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艾滋病药物体内分析方法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余史丹 邬声远 +2 位作者 蓝丽爱 程茹 范国荣 《中南药学》 CAS 2018年第5期652-660,共9页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重大传染病,抗病毒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控制和治疗艾滋病的关键手段。近年来,高效、安全的新型抗艾滋病药物不断研发上市,抗病毒治疗方案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本文主要对抗艾滋病药物体内分...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重大传染病,抗病毒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控制和治疗艾滋病的关键手段。近年来,高效、安全的新型抗艾滋病药物不断研发上市,抗病毒治疗方案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本文主要对抗艾滋病药物体内分析方法和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艾滋病 体内分析方法 代动力学
下载PDF
抗肿瘤药物甲氨蝶呤在体内分析方法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芳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74-76,共3页
关键词 甲氨蝶呤 抗肿瘤 综述 体内分析方法
下载PDF
药物经皮给药体内外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赵晓莉 狄留庆 祖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14-216,共3页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药物经皮给药体内外评价方法研究作一综述,表明药物经皮给药体内外评价方法的规范化对正确评价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TDDS)的工艺及质量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 经皮给 体外/体内 质量评价 综述
下载PDF
经皮给药系统的体内分析法 被引量:4
4
作者 何林 曾经泽 蒋学华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对90年代以来经皮给药系统研究的体内分析方法进行综述。方法:根据文献分类综述,内容包括样品处理和分析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放射免疫分析法(RI... 目的:对90年代以来经皮给药系统研究的体内分析方法进行综述。方法:根据文献分类综述,内容包括样品处理和分析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放射免疫分析法(RIA)等,并对微量透析法被引入经皮给药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作了介绍。结果与结论:经皮给药系统的体内分析方法仍需检测方法和手段上不断发展,以进一步促进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给系统 体内分析 色谱法
下载PDF
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中药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伍小波 《现代中医药》 CAS 2004年第6期51-54,共4页
近年来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被应用到中药体内药物浓度的检测方面 ,推动了中药药动力学的发展。本文简要阐述了目前中药药动学研究中常采用的分光光度法、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冰、免疫法、微生物法以... 近年来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被应用到中药体内药物浓度的检测方面 ,推动了中药药动力学的发展。本文简要阐述了目前中药药动学研究中常采用的分光光度法、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冰、免疫法、微生物法以及联用技术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中药体内药物浓度的检测方面的应用 ,并对其作了一简要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学 体内 物浓度 动力学 色谱法 免疫法 研究 仪器分析方法 微生物法 方法
下载PDF
体内经皮吸收实验的方法和实施 被引量:3
6
作者 郑家润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1998年第2期78-81,共4页
为规范体内经皮吸收实验程序,统一了有关实验术语,介绍了有关方法和模型、样品的收集和测定,以及实验实施过程的知识、技术和经验,供研究时作参考。
关键词 经皮吸收 体内实验 给药
下载PDF
经皮给药载体载MD-CPT透明质酸纳米乳的细胞吞噬与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7
作者 高媛媛 王志国 +9 位作者 姜长青 孔明 程晓杰 王娟 包子娴 孙国辉 黄聿华 林成兵 依宏君 陈西广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65-1276,共12页
本文在研究制备了包载10,11-亚甲二氧基喜树碱(MD-CPT)的透明质酸纳米乳(HANs)经皮给药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载MD-CPT透明质酸纳米乳的细胞吞噬,并进行了体内药代动力学分析.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得到了皮肤渗透性良好的缓释剂型.从C... 本文在研究制备了包载10,11-亚甲二氧基喜树碱(MD-CPT)的透明质酸纳米乳(HANs)经皮给药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载MD-CPT透明质酸纳米乳的细胞吞噬,并进行了体内药代动力学分析.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得到了皮肤渗透性良好的缓释剂型.从CLSM观察到药物被细胞摄入并传递入细胞核,同时,载药纳米乳的细胞吞噬效率呈时间依赖性,不同细胞株HSF、HUVES、MCF-7、KF的细胞吞噬率略有不同.用Rhodanmine B标记HANs,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载药纳米乳透过角质层到达真皮层的拟动态过程.利用HPLC检测MD-CPT血药浓度,测得经皮给药半衰期T1/2是静脉注射的3.6倍,肌肉注射的1.6倍,体内药物滞留时间显著增加;血药浓度峰谷值差异小,曲线平缓,说明经皮给药能保证血药浓度呈现可控的持续性.最终通过活体成像系统和组织切片荧光显微镜,直观地反映出经皮给药后药物在大鼠体内的分布情况和各组织器官药物含量,确定载药纳米乳主要采取胞间渗透的扩散方式,在局部给药的区域滞留时间较长,有利于对浅表性的病灶区持续给药,延长药效,而剩余的MD-CPT和解离的HANs都进入了血液循环,最终通过新陈代谢被排出体外.为无创型HANs经皮给药系统应用于浅表性肿瘤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纳米微乳 喜树碱衍生物 经皮给 体内分布
下载PDF
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纂要 被引量:7
8
作者 郭艳 苗明三 张家铭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11期2062-2063,共2页
目的:总结近几年来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对国内外发表的有关文献加以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经皮给药系统利用皮肤作为药物输入体循环的门户,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是对传统皮肤用药观念的重要突破,临床证明其优点较多,如可以... 目的:总结近几年来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对国内外发表的有关文献加以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经皮给药系统利用皮肤作为药物输入体循环的门户,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是对传统皮肤用药观念的重要突破,临床证明其优点较多,如可以不通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破坏,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等,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医药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主要体现在新型促进渗透剂的寻找、促渗方法的探讨、经皮给药系统与中医穴位的结合以及经皮给药的体内分析方法上。经皮给药系统将为临床治疗开辟新的思路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给系统 经络穴位的经皮给 经皮给药的体内分析方法 促透剂 促透方法
下载PDF
罐疗作为经皮给药物理促渗新技术的研究状况 被引量:16
9
作者 谢伟杰 张永萍 +3 位作者 徐剑 吴静澜 付文心 陈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7期1530-1536,共7页
将罐疗作为一种经皮给药物理促渗新技术,是在近10多年内刚刚建立开发的,具有明显的中医特色;固其装置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等独特优势,是经皮给药物理促渗新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参阅近年相关研究报道,该文从罐疗本身特点、罐疗促... 将罐疗作为一种经皮给药物理促渗新技术,是在近10多年内刚刚建立开发的,具有明显的中医特色;固其装置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等独特优势,是经皮给药物理促渗新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参阅近年相关研究报道,该文从罐疗本身特点、罐疗促渗影响因素、体内外评价方法、其他促渗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概述,了解经皮给药物理促渗技术的研究动态,为罐疗作为经皮给药物理促渗新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罐疗 经皮给物理促渗新技术 体内外评价方法 促渗机制 综述
下载PDF
经皮直流电靶向给药(中)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洪修鄂 《电子医疗与健康》 2004年第2期13-14,15,共3页
经皮给药,是药物通过皮肤进入体内发挥它的药理作用,药物的给药方式分三大类:即注射、口服和经皮给药。虽然在中医外治理论指导下,中药外用历史悠久,但古老的经皮给药,如帖膏药等只能局部作用,而近年来,学者们发现皮肤可作为药... 经皮给药,是药物通过皮肤进入体内发挥它的药理作用,药物的给药方式分三大类:即注射、口服和经皮给药。虽然在中医外治理论指导下,中药外用历史悠久,但古老的经皮给药,如帖膏药等只能局部作用,而近年来,学者们发现皮肤可作为药物全身治疗的一个给药入口。当药物通过皮肤首先被吸收到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给 皮肤 靶向给药 中医外治 外用 体内 给药方式 全身治疗
下载PDF
布洛芬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车成凯 宋真玉 +2 位作者 梁荣才 孙考祥 王爱萍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14年第4期262-265,共4页
采用乳化分散-超声法制备布洛芬固体脂质纳米粒(IB-SLN),对其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放等进行体外评价,并考察IB-SLN经皮给药后兔体内药动学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制备的IB-SLN的平均粒径为(100±20)nm,zeta电位为-43.... 采用乳化分散-超声法制备布洛芬固体脂质纳米粒(IB-SLN),对其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放等进行体外评价,并考察IB-SLN经皮给药后兔体内药动学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制备的IB-SLN的平均粒径为(100±20)nm,zeta电位为-43.9mV,包封率为92.6%,载药量为3.33%.兔体内药动学研究显示,IB-SLN可有效促进布洛芬的经皮吸收,布洛芬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剂经皮给药后的AUC和Cmax分别为640.86ng·h/mL和65.94 ng/mL,分别是布洛芬凝胶剂的12.6倍和4.5倍.研究结果提示,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布洛芬经皮给药载体可有效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并可使药物缓慢平稳释放,其应用前景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固体脂质纳米粒 经皮促渗 体内动学
下载PDF
中药经皮制剂皮肤毒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管咏梅 沈倩 +5 位作者 许攀 吴璇 朱卫丰 陈丽华 金晨 臧振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19,共6页
近年来中药经皮给药因血药浓度稳定、避免肝脏代谢、随时停药等优势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克服皮肤屏障通常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式进行促渗,但同时也会对皮肤造成一定的损害。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几年文献,对皮肤刺激性、致敏性的评价方法以... 近年来中药经皮给药因血药浓度稳定、避免肝脏代谢、随时停药等优势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克服皮肤屏障通常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式进行促渗,但同时也会对皮肤造成一定的损害。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几年文献,对皮肤刺激性、致敏性的评价方法以及如何降低中药制剂导致的皮肤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皮肤毒性评价和经皮给药系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给 皮肤刺激性 皮肤致敏性 体内外评价
下载PDF
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制备及其经皮吸收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彤 侯世祥 +1 位作者 孙毅毅 郑瑀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34-937,共4页
目的研究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在体经皮给药的透皮规律。方法采用薄膜法制备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测定其粒径、荷电性及包封率;以静脉注射盐酸米托蒽醌水溶液为对照,进行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大鼠在体经皮给药实验,用HPLC法测定药物在两组各... 目的研究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在体经皮给药的透皮规律。方法采用薄膜法制备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测定其粒径、荷电性及包封率;以静脉注射盐酸米托蒽醌水溶液为对照,进行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大鼠在体经皮给药实验,用HPLC法测定药物在两组各组织、器官中的浓度,分析经时变化规律。并用3p97程序处理大鼠皮肤药时数据。结果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体积平均粒径为50.98nm,荷电性为-16.57mv,包封率可达100%;大鼠在体经皮给药,所得皮肤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2h皮肤中分布达高峰,峰浓度为(2.075±0.098)μg/g,药时曲线下面积为15.01μg·h/g;静脉注射给药,所得皮肤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药时曲线下面积为10.74μg·h/g,与经皮给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组织、器官中的药物浓度均远低于对照。结论盐酸米托蒽酯脂质体皮肤局部给药可实现局部皮肤靶向,有望用于治疗恶性皮肤黑色素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 经皮给 体内分布 皮肤黑色素瘤
下载PDF
纳米乳与亚微乳给药系统(续)
14
作者 陆彬 《中国药师》 CAS 2004年第10期762-764,共3页
关键词 给药系统 微乳 经皮吸收 使 物稳定性 体内 靶向性 收率 低毒 纳米
下载PDF
B超下注药治疗晚期肝癌20例报告
15
作者 周爱国 任厚德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1年第3期247-247,共1页
我院自1995-06/2000-12,对20例晚期肝癌病人采用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向瘤体内注射甘露醇和化疗药物5-氟脲嘧啶(5-FU),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晚期肝癌 治疗 B超引导 体内注射 经皮肝穿刺 化疗 病人 甘露醇 5-FU 5-氟脲嘧啶
下载PDF
阿魏酸体内外微透析回收率及其乳剂的经皮皮肤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晏娜 徐宇琦 +2 位作者 汤湛 李秀敏 王俏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5-121,共7页
目的研究阿魏酸在自制线性微透析探针上的体内外回收率与灌流速度、药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并对自制阿魏酸乳剂在大鼠上进行经皮皮肤药动学研究。方法采用HPLC测定透析液中阿魏酸浓度,考察不同灌流速度、不同药物浓度对探针体外正、反向回... 目的研究阿魏酸在自制线性微透析探针上的体内外回收率与灌流速度、药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并对自制阿魏酸乳剂在大鼠上进行经皮皮肤药动学研究。方法采用HPLC测定透析液中阿魏酸浓度,考察不同灌流速度、不同药物浓度对探针体外正、反向回收率和体内反向回收率的影响,采用微透析技术进行经皮皮肤药动学研究。结果自制探针性质稳定;在所研究的浓度和灌流速度的范围内,探针回收率与阿魏酸的药物浓度无关,与灌流速度成反比;探针体外正、反向回收率在灌流流速1.0、2.0μL·min^(-1)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探针体外正、反向回收率在3.0μL·min^(-1)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内反向回收率低于体外反向回收率,与体外正向回收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鼠经皮药动学表明,阿魏酸乳剂(8.75 mg·cm^(-2))可在体内维持长时间的药物浓度,AUC0-10 h为(128.30±23.51)mg·h·L^(-1),ρmax为(19.08±4.39)mg·L^(-1)。结论在阿魏酸的经皮皮肤药动学研究中,可采用体内反向回收率作为药物的探针回收率来校正;阿魏酸乳剂的经皮吸收能力较好,能长时间释放药物,有望成为新的给药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微透析 探针回收率 体内 体外 经皮动学
原文传递
经皮给药系统产业化开发的关键问题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罗华菲 林国钡 +1 位作者 朱壮志 张成豪 《药学进展》 CAS 2016年第7期490-497,共8页
以经皮给药系统的开发及产业化为主体思路,在对经皮给药系统发展现状认识的基础上,重点对经皮给药产品研发中的吸收模型及体内外相关性评价研究、产业化设备、国内外研发模式等进行初步探讨,分析经皮给药系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 以经皮给药系统的开发及产业化为主体思路,在对经皮给药系统发展现状认识的基础上,重点对经皮给药产品研发中的吸收模型及体内外相关性评价研究、产业化设备、国内外研发模式等进行初步探讨,分析经皮给药系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今后国内经皮给药制剂的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给系统 产业化 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研发模式
原文传递
皮肤局部外用制剂的研发要求和体内外一致性的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亚芳 张自强 徐成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4-531,共8页
局部起效的皮肤外用制剂用途广泛,剂型多样。此类制剂辅料成分复杂,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参数的微小差异就有可能导致产品不同的质量特性,从而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汇总了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相关技术法规要求,介绍了体外... 局部起效的皮肤外用制剂用途广泛,剂型多样。此类制剂辅料成分复杂,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参数的微小差异就有可能导致产品不同的质量特性,从而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汇总了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相关技术法规要求,介绍了体外一致性评价的指标和评价手段,并探讨了体内一致性评价的决策树和等效标准,力求为相关产品的研发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治疗 外用制剂 经皮给 体内外评价 一致性
原文传递
外用半固体制剂质量研究与体外评价技术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罗婷婷 庾莉菊 +3 位作者 宁保明 孙春萌 涂家生 梁晓静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48-760,共13页
外用半固体制剂用途广泛,但处方、制剂特性复杂,工艺参数控制难度高,微小的处方工艺变化都可能导致产品质量的显著差异,其与吸入制剂、透皮贴剂等都属于研发难度大,在审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品种个性化考虑的复杂制剂。能区分不同处方... 外用半固体制剂用途广泛,但处方、制剂特性复杂,工艺参数控制难度高,微小的处方工艺变化都可能导致产品质量的显著差异,其与吸入制剂、透皮贴剂等都属于研发难度大,在审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品种个性化考虑的复杂制剂。能区分不同处方和工艺,且具有体内外相关性的体外评价研究,可以更好地满足外用半固体制剂的质量研究和审评技术要求。本文以复杂制剂的研究为重点,在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文献报道和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监管机构对外用半固体制剂的评价要求和品种指南(product-specific guidances,PSGs),结合自身研究工作的发现和思考,综述了外用半固体制剂的应用、政策法规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现状,着重对如何建立科学的外用半固体制剂的体外评价体系进行了探讨,初步分析了外用半固体制剂建立体内外相关性的技术难点,期望为外用半固体仿制药开发及产品变更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制剂 外用半固体制剂 经皮给 体外释放 体外渗透 体外透皮吸收 流通池 扩散池 浸没池 体内外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