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疝针在行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结扎术腹股沟疝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
作者 罗章伟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疝针在行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结扎术腹股沟疝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5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应用的疝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单钩疝针腹腔... 目的:比较不同疝针在行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结扎术腹股沟疝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5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应用的疝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单钩疝针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钩疝针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疾病相关指标水平、疼痛程度[改良儿童疼痛行为评分量表(MPBS)]评分、治疗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42/43),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PB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钩疝针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腹股沟疝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满意度,降低疾病相关指标水平、MPB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钩疝针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针 腹股沟疝 患儿 经皮腹膜外结扎术 腹腔镜 并发症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下改良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2
作者 黎辉 曹斌 +6 位作者 曹宇皎 谢红梅 尹东剑 马顺茂 李燕书 王永辉 李燕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改良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三组,每组40例。其中A组行单孔腹腔镜下硬膜外针法经皮腹膜外结...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改良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三组,每组40例。其中A组行单孔腹腔镜下硬膜外针法经皮腹膜外结扎术,B组行单孔腹腔镜下单钩疝针法经皮腹膜外结扎术,C组行改良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观察3组手术情况、疼痛情况、家长满意度及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三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面部疼痛表情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B组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家长满意度分别为75.0%、77.5%与97.5%,A、B两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5%、15.0%与2.5%,复发率分别为5.0%、5.0%与2.5%; C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下改良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效果良好,手术时间短,术后家属满意度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腹腔镜检查 单孔 改良双钩疝针 经皮腹膜外结扎术 儿童
下载PDF
腹腔镜经皮腹膜外手术治疗学龄前男性儿童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朱信强 管文贤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5年第8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治疗学龄前男性儿童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优越性。方法:分析2013~2014年收治的84例男性儿童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41例行腹腔镜经皮腹膜外手术(观察组),43例采用传统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对照组),手术均...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治疗学龄前男性儿童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优越性。方法:分析2013~2014年收治的84例男性儿童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41例行腹腔镜经皮腹膜外手术(观察组),43例采用传统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对照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17.35±2.11)min vs.(21.45±3.74)min]、术中出血量[(5.5±2.5)ml vs.(10.5±3.5)ml]、住院时间[(2.3±1.0)d vs.(3.3±1.8)d]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中1例对侧发生新发疝;对照组7例患儿出现对侧新发疝,两组均无复发疝。结论: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治疗学龄前男性儿童腹股沟斜疝是可行的,手术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腹腔镜检查 经皮腹膜外 学龄前男性儿童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誉都 李鹏 +1 位作者 高亚 黄强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6期517-519,共3页
目的分析单孔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结扎术(LPEC)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交通性鞘膜积液患儿76例,均行单孔LPEC治疗,观察术后情况及收缩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睾丸动脉阻力指数(RI)。结果 76例患儿... 目的分析单孔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结扎术(LPEC)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交通性鞘膜积液患儿76例,均行单孔LPEC治疗,观察术后情况及收缩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睾丸动脉阻力指数(RI)。结果 76例患儿均成功完成单孔LPEC手术,术中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术后均无精索、输精管、睾丸、睾丸动脉及其他性腺血管损伤,局部感染1例(1.32%),阴囊轻度水肿2例(2.63%)。随访6个月,76例患儿的手术瘢痕基本消散,无切口疝形成或鞘膜积液复发,无输精管扭转或睾丸萎缩。64例单侧交通性鞘膜积液患儿术前的PSV、EDV和RI分别为(65.26±6.23)min/ml、EDV(48.06±4.68)min/ml和(0.55±0.09)ml/min·~2,术后1个月分别为(79.21±7.10)min/ml、EDV(55.29±5.61)min/ml和(0.59±0.12)ml/min·m^2,术后3个月分别为(104.59±8.72)min/ml、EDV(72.59±6.45)min/ml和(0.83±0.14)ml/min·m^2,术后6个月分别为(135.92±10.46)min/ml、(87.39±7.32)min/ml和(1.02±0.16)ml/min·m^2,术后6个月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RI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例双侧交通性鞘膜积液患儿术前的PSV、EDV和RI分别为(60.14±6.05)min/ml、(44.52±4.50)min/ml和(0.54±0.08)ml/min·m^2,术后1个月分别为(75.13±6.92)min/ml、(49.78±5.11)min/ml和(0.57±0.10)ml/min·m^2,术后3个月分别为(98.76±8.15)min/ml、(62.19±6.33)min/ml和(0.81±0.12)ml/min·m^2,术后6个月分别为(129.48±9.82)min/ml、(80.16±7.05)min/ml和(0.96±0.13)ml/min·m^2,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术后1个月、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的RI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采取单孔LPEC治疗,可显著改善睾丸的血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切口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结扎术 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 睾丸 疗效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兴华 谢映清 +2 位作者 李俊 吕培标 王志发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5期573-574,共2页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A组采用双孔腹腔镜单钩疝针治疗, B组采用单孔腹腔镜双钩疝针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A组采用双孔腹腔镜单钩疝针治疗, B组采用单孔腹腔镜双钩疝针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复发情况、并发症及术后美观满意度。结果 B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A组(P均<0.05)。B组患儿及家属的术后美观满意度高于A组(P <0.05)。结论采用单孔腹腔镜双钩疝针治疗腹股沟疝患儿,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术后美观满意度,缩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腹股沟疝 单孔腹腔镜双钩疝针 经皮腹膜外结扎术
下载PDF
改良型疝钩针在小儿单孔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疝内环结扎术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鎏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年第12期1486-1487,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型疝钩针在小儿单孔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疝内环结扎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的80例无特殊性患儿作为关于腹股沟嵌顿斜疝的治疗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0例。两组均采取单孔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常... 目的探讨改良型疝钩针在小儿单孔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疝内环结扎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的80例无特殊性患儿作为关于腹股沟嵌顿斜疝的治疗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0例。两组均采取单孔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常规组应用单钩疝针进行穿刺,实验组应用双钩疝针穿刺。总结两组患儿手术效果、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在手术效果方面数据差异突出,实验组数据优势明显,统计学结果达到意义标准(P <0. 05);实验组与常规组在愈合情况与并发症方面数据差异突出,实验组数据优势明显,统计学结果达到意义标准(P <0. 05)。结论改良型疝钩针在小儿单孔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疝内环结扎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效益,对于患儿的预后康复帮助作用突出,能够显著提高患儿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型疝钩针 小儿 单孔腹腔镜 经皮腹膜外疝内环结扎术 腹腔镜手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学龄前儿童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朱信强 丁闯 +2 位作者 张明 苏小虎 陈焰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学龄前儿童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2月期间收治的53例学龄前儿童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3例患儿均顺利度过手术,无中转手术病例。手术时...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学龄前儿童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2月期间收治的53例学龄前儿童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3例患儿均顺利度过手术,无中转手术病例。手术时间11~14 min、(11.35±2.11)min;术中出血5~10 m L、(7.00±3.15)m L;住院时间2~3 d,中位数为2.6 d。术中发现对侧隐匿疝8例,以同法处理,均获成功。术后2例患儿发生阴囊肿胀,其余无积血、积液、腹痛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3例患儿均获访,随访时间3~6个月,中位数为4.5个月。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1例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对侧发生新发疝。结论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学龄前儿童腹股沟斜疝是可行的,其手术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学龄前儿童 腹腔镜 经皮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
原文传递
经皮小切口腹膜外超选择性精索静脉结扎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闵立贵 吴群 沈勇虎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24-526,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小切口腹膜外超选择性精索静脉结扎和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将884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分成两组,A组为经皮小切口腹膜外超选择性精索静脉结扎组,810例;B组为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组,7... 目的:比较经皮小切口腹膜外超选择性精索静脉结扎和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将884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分成两组,A组为经皮小切口腹膜外超选择性精索静脉结扎组,810例;B组为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组,74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症状缓解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精液质量改善率等。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费用比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发率及睾丸鞘膜积液、阴囊水肿和附睾肿痛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精液质量改善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小切口腹膜外超选择性精索静脉结扎术属于微创手术,较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具有复发率低、并发症少、住院费用低、疗效好和易推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索静脉曲张 经皮小切口腹膜超选择性精索静脉结扎 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
原文传递
腹腔镜探查在单侧腹股沟疝患儿LPEC术中的应用及对对侧异时性疝的预防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恒 何春霞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6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在经皮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LPEC)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对侧异时性疝(MCH)的预防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行开放疝囊修补术(对照组)、200例行LPEC治疗(观察组)的单侧腹股沟疝患儿,其中观察组术中通过腹腔镜探查对侧腹...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在经皮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LPEC)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对侧异时性疝(MCH)的预防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行开放疝囊修补术(对照组)、200例行LPEC治疗(观察组)的单侧腹股沟疝患儿,其中观察组术中通过腹腔镜探查对侧腹股沟情况,若有对侧鞘状突未闭(CPPV),则给予结扎处理,对照组术中未探查。比较各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及MCH发生率,并分析MCH发生率与CPPV、年龄的关系。结果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MCH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7%(P<0.05);观察组术中发现CPPV 72例,CPPV发生率36.00%,其发生率与观察组患儿年龄相关(P<0.05);MCH/CPPV风险率比(RR)=0.03,1/RR≈33;所有患儿中2.0~4.0岁者(不包括2.0岁)MCH占43.75%,0.5~2.0岁占31.25%。结论腹腔镜下LPEC相比开放疝囊修补术治疗单侧腹股沟疝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特点,能明显降低MCH发生率;腹腔镜探查能准确发现CPPV,结扎处理虽能减少MCH发生,但会过度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经皮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 腹腔镜探查 对侧异时性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