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防性经皮胃造瘘对口腔癌切除并同期修复重建术后术区感染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帕热克江·帕塔尔 李晨曦 +3 位作者 克热木·阿巴司 胡露露 方昌 龚忠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对口腔癌根治性切除术并同期行修复重建术后术区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接受口腔癌根治性切除术并同期行修复重建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究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对口腔癌根治性切除术并同期行修复重建术后术区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接受口腔癌根治性切除术并同期行修复重建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给予的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将纳入病例分为预防性经皮胃造瘘组(n=26)、鼻饲管组(n=54)及经口进食组(n=33)。比较3组患者手术治疗后术区感染率、皮瓣坏死率情况。结果:预防性经皮胃造瘘组患者术区感染率显著低于鼻饲管组和经口进食组(P<0.05);3组间皮瓣坏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患者体重指数、总蛋白、白蛋白、肌酐、红细胞压积值与入院时测量的差值在3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预防性经皮胃造瘘可以有效降低口腔癌根治性切除术并同期行修复重建术后皮瓣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修复重建 术区感染 预防性经皮胃造瘘
下载PDF
内镜下经皮胃造瘘-空肠置管术在胰头癌致十二指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2
作者 韩益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 2007年第12期27-28,共2页
胰头癌致十二指肠梗阻的传统治疗方法需开腹行胃肠吻合术解决饮食问题,手术风险大,创伤大,有吻合口漏风险,术后3-5d才能进行肠内营养。内镜引导经皮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scopic gastrostomy,PEG)与内镜引导空肠置管术(perc... 胰头癌致十二指肠梗阻的传统治疗方法需开腹行胃肠吻合术解决饮食问题,手术风险大,创伤大,有吻合口漏风险,术后3-5d才能进行肠内营养。内镜引导经皮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scopic gastrostomy,PEG)与内镜引导空肠置管术(percutaneous endscopic jejunostomy,PEJ)操作简单,仅需局麻、安全、创伤小、恢复肠内营养快。2003年3月-2006年5月,我院将PEG与PEJ联合应用更具实用性,通过加强护理,减少了胰头癌致十二指肠梗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梗阻 空肠置管术 内镜下经皮胃造瘘 胰头癌 护理 经皮胃造瘘 手术风险 肠内营养
下载PDF
DSA X线透视下经皮胃造瘘术在肿瘤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秋香 李丽 +3 位作者 李智岗 李顺宗 杨光 苌英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11-814,共4页
目的探讨DSA X线透视下经皮胃造瘘术在肿瘤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018年2月以来诊治的36例不能经口进食的恶性肿瘤患者行DSA 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结果①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达100%,其中34例(94.4%)一次穿... 目的探讨DSA X线透视下经皮胃造瘘术在肿瘤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018年2月以来诊治的36例不能经口进食的恶性肿瘤患者行DSA 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结果①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达100%,其中34例(94.4%)一次穿刺置管成功;2例(5.6%)二次穿刺置管成功,手术耗时18~35 min,平均24 min;②并发症发生率为16.7%(6/36),轻微并发症5例,其中1例术后造瘘口周围渗血,1例术后出现腹痛,1例术后第2 d出现肠梗阻,1例术后造瘘管周围红肿,1例术后17 d一侧胃壁固定线脱落;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20 d出现急性胃溃疡出血;③术后3个月内患者体重平均增长2.8 kg,5例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好转后针对原发病进行了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④随访至今,1例患者术后42 d出现堵管,2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脱管,26例患者定期更换了胃瘘管,5例患者因病情改善拔除胃瘘管,无胃瘘管相关死亡事件发生。结论DSA 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是一种安全、高效、并发症少、饲管易于维护的一种长期的肠内营养供给方式,改善了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胃造瘘 恶性肿瘤 溃疡 腹膜炎
下载PDF
内镜下经皮胃造瘘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许乐 罗庆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经皮胃造瘘(PEG)在老年患者的应用、安全性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2例PEG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同组对照的方法比较PEG与鼻胃管饲对患者的影响.结果:32例老年患者均在局麻下成功进行了PEG,仅1例发生造瘘口周... 目的:评价内镜下经皮胃造瘘(PEG)在老年患者的应用、安全性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2例PEG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同组对照的方法比较PEG与鼻胃管饲对患者的影响.结果:32例老年患者均在局麻下成功进行了PEG,仅1例发生造瘘口周围皮肤感染,抗生素治疗后短期内恢复.PEG较鼻胃管饲患者更易于接受,导管不易堵塞,能降低吸入性肺炎及反流性食管炎(15.6% vs 46.8%,P<0.05)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结论:PEG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较鼻胃管饲能明显降低吸入性肺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经皮胃造瘘 老年患者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经皮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19
5
作者 秦莹 张选琴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397-1398,共2页
经皮胃造瘘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gastrostomy,PEG)是一项无需外科手术和全身麻醉的造瘘技术,仅在床边局麻下即可进行,为许多吞咽困难或吞咽功能丧失但胃肠道功能尚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长期肠内营养的途径。该项目操作简便、可... 经皮胃造瘘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gastrostomy,PEG)是一项无需外科手术和全身麻醉的造瘘技术,仅在床边局麻下即可进行,为许多吞咽困难或吞咽功能丧失但胃肠道功能尚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长期肠内营养的途径。该项目操作简便、可行、且创伤性少,患者易于接受,并可及时记录造瘘管置管长度及局部渗液情况,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从而改善身体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胃造瘘 护理
下载PDF
经皮胃造瘘术在食管梗阻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贾震易 陈尼维 +3 位作者 朱悦琦 樊友本 高琦 王志刚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gastrostomy,PG)在食管梗阻病人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因食管梗阻行胃造瘘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PG与开腹胃造瘘(open gastrostomy,OG)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 目的:分析经皮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gastrostomy,PG)在食管梗阻病人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因食管梗阻行胃造瘘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PG与开腹胃造瘘(open gastrostomy,OG)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第2、60天)、术后营养启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60 d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第60天体重及血清白蛋白。结果:共纳入39例,其中12例PG,27例OG,两组病例的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24.6±9.9)min和(8.8±3.0)mL,明显低于OG(61.9±9.1)min(P<0.001)和(26.0±7.8)mL(P<0.001)。PG术后第2天和术后第60天疼痛评分分别为1.60±0.50和0.75±0.50,明显低于OG术后的2.3±0.8(P=0.008)和2.0±0.5(P<0.001)。PG的术后营养启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8.8±4.6)h和(2.8±1.0)d;明显少于OG组的(64.3±15.7)h(P<0.001)和(4.4±1.2)d(P<0.001)。OG组有2例失访,PG组和OG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1/12)和24.0%(6/2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9)。PG组术后第60天的体重和血清白蛋白与术前相比增加值分别为(0.6±0.8)kg和(1.3±0.9)g/L,OG组分别为(0.3±0.7)kg和(-0.1±1.3)g/L,两组血清白蛋白增加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G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围术期多项指标均优于OG,可在食管梗阻病人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胃造瘘 开腹 食管梗阻
下载PDF
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对老年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李莉 甘甜 +5 位作者 林艳 李斐 张冬琼 邓敏 黄嫣然 廖晓敏 《右江医学》 2018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对60岁以上老年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无法自主进食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对照组... 目的观察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对60岁以上老年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无法自主进食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对照组实施传统经鼻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体重指数、营养指标、免疫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及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重指数高于对照组,营养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免疫指标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老年患者实施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施以营养支持,患者体重指数明显提升,营养状况显著改善,免疫功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内镜 经皮胃造瘘 营养状况
下载PDF
X线监视下经皮胃造瘘术的护理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邹梅 黄领 滕晓 《当代医学》 2010年第11期225-226,共2页
目的总结X线监视下经皮胃造瘘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7例患者X线监视下经皮胃造瘘术进行护理。结果通过术前宣教、术中及术后护理,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并采取积极处理,预防和减轻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护士全面掌握此方法的整个流程,术前、术... 目的总结X线监视下经皮胃造瘘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7例患者X线监视下经皮胃造瘘术进行护理。结果通过术前宣教、术中及术后护理,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并采取积极处理,预防和减轻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护士全面掌握此方法的整个流程,术前、术中、术后细致的护理是保证PEG成功及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监视 经皮胃造瘘 护理观察
下载PDF
危重患者内镜下经皮胃造瘘30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中平 陆洁 +1 位作者 葛亚强 丁红英 《河北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1500-1502,共3页
目的:探讨对危重患者进行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危重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内镜下经皮胃造瘘营养支持,并于手术前后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15... 目的:探讨对危重患者进行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危重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内镜下经皮胃造瘘营养支持,并于手术前后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15-30 min,平均(21.5±3.1)min。手术后2个月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和传统的外科胃肠造瘘比较,内镜经皮胃造瘘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而安全、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内镜下经皮胃造瘘 营养支持
下载PDF
晚期食管癌患者超细胃镜引导下经皮胃造瘘8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聂川 李政文 +1 位作者 何俊堂 肖萧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2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经口超细胃镜引导下行经皮胃造瘘(PEG)对于晚期食管癌食管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例晚期食管癌食管严重狭窄患者,常规内镜不能通过,采用经口超细胃镜引导下行PEG,观察其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8例患者均完成超细胃镜引导PEG... 目的探讨经口超细胃镜引导下行经皮胃造瘘(PEG)对于晚期食管癌食管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例晚期食管癌食管严重狭窄患者,常规内镜不能通过,采用经口超细胃镜引导下行PEG,观察其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8例患者均完成超细胃镜引导PEG术,无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经治疗后患者营养状况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对于晚期食管癌食管重度狭窄患者采用超细胃镜引导下的PEG安全、有效,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 食管癌晚期 食管狭窄 经皮胃造瘘
下载PDF
应用超细胃镜经皮胃造瘘43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传涛 师瑞月 朱惠明 《广西医学》 CAS 2010年第7期837-838,共2页
目的探讨经口超细胃镜在咽喉、食管狭窄患者经皮胃造瘘(PE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因咽喉、食管狭窄普通胃镜无法通过不能引导完成PEG的患者43例,应用经口超细胃镜进行牵拉法经皮胃造瘘,观察其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超细... 目的探讨经口超细胃镜在咽喉、食管狭窄患者经皮胃造瘘(PE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因咽喉、食管狭窄普通胃镜无法通过不能引导完成PEG的患者43例,应用经口超细胃镜进行牵拉法经皮胃造瘘,观察其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超细胃镜引导PEG术,其中29例超细胃镜可直接通过直接引导,14例超细胃镜在导丝引导下通过。胃造瘘术后发生造瘘管周围组织感染11例,均无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在PEG后营养状况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结论用超细胃镜引导可完成咽喉、食管狭窄患者的PEG,无需扩张,减少了因扩张而引发并发症的风险,简便、安全,患者耐受性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 咽喉狭窄 食管狭窄 经皮胃造瘘
下载PDF
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在危重症患者的应用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葛怡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15期121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在危重症患者的应用策略和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行胃造瘘术的危重症患者66例,其中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32例,作为研究组,传统胃造瘘术3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麻醉方式、手术时间、管饲起始时间、手术前后...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在危重症患者的应用策略和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行胃造瘘术的危重症患者66例,其中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32例,作为研究组,传统胃造瘘术3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麻醉方式、手术时间、管饲起始时间、手术前后患者一般指标改变,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研究组患者在胃镜室局部麻醉下完成,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室下行气管内插管全麻完成。②研究组手术时间、管饲起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两组患者手术1个月后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较手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操作时间短,管饲起始时间快,可在胃镜室局部麻醉下完成,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与传统胃造痿术相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胃造瘘 危重症 外科
下载PDF
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在进食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肖玲 阮巍山 +1 位作者 杨玉宇 徐莉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452-454,共3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PEG)在进食困难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进食困难患者行PEG,给予肠内营养,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0例患者中29例手术成功,手术耗时15~45min(平均30.0min)。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胃食管穿孔、误吸等并发症。术后... 目的观察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PEG)在进食困难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进食困难患者行PEG,给予肠内营养,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0例患者中29例手术成功,手术耗时15~45min(平均30.0min)。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胃食管穿孔、误吸等并发症。术后脱管4例、造瘘口周围炎2例、瘘口出血2例、断管1例、堵管1例。结论PEG对进食困难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微创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经皮胃造瘘 进食困难
下载PDF
经皮胃造瘘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武建军 秦二平 +1 位作者 吕艳萍 郑建华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胃造瘘技术(PEG)与肠内营养(EN)相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作用与价值。方法:16例病人发病早期行PEG,起到胃肠减压作用,肠功能恢复后沿PEG管置入空肠管行EN,20例病人行常规肠外营养(PN)作为对照。结果:两组病人腹痛... 目的:探讨经皮胃造瘘技术(PEG)与肠内营养(EN)相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作用与价值。方法:16例病人发病早期行PEG,起到胃肠减压作用,肠功能恢复后沿PEG管置入空肠管行EN,20例病人行常规肠外营养(PN)作为对照。结果:两组病人腹痛缓解时间和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和P<0.01。并发症发生总例数差别明显,分别为91%和12.5%。结论:PEG这项传统技术与现代肠内营养完美结合之后,有望成为治疗SAP的一项全新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胃造瘘 肠内营养 急性重症胰腺炎 肠外营养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经皮胃造瘘术后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梅榕 游永月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174-175,共2页
关键词 鼻咽癌 经皮胃造瘘 术后 肠内营养 护理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胃镜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放置空肠管在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熊兴武 赵光荣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17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胃镜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放置空肠管在抢救危重病人时的临床应用。方法对ICU病情危重无法自行进食的急性重症胰腺炎10例和急性脑血管病以及颅脑损伤5例患者进行胃镜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放置空肠管,以期解决患者营养及经胃肠给药的问... 目的探讨胃镜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放置空肠管在抢救危重病人时的临床应用。方法对ICU病情危重无法自行进食的急性重症胰腺炎10例和急性脑血管病以及颅脑损伤5例患者进行胃镜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放置空肠管,以期解决患者营养及经胃肠给药的问题。结果所有病例在第1次进镜时,均未发现长期置管禁忌证;15例均顺利完成操作。经综合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中9例恢复健康,于7-15d拔除空肠管改胃内注入营养液、流质食物和药物等,16-26d后拔管,平均住院时间为(20±9.5)d。1例因病情加重死亡;5例因颅脑损伤及脑血管病患者因年纪高等原因转为痴呆和植物生存状态各2例、死亡1例,痴呆和植物生存状态者均在住院治疗2-3个月后带管出院,由家属继续维持营养。所有病例均未发生置管并发症及置管相关死亡。结论经皮胃造瘘置管可以作为ICU危重病人解决胃肠道营养的常规治疗,在严密监护和胃镜引导下,操作是十分安全的;在胃镜直视下操作,可以彻底排除置管禁忌证和提高成功率,对于抢救急性重症胰腺炎和颅脑损伤以及脑血管病等重症病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 脑血管病 经皮胃造瘘 空肠管
下载PDF
奥瑞姆自护模式在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莹 彭芳 +1 位作者 胡桂荣 杨慧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5年第5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奥瑞姆自护模式在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2例行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6例,研究组采用奥瑞姆自护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于出院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相关知识和护理方... 目的探讨奥瑞姆自护模式在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2例行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6例,研究组采用奥瑞姆自护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于出院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相关知识和护理方法掌握情况。结果研究组对相关知识和护理方法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中应用奥瑞姆自护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改善和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瑞姆自护模式 CT引导 经皮胃造瘘 护理
下载PDF
经皮胃造瘘家庭肠内营养治疗卒中后营养不良14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伟 许科闻 周建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经皮胃造瘘(PEG)家庭肠内营养对卒中后吞咽困难营养不良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致营养不良患者14例,予PEG家庭肠内营养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5d、30d分别测量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血红蛋白、血淋... 目的观察内镜下经皮胃造瘘(PEG)家庭肠内营养对卒中后吞咽困难营养不良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致营养不良患者14例,予PEG家庭肠内营养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5d、30d分别测量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血红蛋白、血淋巴细胞、血清白蛋白、血清钾,及行NHISS卒中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PEG家庭肠内营养对卒中后吞咽困难营养不良治疗后各营养指标较治疗前提高,呈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NHI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有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EG下家庭肠内营养对卒中后吞咽困难营养不良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经皮胃造瘘 家庭肠内营养 脑卒中 营养不良
下载PDF
高龄患者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二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潘小红 黄晓烽 周建波 《现代实用医学》 2002年第3期137-137,共1页
关键词 营养支持 经皮胃造瘘 老年期 PEG
下载PDF
食道闭塞DSA下结合超声引导穿刺经皮胃造瘘术临床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元清 赵春 张陪陪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793-793,共1页
目的探讨食道完全闭塞的患者,经皮胃造瘘术的临床方法。方法采用超声引导穿刺胃腔,充盈胃腔后DSA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结果 17例食道完全闭塞患者全部成功。结论对于食道完全闭塞的患者,经皮DSA下结合超声引导穿刺胃造瘘术安全,有效。
关键词 食道闭塞 超声引导 DSA 经皮胃造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