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对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高度、Cobb角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永军 鲍益中 +1 位作者 霍伟伟 许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3期106-108,11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在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38)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经皮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在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38)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n=38)采用经皮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治疗,两组均持续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伤椎高度、Cobb角、围术期指标及腰椎功能.结果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水平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同组术前相比,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均高于术前,伤椎Cobb角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102.51±11.22)min,长于对照组的(87.76±10.26)min,术中出血量为(71.64±28.26)mL,少于对照组的(71.64±28.26)mL,术后住院时间为(8.68±2.14)d,短于对照组的(13.15±2.26)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皮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能够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其伤椎高度、Cobb角,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 开放椎弓根内固定 椎高度 椎Cobb角 腰椎功能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折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董文峰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3期36-39,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钟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 目的:研究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钟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分别给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对比两组手术指标、伤椎影像指标(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两组手术指标,观察组切口长度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相比(P>0.05)。(2)手术后,观察组伤椎后凸畸形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P<0.05)。(3)手术后,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手术治疗中,应用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效果优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可有效改善患者腰背部功能及伤椎影像学指标,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弓根内固定 Wiltse入路椎弓根内固定 单节段胸腰段骨折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功能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3
作者 刘耿耿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5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功能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42例,经伤椎椎弓...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功能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42例,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和对照组(42例,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椎体解剖结构、伤椎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均升高,矢状面Cobb角均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研究组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可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椎体解剖结构及腰椎功能,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后路复位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椎功能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手术与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青年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继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20期3216-3218,共3页
目的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手术与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青年胸腰椎骨折疗效比较。方法将80例青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手术,观察组患者行经伤椎椎弓... 目的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手术与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青年胸腰椎骨折疗效比较。方法将80例青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手术,观察组患者行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手术。两组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手术矫正情况以及术后随访期间丢失情况比较;于术后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价患者腰椎功能障碍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Cobb角为(7.1±2.2)°,对照组Cobb角为(7.7±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末期,观察组Cobb角丢失(4.1±1.6)°,明显小于对照组(6.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为(97.1±6.6)%,对照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95.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末期,观察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4.4±1.1)%,明显小于对照组(8.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VAS评分、JOA评分分别为(2.±0.6)分、(25.8±7.2)分与(2.6±0.8)分、(26.1±8.4)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适应证应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手术,既可减少术后后凸畸形矫正的丢失,又可更好维持伤椎高度,为临床治疗青年胸腰椎骨折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椎弓根 椎短节段内固定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与不植骨联合内固定术治疗对腰椎骨折患者伤椎高度丢失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林勤 郑忠 +1 位作者 李超雄 林向全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6期1-4,21,共5页
目的探究在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中,经伤椎椎弓根植骨与不植骨联合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腰椎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有无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 目的探究在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中,经伤椎椎弓根植骨与不植骨联合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腰椎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有无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研究组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置钉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脊柱状态、腰椎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楔形角大于对照组,后凸Cobb角、椎管狭窄率、椎体前缘压缩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和巴塞尔指数评价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置钉内固定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改善伤椎高度丢失,并减轻创伤应激和疼痛刺激,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康复效率,改善预后,实用性和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内固定 腰椎骨折 腰椎功能 椎高度丢失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术治疗Kummell病的疗效分析
6
作者 吴华山 石朋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06-109,共4页
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术治疗kummell病(陈旧性椎体骨折骨不连)的效果。方法 收录于2018年1月份到2023年12月,收治的70例kummell病患者,分组开展研究,每35例可认为是一组,共可设为2个组别,对照组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 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术治疗kummell病(陈旧性椎体骨折骨不连)的效果。方法 收录于2018年1月份到2023年12月,收治的70例kummell病患者,分组开展研究,每35例可认为是一组,共可设为2个组别,对照组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内固定、伤椎椎体植骨治疗,观察组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术治疗,分组探究治疗的效果。结果 对2组的手术时间做出统计后发现,两组时间接近(P>0.05),但是经过两种不同的医治方案后2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表现出的一定差距,其中以观察组更少(P<0.05);对2组的VAS评分做出统计后发现,术前两组评分接近(P>0.05),但是经过两种不同的医治方案后,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更高(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术作为治疗Kummell病的一种方法,具有微创性和稳定效果明显的优点,能够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促使患者尽早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弓根内固定 椎骨水泥强化 kummell病
下载PDF
经皮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31
7
作者 魏传付 李念虎 +4 位作者 张文焕 徐展望 辛健 娄春彪 岳亮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9期67-70,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经伤椎组37例、跨伤椎组31例。经伤椎组采用经皮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跨伤椎组采用经皮... 目的比较经皮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经伤椎组37例、跨伤椎组31例。经伤椎组采用经皮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跨伤椎组采用经皮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伤椎矢状面Cobb角。同时观察两组术中与术后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跨伤椎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经伤椎组(P均<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P>0.05。两组术后1年ODI均明显低于术前和术后1周(P均<0.05),而术前和术后1周比较P均>0.05;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同期ODI比较P均>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和伤椎矢状面Cobb角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经伤椎组术后1周与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和伤椎矢状面Cobb角比较P均>0.05,而跨伤椎组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和伤椎矢状面Cobb角较术后1周明显升高(P均<0.05)。两组术中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12~18个月,仅跨伤椎组有2例出现螺钉松动、断钉或连接杆移位等情况。结论经皮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均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胸腰椎功能,恢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并能维持伤椎矢状面Cobb角,但经皮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在维持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矢状面Cobb角方面远期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经椎椎弓根 经皮椎椎弓根
下载PDF
经伤椎单侧置钉内固定术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单椎体骨折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安树康 孙进 +2 位作者 谭伟 黄学良 武明鑫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599-601,共3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单侧置钉内固定术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单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的104例胸腰段单椎体骨折病人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经伤椎组和跨伤椎组。比较2组围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卧床时间、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经伤椎单侧置钉内固定术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单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的104例胸腰段单椎体骨折病人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经伤椎组和跨伤椎组。比较2组围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评估术前、术后7 d、术后12mo时疼痛情况。结果(1)经伤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高于跨伤椎组(P<0.05),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低于跨伤椎组(P<0.05);(2)术后7 d、术后12mo时,2组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2组术前、术后12mo时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组术后7d时VAS、ODI评分低于跨伤椎组(P<0.05);(3)2组Cobb角均先降低再升高(P<0.05),2组椎管占位比均降低(P<0.05),2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均先升高再降低(P<0.05);术后7 d、术后12mo时,经伤椎组Cobb角、椎管占位比均低于跨伤椎组(P<0.05),伤椎前缘高度比均高于跨伤椎组(P<0.05);(4)术后7 d、术后12mo时,2组OD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2组术前、术后12mo时OD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和跨伤椎内固定术均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但经伤椎内固定有利于改善病人术后恢复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单椎体骨折 内固定 经伤椎单侧 椎椎弓根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并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建 刘建 +1 位作者 秦入结 顾光学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8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通道椎体内自体植骨、伤椎单侧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2010年6月采用短节段后路伤椎置钉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内植骨的治疗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28例(植骨组),并与单纯内固定椎旁植骨30例...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通道椎体内自体植骨、伤椎单侧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2010年6月采用短节段后路伤椎置钉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内植骨的治疗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28例(植骨组),并与单纯内固定椎旁植骨30例(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本组58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月~2.5年,平均13月。A组术后随访8月以上28例,其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后略有丧失,Cobb角较术后略有增加,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术后随访7月以上30例,其椎体前缘高度丧失,Cobb角增加较术后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较B组腰背疼痛率低。结论通过伤椎椎弓根通道植骨,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术式是可行的。该种术式早期促进伤椎骨折愈合,增加脊柱前柱中柱稳定性,同时对减少内固定失效、伤椎高度丢失、椎体后凸畸形、腰背疼痛等并发症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骨折固定 椎椎弓根 椎体内植骨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患者Cobb角、ODI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代文杰 李成 +4 位作者 余海宁 路多 刘纪涛 李海涛 凤豪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患者Cobb角、OD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91例,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7)。对照组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患者Cobb角、OD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91例,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7)。对照组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椎体高度恢复情况与后凸Cobb角、腰背功能、骨性融合率与固定失败率。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与后缘高度比均较术前升高,后凸Cobb角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显著(P<0.05);两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骨性融合率较对照组高,固定失败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内固定治疗后可有效缩小Cobb角,降低ODI评分,促进椎体高度恢复,提高骨性融合率,减少内固定失败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后路内固定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立君 刘岩 卫力晋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6期26-28,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PSF)联合伤椎置钉同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组与传统组,各20例。微创组采用PPSF联合伤锥置钉治疗,传统组采用传...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PSF)联合伤椎置钉同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组与传统组,各20例。微创组采用PPSF联合伤锥置钉治疗,传统组采用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椎体影像学参数、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度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度均优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微创组(2.60±0.65)、(0.80±0.68)分低于传统组的(5.30±0.72)、(2.65±0.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SF联合伤椎置钉不仅能有效恢复和维持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伤椎高度,减小后凸Cobb角,而且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弓根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远期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剑平 《中外医疗》 2023年第3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开放...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开放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予以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随访至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8.75±5.49)min、术后卧床时间(4.52±1.05)d短于对照组,出血量(98.58±8.79)mL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1、8.764、25.265,P<0.05)。两组术后6个月椎体后凸角低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比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椎体后凸角、椎体前缘高度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及6个月时VAS评分分别为(5.29±1.14)分、(1.53±0.23)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10.36±2.15)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8、6.278、5.116,P<0.05)。两组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生活质量中生理(86.76±7.29)分、心理(88.58±7.14)分、社会(90.31±8.25)分及环境(89.65±7.29)分等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7、3.439、3.150、3.72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更佳,能减少手术创伤、缩短卧床时间、加快功能恢复、减轻远期疼痛,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经皮弓根内固定 疼痛 生活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与经皮跨伤椎内固定联合PVP治疗胸腰段单节段椎体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楚君 王斌 +2 位作者 王康 肖晓鹤 杨明兴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34期60-61,共2页
目的:探究经皮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与经皮跨伤椎内固定联合PVP治疗胸腰段单节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胸腰段单节段椎体骨折患者72例,按照接诊顺序奇偶数分为两组各36例。观察组选择经皮跨伤椎内固定联合PV... 目的:探究经皮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与经皮跨伤椎内固定联合PVP治疗胸腰段单节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胸腰段单节段椎体骨折患者72例,按照接诊顺序奇偶数分为两组各36例。观察组选择经皮跨伤椎内固定联合PVP治疗,对照组选择经皮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临床疗效、伤椎恢复及疼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脊柱生理弯曲、疼痛程度、椎体高度均出现不同程度减轻或恢复,但两组术后伤椎恢复情况、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胸腰段单节段椎体骨折患者采用经皮跨伤椎内固定联合PVP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疾病康复速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单节段椎体骨折 临床疗效 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 经皮内固定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玉东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7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至2016年3月方城县中医院收治的9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跨伤椎后路...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至2016年3月方城县中医院收治的9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术治疗,观察组46例实施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随访1年,统计比较两组并发症(螺丝松动、感染、内固定断裂、内固定松动)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70%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可降低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 后路复位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后路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史锐 《微创医学》 2018年第6期797-798,814,共3页
目的比较后路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伤椎置钉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评... 目的比较后路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伤椎置钉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高于研究组,术后3 d、末次随访时椎管面积改善指数均低于研究组(均P <0. 05);研究组术后3 d、末次随访时骨折矫正率均高于对照组,丢失率、内固定失效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 <0. 05);两组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后路伤椎置钉术可显著提高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固定效果,减小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跨节段椎弓根内固定 后路
下载PDF
论胸腰椎骨折采取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16
作者 何祖全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7期257-258,共2页
分析经伤椎椎弓复位固定临床应用效果,并统计治疗有效率、观察骨折康复指标。方法:本次研究使用对照分析法,数据资料为我院2019年9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骨科患者,与研究标准相符合的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患... 分析经伤椎椎弓复位固定临床应用效果,并统计治疗有效率、观察骨折康复指标。方法:本次研究使用对照分析法,数据资料为我院2019年9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骨科患者,与研究标准相符合的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主要采取跨伤椎复位固定术,观察组则采取最新的经伤椎椎弓复位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脊椎侧弯角度和椎体前缘高度。结果:观察组经过有效治疗后,骨折治疗总有效率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在统计学上存在意义(P<0.05);观察组固定干预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椎侧弯角度(Cobb角)与对照组比较良好,统计学角度分析具有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后路复位固定方法在治疗胸腰骨折患者中取得良好效果,不仅能够增加骨折患者治疗有效例数,而且有利于改善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伤 弓根 植骨 后路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与跨伤椎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财义 左才红 +4 位作者 陶忠亮 张庆 王绍刚 汪胜 戴涟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3640-3646,共7页
背景:4钉2棒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与经伤椎5钉或6钉强化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或压缩骨折的常用修复方案。目的:比较经伤椎椎弓根钉加强内固定与跨伤椎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段单节段椎体骨折的疗效,优化手术方案。方... 背景:4钉2棒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与经伤椎5钉或6钉强化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或压缩骨折的常用修复方案。目的:比较经伤椎椎弓根钉加强内固定与跨伤椎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段单节段椎体骨折的疗效,优化手术方案。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6例胸腰段单节段椎体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2组,A组39例患者予经皮伤椎椎弓根钉加强内固定治疗,B组37例予跨伤椎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变化、后凸矫正程度、疼痛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顺利实施手术,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B组(P<0.05);(2)2组患者术后椎体高度、脊柱生理弯曲、疼痛程度均不同程度恢复或减轻,自术后3个月始,伤椎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2组术后7 d、1个月、3个月、12个月伤椎高度压缩率、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角、后凸矫正率、目测类比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B组术后有2例(5%)出现骨水泥外漏,但均未漏入椎管;随访期间2组均未出现内固定失效及神经损伤病例;B组术后有1例(3%)发生邻近椎体骨折,A组未出现临近椎体骨折病例;(4)提示经伤椎椎弓根钉加强内固定与跨伤椎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相当;经伤椎椎弓根钉加强内固定不存在骨水泥外漏风险,对邻椎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 内固定 组织工程 椎体骨折 经伤椎椎弓根加强内固定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 椎体塌陷 骨水泥外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对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卞元健 施鸿飞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7期486-489,共4页
目的探究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 目的探究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治疗。对比2组术后3 d出血量、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疼痛情况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3 d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椎体压缩程度轻于对照组,伤椎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并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短节段固定 胸腰椎骨折 疗效 后疼痛
下载PDF
经皮与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在单节段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富明 叶福平 翁城宇 《中外医疗》 2022年第35期36-39,44,共5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PPS)与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Wiltse approach pedicle screw fixation,WPS)联合伤椎置钉在单节段胸腰段骨折(thoracolumbar fracture,TF)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PPS)与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Wiltse approach pedicle screw fixation,WPS)联合伤椎置钉在单节段胸腰段骨折(thoracolumbar fracture,TF)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月福建省南平市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单节段TF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PPS治疗,研究组采用WPS治疗。针对两组手术情况、腰背部功能障碍情况、伤椎影像学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手术耗时(60.85±5.69)min、术中透视次数(4.52±2.23)次低于对照组(78.56±6.08)min、(25.56±4.0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41、25.483,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4.52±2.56)分低于对照组(10.50±2.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05,P<0.05)。两组术后伤椎后凸畸形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均比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PPS,WPS治疗单节段TF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频次,且改善了腰背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弓根内固定 Wiltse入路 单节段 胸腰段脊柱骨折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不同置钉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志广 马国涛 +2 位作者 吴登科 田朝奇 宋志勇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056-1057,1123,共3页
目的:对比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不同置钉方式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胸96例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组(n=48)和B组(n=48)。A组采用跨伤椎置钉,B组采用经伤椎置钉。分析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 目的:对比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不同置钉方式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胸96例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组(n=48)和B组(n=48)。A组采用跨伤椎置钉,B组采用经伤椎置钉。分析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影像学指标、腰椎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术后5 d,两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低于术后3 d、术后1 d(P<0.05),两组术后3 d VAS评分低于术后1 d(P<0.05),但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y,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和伤椎矢状面Cobb角均降低,且B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1y,两组改良Oswestry腰椎功能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B组降低更明显(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跨伤椎置钉方式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采用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改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伤椎矢状面Cobb角以及腰椎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弓根内固定 方式 经伤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