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氧分压监测对行体外膜氧合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董亮 李朗 +2 位作者 张秀红 严正 严洁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94-698,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监测对行体外膜氧合(ECMO)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06—2015—05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因心源性休克而接受静脉-动脉(V—A)ECMO治疗的患者共41例。在...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监测对行体外膜氧合(ECMO)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06—2015—05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因心源性休克而接受静脉-动脉(V—A)ECMO治疗的患者共41例。在接受ECMO治疗后6h进行经皮氧分压监测和氧负荷试验,计算6h的10min氧负荷值(10minOCT)及氧负荷指数(OCI),并收集ECMO治疗首日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常规生化指标、APACHEⅡ评分。依据ECMO治疗后60d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10minOCT、OCI及APACHEⅡ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10minOCT、OCI值及APACHEⅡ评分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Log—rank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纳入19例及22例患者,存活组10minOCT[(78.00±19.15)mmHgvs.(55.41±15.68)mmHg,P〈0.05]及OCI[(0.75±0.15)VS.(0.61±0.15),P〈0.05]均高于死亡组,存活组APACHEII评分[(11.37±5.54)VS.(19.45±6.47),P〈0.05]低于死亡组。10minOCT预测患者60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0.07(95%C10.67~0.92,P〈0.05)。OCI值预测患者60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0.08(95%c10.59~0.87,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分另0以10minOCT=72.00BinHg(66.7%VS.25.0%)和OCI=0.70(77.8%VS.21.7%)为最佳界值分组患者60d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1.21,95%CI1.08—1.36,P〈0.05)、6h10minOCT(OR=0.93,95%C10.89—0.97,P〈0.05)、OCI(OR=0.002,95%C10.001—0.223,P〈0.05)均是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结论经皮氧分压监测是早期预测行ECMO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氧分压监测 体外膜氧合(ECMO) 心源性休克 预后
下载PDF
经皮氧分压监测糖尿病足溃疡的护理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红敏 《全科护理》 2014年第20期1877-1878,共2页
[目的]总结经皮氧分压(TcPO2)监测糖尿病足溃疡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0例初诊糖尿病足溃疡病人采用TcPO2监测,同时给予积极的治疗和心理护理、足溃疡护理、控制血糖、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随访6个月后TcPO2监测结果均有好转。[结... [目的]总结经皮氧分压(TcPO2)监测糖尿病足溃疡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0例初诊糖尿病足溃疡病人采用TcPO2监测,同时给予积极的治疗和心理护理、足溃疡护理、控制血糖、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随访6个月后TcPO2监测结果均有好转。[结论]采用TcPO2监测糖尿病足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促进糖尿病足溃疡良好预后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经皮氧分压监测 护理
下载PDF
经皮氧分压监测在VA-ECMO患者下肢保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潘飞艳 童洪杰 +1 位作者 张晓玲 陈琨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3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监测在在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患者下肢保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9月~2019年9月收住我院的VA-ECMO患者90例,将其分为三组,A组:患者未进行经皮氧分压监测;B组:患者进行经皮氧分压监测但未发生下肢缺...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监测在在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患者下肢保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9月~2019年9月收住我院的VA-ECMO患者90例,将其分为三组,A组:患者未进行经皮氧分压监测;B组:患者进行经皮氧分压监测但未发生下肢缺血;C组:患者进行经皮氧分压监测但发生下肢缺血。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下肢缺血的发生率,经皮氧分压监测的结果,及评估经皮氧分压监测指标对患者下肢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90例患者中60例进行了经皮氧分压监测,30例患者未进行监测,90例患者中40例发生了下肢缺血,A组下肢缺血的发生率高于B组和C组(P<0.05),所有患者中总共11例患者进行了截肢,A组患者截肢的发生率高于B组和C组(P<0.05),发生下肢缺血的患者经皮氧分压明显低于未发生缺血的患者(P<0.05),发生下肢缺血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未发生缺血的患者(P<0.05),90例患者中死亡50例,发生下肢缺血的患者死亡率高于未发生下肢缺血的患者(P<0.05)。以经皮氧分压监测结果预测患者发生下肢缺血的截断值为67.5 mmHg,约登指数0.804,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7(0.869~1.000),敏感性89.5%,特异性90.9%。结论经皮氧分压监测能较早发现VA-ECMO患者的下肢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经皮氧分压监测 经皮组织氧分压 经皮组织二氧化碳分压 下肢保护
下载PDF
经皮氧分压监测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莫蓓蓉 龚惠 +2 位作者 刘岩松 卢君强 安宇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9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氧分压(PtcO2)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变化特点,了解其在ARD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经皮氧分压监测仪对49例ARDS患者实施连续动态监测PtcO2,记录通气前和通气后4、8、16、24 hPtcO2值,同期抽取动脉血检测PaO2... 目的观察经皮氧分压(PtcO2)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变化特点,了解其在ARD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经皮氧分压监测仪对49例ARDS患者实施连续动态监测PtcO2,记录通气前和通气后4、8、16、24 hPtcO2值,同期抽取动脉血检测PaO2、SaO2,记录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并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不同时间PtcO2的差异。结果SaO2、HR、MAP随时间变化的程度不明显(均P>0.05),PtcO2和PaO2随时间变化显著(均P<0.05);存活组(35例)与死亡组(14例)Ptc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tcO2监测对ARDS治疗能提供连续、可靠的指导作用,PtcO2早期的变化对判断预后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皮氧分压监测 无创氧监测 预后
下载PDF
激光多普勒及经皮氧分压监测仪在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运观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屈方方 权小波 +2 位作者 滕颖 南娜 梁虹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567-568,共2页
目的探讨激光多普勒及经皮氧分压监测仪在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运观察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上肢皮肤大面积缺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多普勒及经皮氧分压监测仪对皮瓣移植术后进行早期血运观察... 目的探讨激光多普勒及经皮氧分压监测仪在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运观察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上肢皮肤大面积缺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多普勒及经皮氧分压监测仪对皮瓣移植术后进行早期血运观察,通过相应数据进行分析来发现早期血管危象,及时进行处理及干预,观察皮瓣移植的成活率。结果60例中8例经监测工具早期发现血管危象,经换药或侧方放血滴肝素及手术探查成活6例;1例放弃探查最终坏死;1例部分坏死。结论应用激光多普勒及经皮氧分压监测仪能更早更快地发现血管危象,并及时有效地干预,提高皮瓣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普勒 经皮氧分压监测 游离皮瓣移植术 血运观察
下载PDF
经皮氧分压监测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越 金明哲 +2 位作者 杜静 马涛 刘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7-581,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监测在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各种原因导致AHF发作的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纳入患者在AHF发作时(治疗前)及接受治...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监测在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各种原因导致AHF发作的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纳入患者在AHF发作时(治疗前)及接受治疗6 h的动脉血气、经皮氧分压监测、无创心排血量监测(NICOM)的动态监测数据,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乳酸(Lac)、经皮组织氧分压(TcPO2)、经皮组织二氧化碳分压(TcPCO2)、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并计算10 min氧负荷值(OCT)、氧偏移度和二氧化碳偏移度。根据28 d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经皮氧分压监测指标对A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91例患者均纳入分析,其中28 d死亡26例,存活65例,病死率为28.6%。治疗前,死亡组患者10 min OCT较存活组明显降低〔mmHg(1 mmHg=0.133 kPa):41.0±3.9比45.6±3.2,P<0.01〕,二氧化碳偏移度较存活组明显升高〔(0.51±0.11)%比(0.37±0.11)%,P<0.01〕;而两组PaO2、PaCO2、TcPO2、TcPCO2、氧偏移度、CO、SV和La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 h,死亡组患者TcPCO2、氧偏移度和二氧化碳偏移度均明显高于存活组〔TcPCO2(mmHg):36.0±2.8比33.2±2.8,氧偏移度:(0.25±0.05)%比(0.22±0.06)%,二氧化碳偏移度:(0.29±0.12)%比(0.16±0.13)%,均P<0.05〕,TcPO2、10 min OCT、CO和SV均明显低于存活组〔TcPCO2(mmHg):36.0±2.8比33.2±2.8,10 min OCT(mmHg):49.1±4.5比53.6±5.5,CO(L/min):4.9±0.5比5.3±0.5,SV(mL):57.8±3.5比64.4±4.8,均P<0.01〕;而两组PaO2、PaCO2、Lac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AHF发作时10 min OCT预测患者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2;当最佳截断值为43.5 mmHg时,敏感度为77.3%,特异度为68.0%。二氧化碳偏移度的AUC为0.812;当最佳截断值为0.46%时,敏感度为86.4%,特异度为68.0%。结论经皮氧分压监测可作为AHF发作患者预后评价的可靠手段,二氧化碳偏移度升高、10 min OCT下降提示预后不良,应动态监测评估AHF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氧分压监测 氧负荷试验 急性心力衰竭 预后
原文传递
经皮氧分压监测在休克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荣萍 刘春峰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836-839,共4页
休克的本质是组织灌注不足造成的缺氧,在重症监护病房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提高对休克的早期认识,加强对高危患者病情变化的监测,是降低休克病死率的重要措施。经皮氧分压 ( transcutane-ous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tcO2 )可... 休克的本质是组织灌注不足造成的缺氧,在重症监护病房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提高对休克的早期认识,加强对高危患者病情变化的监测,是降低休克病死率的重要措施。经皮氧分压 ( transcutane-ous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tcO2 )可以有效地监测组织缺氧,为休克时组织缺氧提供了客观的评价指标。该文综述PtcO2监测在休克的早期预警、预后评估及治疗指导中的应用以及与其他临床监测指标的相关性,旨在为休克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氧分压监测 休克 组织灌注 氧代谢
原文传递
经皮氧分压监测用于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董亮 李朗 +4 位作者 梁锋鸣 陈意喆 严洁 严正 张秀红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5-271,共7页
目的 探讨经皮氧分压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确诊为感染性休克患者共53例。所有患者均行经皮氧分压监测,分别于液体复苏0... 目的 探讨经皮氧分压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确诊为感染性休克患者共53例。所有患者均行经皮氧分压监测,分别于液体复苏0h及6h行10min氧负荷试验并计算氧负荷值(10minOCT)及氧负荷指数(OCI),分别记录液体复苏0h及6h的10minOCT、OCI、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身氧代谢指标、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并计算APACHEⅡ及SOFA。依据确诊后28d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10minOCT、OCI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纳入29例及24例患者,存活组6h 10min OCT[(77.55±18.48)mmHg vs. (51.30±21.60)mmHg]及6h OCI[(0.78±0.13) vs. (0.59±0.15)]均高于死亡组(均P〈0.05),存活组APACHEⅡ[(12.48±5.69) vs. (17.25±8.79)]及SOFA[(5.79±1.72) vs. (10.10±2.52)]均低于死亡组(均P〈0.01)。6h 10min OCT及6h OCI预测患者28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05(95%CI:0.76~0.87,P〈0.01)及0.79±0.08(95%CI:0.64~0.95,P〈0.01),分别以72.00mmHg(灵敏度76.84%,特异度85.03%)及0.76(灵敏度76.84%,特异度77.47%)为最佳界值点。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高6h 10min OCT和高6h OCI患者28d生存率高于低6h 10min OCT(70.86% vs. 31.82%,χ2=7.96,P〈0.01)和低6h OCI患者(75.00% vs. 32.00%,χ2=9.8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h 10min OCT(OR=0.92,95%CI:0.88~0.96,P〈0.01)和6h OCI(OR=0.01,95%CI:0.001~0.023,P〈0.01)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 10minOCT和OCI是早期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氧分压监测 氧负荷试验 感染性休克 预后评价
原文传递
经皮氧分压监测在感染性休克相关急性肾损伤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9
作者 董亮 张秀红 +4 位作者 梁锋鸣 惠姣洁 严洁 严正 李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99-1004,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监测在感染性休克相关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确诊为感染性休克并行经皮氧分压监测的成年患者49例,分别于液体复苏0h...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监测在感染性休克相关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确诊为感染性休克并行经皮氧分压监测的成年患者49例,分别于液体复苏0h及6h行10min氧负荷试验并计算氧负荷值(10min OCT),并按照液体复苏后6h 10min OCT值分为两组:10min OCT≥66mmHg(1mmHg=0.133kPa)为H组,10min OCT〈66mmHg组为L组,分别记录液体复苏0h及6h的10min OCT、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全身氧代谢指标[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动脉血乳酸(Lac)]、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并计算APACHEⅡ评分、感染性休克相关AKI发病率、AK1分期、ICU病死率、28d病死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感染性休克相关AKI发病率、AK1分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比例、ICU及28d病死率的差异,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L组及H组分别纳入27例和22例患者,两组患者0h或6hMAP、CVP、ScvO2、Lac、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6h10minOCT显著高于L组[(77.6±18.5)mmHg和(51.3±21.6)mmHg,P〈0.05]。L组感染性休克相关AKI发病率(77.8%和50.0%)、3期AKI比例(44.4%和22.7%)及接受CRRT比例(48.1%和22.7%)明显高于H组(P〈0.05);L组ICU病死率(51.8%和22.7%)与28d病死率(63.0%和31.8%)明显高于H组(P〈0.05)。6h10min OCTI〉66mmHg是患者ICU内死亡(RR=0.01,95%CI:0.001-0.39,P〈0.05)及28d死亡(RR=0.01,95%CI:0.001-0.27,P〈0.05)的保护性因素。结论10min OCT是评估感染性休克相关AKI的发病率、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可靠指标,氧负荷试验可用于优化感染性休克相关AKI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氧分压监测 氧负荷试验 感染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 发病率 预后
原文传递
经皮二氧化碳及氧分压监测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呼吸支持中的应用
10
作者 谢丽敏 任娟 华琼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24期3692-369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二氧化碳及氧分压监测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胎龄<34周诊断有NRDS的早产儿,分别于机械通气1 h、24 h时... 目的探讨经皮二氧化碳及氧分压监测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胎龄<34周诊断有NRDS的早产儿,分别于机械通气1 h、24 h时给予经皮氧分压(TcPO_(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监测,并使用动脉血气分析对动脉血压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进行监测,对比机械通气1 h、24 h时两者水平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机械通气1 h、24 h时,TcPO_(2)较PaO_(2)更低,而TcPCO_(2)较PaCO_(2)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机械通气1 h、24 h时,TcPO_(2)与PaO_(2)之间及TcPCO_(2)与PaCO_(2)之间均呈正相关性(P<0.05)。一致性分析发现,TcPO_(2)与PaO_(2)的一致性较差,TcPCO_(2)与PaCO_(2)的一致性较好。结论在新生儿NRDS治疗中应用经皮二氧化碳及氧分压监测有无创、可持续等优点,不仅可避免反复性有创操作带来的痛苦及并发症,而且TcPCO_(2)还可有效反映出机体循环状态良好患儿的PaCO_(2)水平,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皮二氧化碳及氧分压监测
下载PDF
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联合TcPCO_(2)和TcPO_(2)监测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11
作者 刘晓恩 陈娜 +2 位作者 任月红 张洁 张凤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01-704,共4页
目的分析经鼻无创高频震荡通气联合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和经皮氧分压(TcPO_(2))监测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呼吸支持治疗的早产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 目的分析经鼻无创高频震荡通气联合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和经皮氧分压(TcPO_(2))监测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呼吸支持治疗的早产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改良组(经鼻无创高频震荡通气)和对照组(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每组40例。2组均联合TcPCO_(2)和TcPO_(2)监测。观察2组通气0、6、12、24 h后的pH值、TcPCO_(2)/TcPO_(2)指标、无创通气时间、治疗失败转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通气0 h,2组血液pH值、TcPCO_(2)、Tc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改良组通气6、12、24 h血液pH值、TcPO_(2)均明显升高,TcPCO_(2)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创通气时间和治疗失败转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均明显降低(P<0.05)。2组气漏、腹胀、鼻部损伤、肺出血、感染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死率为5.00%(2/40),改良组病死率为2.50%(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无创高频震荡通气联合TcPCO_(2)和TcPO_(2)监测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改善患儿呼吸功能,降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皮二氧化碳和经皮氧分压监测 持续正压通气
下载PDF
ScvO2与经皮组织氧分压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陆长春 蔺咏梅 段作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954-2959,共6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ystemic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与经皮组织氧分压监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tcpO2)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三二〇一医院2015年1月-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ystemic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与经皮组织氧分压监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tcpO2)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三二〇一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感染性休克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参照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量表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将评分结果<20分者纳入轻度组(n=30),21~30分者纳入中度组(n=72),>30者纳入重度组(n=28),测定患者ScvO2、tcpO2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cvO2、tcpO2对患者感染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轻度感染性休克组ScvO2及tcpO2为(68.20±4.12)%、(53.88±4.60)mmHg高于中度组,中度组ScvO2及tcpO2为(64.14±5.80)%、(47.88±5.73)mmHg高于重度组(P<0.05);ScvO2、tcpO2联合检测评估轻、中度感染性休克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高于单独检测曲线下面积0.768、0.803(P<0.05);ScvO2、tcpO2联合检测评估中、重度感染性休克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高于单独检测曲线下面积0.764、0.752(P<0.05);Sperman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ScvO2、tcpO2水平分别与疾病严重程度呈现负相关(r=-0.547、-0.564,P<0.05);入院后28 d,130例患者中死亡29例,生存组ScvO2、tcpO2分别为(64.93±3.84)%、(49.30±4.06)mmHg,高于死亡组(P<0.05);ScvO2、tcpO2联合检测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ROC曲线下面积为0.892,高于单独检测曲线下面积0.795、0.814(P<0.05)。结论ScvO2、tcpO2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情与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经皮组织氧分压监测 预后
原文传递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新生儿不同部位监测经皮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萍 钱微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年第14期1084-1087,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危重新生儿不同部位监测经皮氧分压(TcpO2)、二氧化碳分压(TcpCO2)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为早产儿重症监护室中危重儿的无创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妇幼保健...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危重新生儿不同部位监测经皮氧分压(TcpO2)、二氧化碳分压(TcpCO2)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为早产儿重症监护室中危重儿的无创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NICU需血气分析的危重新生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部组、腹部组和腿部组各20例。分别将经皮血气分析仪电极片放置患儿前胸部、腹部和大腿内侧,记录TcpO2和TcpCO2值并观察电极脱落情况,同时收集患儿动脉血气结果中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将经皮数据与动脉血数据进行比较并分析。结果胸部组TcpO2、PaO2分别为(69.05 ± 9.17)、(76.4 ± 8.64)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8,P<0.05);TcpCO2、PaCO2分别为(46.9 ± 10.57)、(40.65 ± 4.7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3,P<0.05)。腹部组和腿部组TcpO2、PaO2和TcpC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组电极脱落6例次,脱落率为(6/20);腹部组脱落5例次,脱落率为(5/20);腿部组脱落2例次,脱落率为(2/20)。3组脱落例次与未脱落例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CU危重新生儿经大腿内侧皮肤监测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准确性较高、电极片脱落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检测手段,对监测患儿病情变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危重新生儿 经皮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监测 电极脱落率
原文传递
危重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雅萍 王晨 +1 位作者 朱亚琴 张耀文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4期28-32,共5页
危重患者因病情等影响,常导致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压力性损伤又会导致危重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因此,做好风险评估,筛查高危患者,落实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危重患者压力性损伤形成的危... 危重患者因病情等影响,常导致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压力性损伤又会导致危重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因此,做好风险评估,筛查高危患者,落实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危重患者压力性损伤形成的危险因素和常见的护理评估技术。重点介绍临床常用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以及超声检测、红外热成像监测、皮下湿度及经皮氧分压监测等评估技术。总结临床常用风险评估量表的评估内容,分值及信效度;同时介绍各项相关监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在护理中的应用,评估其优缺点和预测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准确性,以期提高压力性损伤早期评估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风险评估 经皮氧分压监测 重症监护病房 危重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