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7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外段椎动脉狭窄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及内支架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吴亮 杨顺实 +3 位作者 张临洪 江玲 李晶晶 田冬荣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7-349,共3页
目的研究颅外段椎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及内支架(PTAS)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颅外段椎动脉狭窄患者,于PTAS治疗前和治疗后3 d、30 d,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CDU)检... 目的研究颅外段椎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及内支架(PTAS)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颅外段椎动脉狭窄患者,于PTAS治疗前和治疗后3 d、30 d,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CDU)检测患者双侧颅外段椎动脉,取C5-C6段和狭窄处椎动脉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血流量(FV)为分析指标。结果本组患者PTAS治疗前,CDU检查示颅外段椎动脉狭窄80条(轻度17条,中度38条,重度25条),与DSA检查结果相比较,符合率86.9%(77.3%,95.0%,83.3%),其中CDU检查中度颅外段椎动脉狭窄符合率较高(P<0.01)。颅外段椎动脉狭窄患者PTAS治疗后3 d与治疗前比较,患侧椎动脉C5-C6段PSV和FV显著升高(均P<0.01),椎动脉狭窄处PSV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30 d与3 d比较,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DU检查对颅外段椎动脉狭窄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能反映PTAS治疗后颅外段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提供了一种PTAS治疗后观察疗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 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及内支架 彩色多普勒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
2
作者 林朝上 陈剑伟 +1 位作者 黄艺生 杨利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29-43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PTAS)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的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54例老年LEAO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PTAS进行介...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PTAS)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的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54例老年LEAO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PTAS进行介入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流峰速、内径、血流量)、治疗前后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指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以及不同时间(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踝肱指数(ABI)。结果老年LEAO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44%(51/54)。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老年LEAO患者足背动脉的血流峰速明显降低,内径、血流量、MNCV、SNCV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LEAO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ABI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老年LEAO患者的ABI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AS治疗老年LEAO的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可改善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ABI,提高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老年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疗效
下载PDF
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与经皮支架植入术治疗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3
作者 任莉 郭烁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与经皮支架植入术治疗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中心静脉狭窄的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24例)和B组(16例)。A组采用经皮...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与经皮支架植入术治疗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中心静脉狭窄的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24例)和B组(16例)。A组采用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B组加以经皮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12个月,B组的一期通畅率高于A组(P<0.05);B组的每条静脉腔内操作次数多于A组,一期通畅时间短于A组(P<0.05)。术后6、12个月,B组的透析血流量、血管内径大于A组(P<0.05)。术后6、12个月,B组的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水平低于A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治疗中,相较于单纯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结合经皮支架植入术有助于提高一期通畅率,促进透析血流量、血管内径及凝血功能改善,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 经皮支架植入术 透析 中心静脉狭窄
下载PDF
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疗效
4
作者 夏林述鑫 金星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39-142,160,共5页
目的 探讨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93例肾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6,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联... 目的 探讨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93例肾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6,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和对照组(n=47,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45/4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85%(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可改善患者的管腔狭窄情况,利于其血压及肾功能的恢复,可进一步提升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疗效
下载PDF
椎体支架系统应用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对伤椎畸形的矫正效果分析
5
作者 徐响阳 沈晓涛 周祖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4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椎体支架(VBS)系统应用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及对伤椎畸形的矫正效果。方法100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常规组接受传统PKP治疗,实验组PKP术中应用VBS系统... 目的探讨椎体支架(VBS)系统应用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及对伤椎畸形的矫正效果。方法100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常规组接受传统PKP治疗,实验组PKP术中应用VBS系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球囊压力、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不同时间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BECK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局部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的VAS评分、ODI评分、BECK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伤椎前缘高度比、局部Cobb角均优于术前,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的伤椎Cobb角优于术前(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63.17±3.85)min、透视时间(45.46±2.92)min长于常规组的(47.43±2.54)、(36.19±1.81)min,球囊压力(219.47±10.83)psi高于常规组的(193.81±4.55)psi,骨水泥注入量(9.54±1.31)ml多于常规组的(7.57±0.95)ml,骨水泥渗漏率2.0%低于常规组的20.0%,住院费用(53456.46±1357.22)元高于常规组的(39067.59±3566.61)元,且术后1个月伤椎Cobb角(7.44±0.81)°、末次随访伤椎Cobb角(8.34±0.76)°均小于常规组的(11.47±0.45)、(12.49±0.4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能使OVCF患者疼痛得到明显改善,但PKP术中应用VBS系统可使伤椎畸形得到更好的矫正,并能够明显降低骨水泥渗漏率,但PKP术中应用VBS术中透视时间、手术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腰椎 胸椎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支架系统 伤椎畸形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尿激酶局部溶栓联合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王军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6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尿激酶局部溶栓联合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北京核工业医院收治的AVF血栓形成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尿激酶局部溶栓联合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北京核工业医院收治的AVF血栓形成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PTA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超声引导下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比较两组肱动脉血流速度、生存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肱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肱动脉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两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尿激酶局部溶栓联合PTA治疗AVF血栓形成的效果显著,可提高肱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尿激酶局部溶栓 经皮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栓
下载PDF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与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国兵 《哈尔滨医药》 2023年第4期21-23,共3页
目的 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采用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与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60例AS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PTA治疗,观察组采用PTA、血管支架植入术... 目的 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采用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与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60例AS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PTA治疗,观察组采用PTA、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踝/肱指数(ABI)、跛行距离、生活质量、并发症及靶病变血运重建率(TLR)。结果 观察组术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TL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RR、术后ABI及跛行距离、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O患者采用PTA或PTA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效果相当,但ASO患者采用PTA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可降低TLR,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治疗ASO一种更为有效的介入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血管支架植入术 靶病变血运重建率
下载PDF
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踝肱指数及不良事件影响
8
作者 严冬冬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84-0087,共4页
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以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为各40例的2组,对比常规方法治疗、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所取得的不同的... 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以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为各40例的2组,对比常规方法治疗、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所取得的不同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取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踝肱指数,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退行性病变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踝肱指数、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血管内碎石术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钙化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9
作者 晋辉 孙红蕾 +6 位作者 韦艳 王中明 曾辉 刘静 周庆庆 尹遇冬 郑海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碎石术(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IVL)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l syndrome,NSTE-ACS)合并钙化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 目的观察血管内碎石术(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IVL)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l syndrome,NSTE-ACS)合并钙化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焦作市人民医院和焦作市煤业集团中央医院接受IVL治疗的所有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数据、手术操作具体数据及相关并发症,观察IV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43例患者在此期间接受IVL辅助PCI,年龄(67.77±7.21)岁。76.7%的患者为不稳定型心绞痛,23.3%的患者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6例(60.5%)为原位病变,11例(25.6%)为支架内再狭窄,6例(13.9%)为支架膨胀不全“补救”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支架植入/DCB后狭窄率为(3.372±4.040)%,最小管腔面积为(9.416±0.940)mm^(2)。围术期有1例患者出现慢血流,围术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为16.7%,均为手术相关性心肌梗死,共7例。术后30 d无MACE发生。结论IV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修饰冠状动脉钙化以实现支架充分膨胀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钙化 血管内碎石术 冠状动脉原位病变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丽睿 冯婷婷 +2 位作者 赵欣 张涛 赵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01-107,共7页
冠状动脉钙化通常导致动脉血管顺应性下降,诱发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最终造成介入治疗失败。传统的钙化病变处理策略受限于钙化斑块的性质和病变特征等,且操作较为复杂,手术并发症多,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 冠状动脉钙化通常导致动脉血管顺应性下降,诱发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最终造成介入治疗失败。传统的钙化病变处理策略受限于钙化斑块的性质和病变特征等,且操作较为复杂,手术并发症多,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高。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又称为血管内碎石术,基于球囊的导管系统,能够安全有效地修饰浅表与深层钙化、同心或偏心钙化,从而明显改善血管顺应性,有利于后续介入治疗。目前血管内碎石术成为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越来越重要的方法。本文主要对血管内碎石术的作用机制及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 血管内碎石术 冠状动脉钙化
下载PDF
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同期治疗老年颅内、外血管串联性狭窄的效果
11
作者 蒋亮亮 颜丙秀 葛绪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152-5155,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同期治疗老年颅内外血管串联性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症状性颅内外血管串联性狭窄老年患者,均经过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存在重度狭窄(狭窄程度均在70%以上),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研究... 目的分析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同期治疗老年颅内外血管串联性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症状性颅内外血管串联性狭窄老年患者,均经过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存在重度狭窄(狭窄程度均在70%以上),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研究组采取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同期治疗老年患者颅内、外血管串联性狭窄,对照组采取仅处理颅外狭窄血管的手术方式。结果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MMSE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年脑卒中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同期治疗颅内外串联性血管狭窄是安全有效的,能有效降低术后1年复发率,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短暂脑缺血发作 经皮血管内成形术
下载PDF
颅内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疗效研究分析
12
作者 李洪军 李娟 +2 位作者 王琳 王涛 尚红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70-73,共4页
探讨颅内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择2017年至2022年在我院神经科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6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干预组 80 例和对照组 80 例。对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颅内动脉,分别给... 探讨颅内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择2017年至2022年在我院神经科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6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干预组 80 例和对照组 80 例。对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颅内动脉,分别给予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颅内动脉 Vs和舒张末端 Vd的评分,并给予治疗前后的脑动脉 Vd和脑组织的改变评级。,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疗效评价和进行远期预后影响因素相关性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1.干预组患者在治疗后 Vs、Vd数值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并且,在治疗组中, Vs和 Vd的数值都比对照组低。2.在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时,观察到:干预组的 NIHSS得分较对照组的 NIHSS得分较低(P<0.05),且在6个月时,干预组的 NIHSS得分较低(P<0.01)。3.与6个月相比,3个月的 ADL得分较低(P<0.01)。4.年龄、糖尿病、和饮酒与患者神经功能间存在中度相关性,高血压、高脂血症与患者神经功能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结论 颅内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治疗后的远期效果更优。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因素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 神经功能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神经介入 高血压 预后
下载PDF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疾病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希全 凌宝存 +4 位作者 朱伟 潘晓琳 董戈 郭锋 袁磊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4期334-337,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27例LEAOD患者接受了PTAS治疗,制订治疗成功标准并疗效随访,对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BI)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97.64%(124/127),除3...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27例LEAOD患者接受了PTAS治疗,制订治疗成功标准并疗效随访,对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BI)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97.64%(124/127),除3例LEAOD患者PTAS失败外,其余病例均成功,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踝/肱指数(ABI)由0.37±0.15上升为0.87±0.18(P<0.05)。随访3~60个月,53例髂动脉均血流通畅,临床症状无复发;45例股浅动脉中、上2/3段阻塞和29例股浅动脉下1/3段阻塞,PTAS后6、12、36、60个月的通畅率分别为97.78%、91.11%、84.44%、75.56%及89.66%、79.31%、72.41%、65.52%。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LEAOD,可使闭塞血管得到长期的有效开通,显著提高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经皮 放射学 介入性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四例
14
作者 史美燕 张贤军 +2 位作者 王宪伟 张勇 王乃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2-390,共9页
目的 报道4例经桡动脉入路行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缺血性卒中病例并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与结果 回顾分析2022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采用经桡动脉入路行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4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狭窄分别位于左颈... 目的 报道4例经桡动脉入路行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缺血性卒中病例并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与结果 回顾分析2022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采用经桡动脉入路行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4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狭窄分别位于左颈内动脉起始部、右椎动脉起始部、左椎动脉V4段、左椎动脉V4段与基底动脉起始部交界处,经桡动脉入路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顺利,术后狭窄均再通,术中及术后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经桡动脉入路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缺血性卒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桡动脉 脑动脉 血管成形术 支架
下载PDF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观察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新峰 李宝民 +2 位作者 李生 王君 曹向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评价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8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男性2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6.9±10.7)岁。所有患者均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目的评价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8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男性2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6.9±10.7)岁。所有患者均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除1例因血管严重纡曲行PTAS未成功外,27例30处行PTAS成功。全脑血管造影复查显示动脉直径狭窄率从术前平均(79.3±12.1)%降至术后(4.5±7.8)%。PTAS治疗后NIHS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TAS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8例,病情无变化7例,病情加重并死亡2例。随访1~30个月,仅1例出现脑缺血再发作,1例术后1个月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经再次PTAS治愈;1年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2例,1例再次行PTAS治愈,1例无症状而动态观察治疗。结论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应用PTAS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缺血症状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支架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预后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及内支架治疗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执民 吴智群 +4 位作者 王义清 张洪新 关彦 徐金龙 李文献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研究经皮血管内成形术(PTA)及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应用PTA及内支架置入技术,治疗6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结果6例造影显示锁骨下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2条血管)或闭塞(4条血管),均... 目的研究经皮血管内成形术(PTA)及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应用PTA及内支架置入技术,治疗6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结果6例造影显示锁骨下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2条血管)或闭塞(4条血管),均有窃血表现。4例经用导丝引导顺利完成PTA治疗。2例分别给予置放Walstent及Palmaz支架,患者在治疗后脉搏搏动恢复,临床症状消失,造影显示血管及支架恢复通畅,1周后康复出院,近期疗效十分满意。1例随访6年,2例分别随访5年、1年,未见复发,1例随访3年后出现再狭窄,2例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PTA及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安全可行,操作简单,创伤小,预后佳,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窃血 综合征 血管内成形术 内支架
原文传递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宝民 李生 +5 位作者 王茂强 盖鲁粤 郭梅 辜小芳 李志坚 王立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85-387,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操作技巧。方法 本组 2 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采用经股动脉入路 ,对颈动脉颈段狭窄者应用自膨式支架进行血管成形 ,对位于颈动脉海绵窦段的狭窄则使用管状支架治疗。...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操作技巧。方法 本组 2 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采用经股动脉入路 ,对颈动脉颈段狭窄者应用自膨式支架进行血管成形 ,对位于颈动脉海绵窦段的狭窄则使用管状支架治疗。结果  2 0例患者术后的颈动脉狭窄段直径较术前扩大 ,达到正常管径的 6 0 %以上 ,2例达到 30 %。 2 2例患者临床缺血体征术后明显改善 ,没有发生并发症。随访 2~ 2 4个月未见脑缺血发作。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简便安全方式之一。但是缓慢及准确的操作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支架
下载PDF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宝民 李小鹰 +2 位作者 王鲁宁 李生 王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 对平均80岁以上的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18例(年龄76~92岁)单侧颈动脉狭窄和其中1例合并椎动脉狭窄患者经磁共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后行经皮颈动脉... 目的 对平均80岁以上的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18例(年龄76~92岁)单侧颈动脉狭窄和其中1例合并椎动脉狭窄患者经磁共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后行经皮颈动脉支架和椎动脉支架血管内成形手术。结果 19例次支架置放均获成功。DSA显示狭窄段的颈动脉直径明显扩大,同侧颅内脑血管循环时间和染色趋于正常。仅1例出现部分运动性失语。随访3~18个月,无1例再发生脑缺血事件;B超复查未见明显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对高龄颈动脉狭窄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治疗的安全性高,效果可靠。但需重视预防和及时处理围手术期出现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血管成形术 气囊 血管意外
下载PDF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郁芳 蒋初明 +5 位作者 李冬华 叶容臻 李宇东 李燕 张静 缪中荣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23-328,共6页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中短期疗效。方法23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施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共检出25个狭窄病变,其中22个位于椎动脉起始段(左侧13个,右侧9个),1个位于椎动脉颅内段,2个位...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中短期疗效。方法23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施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共检出25个狭窄病变,其中22个位于椎动脉起始段(左侧13个,右侧9个),1个位于椎动脉颅内段,2个位于基底动脉。共成功植入26枚球囊支架,金属裸支架15枚,药物洗脱支架11枚;基底动脉植入2枚,椎动脉植入24枚。其中1例基底动脉急性闭塞患者采用尿激酶动脉溶栓辅助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结果23例患者施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血管平均狭窄率从治疗前的81.40%(50%~95%)降至6.30%(0~15%)。20例患者平均持续随访21个月,17例(85%)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3例(15%)部分缓解;2例复发患者中1例再次血管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血管开通良好,1例拒绝接受再次治疗。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中短期疗效满意。药物洗脱支架对手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且优于金属裸支架,若手术后积极辅以抗血小板治疗可进一步提高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支架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9
20
作者 郑春艳 杨玉金 +1 位作者 文玉梅 李爱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6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7例糖尿病足患者均行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并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结果 27例患者中,术后空腹血糖4.8~8.8(6.2±0.6...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7例糖尿病足患者均行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并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结果 27例患者中,术后空腹血糖4.8~8.8(6.2±0.6)mmol·L-1,餐后2h血糖8.6~14.3(10.2±0.7)mmol·L-1;术后均未出现感染、穿刺点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粥样斑块脱落等并发症。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12(8.6±0.6)个月,足背动脉搏动恢复、下肢缺血症状明显改善和溃疡愈合23例(85.2%);截肢4例(14.8%),但残端愈合良好。结论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采取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使血糖平稳,促进患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