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聂鸿平 黄红义 《上海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江西省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经皮腔血管成形术治疗,... 目的:探讨经皮腔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江西省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经皮腔血管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经皮腔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手术前后踝肱指数(ABI)、间歇性跛行距离,并使用数字分级法(NRS)评估疼痛程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时,两组ABI和间歇性跛行距离均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NRS评分则低于术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皮腔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
下载PDF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潘洪涛 闫小军 《系统医学》 2020年第5期4-6,共3页
目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临床中较为常见,通过经皮腔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方法该次实验纳入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80例,选择患者的入院时间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将参与该次实验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 目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临床中较为常见,通过经皮腔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方法该次实验纳入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80例,选择患者的入院时间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将参与该次实验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将经皮腔血管成形术治疗应用于对照组患者,经皮腔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手段,对比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足背动脉踝肱指数和胫后动脉踝肱指数对比[(0.43±0.06)、(0.39±0.05)vs(0.44±0.05)、(0.40±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0,0.735,P=0.421,0.464)。将治疗后足背动脉踝肱指数和胫后动脉踝肱指数输入到统计学当中[(1.05±0.21)、(1.06±0.36)vs(0.91±0.13)、(0.82±0.28)],实验组具有数据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6个月的ABI显著优于对照组[(0.69±0.16)、(0.98±0.05)vs(0.52±0.11)、(0.84±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7、8.600,P=0.000)。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经皮腔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可获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利于下肢供血的改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及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岩岩 宋丹丹 +2 位作者 祝文婷 夏伟 程艳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110-111,114,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2018年1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AVF狭窄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超声下PTA治疗,收集纳入对象的基... 目的分析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2018年1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AVF狭窄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超声下PTA治疗,收集纳入对象的基线资料以及围术期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透析血流量、狭窄处血管内径变化,统计临床成功率、技术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初级通畅率、次级通畅率以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的内瘘再狭窄发生率。结果技术成功率为97.61%(41/42);临床成功率达97.56%(40/41);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4.59%(35/37)、78.38%(29/37)、62.16%(23/37)、51.35%(19/37);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次级通畅率分别为100.00%(37/37)、97.30%(36/37)、91.89%(34/37)、86.49%(32/37);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51%(5/37);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为21.62%(8/37),术后12个月再狭窄率为48.65%(18/37);术后透析血流速度、狭窄处内径均大于术前(P<0.05)。结论超声下PTA治疗AVF狭窄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内瘘通畅率,增加透析血流速度与狭窄处内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狭窄 通畅率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武亮 祁桠楠 +2 位作者 焦文翠 严鹏 温会欣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80例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所行术式不同分为PTA组60例及外科组20例,PTA组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外科组行内瘘切除重建术治疗...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80例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所行术式不同分为PTA组60例及外科组20例,PTA组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外科组行内瘘切除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术后3 d时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血管的超声参数,包括内径(D)、横断面积(S)、狭窄部位峰值流速(Vmax)、肱动脉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大流速(PSV);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初级通畅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7 d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两组术前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血管D、S、Vmax、RI、P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术后3 d两组D、S均升高,Vmax、RI、PSV均下降(P均<0.05);与外科组术后3 d比较,PTA组D、S均升高,Vmax、RI、PSV均下降(P均<0.05)。两组手术技术成功率、手术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6、9个月初级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前血清MCP-1、VEGF-A、IL-6、hs-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术后7 d血清MCP-1、VEGF-A、IL-6、hs-CRP均下降(P均<0.05);与外科组术后7 d比较,PTA组血清MCP-1、VEGF-A、IL-6、hs-CRP均下降(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临床效果良好,且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超声介入术 血液透析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内瘘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5
作者 詹申 赵彬 +1 位作者 张丽红 王玉柱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00-208,共9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后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提供诊疗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内科因动静脉内瘘狭窄接受...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后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提供诊疗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内科因动静脉内瘘狭窄接受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并规律随访的血液透析患者335例,收集其基本数据包括基础病史、合并症、相关血清学指标、内瘘手术操作及术后随访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PTA术后内瘘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35例患者,其中男187例(55.82%),女148例(44.18%)。PTA术后6个月时的初级通畅率为77.31%,12个月时的初级通畅率为50.1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2个月,内瘘类型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初级通畅率在随访时间内明显低于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Log-rankχ2=719.522,P<0.001);陈旧性病变患者的初级通畅率在随访时间内明显低于新发病变的患者(Log-rankχ2=23.106,P<0.001);PTA麻醉方式为局部麻醉的患者初级通畅率在随访时间内明显低于臂丛麻醉患者(Log-rankχ2=27.415,P<0.001)。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A术后6个月时,陈旧性病变(HR=0.393,95%CI:0.237~0.650,P<0.001)、PTA手术的麻醉方式为局部麻醉(HR=3.223,95%CI:1.956~5.311,P<0.001)、血小板计数(HR=1.005,95%CI:1.001~1.008,P=0.008)是影响PTA术后患者发生内瘘处再狭窄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TA术后12个月时,内瘘类型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HR=0.550,95%CI:0.387~0.782,P=0.001)、陈旧性病变(HR=0.587,95%CI:0.422~0.815,P=0.002)以及PTA手术的麻醉方式为局部麻醉(HR=2.359,95%CI:1.686~3.302,P<0.001)是影响PTA术后患者发生内瘘处再狭窄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血液透析患者PTA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较多,其中病变类型、麻醉方式、内瘘类型可能是导致PTA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中我们需要密切观察和监测此类高危患者,以便早期干预和预防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再狭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廖永根 朱榕城 +2 位作者 魏立新 熊云峰 陈思慧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6期25-29,共5页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于2021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8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于2021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8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管通路治疗方式分组,分为重建术组(经内瘘切除重建术治疗,n=22)和PTA组(经PTA治疗,n=60)。比较两组超声测量指标、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内瘘通畅情况。结果术后,两组超声指标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术前,且PTA组明显优于重建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T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重建术组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4,P<0.05)。术后,PTA组内瘘通畅率略低于重建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A与内瘘切除重建术近期治疗效果相近,但PTA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超声 疗效 生活质量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下载PDF
经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血液透析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中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贾成博 蔡庆莉 姜燕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7期542-545,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血液透析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于齐齐哈尔建华医院肾内科的60例因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需行PTA的患者。采取随... 目的探讨经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血液透析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于齐齐哈尔建华医院肾内科的60例因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需行PTA的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局部浸润麻醉,n=30)及臂丛神经阻滞组(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n=30)。手术后进行疼痛评分及疼痛管理满意度调查,观察2种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手术及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内瘘狭窄、内瘘初级通畅率等。结果对照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高于臂丛神经阻滞组(t=2.571,P=0.011),臂丛神经阻滞组对疼痛管理满意度评分更高(t=-5.305,P<0.001)。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0,P=0.788)。对照组2例患者涉及动脉病变,手术过程中出现动脉痉挛,停止腔内器械刺激,给予药物治疗后缓解,余患者及臂丛神经阻滞组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及麻醉并发症发生。手术后对照组、臂丛神经阻滞组患者内瘘最窄处直径、内瘘自然血流量、透析时血流量分别较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789、-44.140;-16.741、-19.528;-8.776、-9.550,均P<0.001)。2组手术后内瘘最窄处直径(t=0.374,P=0.710)、内瘘自然血流量(t=1.017,P=0.313)、透析时血流量(t=-1.181,P=0.24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TA后1、3、6、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为93%、87%、54%、21%,臂丛神经阻滞组为93%、90%、61%、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 χ^(2)=0.307,P=0.579)。结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PTA手术过程中可提供安全、有效的镇痛效果。与局部浸润麻醉比较,具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且对12个月初级通畅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局部浸润麻醉 血液透析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复杂病变中的应用
8
作者 熊智倩 刘俪婷 +3 位作者 许厅 刘宗旸 苏朝江 姜燕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710-715,共6页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肾脏替代疗法,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必要条件。血管通路并发症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随着患者透析龄的延长,顽固性狭窄或者闭塞病变、血栓机化、导管嵌顿、流入道动脉血管...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肾脏替代疗法,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必要条件。血管通路并发症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随着患者透析龄的延长,顽固性狭窄或者闭塞病变、血栓机化、导管嵌顿、流入道动脉血管细小等血管通路病变的复杂化使患者及社会面临更加沉重的经济负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具有安全性高、损伤小、可反复操作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自体血管通路狭窄性病变,且在一些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复杂病变中达到了较高的通畅率,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复杂病变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
9
作者 林朝上 陈剑伟 +1 位作者 黄艺生 杨利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29-43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PTAS)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的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54例老年LEAO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PTAS进行介...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PTAS)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的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54例老年LEAO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PTAS进行介入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流峰速、内径、血流量)、治疗前后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指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以及不同时间(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踝肱指数(ABI)。结果老年LEAO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44%(51/54)。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老年LEAO患者足背动脉的血流峰速明显降低,内径、血流量、MNCV、SNCV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LEAO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ABI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老年LEAO患者的ABI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AS治疗老年LEAO的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可改善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ABI,提高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老年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疗效
下载PDF
不同引导方式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瘘Ⅱ型狭窄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李欢 郑启刚 《大医生》 2024年第11期130-132,共3页
目的 分析不同引导方式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动静脉瘘Ⅱ型狭窄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荆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动静脉瘘Ⅱ型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 分析不同引导方式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动静脉瘘Ⅱ型狭窄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荆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动静脉瘘Ⅱ型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PTA,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PTA。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手术前后血管内径、肱动脉血流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血管内径和肱动脉血流量均较手术前增加,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PTA是一种高效、安全、精准的手术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术后血管内径及肱动脉血流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动静脉瘘Ⅱ型狭窄 肱动脉血流量
下载PDF
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 被引量:4
11
作者 史珂慧 严森辉 +11 位作者 党喜龙 何荃 王萌 刘华 薛瑾虹 魏萌 孙凌霜 陈蕾 刘雯雁 李大庆 蒋红利 王瑜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分析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熟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超声下动静脉内瘘PTA治疗AVF成熟不良的患者,收集基线资料和术前、术后临床资料,观察... 目的:分析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熟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超声下动静脉内瘘PTA治疗AVF成熟不良的患者,收集基线资料和术前、术后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并用Kaplan-Meier法分析AVF的初级和次级通畅率。结果:408例患者共行722例次PTA,其中AVF成熟不良患者87例。PTA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8.9%和93.1%,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AVF中位初次穿刺时间为13(4~21)d。6月、12月和24月AVF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0%、65%和49%,次级通畅率分别为100%、98%和87%。结论:超声下PTA的手术成功率和通畅率均较高,是治疗AVF成熟不良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 超声下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与切除重建术治疗复杂性内瘘狭窄效果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磊娟 朱润章 +5 位作者 孙皓 李晓峰 段分分 滕王成 高占辉 楼季庄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8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传统切除重建手术在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非单纯吻合口处狭窄诊治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7年0... 目的:探讨并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传统切除重建手术在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非单纯吻合口处狭窄诊治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7年01月-2020年06月期间南京明基医院因非单纯吻合口处狭窄造成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而行PTA治疗或切除重建手术共263例患者临床与随访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种手术方式解除内瘘狭窄的效果。结果:患者中PTA组(研究组)205例次,切除重建组(对照组)58例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内瘘狭窄类型、狭窄数量、内瘘功能不良表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患者的初级通畅率在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均低于切除重建手术患者(P<0.05)。PTA组患者的次级通畅率在术后24个月高于切除重建手术患者(P<0.05)。Ⅰ+Ⅱ+Ⅳ型狭窄、3处及以上狭窄是初级通畅的危险因素,Ⅰ+Ⅱ+Ⅳ型狭窄、3处及以上狭窄也是次级通畅的危险因素,PTA手术是次级通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非单纯吻合口处狭窄病例,超声引导下PTA术和切除重建术均有可靠的开通率,PTA术后狭窄复发率高于切除重建组(P<0.05),但能够延缓内瘘废弃从而保护血管资源(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切除重建术 动静脉内瘘狭窄 血液透析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喜辽妥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玉莉 莫永灿 +2 位作者 吕欢艳 王金宝 刘伟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3期135-138,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商品名:喜辽妥)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AVF狭窄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各32例。研究组采用PTA联合喜辽妥治疗,观察组单纯行PTA治疗。比较... 目的分析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商品名:喜辽妥)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AVF狭窄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各32例。研究组采用PTA联合喜辽妥治疗,观察组单纯行PT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量水平及术后3、6、9、12个月的AVF通畅率及血栓发生率。结果术后6、9、12个月,研究组AVF血栓发生率分别为9.4%、18.8%、31.3%,低于观察组的31.3%、43.8%、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流量(435.69±23.24)ml/min、内瘘口内径(3.69±0.44)mm、内瘘口峰值流速(250.48±25.05)cm/s均优于观察组的(401.46±24.18)ml/min、(3.46±0.18)mm、(265.51±30.03)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9、12个月的AVF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A联合喜辽妥外敷改善内瘘血流量、改善内瘘功能、降低血栓发生率,延缓内瘘血管的硬化,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内瘘血管的使用寿命,使透析患者透析更充分,对自体AVF有很好的维护作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下载PDF
超声导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 被引量:14
14
作者 代恩 何小勤 +1 位作者 杨敏 李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导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疗效,分析术后通畅率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12月在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接受超声导引PTA治疗的32例AVF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血管狭窄处... 目的 探讨超声导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疗效,分析术后通畅率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12月在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接受超声导引PTA治疗的32例AVF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血管狭窄处内径、肱动脉血流量、AVF自然血流量和透析血流量等测量值。计算术后随访3、6、12个月初级通畅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初级通畅率的因素。结果 术后AVF血管原狭窄处内径明显增大,肱动脉血流量、AVF自然血流量和透析血流量均明显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TA手术成功率为93.8%(30/32),2例改行开放手术后AVF重建成功。术后3、6、12个月累计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0.0%、76.7%、69.7%。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AVF使用时间(HR=3.478, 95%CI=1.105~10.127,P=0.036)、狭窄长度>3 cm(HR=3.149, 95%CI=1.682~10.128,P=0.018)是初级通畅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TA是AVF狭窄患者首选治疗方法,手术成功率高、近期效果好,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AVF使用时间、狭窄长度>3 cm是术后初级通畅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管狭窄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初级通畅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单中心36例病人通畅率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静 刘莉华 +2 位作者 马胜银 高军 宫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486-48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狭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PTA术后通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AV...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狭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PTA术后通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AVG发生狭窄采用PTA治疗前后内瘘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变化,评估治疗效果。术后每3个月定期复查通畅情况。结果:36例病人手术均成功,术前36例病人狭窄处内径(1.58±0.35)mm,透析血流量(144.13±19.12)mL/min,肱动脉血流量(352.30±42.01)mL/min;PTA术后狭窄处内径(3.71±0.62)mm,透析血流量(275.75±14.29)mL/min,肱动脉血流量(616.83±45.92)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有效。术后随访3、6、9、12个月,初级和次级通畅率分别为80.6%、66.7%、47.2%、38.9%和88.9%、75.0%、69.4%、58.3%。各随访时间初级通畅率和次级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术后1年通畅组的年龄低于非通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是治疗人AVG狭窄的有效方法,且年龄越大,术后通畅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通畅率
下载PDF
冠脉钙化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危险的评估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倩 卢文文 +3 位作者 谭晋韵 王涌 张敏敏 黄碧红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4,共7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功能不良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反复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初次建立自体...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功能不良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反复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初次建立自体AVF的MHD患者131例;第二部分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2月发生过内瘘狭窄并行PTA的患者3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内瘘功能不良及PTA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rier和Log rank检验行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行多因素分析,明确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回归显示,体质量指数(BMI)(OR=0.570,95%CI 0.375~0.867,P=0.009)、血β2微球蛋白水平(OR=1.106,95%CI 1.001~1.221,P=0.048)以及低血压的发生(OR=20.422,95%CI 1.607~259.529,P=0.020)是AVF术后功能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钙化积分≥100的MHD患者PTA术后发生再狭窄的比例显著升高(53.30%vs 13.30%,P=0.020),依次矫正年龄、性别、透析龄、糖尿病、吻合方式后显示,钙化积分≥100是影响MHD患者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MI、血β2微球蛋白、低血压是MHD患者发生内瘘功能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冠脉钙化评分是AVF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冠脉钙化评分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与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国兵 《哈尔滨医药》 2023年第4期21-23,共3页
目的 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采用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与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60例AS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PTA治疗,观察组采用PTA、血管支架植入术... 目的 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采用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与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60例AS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PTA治疗,观察组采用PTA、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踝/肱指数(ABI)、跛行距离、生活质量、并发症及靶病变血运重建率(TLR)。结果 观察组术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TL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RR、术后ABI及跛行距离、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O患者采用PTA或PTA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效果相当,但ASO患者采用PTA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可降低TLR,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治疗ASO一种更为有效的介入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血管支架植入术 靶病变血运重建率
下载PDF
超声引导血管成形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研究
18
作者 杨克 罗来月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2期339-34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接诊的83例血液透析合并AVF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行PTA术,n=4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接诊的83例血液透析合并AVF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行PTA术,n=41)和对照组(DSA下PTA术,n=42)。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5.06±10.44)min、(10.13±2.54)h],均短于对照组的[(72.35±15.36)min、(11.76±2.78)h],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5.12%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通畅率、术后6个月通畅率分别为85.37%、75.61%,均高于对照组的66.67%、54.7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狭窄复发率为7.32%,低于对照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AVF狭窄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且具有辐射少、花费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狭窄 血液透析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超声 疗效
下载PDF
消瘀康胶囊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研究
19
作者 姚百松 李大勇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消瘀康胶囊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8例下肢AS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方法... 目的:探讨消瘀康胶囊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8例下肢AS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PTA,术后抗凝、扩血管、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给予消瘀康胶囊。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入院时及术后14 d中医症候积分、相关指标、踝肱指数(ABI)及跛行距离。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两组疼痛、皮温、麻木、皮色评分均降低,观察组疼痛、皮温、麻木、皮色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两组C反应蛋白(CRP)、Hcy、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降低,观察组FIB、CRP、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两组跛行距离较入院时明显延长,ABI显著增加,观察组跛行距离长于对照组,AB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瘀康胶囊联合PTA治疗下肢ASO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相关指标,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的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消瘀康胶囊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踝肱指数 跛行距离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梁冰 彭喜涛 +2 位作者 王海生 侯竞远 陈立文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2期161-162,共2页
目的:探究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ASO)应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价值。方法:纳入ASO患者82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给予动脉内膜剥夺术,观察组41例给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对比手术后两组患者疗效、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 目的:探究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ASO)应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价值。方法:纳入ASO患者82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给予动脉内膜剥夺术,观察组41例给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对比手术后两组患者疗效、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95.12%较对照组73.17%高(P<0.05);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反应蛋白(hs-CRP)及VEGF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应用经皮腔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抑制病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炎性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