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辛伐他汀对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患者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维 姚敏 南光贤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212-3213,共2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PTAS)术后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2例行PTAS治疗,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辛伐他汀组术前5 h~5 d服用辛伐他汀20~30 mg/d,术后改为1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PTAS)术后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2例行PTAS治疗,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辛伐他汀组术前5 h~5 d服用辛伐他汀20~30 mg/d,术后改为10~20 mg/d长期口服。对照组在PTAS前后均不使用辛伐他汀或类似药物。两组患者在PTAS前后检测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两组患者PTAS治疗后血浆vWF含量均高于术前(P<0.05),但辛伐他汀组患者PTAS术后血浆vWF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TAS术后血浆NO含量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且辛伐他汀组患者PTAS术后血浆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PTAS术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血管及支架植入术 缺血性脑血管 血管内皮功能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一氧化氮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3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华 陈康宁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总结35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8月至2006年6月以来开展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3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术后3... 目的总结35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8月至2006年6月以来开展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3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术后31例达到正常直径的60%以上,4例达到40%,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并经系统随访,期限为3个月至10个月,发生穿刺部位血肿3例;颈动脉窦反应10例,高灌注综合征2例,缺血性脑卒中1例,未发现术后再狭窄。结论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安全、有效方法之一,10个月内随访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血管及支架植入术 缺血性脑血管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明超 《当代医学》 2013年第35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椎基底动脉狭窄2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选择合适材料的支架,对比治疗... 目的探讨分析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椎基底动脉狭窄2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选择合适材料的支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管平均狭窄率。结果 20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治疗前的血管平均狭窄率为81.33%,施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平均狭窄率降至6.28%,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20例患者中16例(80.0%)患者症状明显缓解,3例(15.0%)患者症状部分缓解,1例患者治疗后出现复发,给予再次血管成形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血管开通良好。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手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血管 支架植入 椎基底动脉狭窄 疗效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103例疗效观察
4
作者 史树贵 迟路湘 +3 位作者 陈康宁 范文辉 陈贞芳 胡冬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530-532,共3页
关键词 支架植入术 颈动脉狭窄 经皮腔 腔内血管 疗效观察 治疗 血管疾病患者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采用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与采用溶栓疗法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5
作者 李瑞杰 《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 2000年第1期11-17,共7页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塞 冠状血管 溶栓疗法
下载PDF
介入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唐坤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107-108,共2页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及介入学科的发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PTAS)己逐渐成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1]。本研究2013年5月—2014年5月对在本科住院行DSA和PTAS治疗的89例缺血性脑血...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及介入学科的发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PTAS)己逐渐成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1]。本研究2013年5月—2014年5月对在本科住院行DSA和PTAS治疗的8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相关的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经皮腔血管支架置入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内皮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7
作者 钱辉辉 吕文平 仇成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19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护理在手术配合的意义。方法回顾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配合32例,利用器械作用下使动脉搭桥吻合处的局部心肌、处于相对静止和冠状动脉处于无血状态下做血管吻合、手术护士心神领会的熟悉...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护理在手术配合的意义。方法回顾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配合32例,利用器械作用下使动脉搭桥吻合处的局部心肌、处于相对静止和冠状动脉处于无血状态下做血管吻合、手术护士心神领会的熟悉掌悟技术程度。结果 32例患者术中、术中手术护理密切配合流畅,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患者病情稳定,康复出院。结论护士是该手术的重要环节、应引起护理人员在密切配合中高度重视、熟习手术流程,注重细节,精心做好一切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搭桥 血管 流畅 护理体会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处理效果的影响
8
作者 张冬梅 谭媛媛 +4 位作者 吕亚茜 肖琳 米翼 周万洪 杨菊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S02期125-127,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处理自体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的临床效果,了解手法按摩配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肾脏内科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自体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患者共64例,根据当...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处理自体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的临床效果,了解手法按摩配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肾脏内科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自体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患者共64例,根据当时对患者的处理措施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各32例,A组均行手法按摩结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B组为直接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开放手术率、术后透析血流量及术后3月通畅率。结果两组患者开放手术率、术后透析血流量及术后3月通畅率均无明显区别,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手法按摩配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比单纯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能更有效地提高手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急性血栓 手法按摩 经皮腔血管
下载PDF
患者参与临床试验的权益保护
9
作者 韩茵 《中国卫生人才》 2023年第3期16-18,共3页
案例背景某公司与甲医院签订《临床试验委托协议书》,就“外周球囊扩张导管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验证研究”委托医院进行临床试验。在该院治疗的患者金某被诊断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左足坏疽感染、左下肢... 案例背景某公司与甲医院签订《临床试验委托协议书》,就“外周球囊扩张导管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验证研究”委托医院进行临床试验。在该院治疗的患者金某被诊断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左足坏疽感染、左下肢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术后、高血压等。经评估,金某符合参与临床试验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血管 球囊扩张导管 临床试验 患者参与 支架植入术 血管 临床验证 有效性和安全性
下载PDF
长微球囊导管在糖尿病性小腿动脉硬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光利 钱洪刚 +2 位作者 梁熙虹 王征宇 宋乐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168-2170,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长微球囊导管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治疗糖尿病性小腿动脉硬化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糖尿病性小腿动脉硬化39例,其中男28例,女11例,共56条患肢。术前CTA(23例),MRA(16例)。26条患肢小腿3条动脉(胫前、胫后和腓动脉)完全闭塞... 目的初步探讨长微球囊导管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治疗糖尿病性小腿动脉硬化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糖尿病性小腿动脉硬化39例,其中男28例,女11例,共56条患肢。术前CTA(23例),MRA(16例)。26条患肢小腿3条动脉(胫前、胫后和腓动脉)完全闭塞,19条患肢1条血管狭窄2条闭塞,5条患肢1条血管正常(腓动脉)2条闭塞,6条患肢2条血管狭窄1条闭塞。利用在治疗过程中对血管损伤小的长微球囊导管对小腿3条动脉狭窄或闭塞进行PTA治疗。球囊的长度选择80~120mm,直径选择与病变血管相同或小于0.5mm,扩张时间为3~5min。术后进行血管造影复查,如有狭窄再次进行球囊扩张。结果56条患肢完成PTA的有52条(92.9%)。47条(83.9%)患肢远近血管的再通达到足部,踝肱指数(ABI)术前、术后分别为0.37±0.15和0.88±0.16,9条(26.5%)患肢再次出现缺血症状,其中5条患肢病变血管再狭窄,4条患肢病变血管闭塞,再次成功进行血管成形治疗。结论利用长微球囊导管进行PTA是治疗糖尿病性小腿动脉硬化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缺血 经皮腔血管 糖尿病 长微球囊导管
下载PDF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方青波 慈红波 +1 位作者 雍恒 戈小虎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7年第6期1083-1085,共3页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又名Buerger's病,是一种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节段性狭窄及闭塞的炎性血管疾病,多见于青年男性吸烟者,主要累及四肢远端中小动静脉及神经。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当发生严重肢体缺血(CLI)时,需手术...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又名Buerger's病,是一种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节段性狭窄及闭塞的炎性血管疾病,多见于青年男性吸烟者,主要累及四肢远端中小动静脉及神经。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当发生严重肢体缺血(CLI)时,需手术重建血流,最大限度保留患肢。血管腔内治疗可能是TAO个体化治疗的重要选择,并有助于增加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管腔内治疗 经皮腔血管 机械性血栓切除 交感神经切除 去交感神经化 经导管射频消融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药物治疗还是支架治疗? 被引量:3
12
作者 史树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1-385,共5页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sI CAS)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内动脉狭窄,并在狭窄动脉供血区域发生过缺血性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sI CAS)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内动脉狭窄,并在狭窄动脉供血区域发生过缺血性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sI CAS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尤其在非洲、亚洲及西班牙裔人群中[1-2]。对sI CAS的研究成果得益于近20余年来神经影像学的进步,但对sI CAS的治疗目前仍有较大争议。现对sI CAS的研究进展评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内科治疗 经皮腔血管及支架术
下载PDF
1例闭塞近6年动静脉内瘘行PTA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进 张春秀 +1 位作者 冯慧 张瑶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9年第9期141-143,共3页
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目前公认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最重要的血管通路[1]。但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狭窄、血栓等并发症引起的内瘘失功极为常见。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是指经导... 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目前公认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最重要的血管通路[1]。但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狭窄、血栓等并发症引起的内瘘失功极为常见。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是指经导管等器械扩张或再通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硬化、狭窄或闭塞性病变。PTA是治疗内瘘血管狭窄的首选方法[2],不但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而且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损伤,经过针对性处理后依然可使血管解剖完整性得以保持,其可多次反复使用,确保血管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 动静脉内瘘 经皮腔血管 手术 护理
下载PDF
Neuroform EZ支架对颅内富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蒲圣雄 杜志华 +5 位作者 刘新峰 曹向宇 张荣举 吕斌 苏慧 王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16-623,共8页
目的探讨Neuroform EZ支架用于富穿支动脉区域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接受Neuroform EZ支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PTAS... 目的探讨Neuroform EZ支架用于富穿支动脉区域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接受Neuroform EZ支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PTAS)的富穿支区域ICAS住院患者63例,颅内富穿支区域包括大脑中动脉M1段、基底动脉中下段。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及术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狭窄段长度、狭窄率和狭窄血管形态等。主要结局为手术相关并发症,分为术中、早期(术后72 h内)和随访期(术后9个月的临床随访)并发症;次要结局为手术成功率、支架内再狭窄率。将支架的准确输送和部署,完全覆盖靶血管病变,PTAS后即刻DSA示支架部位残余狭窄率<50%定义为手术成功。分别于术后6、12个月对患者行DSA随访,支架内再狭窄定义为术后至少6个月以上支架管腔内狭窄率>50%。术后9个月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mRS评分>2分为致残,其中mRS评分6分为死亡。结果(1)63例患者成功行Neuroform EZ支架PTAS,其中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38例,基底动脉中下段狭窄患者25例。(2)大脑中动脉M1段、基底动脉中下段狭窄患者各有1例手术未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6.8%(61/63)。无术中并发症;早期并发症共4例(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和基底动脉中下段狭窄各2例),包括穿支闭塞事件、支架内血栓形成各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3%(4/63)。(3)31例患者完成影像学随访,影像学随访期平均(7.9±3.3)个月,再狭窄率为6.5%(2/31),均为基底动脉中下段狭窄。53例患者完成临床随访,临床随访期平均(16.7±5.3)个月,卒中发生率1.9%(1/53),为30 d内支架内血栓形成;致残率1.9%(1/53)。结论Neuroform EZ支架用于颅内富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血管内治疗是可行的,确切的结论还需大样本和更严格的临床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form EZ支架 颅内动脉狭窄 经皮腔血管及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PTCA扩张导管
15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 2004年第4期46-46,共1页
日本Terumo公司新近推两种PTCA(经皮腔内冠状血管成形)扩张导管新产品,商品名为Tsurugi(Sword)和Bizzard M。
关键词 PTCA扩张导管 经皮腔内冠状血管成形 亲水聚合物 斯坦特膜
下载PDF
PTCA的临床研究进展与国内应用现状
16
作者 马玉峰 张淑祥 +1 位作者 刘继联 安传水 《临床荟萃》 CAS 1991年第4期150-153,共4页
1977年Gruntzig首次报道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enaryangioplasty,PTCA)治疗心绞痛获得成功后,迄今虽仅有10余年的时间,但其进展却极为迅速,不仅各种激光、旋切导管、超声等新技术相继应用到PTCA中,而且... 1977年Gruntzig首次报道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enaryangioplasty,PTCA)治疗心绞痛获得成功后,迄今虽仅有10余年的时间,但其进展却极为迅速,不仅各种激光、旋切导管、超声等新技术相继应用到PTCA中,而且已被公认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最为有效的疗法之一.据Baim等统计,仅美国每年就约行PTCA10,000例次.日本文献一年也有近百例报告.然而国内却从1985年才开始对此技术的研究工作,目前仍处于临床试验性治疗阶段.为进一步推动PTCA在我国的发展,本文简要就近年来国外有关PTCA的研究进展及国内应用现状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冠状 PTCA
下载PDF
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对下肢动脉缺血导致创面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晓军 宋国成 +3 位作者 王建宁 张军 高继东 殷岳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07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对下肢动脉缺血导致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2003年6月至2007年5月对226例下肢动脉缺血导致创面的患者分为未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118例和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包括经皮腔内血...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对下肢动脉缺血导致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2003年6月至2007年5月对226例下肢动脉缺血导致创面的患者分为未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118例和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修复及支架置入术、人工或自体血管搭桥动脉旁路移植术、动脉血管内膜硬化斑剥脱血管成型修复、动脉血管切开取栓和大网膜移植血流再通重建术)108例共两组,采用超声彩色多普勒和选择性血管造影进行检查是否存在下肢动脉的缺血,分析创面的愈合情况(包括创面愈合时间、截肢率和复发率等)。结果(1)226例下肢动脉缺血形成的创面中足部感染或溃疡197例(87%,197/226),小腿皮肤慢性感染和溃疡29例(13%,29/226)。创面<1 cm者59例(26%,59/226),创面1~2 cm者77例(34%,77/226),创面2~5 cm者63例(28%,63/226),创面>5 cm者27例(12%,27/226);(2)226例行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阳性结果201例(阳性率89%,201/226),其中完全闭塞者48例(24%,48/201),重度狭窄者71例(35%,71/201),中度狭窄者82例(41%,82/201);(3)行选择性血管造影者192例,检测阳性结果为167例(87%,167/ 192),其中髂总动脉+髂外动脉+股动脉闭塞或狭窄者23例(14%,23/167),髂外动脉+股动脉闭塞或狭窄者39例(23%,39/167),股动脉+腘动脉闭塞或狭窄者58例(35%,58/167),腘动脉下动脉血管闭塞或狭窄者47例(28%,47/167);(4)在108例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中,经皮腔内血管成形修复再通重建(PTA)及支架置入术32例(30%,32/108),人工或自体血管搭桥动脉旁路移植血管修复再通重建(髂-股动脉、髂-腘动脉、股-股动脉、股-腘动脉、股-胫前或后动脉)术36例(33%,36/108),动脉血管内膜硬化斑剥脱血管成型修复再通重建术25例(23%,25/108),动脉血管切开取栓再通术11例(10%,11/108),大网膜移植血流再通重建术4例(4%,4/108);(5)行和未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相比,创面愈合的天数平均缩短(25±3)天(P<0.05),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截肢率为7%(7/108),复发率为8%(8/108),未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截肢率为14% (16/118),复发率为27%(32/118)。结论在下肢动脉缺血导致下肢或足部创面的愈合的过程中,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起非常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缺血 创面修复 血管再通 经皮腔血管修复
原文传递
3例慢性颅内动脉闭塞和次全闭塞的血管内介入再通治疗 被引量:3
18
作者 葛瑜庭 李格飞 +3 位作者 吴依兰 尹家文 史妍慧 刘建仁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7年第10期687-692,共6页
目的以3例慢性颅内动脉闭塞和次全闭塞获得再通的病例资料为基础,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PTA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例慢性颅内动脉闭塞和次全闭塞接受PTAS获得再通病例的临床资料,以改良Rankin... 目的以3例慢性颅内动脉闭塞和次全闭塞获得再通的病例资料为基础,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PTA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例慢性颅内动脉闭塞和次全闭塞接受PTAS获得再通病例的临床资料,以改良Rankin评分(mRS)、Barthel指数评估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3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0.7岁;1例为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2例为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2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1例行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所有患者都实现了闭塞部位的完全再通,未发生围术期并发症。术后随访无短暂性脑缺血和脑卒中复发,m RS评分均为0分。结论慢性颅内动脉闭塞和次全闭塞的治疗选择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血管内介入再通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远期疗效和安全性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闭塞 经皮腔血管和支架植入术(PTAS) 侧支循环
原文传递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介入治疗体会 被引量:22
19
作者 师天雄 缪健航 胡锡祥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676-678,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治疗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对22例(26条肢体)下肢ASO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术后疗效。结果 22例中18例(22条患肢)成功完成介入治疗,置入支架12枚,术中造影血...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治疗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对22例(26条肢体)下肢ASO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术后疗效。结果 22例中18例(22条患肢)成功完成介入治疗,置入支架12枚,术中造影血管通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4例介入治疗失败,其中2例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肢缺血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踝肱指数由治疗前的0.35±0.13增加至治疗后的0.70±0.15(P<0.01)。随访2~18个月(平均10个月),3例患者复发,其中2例再次行介入治疗,1例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症状均缓解。结论下肢ASO的介入治疗具有微创、重复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临床重要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动脉硬化性闭塞 介入治疗 经皮腔血管 支架
原文传递
儿童肾移植后移植肾动脉狭窄7例诊疗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鹏飞 李军 +8 位作者 伍文睿 吴成林 张强 张桓熙 傅茜 刘龙山 黄勇慧 李淑娟 王长希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肾移植后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7例儿童肾移植后TRAS的临床资料。7例儿童受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7例儿童受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TRAS的中位时间是肾... 目的探讨儿童肾移植后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7例儿童肾移植后TRAS的临床资料。7例儿童受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7例儿童受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TRAS的中位时间是肾移植后61 d(3~1517 d)。7例TRAS均位于吻合口附近的肾动脉主干处,经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明确诊断。结果7例TRAS儿童受者的年龄明显高于供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9±3.7)岁和(1.0±0.5)岁,P<0.001]。5例儿童受者经介入治疗后,移植肾动脉狭窄处管径增宽[(1.98±0.47)mm和(4.64±1.19)mm,P=0.002],狭窄段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降低[(463.3±90.6)cm/s和(183.6±58.9)cm/s,P<0.001],收缩压降低[(137.2±15.5)mmHg和(129.7±12.3)mmHg,P=0.029],阻力指数升高(0.38±0.22和0.60±0.03,P=0.063)。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介入后4周与介入前有明显差异。2例儿童受者介入治疗后发生肾周血肿、支架附壁血栓等并发症。2例儿童受者保守治疗,血压逐步升高,降压药物由1种增至3种。结论儿童肾移植术后应规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TRAS。严重TRAS应首选介入手术,以改善血流灌注和肾功能,但需注意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肾动脉狭窄 经皮腔血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