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烯亚胺修饰化二硫化钼光控纳米粒在阿替洛尔经皮递药中的应用
1
作者 崔艺舰 张凯 +1 位作者 乔天琪 刘晓畅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17,共7页
目的:以阿替洛尔作为模型药物,旨在开发一种基于聚乙烯亚胺修饰的二硫化钼纳米粒(polyethyleneimine-modified Mo S2nanoparticles,PEI-Mo S2NPs)的近红外激光控释的经皮递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方法:通过一... 目的:以阿替洛尔作为模型药物,旨在开发一种基于聚乙烯亚胺修饰的二硫化钼纳米粒(polyethyleneimine-modified Mo S2nanoparticles,PEI-Mo S2NPs)的近红外激光控释的经皮递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方法:通过一步水热合成法制备3D花瓣状结构的PEI-Mo S2NPs,并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结构表征。通过体外药物释放实验和体外透皮实验研究PEI-Mo S2NPs的控释能力。结果:PEI-Mo S2NPs具有良好的药物负载效率(53.86%)和较高的光热转换能力。近红外激光刺激使阿替洛尔的释放增加了1.56倍。结论:近红外激光可用于控制PEI-Mo S2NPs中药物的释放,促进药物的经皮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纳米粒 经皮递药系统 控释系统 近红外激光 聚乙烯亚胺
下载PDF
抗精神障碍经皮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侯志远 程晓晓 +2 位作者 文强 张海龙 丁劲松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1-199,共9页
精神障碍类疾病发病率高且逐年增长,而抗精神病药物仍是目前治疗精神障碍的主要手段。然而,传统给药途径(口服、注射等)因用药频率高、血药浓度波动大、不良反应多、患者依从性差等局限性而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经皮递药系统是一种可... 精神障碍类疾病发病率高且逐年增长,而抗精神病药物仍是目前治疗精神障碍的主要手段。然而,传统给药途径(口服、注射等)因用药频率高、血药浓度波动大、不良反应多、患者依从性差等局限性而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经皮递药系统是一种可持续递送药物、长时间维持血药浓度稳定、可随时中止给药的无创型给药方法,可避免口服给药的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道刺激性,并减少与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具有更好的用药依从性。该研究综述了经皮递送药物治疗精神障碍的最新研究成果及临床试验开展情况,阐述了此类产品临床研究中的考虑要点,期望为抗精神障碍药的药学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递药系统 抗精神病 精神障碍 患者依从性
原文传递
马钱子碱双层聚合物可溶性微针的制备及其在不同载药方式下的体外经皮渗透性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汪云霞 宋信莉 +2 位作者 陈欢欢 陈振龙 刘文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112-2118,共7页
目的:制备马钱子碱(Bru)双层聚合物可溶性微针,并考察其在不同载药方式下的体外经皮渗透特性。方法:以微针揭膜难易程度、阵列完整性、气泡量、针型、针尖硬度、背衬韧性等为考察指标分别筛选微针的针尖材料和背衬材料,并以微针形态为... 目的:制备马钱子碱(Bru)双层聚合物可溶性微针,并考察其在不同载药方式下的体外经皮渗透特性。方法:以微针揭膜难易程度、阵列完整性、气泡量、针型、针尖硬度、背衬韧性等为考察指标分别筛选微针的针尖材料和背衬材料,并以微针形态为考察指标筛选基质溶胀方法和干燥方法,然后采用两步法制备双层聚合物可溶性微针,并进行表征和安全性评价。通过Franz扩散池法考察针尖载药、背衬载药、全载药Bru双层聚合物可溶性微针的体外经皮渗透特性,绘制体外透皮曲线并计算累积渗透量(Q)和累积渗透率。结果:优选的双层聚合物可溶性微针的制备工艺为以硫酸软骨素-聚乙烯吡咯烷酮K30(1∶1,m/m)作为针尖材料,15%聚乙烯醇作为背衬材料,在4℃冰箱静置1 h进行基质溶胀,干燥器室温干燥24 h。所制微针阵列完整,机械性能良好,能成功刺穿铝箔和大鼠皮肤,微针处理后皮肤在6 h内即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体外透皮试验结果显示,微针递药可大大提高Bru的经皮累积渗透量,针尖材料可在10 min内溶解并释放药物;针尖载药微针在8 h内基本释放完全,Q8 h为102.185μg/cm^2,累积渗透率达到94.05%;背衬载药、全载药微针在8 h内的药物累积渗透率均超过50%,48 h药物累积渗透率均超过90%,Q48 h分别为840.77、1156.73μg/cm^2,显示出缓释特性。结论:成功制备了针尖层硬、背衬层软的Bru双层聚合物可溶性微针,通过全载药的方式可实现药物的有效经皮递送并达到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碱 双层聚合物 可溶性微针 制备工艺 经皮递药
下载PDF
基于微针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魏微 赵锋 +3 位作者 马银玲 张淑珍 马春刚 杜青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85-789,共5页
近年来,纳米载体因其高效、特异、可控的特点正被用于多种经皮递药应用的研究中。而微针作为一种物理增强技术,与传统给药相比,已显示出明显的促渗作用,与纳米载体联合应用可改善药物的皮肤保留能力,产生协同作用,在不损伤皮肤的情况下... 近年来,纳米载体因其高效、特异、可控的特点正被用于多种经皮递药应用的研究中。而微针作为一种物理增强技术,与传统给药相比,已显示出明显的促渗作用,与纳米载体联合应用可改善药物的皮肤保留能力,产生协同作用,在不损伤皮肤的情况下提升药物的经皮转运,从而延长或增强药物的释放,促进药物的高效应用。笔者从微针和纳米载体的特点出发,简要阐述应用于不同疾病的研究现状,表明纳米载体与微针的联合应用在经皮递药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载体 微针 经皮递药 协同 疫苗
原文传递
微针递药系统治疗多种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魏微 赵锋 +2 位作者 马银玲 鲍亚然 杜青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5-651,共7页
微针技术在皮肤病治疗中有独特的应用前景,具有自我给药、无痛微创、药物直达病灶、可控释药等特点,是皮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治疗优势明显。本综述着重介绍了微针在皮肤色斑、皮肤瘢痕、银屑病、皮肤损伤、皮癣等疾病的国内外治疗中... 微针技术在皮肤病治疗中有独特的应用前景,具有自我给药、无痛微创、药物直达病灶、可控释药等特点,是皮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治疗优势明显。本综述着重介绍了微针在皮肤色斑、皮肤瘢痕、银屑病、皮肤损伤、皮癣等疾病的国内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并从药物、微针材料、疗效评价等方面详细论述,以期为皮肤病的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 经皮递药 皮肤病 微创治疗 治疗评价
原文传递
微针在皮肤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魏微 赵锋 +2 位作者 马银玲 张淑珍 杜青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54-1160,共7页
微针作为一种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可克服大多数药物理化性质和皮肤屏障的限制,并具有微创、无痛等特点,已被用于皮肤癌的治疗研究中。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者已经探究了微针辅助的聚合物、光热、基因、免疫等多种方案在皮肤癌治疗方面的应用... 微针作为一种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可克服大多数药物理化性质和皮肤屏障的限制,并具有微创、无痛等特点,已被用于皮肤癌的治疗研究中。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者已经探究了微针辅助的聚合物、光热、基因、免疫等多种方案在皮肤癌治疗方面的应用。本文阐述了微针制剂的特点及应用的效果,以期为微针药物递送系统的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癌 微针 经皮递药 协同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