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1篇文章
< 1 2 1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与开放手术解除Ⅰ型内瘘狭窄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康峰 汤小芳 +3 位作者 陈欢 邵泽锋 严连喜 张玉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3期21-23,共3页
目的比较开放手术与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解除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Ⅰ型内瘘狭窄的近期疗效。方法将29例MHD期间采用标准自体血管内瘘为血管通路并出现Ⅰ型狭窄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n=15)行PTA解除内瘘狭窄,B组(n=14)行开... 目的比较开放手术与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解除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Ⅰ型内瘘狭窄的近期疗效。方法将29例MHD期间采用标准自体血管内瘘为血管通路并出现Ⅰ型狭窄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n=15)行PTA解除内瘘狭窄,B组(n=14)行开放手术解除内瘘狭窄。观察术前及术后狭窄处内径及血流量,记录透析前后肌酐、尿素氮水平,计算尿素清除率(URR)以及尿素清除指数(Kt/V)值。结果2组术后吻合口内径、内瘘血流量、URR及Kt/V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术后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半年再狭窄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A与开放手术解除MHD患者Ⅰ型内瘘狭窄的疗效相近。PTA可以节约血管资源,但术后复发率高于开放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内瘘 开放手术 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影响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术后通畅率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郑全 杨建泉 +1 位作者 罗建方 叶智明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5期561-56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行动静脉内瘘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后通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53例血液透析患者因动静脉内瘘狭窄行PTA手术的患者,根...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行动静脉内瘘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后通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53例血液透析患者因动静脉内瘘狭窄行PTA手术的患者,根据临床资料或电话随访得到每位患者PTA术后3、6、12个月的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分析其狭窄部位、长度以及程度,年龄,原发病,血红蛋白,内瘘使用时间,内瘘类型(自体动静脉内瘘或移植物动静脉内瘘),球囊直径,手术方式(B超引导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与PTA术后通畅率的关系。结果狭窄长度≤3 cm组与>3 cm组PTA术后3个月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狭窄长度≤3 cm组PTA术后6、12个月初级通畅率显著升高,与>3 c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数字血管造影组PTA术后3个月初级通畅率比B超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PTA术后6、12个月初级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狭窄部位、狭窄程度、年龄、糖尿病、血红蛋白、内瘘使用时间、内瘘类型、球囊直径各组的术后初级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狭窄长度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PTA术后初级通畅率的重要因素,而手术方法(B超引导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年龄、糖尿病、内瘘使用时间、狭窄部位对于PTA术后通畅率的影响作用仍需深入研究,血红蛋白、狭窄程度、内瘘类型(自体动静脉内瘘或移植物动静脉内瘘)、术中所用球囊直径对于PTA术后通畅率影响作用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 通畅率
下载PDF
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治疗椎动脉狭窄
3
作者 曲东锋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3年第4期255-255,共1页
背景:椎基底动脉区手术难度很大,大多数医院都不开展,并且由于基底动脉发出许多穿支动脉供应脑干,进行扩张也极其危险。 目的:比较椎基底动脉疾病患者单纯内科治疗与内科治疗加椎动脉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的疗效。 检索策略:检索了Coc... 背景:椎基底动脉区手术难度很大,大多数医院都不开展,并且由于基底动脉发出许多穿支动脉供应脑干,进行扩张也极其危险。 目的:比较椎基底动脉疾病患者单纯内科治疗与内科治疗加椎动脉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的疗效。 检索策略:检索了Cochrane卒中组试验资料库(最后检索时间为1997年8月),还与该领域的研究者和球囊导管制造商进行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治疗 椎动脉狭窄
下载PDF
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4
作者 曲东锋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3年第4期243-243,共1页
背景:对于颈动脉狭窄,特别是那些不适合手术治疗的病变,颈动脉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目的:比较颈动脉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适合手术治疗者)或内科治疗(不适合手术治疗者)的疗效。
关键词 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非手术疗法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腕部内瘘吻合口旁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一项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5
作者 姚国明 胡日红 +3 位作者 杨媛媛 黄加力 欧斐 陈洪宇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7期546-551,共6页
目的分析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radial-cephalic arteriovenous fistula,RC-AVF)吻合口旁狭窄首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单中心前瞻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浙江... 目的分析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radial-cephalic arteriovenous fistula,RC-AVF)吻合口旁狭窄首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单中心前瞻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浙江中医院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接受PTA治疗的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变特征、技术因素及辅助检查结果,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PTA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20例患者,114例RC-AVFs患者成功完成了首次PTA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5.0%(114/120)。112例患者完成了随访,PTA后90、180、360、540天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4.6%、81.3%、56.1%、33.3%;一期辅助通畅率分别为:97.3%、95.5%、85.1%、70.1%;二期通畅率分别为:100%、100%、95.7%、85.7%。COX回归分析显示球囊直径(HR=0.62,95%CI:0.43~0.89,P=0.009)是PTA手术后一期通畅率丢失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AUC为0.614(95%CI:0.510~0.718,P=0.037),临界值为6.0 mm;狭窄长度(HR=1.04,95%CI:1.02~1.07,P<0.001)、狭窄数量(HR=3.73,95%CI:1.32~10.54,P=0.013)是PTA手术后一期辅助通畅率丢失的独立预测因素,狭窄长度AUC为0.686(95%CI:0.543~0.838,P=0.009),临界值为17.5 mm;狭窄数量AUC为0.685(95%CI:0.559~0.810,P=0.010),临界值为2。结论RC-AVF吻合口旁静脉狭窄首次PTA后的复发率较高,球囊直径与RC-AVF吻合口旁静脉狭窄首次PTA后再狭窄相关,使用最大直径<6 mm的球囊是手术后一期通畅率丢失的独立预测因素。长段狭窄(≥17.5 mm)和多发狭窄(≥2个)是一期辅助通畅率丢失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吻合口旁狭窄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杨丽睿 冯婷婷 +2 位作者 赵欣 张涛 赵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01-107,共7页
冠状动脉钙化通常导致动脉血管顺应性下降,诱发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最终造成介入治疗失败。传统的钙化病变处理策略受限于钙化斑块的性质和病变特征等,且操作较为复杂,手术并发症多,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 冠状动脉钙化通常导致动脉血管顺应性下降,诱发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最终造成介入治疗失败。传统的钙化病变处理策略受限于钙化斑块的性质和病变特征等,且操作较为复杂,手术并发症多,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高。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又称为血管内碎石术,基于球囊的导管系统,能够安全有效地修饰浅表与深层钙化、同心或偏心钙化,从而明显改善血管顺应性,有利于后续介入治疗。目前血管内碎石术成为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越来越重要的方法。本文主要对血管内碎石术的作用机制及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 血管内碎石术 冠状动脉钙化
下载PDF
经皮穿刺血管腔成形术
7
作者 章志霖 张羹香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83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经皮穿血管腔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nal angioPlasty)简称PTA,系在X线电视导向下彩导管技术进行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扩张或再通,1964年Dotter等首先使用这种技术扩张下肢动脉硬化性狭窄,1974年Gruentzig等发明双腔带囊导管... 经皮穿血管腔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nal angioPlasty)简称PTA,系在X线电视导向下彩导管技术进行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扩张或再通,1964年Dotter等首先使用这种技术扩张下肢动脉硬化性狭窄,1974年Gruentzig等发明双腔带囊导管后,PTA才得到广泛的应用,较常用于扩张周围动脉,肾动脉和冠状动脉的狭窄,其他动脉如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颈动脉,椎动脉等以及血管吻合和移植物的狭窄的扩张亦有报告(1,2),目前PTA已成为介入放射学领域中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 治疗 肾动脉狭窄
下载PDF
经皮肾穿刺造瘘管误入下腔静脉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8
作者 郭辉 陈嵘 +5 位作者 杨冉星 王营 李鸿宾 黄建文 张炯 傅强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造瘘管误入下腔静脉的发生原因以及处理体会。方法对2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管误入下腔静脉病例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微创处理方式上的改变以及预防方案。结果2例患者均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造瘘管误入下腔静脉的发生原因以及处理体会。方法对2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管误入下腔静脉病例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微创处理方式上的改变以及预防方案。结果2例患者均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将肾造瘘管一步法一期回纳复位至肾盂集合系统。操作过程中患者未出现肾静脉的破裂出血,生命体征稳定。术后顺利拔除肾造瘘管。术后随访肾造瘘处伤口愈合良好,无肾周血肿等继发出血表现,预后良好。结论肾穿刺造瘘过程中肾造瘘管误入下腔静脉虽然少见,但后果严重,采用一步法一期回纳肾造瘘管能够有效安全地处理此类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造瘘术 肾静脉 静脉 医源性血管损伤 并发症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防止兔模拟经皮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5
9
作者 侯灿 何勤 +3 位作者 李松 谢全锦 杜志民 吴伟康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9-363,共5页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 (消栓口服液 )对饲料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兔模拟经皮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PTCA)后再狭窄有无防止的作用。方法 :动物随机分中药组 2 4只和对照组 2 0只 (另 4只术中死亡 )。中药组术前 1周至术后 4周喂药 2ml/ (kg...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 (消栓口服液 )对饲料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兔模拟经皮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PTCA)后再狭窄有无防止的作用。方法 :动物随机分中药组 2 4只和对照组 2 0只 (另 4只术中死亡 )。中药组术前 1周至术后 4周喂药 2ml/ (kg·d) (含生药 8 4 g/ml) ;对照组喂同量生理盐水。两组均在腹主动脉用球囊法模拟PTCA。结果 :术后 60天中药组和对照组受损血管内膜增生发生率分别为 2 9 2 %、85 0 % ;内膜增生面积分别为 ( 0 54± 0 2 1)mm2 、( 1 67± 0 75)mm2 ;内膜增生百分比为 ( 18 0± 7 2 ) %、( 56 0±17 1) % ;管腔相对面积比为 ( 0 74± 0 0 3) %、( 0 35± 0 0 7) %。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含药血清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的3H TdR掺入有显著抑制作用 ,中药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 4 110 14± 1977 0 1)cpm、( 7960 14± 2 80 2 59)cpm(P <0 0 5)。 结论 :补阳还五汤 (消栓口服液 )对饲料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兔模拟PTCA后再狭窄有显著防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脉内血管成形术 再狭窄 补阳还五汤 预防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9
10
作者 何凡 蔡进中 +2 位作者 王露平 窦永充 陈旭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91-1195,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成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0例,其中Fontain分期Ⅱ期患者11例,Ⅲ期患者7例,Ⅳ期患者12例,...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成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0例,其中Fontain分期Ⅱ期患者11例,Ⅲ期患者7例,Ⅳ期患者12例,观察所有患者术中血管再通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30例患者45支血管行PTA,成功开通42支血管,手术成功率为93.3%。开通血管中行超声斑块消融术血管10支,超声斑块消融+球囊成形术血管20支,超声斑块消融+球囊成形术+支架植入术血管12支。27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其中FontainⅡ期患者11例(11/11),Ⅲ期患者7例(7/7),Ⅳ期患者9例(9/12)。FontainⅡ、Ⅲ期患者术后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期患者术后临床有效率高于Ⅳ期患者(P<0.05)。30例患者中仅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无死亡患者。结论:多种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成功率;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经皮血管内血管成形术 超声斑块消融术 球囊成形术
下载PDF
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的股动脉中长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11
11
作者 叶鹏 陈勇 +3 位作者 曾庆乐 何晓峰 李彦豪 赵剑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7-750,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缝合器(vascular closure device, VCD)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EVAR)的股动脉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自2009年7月~2012年7月,113例主动脉瘤或夹层患者行EVA...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缝合器(vascular closure device, VCD)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EVAR)的股动脉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自2009年7月~2012年7月,113例主动脉瘤或夹层患者行EVAR,其中男性106例,女性7例,年龄29~85(59.4&#177;13.5)岁。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60例,胸主动脉瘤3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48例,另有2例同时发现胸及腹主动脉瘤。65例胸主动脉的EVAR术分别缝合1条股动脉,50例腹主动脉的EVAR术分别缝合2条股动脉,共缝合165条股动脉。均采用VCD(Perclose ProGlide,美国Abbott)预缝合技术经皮穿刺途径完成EVAR术。术后采用CT或彩超随访股动脉,评价双侧股动脉缺血情况。结果113名患者成功完成115例次EVAR术(其中2名合并胸腹主动脉瘤患者分期共行4次EVAR术),共采用347枚VCD修复165条股动脉。使用支架输送器外径包括14 Fr 38例,16 Fr 12例,18 Fr 25例,20 Fr 24例,22 Fr 29例,24 Fr 37例。其中1条股动脉缝合失败,2条缝合后出现即时急性闭塞,1例术后1月出现右股动静脉瘘,均行外科处理痊愈,缝合成功率为97.6%(161/165)。分组统计2枚VCD缝合成功率,结果显示≤18Fr组缝合成功率明显优于≥20Fr组(分别为98.7%和81.1%,P=0.0003)。分组统计前后50%病例的2枚VCD缝合成功率,结果分别为82.9%和95.2%(P=0.013)。术后随访12~50(26&#177;9)月未发现下肢动脉缺血症状发生,CT或彩超提示未见有明显股动脉狭窄。结论采用VCD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EVAR术安全可行,对于合适的病例,在度过学习曲线后可作为传统股动脉切开的备选方法。输送器外鞘外径大于或等于20Fr可能是缝合失败需转外科处理和需2枚以上VCD缝合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修复术 完全经皮穿刺途径 血管缝合器 预缝合技术
下载PDF
B超引导下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12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谢娟 李正胜 +4 位作者 卢晶晶 王叶 程晓娟 黎利达 张雄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503-1506,共4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体会。方法 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致内瘘失功患者12例,B超引导下行PTA,...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体会。方法 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致内瘘失功患者12例,B超引导下行PTA,对比手术前后狭窄部位血管直径、透析时血流量变化,定期随访观察动静脉内瘘远期通畅率。结果 12例内瘘失功患者B超检查发现狭窄部位在吻合口及其附近5例,在内瘘静脉透析用穿刺段7例。B超引导下在狭窄部位近心端8 cm处穿刺行PTA,术后B超显示11例血管再通,狭窄<30%,透析中血流量良好;1例术后透析中血流量间断<200 mL/min,静脉压高,血管造影显示上腔静脉狭窄,改为CT血管成像下行PTA。术后随访6个月,11例患者内瘘血流量满足透析所需;1例患者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血流量下降,B超显示狭窄部位有纤维环形成,再次行B超引导下PTA治疗,术后透析时血流量>250 mL/min。结论 B超引导PTA无需特殊设备和场地,操作简单,适合内瘘失功处理要求快的特点,同时避免造影剂应用和放射线暴露损伤,具有较好疗效,可作为外周放射介入的替代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狭窄 经皮血管内血管成形术 B超
下载PDF
二代定量血流分数评估血管腔直径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孙明明 谈文开 +2 位作者 贾乾君 胡天宇 黄美萍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13,21,共7页
目的探讨二代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 2,QFR2)测量冠状动脉血管腔直径是否具有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选择合适支架尺寸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并分析2021年2月至2021年... 目的探讨二代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 2,QFR2)测量冠状动脉血管腔直径是否具有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选择合适支架尺寸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并分析2021年2月至2021年9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PCI治疗中有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检查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96例的资料。以PCI治疗后IVUS测量的植入支架的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为“金标准”,用QFR2、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测量的支架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与IVUS测量的支架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进行比较,探讨QFR2测量的支架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与IVUS测量的支架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96例CHD患者(100条血管,植入157枚支架)入选本研究。QFR2、QCA和IVUS测量的支架边缘近端(P=0.481)和远端(P=0.083)血管腔直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FR2和IVUS测量的支架边缘近端(r=0.892,P<0.001)和远端(r=0.880,P<0.001)血管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优于QCA与IVUS测量的近端(r=0.723,P<0.001)和远端(r=0.718,P<O.001)血管腔直径的相关性。QFR2测量的支架边缘近端(平均绝对差值为0.09,平均差值的95%可信区间[LOA]为-0.55~0.37)、远端(平均绝对差值为0.16,LOAs为-0.64~0.31)的血管腔直径与IVUS的一致性均优于QCA(近端平均绝对差值为0.02,LOAs为-0.83~0.78;远端平均绝对差值为0.14,LOAs为-0.96~0.69)。结论与QCA相比,QFR2在测量血管腔直径方面同IVUS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QFR2显示的血管腔直径对于帮助术者选择合适的支架尺寸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定量血流分数 定量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血管直径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改变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整体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郑宏超 丁跃有 +3 位作者 孙兴国 杨坚 李擎 刘方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78-382,共5页
目的:应用症状限制极限负荷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CI)治疗前后的整体心肺功能变化。方法:入选2014年8月至12月在本院经冠脉造影和心脏超声等检查诊断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59例,择期行PCI治... 目的:应用症状限制极限负荷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CI)治疗前后的整体心肺功能变化。方法:入选2014年8月至12月在本院经冠脉造影和心脏超声等检查诊断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59例,择期行PCI治疗31例(PCI组),另单纯药物保守治疗28例为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CPET。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CPET,无任何并发症。药物对照组治疗前后所有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PCI组治疗后仅无氧阈、峰值摄氧量和峰值氧脉搏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其他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CPET评估个体化分析发现PCI组治疗后升高(≥10%)峰值摄氧量和峰值氧脉搏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通过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能力。CPET是客观定量评估冠心病治疗效果的一种客观、定量、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冠心病 心肺运动试验 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 药物治疗 治疗效果 客观定量评估
下载PDF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术123例报告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全明 田 军 +2 位作者 李慧平 Martial Homon Gilles Grollier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介入材料的选择。 方法:选择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的12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88处左冠状动脉病变中,56例使用了Judkins左冠导管,16例使用了Vo...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介入材料的选择。 方法:选择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的12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88处左冠状动脉病变中,56例使用了Judkins左冠导管,16例使用了Voda左冠导管门4例使用了Amplatz左冠导管,另2例分别使用了人Amplatz左冠导管和MAC导管。45处右冠状动脉病变中,26例使用了Judkins右冠导管,12例使用了Amplatz右冠导管,6例使用了Amplatz左冠导管,l例使用了MAC指引导管。 结果:共对123例患者的138处病变(左主干1例,左前降支53例,左回旋支34例,右冠状动脉4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5例)进行了治疗。其中,对4处病变进行了单纯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65处进行了直接支架术,69处进行了PTCA加支架术。123例中119例获得成功(96.7%)。支架置入前后血管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83.4%和 5.8%。共置入支架 131枚,其中 2.5 mm的11枚,2.75 mm的 5枚,3.0 mm的 50枚,3.5mm的 51枚,4.0 mm的 13枚,5mm的1枚。 结论: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术 桡动脉 经皮穿刺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下载PDF
益气活血解毒方抑制家兔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明镜 王硕仁 +4 位作者 李秋梅 高树彪 吕唏滢 崔巍 牛福玲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解毒方对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电刺激兔颈总动脉加高脂饲料8周后,体表多普勒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斑块狭窄,再行颈动脉PTA,形成再狭窄。造模后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普伐他汀和...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解毒方对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电刺激兔颈总动脉加高脂饲料8周后,体表多普勒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斑块狭窄,再行颈动脉PTA,形成再狭窄。造模后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普伐他汀和巴米尔)、中药组(益气活血解毒方),另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作为对照,含药饲料治疗4周。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检测血脂、血清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TGF-β)。药后4周颈总动脉取材,常规HE、弹力+VG和Masson染色,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tin)和巨噬细胞RAM11免疫组化分析,所有病理切片经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结果:益气活血解毒方突出表现为对增生内膜中胶原的抑制作用,减少狭窄局部胶原面积比达50%;能减少血清中TGF-β的含量,降低血脂;而对血清CRP、增生内膜中巨噬细胞RAM11的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方通过减少增生内膜中胶原的堆积、降低血脂和TGF-β的含量,防治PTA后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再狭窄 益气活血解毒方 胶原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付乃宽 许静 +7 位作者 卢凤民 吴冬燕 王瑞莹 曹月娟 张莹莹 刘园园 关欣 王惠中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68-769,共2页
关键词 经皮穿刺 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术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9
18
作者 郑春艳 杨玉金 +1 位作者 文玉梅 李爱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6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7例糖尿病足患者均行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并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结果 27例患者中,术后空腹血糖4.8~8.8(6.2±0.6...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7例糖尿病足患者均行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并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结果 27例患者中,术后空腹血糖4.8~8.8(6.2±0.6)mmol·L-1,餐后2h血糖8.6~14.3(10.2±0.7)mmol·L-1;术后均未出现感染、穿刺点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粥样斑块脱落等并发症。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12(8.6±0.6)个月,足背动脉搏动恢复、下肢缺血症状明显改善和溃疡愈合23例(85.2%);截肢4例(14.8%),但残端愈合良好。结论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采取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使血糖平稳,促进患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护理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璀乡 李玉华 +3 位作者 王树树 成海龙 刘雯 杜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3期8665-8668,共4页
目的:心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好发因素很多,在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其他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3... 目的:心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好发因素很多,在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其他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3-03/2004-12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置入术的上海籍汉族患者103例,有6个月随访造影资料并且临床资料完整,均知情同意。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n=30)和未狭窄组(n=73)。再狭窄组30例,根据病例情况调查表,对患者的年龄、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狭窄病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相关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对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血管紧张素原(M235T)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1166C)基因型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103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29.19%。②再狭窄组患者多支狭窄发生率大于未狭窄组(χ2=14.203,P=0.000)。③血压、血脂、支架个数、安放次数、安放位置等因素、支架置入前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次数、扩张程度、是否更换球囊或更换球囊种类与术后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无关(P>0.05)。④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D/I)与支架内再狭窄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置入术患者的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D/I)基因型和冠状动脉多支狭窄与支架内再狭窄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 医用植入体
下载PDF
经皮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英忠 王风 +3 位作者 徐广马 林虹 伍广伟 刘伶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经皮肱动脉穿刺 临床观察 冠心病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