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陈俭(综述) 李野 谢克恭(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1053-1057,共5页
经皮脊柱内窥镜技术(PET)已广泛的应用于治疗腰椎疾病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由于PET技术自身的局限性仍是限制PET技术取得更好疗效的障碍,患者接受PET治疗后仍将面对术后复发、较严重的并发及再次手术的可能风险。本文从经皮脊柱内窥镜... 经皮脊柱内窥镜技术(PET)已广泛的应用于治疗腰椎疾病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由于PET技术自身的局限性仍是限制PET技术取得更好疗效的障碍,患者接受PET治疗后仍将面对术后复发、较严重的并发及再次手术的可能风险。本文从经皮脊柱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史、操作方法、优势与不足、适应证、并发症及其预防等方面,全方位的阐述经皮脊柱内窥镜技术在腰椎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以期在今后的医者使用PET技术时,重视并严格把握其适应证及做好术前评估,进一步改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经皮脊柱内窥镜技术 腰椎疾病 治疗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研究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2
作者 卢关忠 杨成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取本院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JOA肢体...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取本院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JOA肢体功能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JOA肢体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复发率8.33%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研究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效果,能提高患者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JOA肢体功能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上官文峰 欧阳利云 +1 位作者 陈月明 孙元元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32期116-117,共2页
目的 评价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TESSYS技术切除椎间盘组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自2012年12月-2014年6月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8例190个椎间盘,患者术前主要表现腰伴下肢疼痛,其中... 目的 评价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TESSYS技术切除椎间盘组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自2012年12月-2014年6月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8例190个椎间盘,患者术前主要表现腰伴下肢疼痛,其中单间盘突出128例,双间盘突出28例,3间盘突出2例;椎间孔内型突出16例,椎间孔外型突出7例,旁中央型突出124例,中央型突出11例;突出型113例,膨出型41例,游离型4例;其中152例患者均为第一次接受手术治疗,6例患者为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动力位X线片检查了解腰椎稳定性。局麻下完成手术。术前、术后对比及术后不同时间对患者腰腿痛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无硬膜囊撕裂和神经根损伤,无术中大出血,无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病例。无感染、硬膜撕裂等并发症。有3例术后一过性下肢痛觉过敏、肌力降低,经营养神经、针灸等对症治疗6周后恢复。中位出血量6ml(5~10ml);术中中位X线暴露时间59s(27~126s),中位手术时间90min(60~140min),中位下床时间10h(8~12h),中位住院时间7d(5~15d)。158例患者术后均随访时间3~18(6.6±2.8)个月。下肢神经支配区域进行VAS评分,术前为(8.5±1.1)分,术后7d时为(2.4±1.3)分,末次随访时(1.2±1.0)分;术前和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照Macnab疗效评定为标准129例、良22例、可7例、差0例,优良率95.6%。结论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安全系数高、患者易接受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TESSYS技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内窥镜技术对腰间盘突出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赫 彭碧艳 +3 位作者 易伟宏 刘东宁 王锡三 胡广询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5期884-885,共2页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临床疗效,将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疼痛感...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临床疗效,将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疼痛感觉类比评分、功能指数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疼痛感觉类比评分、功能指数评分等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感觉类比评分要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功能指数评分要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和疼痛情况,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 腰椎疼痛 功能 影响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疾病的研究成果总结
5
作者 林剑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21-024,共4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经皮脊柱内窥镜技术已成为治疗腰椎疾病的重要手段。该技术以其微创、精准、恢复快的优势,为腰椎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本文在深入阅读相关学者研究理论的基础上从经皮脊柱内窥镜技术的基本原理、治疗优势、适应...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经皮脊柱内窥镜技术已成为治疗腰椎疾病的重要手段。该技术以其微创、精准、恢复快的优势,为腰椎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本文在深入阅读相关学者研究理论的基础上从经皮脊柱内窥镜技术的基本原理、治疗优势、适应症以及完善对策等方面对学者的研究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形成经皮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疾病的研究综述,旨在为经皮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疾病奠定理论基础,也推动医学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脊柱内窥镜技术 腰椎疾病 脊柱感染 腰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以臀部疼痛为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蔡鹏 孔清泉 宋跃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以臀部疼痛为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5月,采用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以臀部疼痛为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18~76岁,平均35.6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1...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以臀部疼痛为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5月,采用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以臀部疼痛为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18~76岁,平均35.6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14个月。单纯臀部疼痛2例,臀部疼痛伴大腿疼痛6例,伴同侧下肢疼痛28例。单节段椎间盘突出34例(L4、5 15例,L5、S1 19例),L4、5合并L5、S1 2例。术前臀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1±1.3)分。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评价臀部疼痛程度,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7~91 min,平均51 min。术中无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及椎管内血肿形成等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为3~8 d,平均5.3 d。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发生。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时间16个月。术后3个月腰椎MRI检查示手术节段神经根和硬膜囊无明显压迫。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臀部VAS评分分别为(1.1±0.6)、(0.9±0.3)、(1.0±0.3)、(0.9±0.4)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27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4.4%。结论采用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以臀部疼痛为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创伤小,可获得良好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臀部疼痛 经皮脊柱内窥镜技术 微创技术
原文传递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重度腰椎中央管狭窄症近期疗效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斌 孔清泉 +3 位作者 杨进 冯品 马骏松 刘俊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99-1405,共7页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重度腰椎中央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具有双下肢症状的单节段重度腰椎中央管狭窄症患者44例,其中行双侧椎间孔入路双侧减压术36例,单侧椎...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重度腰椎中央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具有双下肢症状的单节段重度腰椎中央管狭窄症患者44例,其中行双侧椎间孔入路双侧减压术36例,单侧椎间孔入路双侧减压术8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56~89岁,平均68.6岁。病程5~39个月,平均14.5个月。受累节段:L3、4 6例,L4、5 33例,L5、S1 5例。MRI横断位硬膜囊面积(dural sac cross-sectional area,DSCA)为(66.36±8.48)mm2。形态学分级(morphological grading,MG):C级29例,D级15例。术前腰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2.3±1.0)分,下肢痛VAS评分为(7.8±1.2)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为(77.8±7.3)分。记录术后VAS评分、ODI评分、MG分级和测量DSCA并与术前比较,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4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46个月,平均24.8个月。1例出现术后下肢麻痹,1例出现硬膜囊撕裂。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感染、复发或需行翻修手术。术后影像学提示中央椎管扩大,硬膜囊面积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分别为(2.4±0.6)分和(2.5±0.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痛VAS评分分别为(2.1±0.6)分和(2.0±1.1)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ODI评分为(19.7±6.4)分,DSCA为(104.93±12.56)mm2,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MG分级也较术前显著提高(Z=-5.789,P=0.000)。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获优32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93.2%。结论采用经皮内镜下经单侧或双侧椎间孔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重度腰椎中央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减压精准、恢复快的优点,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中央管狭窄 椎管减压 经皮脊柱内窥镜技术 椎间孔入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