧 头罩吸氧
下载PDF
经皮氧分压监测在老年糖尿病足病人诊治中的应用
3
作者 彭茂 车亚梅 鲁严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模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血管病变引起足部供血及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足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检测老年糖尿病病人肢端局部缺血情况对预测糖尿病...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模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血管病变引起足部供血及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足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检测老年糖尿病病人肢端局部缺血情况对预测糖尿病足溃疡风险、指导血管重新建立、评估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经皮氧分压检测是一种经济、可信度高、可重复、操作简洁、无创性的血管病变检查方法,用于糖尿病足病人时可很好地反映下肢血管尤其踝以下皮肤微循环状态,进而反映周围动脉灌注情况,可为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客观、量化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氧分压 糖尿病足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经皮氧分压目标为导向的早期踏车运动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黄艳林 赵雪芹 +4 位作者 陈兴 刘彦飞 向洋 李鑫瑜 汪子寒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5期1650-1657,共8页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TcP(O_(2))]指导下的早期踏车运动在机械通气(mechanically ventilated,MV)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 2021年3月-2023年2月符合纳排标准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TcP(O_(2))]指导下的早期踏车运动在机械通气(mechanically ventilated,MV)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 2021年3月-2023年2月符合纳排标准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一项历史对照研究,对照组(2021年3月-2022年2月)实施基于经验的早期康复运动(early rehabilitation mobilization,ERM);观察组(2022年3月-2023年2月)实施TcP(O_(2))目标导向的早期踏车运动。探索2种方案对MV患者临床结局与患者安全事件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单次平均康复运动时间较对照组短(t=-12.174,P<0.05),运动过程中最大Brog评分较对照组高(Z=-2.209,P=0.030),转出前行走能力得分较对照组高(Z=-2.279,P=0.023),2组转出前移动能力得分、ICU获得性衰弱(ICU-acquired weakness,ICU-AW)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最大吸气压(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MIP)、谵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不可逆转的安全事件。结论TcP(O_(2))目标导向早期踏车运动可提高MV患者转出时行走能力,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提高临床康复工作效率的同时并未增加患者安全风险,兼具有效性、高效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氧分压 踏车运动 呼吸 人工 机械通气 早期康复运动 预后
下载PDF
高压舱1.6ATA和2.0ATA治疗压力下对突聋患者经皮氧分压动态监测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高甜 丁建章 汤丹霞 《中国康复》 2024年第6期354-356,共3页
目的:通过记录1.6 ATA(absolute atmosphere)和2.0ATA两种不同治疗压力下对突聋患者经皮氧分压(TcPO_(2))的动态变化,为临床治疗压力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持。方法:1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别在1.6ATA和2.0ATA的治疗压力下,对左侧锁骨下第二... 目的:通过记录1.6 ATA(absolute atmosphere)和2.0ATA两种不同治疗压力下对突聋患者经皮氧分压(TcPO_(2))的动态变化,为临床治疗压力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持。方法:1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别在1.6ATA和2.0ATA的治疗压力下,对左侧锁骨下第二肋间水平的TcPO_(2)曲线变化进行连续全程监测。结果:在1.6ATA和2.0ATA治疗压力下吸入浓度100%的氧,两者经皮氧分压动态变化的走势保持一致。1.6ATA比2.0ATA的附加压降低了40%,而前者吸氧45min时的TcPO_(2)峰值比后者降低了15.41%。结论:从经皮氧分压的角度评价,1.6ATA的吸氧效果比2.0ATA下降了15.41%,为临床中需要治疗压力降低的情况提供了吸氧效果方面的基线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经皮氧分压 吸氧效果
下载PDF
D-二聚体、C肽水平结合经皮氧分压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诊断价值
6
作者 张冰荫 李辉 +3 位作者 范瑾 杨云 贾笑迪 杨幸幸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5期926-929,共4页
目的探究D-二聚体、C肽水平结合经皮氧分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安徽省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作为研究组,另纳入60例同期未合并DPN的2型糖尿病患... 目的探究D-二聚体、C肽水平结合经皮氧分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安徽省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作为研究组,另纳入60例同期未合并DPN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等进行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临床特征(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C肽水平结合经皮氧分压(TcPO_(2))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BMI、进食后2 h C肽及TcPO_(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5、6.215、5.849,P<0.05)。糖尿病病程、血清尿酸(S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D-二聚体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77、5.789、5.621、5.285,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D-二聚体、进食后2hC肽、TcPO_(2)均是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C肽水平、经皮氧分压三者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2、0.784、0.769、0.861,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经皮氧分压及血清D-二聚体三者联合检测对其是否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二聚体 C肽 经皮氧分压
下载PDF
电针合谷对面部温度和迎香穴区经皮氧分压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唐丽梅 王淑友 +1 位作者 李顺月 张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77-1280,共4页
目的:应用反映组织代谢的温度和经皮氧分压指标,观察电针后远端穴区组织代谢的变化,旨在探讨针灸改善循经远端部位新陈代谢的作用。方法:联合使用红外热像仪和经皮氧分压测定仪,对10例健康人分别连续检测电针双侧合谷时和不做任何干预... 目的:应用反映组织代谢的温度和经皮氧分压指标,观察电针后远端穴区组织代谢的变化,旨在探讨针灸改善循经远端部位新陈代谢的作用。方法:联合使用红外热像仪和经皮氧分压测定仪,对10例健康人分别连续检测电针双侧合谷时和不做任何干预时的左侧迎香穴温度和经皮氧分压在0 min、10 min、20 min、30 min时的变化(两次测试相隔24 h)。结果:(1)电针时,左侧迎香穴区温度最高可上升(0.33±0.4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侧迎香穴区温度最高可上升(0.43±0.6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印堂穴区温度最高可上升(0.38±0.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电针时,左侧迎香穴经皮氧分压有所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P<0.05)。结论:电针双侧合谷,面部温度和左侧迎香穴区经皮氧分压都有所升高,说明电针具有促进循经远端穴位局部组织新陈代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谷穴 迎香穴 红外热像/温度 经皮氧分压仪/经皮氧分压
下载PDF
间歇充气加压联合足背经皮氧分压监测在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作用分析
8
作者 李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20-0124,共5页
观察T2DM患者tcpO2在IPC负荷前后的变化,探讨IPC联合足背tcpO2监测在评估T2DM患者LEAD中的作用。方法 招募T2DM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静息状态ABI水平将其分为ABI异常(DAA)组、ABI临界(DAC)组和ABI正常(DAN)组。分别测定并比较各... 观察T2DM患者tcpO2在IPC负荷前后的变化,探讨IPC联合足背tcpO2监测在评估T2DM患者LEAD中的作用。方法 招募T2DM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静息状态ABI水平将其分为ABI异常(DAA)组、ABI临界(DAC)组和ABI正常(DAN)组。分别测定并比较各研究对象静息平卧状态及IPC负荷过程中、后的足背tcpO2。结果 (1)静息平卧状态(t=0min),足背tcpO2在DAN组、DAC组、DAA组间依次降低(分别为:49.20±2.11mmHg、42.87±13.80mmHg、35.20±9.79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930,P=0.012);其中DAA组与DAN组(P=0.006)、DAA组与DAC组(P=0.047)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IPC负荷过程中,DAA组、DAC组、DAN组的足背tcpO2均较静息平卧状态降低(均P<0.05);组间比较,足背tcpO2在DAA组最低(偏回归系数B=-15.417)、DAC组次之(B=-6.917)、DAN组最高(B=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16.292,P=0.000),其中DAA组与DAN组(P=0.000)、DAA组与DAC组(P=0.034)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IPC负荷后的20分钟内,三组的足背tcpO2逐渐回升至接近各自静息平卧状态数值;组间比较,足背tcpO2在DAA组、DAC组、DAN组依次升高(偏回归系数B分别为: -11.112、-8.596、0,Waldχ2=15.515,P=0.000),其中DAA组与DAN组(P=0.000)、DAC组与DAN组(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PC可以引起T2DM患者足背tcpO2的一过性降低;IPC联合足背tcpO2监测在评估T2DM患者早期LEAD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间歇充气加压 经皮氧分压 下肢动脉病变
下载PDF
经皮氧分压监测仪传感器的研制 被引量:2
9
作者 傅逸敏 山英 +2 位作者 金利通 余瑞宝 方禹之 《分析仪器》 CAS 1989年第1期1-3,共3页
本传感器采用Clark电极,传感器性能稳定,重复性好,氧分压在0~120mmHg柱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连续测定4小时,其飘移信号小于2mmHg柱。可连续监测病员氧分压的变化。
关键词 传感器 经皮氧分压 分压监测
下载PDF
激光多普勒及经皮氧分压监测仪在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运观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屈方方 权小波 +2 位作者 滕颖 南娜 梁虹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567-568,共2页
目的探讨激光多普勒及经皮氧分压监测仪在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运观察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上肢皮肤大面积缺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多普勒及经皮氧分压监测仪对皮瓣移植术后进行早期血运观察... 目的探讨激光多普勒及经皮氧分压监测仪在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运观察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上肢皮肤大面积缺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多普勒及经皮氧分压监测仪对皮瓣移植术后进行早期血运观察,通过相应数据进行分析来发现早期血管危象,及时进行处理及干预,观察皮瓣移植的成活率。结果60例中8例经监测工具早期发现血管危象,经换药或侧方放血滴肝素及手术探查成活6例;1例放弃探查最终坏死;1例部分坏死。结论应用激光多普勒及经皮氧分压监测仪能更早更快地发现血管危象,并及时有效地干预,提高皮瓣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普勒 经皮氧分压监测 游离皮瓣移植术 血运观察
下载PDF
经皮氧分压检测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7
11
作者 丁胜 赵湜 +3 位作者 王红祥 王中京 毛红 周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7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TcPO2)检测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周围血管病变(PAD)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0例T2DM患者行双下肢TcPO2测定,并以其双下肢动脉64排多层螺旋CT(MSCT)扫描结果为金标准,计算TcPO2与MSCT扫描的符合率、敏感度和特异度。...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TcPO2)检测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周围血管病变(PAD)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0例T2DM患者行双下肢TcPO2测定,并以其双下肢动脉64排多层螺旋CT(MSCT)扫描结果为金标准,计算TcPO2与MSCT扫描的符合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TcPO2检测显示,62例(104条下肢)患者伴有PAD,其与MSCT扫描结果的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5%、93.3%、95.7%。结论TcPO2检测是诊断T2DM患者PAD较准确、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周围血管病 经皮氧分压 64排多层螺旋CT扫描
下载PDF
经皮组织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瞿金龙 赵良 +4 位作者 王虑 王玺 李文放 林兆奋 刘雪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1-214,290,共5页
目的:探讨经上肢前臂背侧测得经皮组织氧分压( tcpO2)和二氧化碳分压( tcpCO2)对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微循环情况评估与预后评估价值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06-01-2014-03-31诊断为感染性休克的患者30例,动态监测诊断当天、2... 目的:探讨经上肢前臂背侧测得经皮组织氧分压( tcpO2)和二氧化碳分压( tcpCO2)对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微循环情况评估与预后评估价值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06-01-2014-03-31诊断为感染性休克的患者30例,动态监测诊断当天、24 h动脉血氧分压( 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tcpO2、tcpCO2、血乳酸,并计算出氧偏移度、二氧化碳偏移度等指标,选取即将出院的10例治愈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统计学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tcpO2和tcp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性休克死亡组二氧化碳偏移度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氧化碳偏移度与血乳酸呈线性正相关(R2=0.538),诊断当天二氧化碳偏移度较血乳酸、APACHEⅡ评分能更好地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且最佳截断值为0.38。结论二氧化碳偏移度能与动脉血乳酸一样提示微循环情况,且二氧化碳偏移度能更好地早期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组织氧分压(tcpO2) 经皮组织二氧化碳分压(tcpCO2) 动脉血氧分压(PaO2)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动脉血乳酸 感染性休克 预后 Transcutaneous tissue PRESSURE of O2 and CO2(tcpO2 and tcpCO2) Arterial PRESSURE of O2 and CO2(PaO2 and PaCO2)
下载PDF
下肢运动训练对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小腿经皮氧分压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真真 潘思京 +1 位作者 季鹏 王磊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平板及踏车运动对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小腿经皮氧分压(Tc PO2)及运动能力的影响,为不同人群最适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方法与依据。方法:将80例外周动脉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平板运动组(27例)及踏车运动组(27例),对照组予... 目的:探讨平板及踏车运动对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小腿经皮氧分压(Tc PO2)及运动能力的影响,为不同人群最适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方法与依据。方法:将80例外周动脉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平板运动组(27例)及踏车运动组(2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平板及踏车运动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予以12周平板运动及踏车运动,3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行小腿经皮氧分压、6min步行试验及行走受损问卷(WIQ)评估。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小腿经皮氧分压基线、6min步行试验及行走受损问卷评估均无显著差异(P>0.05);12周运动后,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患者各项评估较治疗前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平板及踏车运动组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对比,平板及踏车运动组各项评估均优于对照组(P<0.05);平板运动组与踏车运动组相比,两组间经皮氧分压基线并无显著差异(P>0.05),平板运动组6min步行距离优于踏车运动组(P<0.05),而在行走受损问卷评估中踏车运动组表现出更好的爬梯能力,但两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下肢运动能够改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小腿微循环情况,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同时平板及踏车运动有着相似受益程度,对于不能安全行走及运动耐力较低的患者而言,踏车运动可能更为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运动 踏车运动 外周动脉疾病 经皮氧分压 运动能力
下载PDF
经皮氧分压监测对行体外膜氧合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董亮 李朗 +2 位作者 张秀红 严正 严洁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94-698,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监测对行体外膜氧合(ECMO)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06—2015—05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因心源性休克而接受静脉-动脉(V—A)ECMO治疗的患者共41例。在...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监测对行体外膜氧合(ECMO)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06—2015—05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因心源性休克而接受静脉-动脉(V—A)ECMO治疗的患者共41例。在接受ECMO治疗后6h进行经皮氧分压监测和氧负荷试验,计算6h的10min氧负荷值(10minOCT)及氧负荷指数(OCI),并收集ECMO治疗首日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常规生化指标、APACHEⅡ评分。依据ECMO治疗后60d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10minOCT、OCI及APACHEⅡ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10minOCT、OCI值及APACHEⅡ评分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Log—rank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纳入19例及22例患者,存活组10minOCT[(78.00±19.15)mmHgvs.(55.41±15.68)mmHg,P〈0.05]及OCI[(0.75±0.15)VS.(0.61±0.15),P〈0.05]均高于死亡组,存活组APACHEII评分[(11.37±5.54)VS.(19.45±6.47),P〈0.05]低于死亡组。10minOCT预测患者60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0.07(95%C10.67~0.92,P〈0.05)。OCI值预测患者60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0.08(95%c10.59~0.87,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分另0以10minOCT=72.00BinHg(66.7%VS.25.0%)和OCI=0.70(77.8%VS.21.7%)为最佳界值分组患者60d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1.21,95%CI1.08—1.36,P〈0.05)、6h10minOCT(OR=0.93,95%C10.89—0.97,P〈0.05)、OCI(OR=0.002,95%C10.001—0.223,P〈0.05)均是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结论经皮氧分压监测是早期预测行ECMO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氧分压监测 体外膜氧合(ECMO) 心源性休克 预后
下载PDF
经皮氧分压对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早期压力性溃疡发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5
作者 于彬彬 宁华秀 陈晓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4697-4699,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压力性溃疡(压疮)发生的预测作用,为临床压疮早期监测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8~12月,选取山东省滨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23例入住ICU超过48 h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压力性溃疡(压疮)发生的预测作用,为临床压疮早期监测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8~12月,选取山东省滨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23例入住ICU超过48 h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压疮风险评估(Braden)量表对入住ICU 24 h内的老年患者完成压疮风险的首次评估,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患者骶尾部组织经皮氧分压(Tc PO2),采用灵敏度、特异度、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等评价Tc PO2对ICU老年患者早期压疮发生的预测效果。结果最后纳入的101例ICU老年住院患者的Braden评分为(14. 23±1. 71)分;至入住ICU第7天时,患者骶尾部组织Tc PO2明显降低,特异度显著升高,灵敏度也较第一天时有所升高;人住ICU第1、3、5、7天时,其患者Tc PO2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853、0. 818、0. 841、0. 843。结论 Tc PO2评估有利于ICU老年住院患者临床早期压疮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压力性溃疡 经皮氧分压
下载PDF
经皮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钟小红 黎艳 +2 位作者 唐小刚 陆政 陈红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年第12期1447-145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arterial oxygen pressure,TcPO_(2))及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TcPCO_(2))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arterial oxygen pressure,TcPO_(2))及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TcPCO_(2))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ICU治疗的22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压疮风险评估(Braden)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压力性损伤高危组(38例)和压力性损伤中低危组(185例)。比较两组TcPO_(2)和TcPCO_(2)监测值,并分析TcPO_(2)或TcPCO_(2)评估ICU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的价值。结果压力性损伤高危组Braden量表评分明显低于中低危组(P<0.01),而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明显高于中低危组(P<0.01);两组入住ICU第1、3、5、7天时TcPO_(2)值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1),且压力性损伤高危组各时间段的TcPO_(2)值均明显低于中低危组(P<0.05);两组入住ICU第1、3、5、7天时的TcPCO_(2)值均呈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上述各时间段TcPCO_(2)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发生压力性损伤高危组TcPO_(2)的截断值为55.62mmHg(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75),中低危组TcPO_(2)的截断值为91.78mmHg(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1)。结论 TcPO_(2)监测能有效评估ICU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风险,可有效弥补Braden评分对压力性损伤预警的不足,可作为间接评估ICU患者压力性损伤的一种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氧分压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压力性损伤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无创经皮组织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7
作者 孙乐瑾 朱永 王华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6238-6240,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经皮组织氧分压(tcpO_2)和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监测在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7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病例组,对诊断2、24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tcpO_2、tcpC... 目的探讨无创经皮组织氧分压(tcpO_2)和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监测在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7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病例组,对诊断2、24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tcpO_2、tcpCO_2、动脉血乳酸等动态监测,同时计算氧偏移度和二氧化碳偏移度。随机抽取30例治愈即将出院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根据28 d后的预后情况将病例组分为存活组(n=51)和死亡组(n=16),与对照组比较诊断2 h二氧化碳偏移度、动脉血乳酸水平。结果病例组诊断2 h的tcpO_2水平低于对照组,tcpCO_2、氧偏移度、二氧化碳偏移度以及动脉血乳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aO_2、PaCO_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活组tcpCO_2、二氧化碳偏移度、动脉血乳酸水平高于对照组而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tcpO_2、氧偏移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S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诊断2 h、24 h二氧化碳偏移度与动脉血乳酸之间均呈正相关(r=0.491、0.433,均P<0.05)。同一时间的评估指标中,二氧化碳偏移度的ROC曲线面积均大于动脉血乳酸,诊断2 h、24 h二氧化碳偏移度、动脉血乳酸的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891、0.762、0.915、0.811。结论二氧化碳偏移度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微循环密切相关,并且早期监测二氧化碳偏移度有助于早期评估患者的预后,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组织氧分压 经皮组织二氧化碳分压 重症感染性休克
下载PDF
高原训练期间经皮氧分压及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变化特点 被引量:14
18
作者 朱欢 高炳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985-2991,共7页
背景:一般情况下经皮氧分压测定有氧能力水平越高,安静状态时值越高,训练过程中呈下降趋势,提示机体疲劳加深,肌肉缺氧程度加大,机能状态下降,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则反之。目的:分析6周高原训练期间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肱二头肌经皮氧分压... 背景:一般情况下经皮氧分压测定有氧能力水平越高,安静状态时值越高,训练过程中呈下降趋势,提示机体疲劳加深,肌肉缺氧程度加大,机能状态下降,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则反之。目的:分析6周高原训练期间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肱二头肌经皮氧分压、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变化特点与其训练负荷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整个高原训练板块分为高原前、高原训练、高原后3个阶段,每周运动员休息时早晨空腹状态下使用PeriFlux System 5000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对10名男子赛艇运动员进行无创测试,测试指标包括经皮氧分压、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及乳酸值的变化;同时在上高原前1周及下高原后2周分别对运动员进行测功仪6 km及6级负荷测试。结果与结论:(1)高原训练中经皮氧分压、经皮氧分压/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呈现出"W"型变化趋势,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呈现"V"型变化趋势。(2)结果说明:高原训练"平原阶段储备体能、高原训练前期加量后期加度"的训练模式较为合理,可为今后高原训练提供一个较好的范式;经皮氧分压、经皮二氧化碳尤其是二者比值对评价运动负荷对运动员的刺激程度有着重要参考作用;经皮氧分压测定还量化了高原训练中运动员毛细血管的含氧量;建议将经皮氧分压作为一种无创性指标应用于运动员有氧能力变化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医学 血气监测 经皮 乳酸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赛艇运动 高原训练 经皮氧分压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夜间经皮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凤蕊 平芬 +1 位作者 韩书芝 李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5849-5851,共3页
目的探讨日间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Sa O2)≥88%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时期及是否吸氧条件下夜间经皮氧分压(Tc PO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 PCO2)及Sa O2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已经确诊为COPD的老年患者中选取... 目的探讨日间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Sa O2)≥88%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时期及是否吸氧条件下夜间经皮氧分压(Tc PO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 PCO2)及Sa O2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已经确诊为COPD的老年患者中选取日间静息Sa O2≥88%的COPD患者55例,分为COPD稳定期组及COPD急性加重组(AECOPD),并设正常对照组,给予经皮无创血气及血氧饱和度夜间8 h连续监测。对AECOPD组患者在给予1.5 L/min氧气吸入条件下于第2天晚上再重复经皮无创血气监测。结果 1COPD稳定期组、AECOPD组患者最高经皮氧分压(HTc PO2)、最低经皮氧分压(LTc PO2)及平均经皮氧分压(MTc PO2)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最高经皮二氧化碳分压(HTc PCO2),最低经皮二氧化碳分压(LTc PCO2)及平均经皮二氧化碳分压(MTc PCO2)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AECOPD组、COPD稳定期组患者的最低血氧饱和度(LSa O2)及平均血氧饱和度(MSa O2)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SLT9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AECOPD患者夜间给予低流量吸氧(1.5 L/min)后,患者HTc PO2、LTc PO2及MTc PO2较未吸氧时均明显升高(P<0.05),HTc PCO2,LTc PCO2及MTc PCO2较未吸氧时均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无创血气监测应与Sa O2监测联合应用于临床,可用于老年COPD患者夜间出现低氧血症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的诊断及指导吸氧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经皮氧分压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血氧饱和度 低氧血症
下载PDF
低频声波对30例健康人阳陵泉穴微循环、温度及经皮氧分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玉华 汤心钰 +6 位作者 张波 白秀丽 王铭慧 李曼 王岩 曹晓焕 许继宗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9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讨体感音乐低频声波(16~160 Hz)对阳陵泉穴微循环、温度及经皮氧分压的影响。方法在30例健康人的阳陵泉穴附近,按顺序播放低频声波,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析循经穴位的微循环、温度及经皮氧分压的变化,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结果不... 目的探讨体感音乐低频声波(16~160 Hz)对阳陵泉穴微循环、温度及经皮氧分压的影响。方法在30例健康人的阳陵泉穴附近,按顺序播放低频声波,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析循经穴位的微循环、温度及经皮氧分压的变化,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结果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对阳陵泉穴的微循环、温度、经皮氧分压有不同影响,其中D2音(73.42 Hz)对该穴位影响最显著,微循环增加量为(106.87±18.79)%,与其它组相比,高于其他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温度数值为(26.83±2.35)℃,与其他组比较,高于其他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经皮氧分压数值为(44.87±2.79)mmHg,与其他组比较,高于其他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特定频率声波可引起阳陵泉穴附近微循环的显著改变,诱发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声波 阳陵泉 微循环 温度 经皮氧分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