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 被引量:2
1
作者 魏定夏 陈智年 +4 位作者 孔令春 李宝丰 阎瑞香 董卫平 徐兵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腔静脉及肝静脉造影等检查后证实为布加综合征,并进行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后随访4mo~4a。结果本组病例均...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腔静脉及肝静脉造影等检查后证实为布加综合征,并进行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后随访4mo~4a。结果本组病例均行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全部治愈,随访期间无一例复发。结论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疗效确切、安全、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且通畅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经皮球囊导管成形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扩张术对二尖瓣狭窄的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惠杰 赵欣 +8 位作者 杨向军 杨俊华 王立志 王声愿 蒋延波 王育林 宋建平 刘志华 蒋文平 《苏州医学》 2005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扩张术(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临床观察指标,对145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在PBMV术前、术后通过TTE检测瓣口面积(MVA)及左心房压力(LAP)测定结果进行回... 目的评价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扩张术(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临床观察指标,对145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在PBMV术前、术后通过TTE检测瓣口面积(MVA)及左心房压力(LAP)测定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7.2%(141/145)。所有病例二尖瓣瓣口面积由术前平均1.03±0.15cm^2扩大至1.79±0.19cm^2(P〈0.01),左心房压力由术前22.5±6.2mmHg降至13.8±4.6mmHg(P〈0.01);二尖瓣区舒张期杂音明显减弱至消失,心功能改善1~2级,并发严重二尖瓣返流1例,成功率96.7%。结论PBMV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超声心动图在术前病例选择、术后疗效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扩张术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超声心动图 血液动力学 窦性心律 瓣膜钙化
下载PDF
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扩张术71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吕永成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566-567,共2页
对7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进行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成形术。其中男23例,女48例,平均年龄29.4岁。结果成功66例,二尖瓣口面积由0.93±0.32cm2增至2.06±0.34cm2,左房平均压由... 对7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进行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成形术。其中男23例,女48例,平均年龄29.4岁。结果成功66例,二尖瓣口面积由0.93±0.32cm2增至2.06±0.34cm2,左房平均压由3.43±1.2kPa降至1.82±0.56kPa。4例发生心包填塞,其他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38例随访半年~5年。并对该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狭窄 PBMV 经皮球囊导管 二尖瓣扩张术
下载PDF
经皮球囊导管血管成形术或内支架置入术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 被引量:1
4
作者 马炬明 陈达伟 +3 位作者 江晓肖 沈四新 吴锦章 施红 《南京部队医药》 2001年第2期2-5,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球囊导管血管成形术或内支架置入术治疗 Budd-Chiari 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对4例 Budd-Chiari 综合征(下腔静脉肝后段狭窄或闭塞)患者采用经皮球囊导管血管成形术治疗者2例(其中1例经颈和股静脉双途径穿刺破膜后进... 目的评价经皮球囊导管血管成形术或内支架置入术治疗 Budd-Chiari 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对4例 Budd-Chiari 综合征(下腔静脉肝后段狭窄或闭塞)患者采用经皮球囊导管血管成形术治疗者2例(其中1例经颈和股静脉双途径穿刺破膜后进行)和内支架置入术者2例,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毕下腔静脉压力即刻由术前的(33.25±1.71)cmH_2O 降至(19.25±1.01)cmH_2O(P<0.001),术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21.5个月),患者均无任务不适。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原下腔静脉狭窄处或内支架中的血流通畅,无并发症。结论 PTA 或内支架置入术者治疗Budd-Chiari 综合征具有创作性小,操作简便,疗效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经皮球囊导管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经皮球囊导管诊治Budd-Chiari综合征16例体会
5
作者 李必瑾 沈伟民 吕秀珍 《交通医学》 2001年第2期169-170,共2页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经皮球囊导管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成形术的护理体会
6
作者 向跃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成形术 PBMV 护理
下载PDF
经皮球囊导管扩张成形术并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布-加氏综合征74例分析
7
作者 王福贤 刘庆民 +3 位作者 彭卫华 赵金旭 殷焕起 张运芬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方法。方法对74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在X线及电视荧屏引导下,经皮自股静脉穿刺、插管造影、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支架置入,使闭塞的下腔静脉开通。结果置入血管内支架76支,实施完全闭塞... 目的探讨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方法。方法对74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在X线及电视荧屏引导下,经皮自股静脉穿刺、插管造影、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支架置入,使闭塞的下腔静脉开通。结果置入血管内支架76支,实施完全闭塞端穿刺开通术32例。术后靶血管内径由原来的0~7mm增至16~22mm,下腔静脉压由225~388kPa下降为089~155kPa。48h内腹胀、腹痛症状减轻或缓解,食欲增加,尿量增多,3~5d内曲张的胸腹壁浅静脉下降,肝脏变软并明显回缩,1周后曲张静脉及水肿明显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氏综合征 经皮球囊导管 血管成形术 治疗
下载PDF
经皮球囊导管阻断技术在下腔静脉瘤栓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肖序仁 王茂强 +8 位作者 杨勇 高江平 蔡伟 宋勇 韩宇 洪宝发 董隽 徐阿祥 许勇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导管阻断技术在下腔静脉瘤栓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CT、MRI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确诊为肾或肾上腺肿瘤合并肝后型或肝下型下腔静脉瘤栓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0~76岁,平均51岁。右侧肿瘤11例,左侧1例...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导管阻断技术在下腔静脉瘤栓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CT、MRI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确诊为肾或肾上腺肿瘤合并肝后型或肝下型下腔静脉瘤栓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0~76岁,平均51岁。右侧肿瘤11例,左侧1例。肾肿瘤11例,肾上腺肿瘤1例。12例均于术前经皮穿刺右侧颈内静脉,于瘤栓近心端下腔静脉内预置一球囊导管,术中经导管充盈球囊阻断下腔静脉后,再行下腔静脉瘤栓切除术。结果12例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瘤栓的根治性切除术全部完成。手术时间210~670min,平均324min。术中出血量600~7960ml,平均2563ml。无手术或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肝肾功能正常,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12(9~15)d出院。术后病理报告:肾细胞癌9例,转移性肝细胞癌1例,良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肾癌术后TNM分期:T3bN0M08例,L3bNxM11例。术后平均随访(21±1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4例分别于术后6、9、15、22个月死于肺转移、肝转移及肝癌复发,其余8例术后已存活6~35个月,平均26个月。9例肾癌患者术后1、3年肿瘤特异生存率分别为78%和67%。结论经皮球囊导管阻断技术在低位肝后型或肝下型下腔静脉瘤栓的根治性切除术中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肿瘤 腔静脉 肾肿瘤 肾上腺肿瘤 经皮球囊导管阻断技术
原文传递
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膜性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2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全凌峰 谢建功 +2 位作者 薛小刚 袁友红 肖恩华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959-960,共2页
本文探讨单纯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术(PTA)治疗膜性阻塞型布-加氏综合征(B-CS)的临床效果。作者回顾性分析20例PTA治疗膜性阻塞型布-加氏综合征相关资料。结果显示PTA治疗膜性阻塞型布-加氏综合征安全、损伤小、疗效可靠、费用低,可作为首... 本文探讨单纯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术(PTA)治疗膜性阻塞型布-加氏综合征(B-CS)的临床效果。作者回顾性分析20例PTA治疗膜性阻塞型布-加氏综合征相关资料。结果显示PTA治疗膜性阻塞型布-加氏综合征安全、损伤小、疗效可靠、费用低,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术 治疗 膜性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经皮球囊二尖瓣分离术治疗二尖瓣狭窄
10
作者 方南亭 潘迪华 《华夏医学》 CAS 1994年第3期33-35,共3页
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分离术(PBMC)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10例,其中男3例,女7例,平均年龄38.5岁(24~63岁),均用单球囊法,9例成功(90%)。术后血液动力学及二维超声心动图均有明显改善,平均左房压由2.4... 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分离术(PBMC)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10例,其中男3例,女7例,平均年龄38.5岁(24~63岁),均用单球囊法,9例成功(90%)。术后血液动力学及二维超声心动图均有明显改善,平均左房压由2.411±0.807kPa降到0.715±0.296kPa(P<0.001).左房内径降到37±3.13mm(P<0.02),二尖瓣口面积由1.3±0.35cm2增大到2.16±0.39cm2(P<0.02),无1例死亡。本文讨论了PBMC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手术操作及主要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导管 二尖瓣分离术 二尖瓣狭窄
下载PDF
肾癌合并Ⅱ、Ⅲ型下腔静脉瘤栓11例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玉洲 韩广森 +4 位作者 袁启东 鲁朝敏 谢建国 顾焱晖 袁龙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2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导管阻断在合并Ⅱ、Ⅲ型下腔静脉瘤栓的肾癌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自2006年7月至2011年3月治疗的11例合并Ⅱ、Ⅲ型下腔静脉瘤栓的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 11例患...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导管阻断在合并Ⅱ、Ⅲ型下腔静脉瘤栓的肾癌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自2006年7月至2011年3月治疗的11例合并Ⅱ、Ⅲ型下腔静脉瘤栓的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 1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4岁(36~66岁),所有患者均经术前CT、MRI或彩超明确肿瘤及瘤栓情况。所有患者术前在DSA下经颈内静脉预置球囊导管在瘤栓附近,术中充盈球囊阻断下腔静脉后再切除肾脏及瘤栓。手术时间为(67.3±12.3)min,手术出血量为(762.3±125.5)ml,术后住院时间为(12.6±1.8)d,无手术或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年生存率为81%,3年生存率为54%。结论经皮球囊导管阻断法在肾癌合并Ⅱ、Ⅲ型下腔静脉瘤栓手术中是安全有效的预防瘤栓脱落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瘤栓 下腔静脉 经皮球囊导管阻断技术
下载PDF
应用房间隔电位图定房间隔穿刺点
12
作者 全薇 张玉威 +1 位作者 朱鲜阳 李莉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6年第5期371-372,共2页
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扩张术中房间隔穿刺点、定位的准确性是一重要环节。以往采用的右房造影定位法,右房高定位法,希氏束电图记录定位卵园孔法都有占时长、费用高、易发生并发症等缺点。因此寻找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成功率高的房间隔穿... 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扩张术中房间隔穿刺点、定位的准确性是一重要环节。以往采用的右房造影定位法,右房高定位法,希氏束电图记录定位卵园孔法都有占时长、费用高、易发生并发症等缺点。因此寻找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成功率高的房间隔穿刺方法是球囊扩张术中的十分重要的内容。我院对5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应用房间隔电图波形变化定位房间隔穿刺部位,经同右房造影定位对照取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40~45岁。均为窦性心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穿刺 电位图 右房 探查电极 定位法 希氏束电图 造影 穿刺点 经皮球囊导管 二尖瓣扩张术
下载PDF
下腔静脉扩张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节段性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16例
13
作者 李俊 董兆栋 +2 位作者 张传汶 李明军 宋茂云 《河北医药》 CAS 2003年第6期432-433,共2页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型Budd 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方法 本组 16例 ,采用Brockenbroug穿刺针行闭塞段再通术 ,而后行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术 (PTA)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结果 本组 16例行闭塞段再通术、PTA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型Budd 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方法 本组 16例 ,采用Brockenbroug穿刺针行闭塞段再通术 ,而后行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术 (PTA)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结果 本组 16例行闭塞段再通术、PTA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均获成功 ,术后下腔静脉压由术前 ( 2 3 .6± 3 .5 )cmH2 O降至 ( 10 .5± 2 .6)cmH2 O ,术后患者主要症状及体征即有不同程度好转 ,本组随访 2~ 2 5个月 ,平均 9个月 ,5例未见临床症状及体征复发 ,2例出现支架内闭塞。结论 对节段性闭塞型BCS ,合理的治疗方法是PTA后置入内支架 ,可迅速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 ,并可有防止再狭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 介入治疗 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历程 被引量:22
14
作者 韩雅玲 李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54-661,共8页
1977年9月16日在瑞士苏黎世,德国医生Gruentzig应用一种顶端带有可膨胀球囊的导管,首次为一位38岁男性心绞痛患者的左前降支冠状动脉近端狭窄病变进行了扩张[1],从而缓解了患者的心绞痛症状.这就是世界医学史上的第一例经皮球囊导管冠... 1977年9月16日在瑞士苏黎世,德国医生Gruentzig应用一种顶端带有可膨胀球囊的导管,首次为一位38岁男性心绞痛患者的左前降支冠状动脉近端狭窄病变进行了扩张[1],从而缓解了患者的心绞痛症状.这就是世界医学史上的第一例经皮球囊导管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由此,冠心病治疗的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经皮球囊导管 心绞痛患者 中国 介入心脏病学 世界医学史 心绞痛症状
原文传递
主动脉缩窄术后血管结构和功能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洁敏 黄萍 陈欣欣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4-355,共2页
主动脉缩窄的主要病变是主动脉局限性短段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主动脉血流障碍,血流阻力增大,因而缩窄近端血压升高,远端血供减少、血压降低。其主要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常用的术式有主动脉缩窄段切除及端端吻合术、缩窄段切除及人工... 主动脉缩窄的主要病变是主动脉局限性短段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主动脉血流障碍,血流阻力增大,因而缩窄近端血压升高,远端血供减少、血压降低。其主要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常用的术式有主动脉缩窄段切除及端端吻合术、缩窄段切除及人工血管移植术、主动脉缩窄段扩大和织片缝补术、应用锁骨下动脉瓣作主动脉成形术等。对于缩窄段很短的婴幼儿病例,也可采用经皮球囊导管主动脉扩张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功能变化 血管结构 人工血管移植术 术后 经皮球囊导管 端端吻合术 动脉成形术
原文传递
683例PBMV术中严重并发症分析
16
作者 赵诚 《中国实用医刊》 2008年第5期78-78,共1页
我院自1988年12月至2005年4月共行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分离术(PBMV)683例,其中发生严重并发症14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严重并发症 PBMV术 二尖瓣分离术 经皮球囊导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