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14篇文章
< 1 2 2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对血透冠心病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4
1
作者 毛志国 叶朝阳 +2 位作者 赵学智 张玉强 梅长林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冠心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评价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 被引量:4
2
作者 赵秀峰 常超 +4 位作者 赵艳明 信栓力 王玉芬 李琴 牛丽杰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7期1495-149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评价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9例行PTCA或支架植入术后1~12个月的患者,在造影前1周内接受DSE检查,多巴酚丁胺剂量递增方案为5、10、20、30...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评价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9例行PTCA或支架植入术后1~12个月的患者,在造影前1周内接受DSE检查,多巴酚丁胺剂量递增方案为5、10、20、30、40μg.kg-1.min-15个级别,每级负荷维持3分钟。比较DSE和造影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DSE评价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92.6%,准确度为87.2%。结论 DSE评价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具有准确、安全可行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多巴酚丁胺 超声心动描记术 支架 再狭窄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加支架术后的康复治疗
3
作者 阿曼古丽.阿吾提 周建芝 赵芝琴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6期616-617,共2页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 康复医学
下载PDF
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附7例报告)
4
作者 郑曲彬 林毓山 +2 位作者 王一波 陈春光 兰玉福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93-94,共2页
报告7例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其中单支病变4例(均为前降支局限性病变),多支病变3例。共扩张9支血管,除1例因病变僵硬伴钙化未能扩张,均获成功。术后1例短时间内又发生再狭窄(闭塞),其余心绞痛症状缓解或... 报告7例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其中单支病变4例(均为前降支局限性病变),多支病变3例。共扩张9支血管,除1例因病变僵硬伴钙化未能扩张,均获成功。术后1例短时间内又发生再狭窄(闭塞),其余心绞痛症状缓解或消失,ECGST-T波恢复正常,随访1年,病情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并发症的护理
5
作者 李香莲 李树侠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6年第22期107-107,共1页
关键词 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 并发症 急诊介入治疗 陈旧性心肌梗死 护理 经皮 劳力性心绞痛 变异性心绞痛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杨丽睿 冯婷婷 +2 位作者 赵欣 张涛 赵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01-107,共7页
冠状动脉钙化通常导致动脉血管顺应性下降,诱发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最终造成介入治疗失败。传统的钙化病变处理策略受限于钙化斑块的性质和病变特征等,且操作较为复杂,手术并发症多,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 冠状动脉钙化通常导致动脉血管顺应性下降,诱发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最终造成介入治疗失败。传统的钙化病变处理策略受限于钙化斑块的性质和病变特征等,且操作较为复杂,手术并发症多,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高。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又称为血管内碎石术,基于球囊的导管系统,能够安全有效地修饰浅表与深层钙化、同心或偏心钙化,从而明显改善血管顺应性,有利于后续介入治疗。目前血管内碎石术成为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越来越重要的方法。本文主要对血管内碎石术的作用机制及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 血管内碎石术 冠状动脉钙化
下载PDF
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疗效
7
作者 夏林述鑫 金星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39-142,160,共5页
目的 探讨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93例肾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6,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联... 目的 探讨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93例肾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6,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和对照组(n=47,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45/4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85%(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可改善患者的管腔狭窄情况,利于其血压及肾功能的恢复,可进一步提升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经皮动脉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疗效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在钙化小结中的应用效果:血管内超声评估
8
作者 徐亚威 许浩杰 +1 位作者 孟圆 杨海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0期735-740,共6页
目的探讨使用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应用于钙化小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2023年1月1日至5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例严重钙化患者,按有无钙化小结分为钙化小结组(8例)、无钙化小... 目的探讨使用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应用于钙化小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2023年1月1日至5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例严重钙化患者,按有无钙化小结分为钙化小结组(8例)、无钙化小结组(6例)。对15支血管进行了IVL预处理,钙化小结血管组8支,无钙化小结血管组7支。患者均有IVL使用前及支架置入后的IVUS影像。主要有效性终点,在病变水平分析,钙化小结处与钙化角度最大处,支架置入后支架膨胀情况。次要有效性终点,在血管水平分析,比较钙化小结组与无钙化小结组支架置入术后的最小支架内面积。安全性终点,在支架置入术中有无介入并发症,包括严重血管夹层、血管急性闭塞、血管穿孔、慢血流、球囊破裂。结果在病变水平分析,对15支血管中的钙化病变进一步分组,病变中钙化小结有8处(钙化小结病变组),钙化角度最大处有15处(钙化角度最大病变组)。IVL使用前,钙化小结病变组管腔面积高于钙化角度最大病变组[3.68(3.19,5.13)mm^(2)比2.84(2.07,3.15)mm^(2),P=0.026],钙化小结病变组支架置入后同样部位面积增加低于钙化角度最大病变组[(2.43±1.65)mm^(2)比(4.57±1.75)mm^(2),P=0.009],但两组支架对称性、支架置入后管腔面积及支架膨胀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血管水平分析,钙化小结血管组(7支)与无钙化小结血管组(6支)在支架置入后最小支架内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8)。两组患者均无介入并发症发生。结论IVL对于钙化小结病变可以充分预处理,进而保证支架的膨胀及对称性,术中无严重介入并发症出现。IVL治疗钙化小结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钙化小结 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 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二代定量血流分数评估血管腔直径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孙明明 谈文开 +2 位作者 贾乾君 胡天宇 黄美萍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13,21,共7页
目的探讨二代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 2,QFR2)测量冠状动脉血管腔直径是否具有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选择合适支架尺寸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并分析2021年2月至2021年... 目的探讨二代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 2,QFR2)测量冠状动脉血管腔直径是否具有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选择合适支架尺寸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并分析2021年2月至2021年9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PCI治疗中有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检查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96例的资料。以PCI治疗后IVUS测量的植入支架的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为“金标准”,用QFR2、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测量的支架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与IVUS测量的支架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进行比较,探讨QFR2测量的支架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与IVUS测量的支架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96例CHD患者(100条血管,植入157枚支架)入选本研究。QFR2、QCA和IVUS测量的支架边缘近端(P=0.481)和远端(P=0.083)血管腔直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FR2和IVUS测量的支架边缘近端(r=0.892,P<0.001)和远端(r=0.880,P<0.001)血管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优于QCA与IVUS测量的近端(r=0.723,P<0.001)和远端(r=0.718,P<O.001)血管腔直径的相关性。QFR2测量的支架边缘近端(平均绝对差值为0.09,平均差值的95%可信区间[LOA]为-0.55~0.37)、远端(平均绝对差值为0.16,LOAs为-0.64~0.31)的血管腔直径与IVUS的一致性均优于QCA(近端平均绝对差值为0.02,LOAs为-0.83~0.78;远端平均绝对差值为0.14,LOAs为-0.96~0.69)。结论与QCA相比,QFR2在测量血管腔直径方面同IVUS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QFR2显示的血管腔直径对于帮助术者选择合适的支架尺寸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定量血流分数 定量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血管直径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Selvester QRS评分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10
作者 元洋洋 龙茸 +2 位作者 段文祥 李波 李坚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1-146,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Selvester QRS评分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Selvester QRS评分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根据有无MACE分为两组,随访3年,出院时计算Selvester QRS评分。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68例患者,其中116例(24.79%)发生MACE。MACE组患者Selvester QRS评分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elvester QRS评分是STEMI患者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OR=1.235,95%CI:1.093~1.394,P=0.001)。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评估Selvester QRS评分联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诊断价值灵敏度为69.5%,特异度为96.6%。进一步分析显示,相较于评分<6.5的患者,Selvester QRS评分≥6.5的患者MACE发生率更高(P<0.01)。结论Selvester QRS评分对STEMI患者MACE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Selvester QRS评分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心腔内超声指导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2例
11
作者 李德剑 陈松 +8 位作者 徐超 姜雪 王波 冯建飞 宋东邦 张国辉 王明权 王伟民 张大东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295-297,共3页
过去30年间,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在X线和床旁超声指导下完成。但仍有部分大心房的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球囊扩张失败。心腔内超声指导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精准可行,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该类高龄复杂病例的成功率。本病例报道2例重... 过去30年间,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在X线和床旁超声指导下完成。但仍有部分大心房的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球囊扩张失败。心腔内超声指导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精准可行,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该类高龄复杂病例的成功率。本病例报道2例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经心腔内超声引导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手术成功,未发生相关并发症,为临床治疗二尖瓣狭窄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内超声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下载PDF
中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芳芳 郭航远 邢杨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5-557,共3页
目的探讨45岁以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来55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特征。结果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诱因明显、起病急骤、症状... 目的探讨45岁以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来55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特征。结果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诱因明显、起病急骤、症状典型且并发症少,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比例分别为45.45%(25/55)、32.73%(18/55)和23.64%(13/55),冠状动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的比例分别为52.73%(29/55)、30.91%(17/55)和16.36%(9/55),罪犯血管大部分为前降支(61.67%),冠状动脉闭塞发生率达35.00%,血栓形成率为14.55%。冠状动脉均无钙化,钢丝一次性通过率、开通成功率为98.18%(54/55),无一例发生PCI并发症,随访3个月无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有一定的诱因和发病临床特点,可针对性进行一级预防,减少发病率;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通血管成功率高,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中青年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改变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整体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郑宏超 丁跃有 +3 位作者 孙兴国 杨坚 李擎 刘方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78-382,共5页
目的:应用症状限制极限负荷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CI)治疗前后的整体心肺功能变化。方法:入选2014年8月至12月在本院经冠脉造影和心脏超声等检查诊断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59例,择期行PCI治... 目的:应用症状限制极限负荷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CI)治疗前后的整体心肺功能变化。方法:入选2014年8月至12月在本院经冠脉造影和心脏超声等检查诊断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59例,择期行PCI治疗31例(PCI组),另单纯药物保守治疗28例为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CPET。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CPET,无任何并发症。药物对照组治疗前后所有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PCI组治疗后仅无氧阈、峰值摄氧量和峰值氧脉搏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其他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CPET评估个体化分析发现PCI组治疗后升高(≥10%)峰值摄氧量和峰值氧脉搏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通过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能力。CPET是客观定量评估冠心病治疗效果的一种客观、定量、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冠心病 心肺运动试验 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 药物治疗 治疗效果 客观定量评估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4
作者 孙宝贵 王毅 +5 位作者 温沁竹 何奔 张建军 金炜 张国兵 周国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24-226,共3页
目的 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1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根据年龄分为≥ 70岁组 (43例 )和 <70岁组 (92例 )。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及住院随访结果。结果 ≥... 目的 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1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根据年龄分为≥ 70岁组 (43例 )和 <70岁组 (92例 )。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及住院随访结果。结果 ≥ 70岁组与 <70岁组比较 ,手术成功率 (97.6 %vs 97.9%)和因介入需要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率 (2 .3%vs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70岁组精神症状显著高于 <70岁组 (11.6 %vs2 .1%)。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症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治疗等效
下载PDF
应用健康状况问卷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董蔚 盖鲁粤 +4 位作者 杜洛山 杨庭树 智光 李天德 林琳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2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 应用普适性量表—健康状况问卷评价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接受PTCA治疗的成功病例 6 2例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选用健康状况问卷和自行设计的针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情况的随访表。术... 目的 应用普适性量表—健康状况问卷评价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接受PTCA治疗的成功病例 6 2例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选用健康状况问卷和自行设计的针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情况的随访表。术前资料于手术前一晚采集 ,术后 3月及 6月以信访、门诊复查的方式发放问卷 ,将手术前后的计分进行比较 ,同时对比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术后发生心绞痛的病例数减少 (P <0 .0 0 1) ,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较术前增加 (P <0 .0 1)。健康状况问卷除总体健康感觉外 ,手术前后均有显著差异 ,术后 3月及术后 6月计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 (P <0 .0 0 0 1,精力及活力为P <0 .0 0 5 ) ,但术后 3月与术后 6月之间无显著差别。心绞痛迅速而可靠地缓解是术后早期生活质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半数以上患者术后体力恢复较慢 ,大部分在随访期内恢复正常工作。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心病 健康状况问卷评价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直接或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对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袁正强 李芝峰 +6 位作者 曾力群 刘霞洪 徐敏 李杰 张文辉 刘丹 聂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0-16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直接或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对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108例初次AMI患者分为直接PTCA组(n=65例)和择期PTCA组(n=43例)。直接PTCA组于发病后6±4.23h对梗死相关动脉行PTCA及...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直接或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对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108例初次AMI患者分为直接PTCA组(n=65例)和择期PTCA组(n=43例)。直接PTCA组于发病后6±4.23h对梗死相关动脉行PTCA及支架术,择期PTCA组于发病后10±3.41天行PTCA及支架术。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主要终点为死亡和再梗死,次要终点为临床心功能分级、心绞痛分级、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结果:失随访5例(直接PTCA组和择期PTCA组分别为3例和2例),随访率为95.4%。直接PTCA组与择期PTCA组随访6个月内死亡、再梗死、介入治疗及精神状态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心功能分级、心绞痛分级和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直接PTCA及支架术治疗AMI较择期PTCA及支架术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心绞痛发作和提高患者自理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成形术 支架术 康复
下载PDF
四逆汤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心肌顿抑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0
17
作者 苏建文 林曙光 +1 位作者 吴伟康 陈鲁源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740-743,共4页
目的:评价四逆汤对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后顿抑心肌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6名拟行PTCA术的冠心病患... 目的:评价四逆汤对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后顿抑心肌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6名拟行PTCA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3)和服药组(n=23)进行观察。结果:单纯PTCA术后出现心功能低下的现象;但服用四逆汤能够使术后心功能比术前显著地提高(均为P<0.01):左心室前壁收缩期室壁增厚率(PSWTA)升高38%(0.36±0.04vs0.50±0.07),左心室后壁收缩期室壁增厚率(PSWTP)升高57%(0.35±0.03vs0.55±0.06),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升高12%(0.39±0.01vs0.44±0.02),每搏输出量(SV)升高17%(18.53±0.88vs21.84±1.09),每分输出量(cardiacoutput,CO)升高15%(1.37±0.06vs1.56±0.08)。结论:四逆汤能改善PTCA术后缺血心肌的局部收缩功能和整体功能,利于心肌顿抑状态的解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顿抑 四逆汤 冠状动脉 成形术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发冠状动脉穿孔 被引量:10
18
作者 乔树宾 高润霖 +8 位作者 陈纪林 左鲁宁 杨跃进 秦学文 姚民 刘海波 徐波 吴永健 姚康宝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1-142,共2页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发生及其适当处理对策。  方法 :对我院进行的所有 PTCA病例发生冠状动脉穿孔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共行 PTCA治疗 172 8例 ,并发冠状动脉穿孔 6例 ,均为完全闭塞...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发生及其适当处理对策。  方法 :对我院进行的所有 PTCA病例发生冠状动脉穿孔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共行 PTCA治疗 172 8例 ,并发冠状动脉穿孔 6例 ,均为完全闭塞性病变 ,发生率为 0 .35 %。3例漏入心包 ,2例形成冠状动脉左心室瘘 ,1例形成冠状动脉右心室瘘。经球囊长时间加压扩张 ,穿孔全部闭合 ;无一例需要进行心包穿刺引流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死亡。  结论 :PTCA并发冠状动脉穿孔并不常见 ,只要及时发现 ,恰当处理 ,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 冠心病 冠状动脉穿孔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前后血清肌钙蛋白I的变化 被引量:19
19
作者 贾永平 杨志健 +5 位作者 张寄南 马根山 徐晋丹 朱铁兵 曹克将 马文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的变化,以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心肌的可能影响。方法:对59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冠心病患者,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6、12...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的变化,以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心肌的可能影响。方法:对59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冠心病患者,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6、12、24、48和72小时的血清cTnI及CK-MB水平,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18例患者术前血清cTnI正常,术后6小时升高,12~24小时达峰值,48~72小时渐降至正常;31例患者术前、术后血清cTnI均正常;10例患者术前、术后血清cTnI均高于正常值。全部病例中仅3例患者CK-MB增高。血清cTnI升高与球囊扩张总时间及扩张次数有关。结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可能会造成心肌微小损伤,cTnI为监测心肌损伤的可靠而灵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 冠状动脉成形术 肌钙蛋白Ⅰ 围手术期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璀乡 李玉华 +3 位作者 王树树 成海龙 刘雯 杜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3期8665-8668,共4页
目的:心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好发因素很多,在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其他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3... 目的:心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好发因素很多,在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其他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3-03/2004-12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置入术的上海籍汉族患者103例,有6个月随访造影资料并且临床资料完整,均知情同意。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n=30)和未狭窄组(n=73)。再狭窄组30例,根据病例情况调查表,对患者的年龄、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狭窄病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相关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对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血管紧张素原(M235T)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1166C)基因型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103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29.19%。②再狭窄组患者多支狭窄发生率大于未狭窄组(χ2=14.203,P=0.000)。③血压、血脂、支架个数、安放次数、安放位置等因素、支架置入前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次数、扩张程度、是否更换球囊或更换球囊种类与术后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无关(P>0.05)。④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D/I)与支架内再狭窄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置入术患者的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D/I)基因型和冠状动脉多支狭窄与支架内再狭窄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医用植入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