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眶缘上外侧锁孔入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手术技术与预后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澎 郑永日 权柄璨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手术技术:经眶缘上外侧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及其预后。方法对1999年10月~2001年12月经此入路手术治疗的12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动脉瘤均成功夹闭,无死亡病例,并发症少...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手术技术:经眶缘上外侧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及其预后。方法对1999年10月~2001年12月经此入路手术治疗的12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动脉瘤均成功夹闭,无死亡病例,并发症少,创伤小,美容效果理想。病人出院时和6个月后随访,改良Rankin评分所有病人均为0级。结论采用眶缘上外侧锁孔入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易操作,切口小,开颅小,暴露充分,术时短,无需输血,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动脉瘤 经眶缘上外侧锁孔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探讨额外侧锁孔入路与翼点入路夹闭术在前交通动脉瘤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李永康 蓝鹏 何培武 《中外医疗》 2024年第7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于前交通动脉瘤中分别应用额外侧锁孔入路和翼点入路夹闭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2023年5月邳州市中医院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62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1)和观... 目的探讨于前交通动脉瘤中分别应用额外侧锁孔入路和翼点入路夹闭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2023年5月邳州市中医院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62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行翼点入路开颅治疗,观察组行额外侧锁孔入路开颅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及认知功能改善程度,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60.16±75.27)mL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206.78±28.07)min及住院时间(7.34±1.84)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78、7.405、7.404,P均<0.05);观察组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率、脑直回切除率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出现术后新增颅内出血、短暂性缺血、感染、神经症状及脑积水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分别接受额外侧锁孔入路术和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均具有一定效果,但额外侧锁孔入路术的效果更理想,在改善神经及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存在显著优势,且不会产生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外侧锁孔 翼点夹闭术 认知功能 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与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3
作者 刘青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8期5-9,共5页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与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2例进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内镜组(28例,采用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与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2例进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内镜组(28例,采用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和显微镜组(24例,采用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术后7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颅内再出血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内镜组手术时间(82.35±15.26)min、住院时间(11.58±2.09)d短于显微镜组的(162.47±20.43)min、(14.67±2.11)d,术中出血量(109.58±20.45)ml少于显微镜组的(161.67±38.78)ml,血肿清除率(88.24±8.68)%、术后7 d GCS评分(12.88±1.56)分高于显微镜组的(83.07±7.81)%、(11.16±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1周NIHSS评分(7.86±1.56)分低于显微镜组的(11.12±1.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继发性脑梗发生率及颅内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可以有效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术后GCS评分,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且安全性和预后与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下经眶锁孔 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 高血压 基底节区脑出血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下载PDF
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在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李智超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究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在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70例行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法不同分为翼点入路35例入B组,眶上外侧入... 目的:探究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在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70例行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法不同分为翼点入路35例入B组,眶上外侧入路35例入A组。所有患者采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对照组采用翼点入路,研究组采用眶上外侧入路。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血清脑损伤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水平、生存质量评分、预后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及骨窗范围均较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P<0.05);研究组术后NSE及S100β水平均较低(P<0.05);研究组术后环境领域、社会关系、生理、心理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高(P<0.05);研究组预后状况较好(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两种入路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均可有效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但选择眶上外侧入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能够有效减轻脑损伤,术后生存质量较高,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预后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上外侧 翼点
下载PDF
肩胛骨外侧缘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5
作者 谭长龙 赵金柱 +2 位作者 曲良 李鹏 陶春生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观察分析肩胛骨外侧缘入路方式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效果以及安全性分析。方法纳入研究时间与研究对象范围是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的68例肩胛骨骨折患者,以治疗方法为差异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分别接受肩胛骨外侧缘入路手术... 目的观察分析肩胛骨外侧缘入路方式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效果以及安全性分析。方法纳入研究时间与研究对象范围是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的68例肩胛骨骨折患者,以治疗方法为差异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分别接受肩胛骨外侧缘入路手术治疗和传统Judet方法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和82.4%,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23.5±2.4)ml和(427.6±10.9)ml,手术时间分别为(80.5±7.8)min和(112.4±9.1)min,ASES疼痛评分(31.3±1.0)和(23.4±2.1)分,稳定评分(32.9±0.8)和(27.3±1.1),功能评分为(25.7±0.5)分和(20.1±1.0)分,VAS评分分别为(0.8±0.2)与(1.6±0.4)分,DASH评分为(18.4±6.2)和(26.6±7.1)分,差异显著(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上举、外展、外旋与内旋与对照组差异也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肩胛骨骨折患者而言,采用肩胛骨外侧缘入路治疗的方式,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改善整体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骨折 肩胛骨外侧 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眶缘上外侧锁孔入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红杰 李宏扬 +3 位作者 王艳红 李素婷 王方 王晓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22期80-82,共3页
目的观察眶缘上外侧锁孔入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02-2015-06收治的48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眶缘上外侧锁孔入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手术效果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 目的观察眶缘上外侧锁孔入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02-2015-06收治的48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眶缘上外侧锁孔入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手术效果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预后情况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评价。结果 48例患者手术时间在3~4h,平均(3.3±0.6)h。住院时间12~19d,平均(15.8±2.1)d。手术并发症以一过性术侧前额部皮肤感觉麻痹、眶周浮肿、眼睑运动障碍为主,总发生率为29.2%(14/48)。植物生存1例,重度残疾5例,轻度残疾9例,恢复良好33例,无死亡病例,预后良好率为68.8%(33/48)。结论只要把握好适应证,眶缘上外侧锁孔入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可取得满意疗效,并发症少、预后佳,且较美观,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上外侧 锁孔
下载PDF
经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联合和眶上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复杂鞍旁病变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鹏 冯三江 +1 位作者 连烨 张秀卿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338-340,共3页
目的 探讨经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联合眶上锁孔手术治疗复杂性鞍旁病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7月采用经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联合眶上锁孔手术治疗的9例复杂性鞍旁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变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 目的 探讨经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联合眶上锁孔手术治疗复杂性鞍旁病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7月采用经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联合眶上锁孔手术治疗的9例复杂性鞍旁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变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病理显示垂体腺瘤7例,颅咽管瘤2例。8例术前视力损害中,术后视力改善6例,稳定1例,恶化1例。术后2例成形垂体前叶功能减退,1例发生暂时性尿崩症。未发生颅内出血和脑脊液漏。术后随访6~41个月,平均19.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经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联合眶上锁孔手术治疗复杂性鞍旁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鞍旁病变 经蝶 神经内镜 锁孔手术 疗效
下载PDF
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临床扩展应用
8
作者 常会民 郭志旺 +4 位作者 胡辉华 林鹏 郭仰韩 许宝来 杜文欢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906-910,共5页
目的总结经眶上锁孔手术入路切除鞍区肿瘤、外伤性脑脊液鼻漏修补、视神经损伤和额叶脑内血肿清除等手术经验,扩大经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对采用经眶上锁孔手术入路治疗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鞍区肿... 目的总结经眶上锁孔手术入路切除鞍区肿瘤、外伤性脑脊液鼻漏修补、视神经损伤和额叶脑内血肿清除等手术经验,扩大经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对采用经眶上锁孔手术入路治疗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鞍区肿瘤16例,脑脊液鼻漏5例,视神经损伤3例和额部颅内血肿8例。结果32例患者都得到了良好疗效。16例鞍区肿瘤患者全切12例,次全切4例。5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全部治愈,3例视神经损伤患者2例视力明显好转,1例无变化。8例额叶脑内血肿患者全部治愈。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经眶上锁孔手术入路不仅适合鞍区肿瘤切除,只要病例选择适当,在脑脊液鼻漏、视神经损伤和额叶脑内血肿清除等病例中也可以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孔 鞍区肿瘤 脑脊液鼻漏 视神经损伤 颅内血肿 扩展应用
下载PDF
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涛 王向东 郭铁柱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72 h内)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28例大脑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在发病72 h内手术。结果术后1周复查头颈部CTA显...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72 h内)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28例大脑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在发病72 h内手术。结果术后1周复查头颈部CTA显示28例颅内动脉瘤均夹闭完全。术后4例出现脑缺血表现。术后无颅内感染、脑脊液漏、颅内血肿等并发症。术后4~6个月复查头颅CT、CTA或DSA,无新发脑梗死、脑积水,无动脉瘤复发;按GOS评分评估预后:恢复良好26例,中残2例。结论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可减少手术创伤,手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前循环动脉瘤 急性期 夹闭术 锁孔手术 外侧 疗效
下载PDF
神经内镜经眶上外侧入路联合腰大池置管切除嗅沟脑膜瘤8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海滨 袁上桂 +2 位作者 廖林生 高志强 杨少春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2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全程神经内镜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嗅沟脑膜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神经内镜经眶上外侧入路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切除8例嗅沟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5例,头痛5例,嗅觉减退2例。结果8例患者中,按Simpson切除标... 目的探讨全程神经内镜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嗅沟脑膜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神经内镜经眶上外侧入路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切除8例嗅沟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5例,头痛5例,嗅觉减退2例。结果8例患者中,按Simpson切除标准,肿瘤Ⅰ级切除6例(肿瘤最大径2.4~<4 cm),Ⅱ级切除2例(肿瘤最大径4~6 cm),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脑膜瘤(WHOⅠ级)。术后未出现死亡及颅内感染病例,5例头痛患者疼痛缓解,2例嗅觉减退患者未出现嗅神经损伤,症状基本同术前,1例癫痫患者术后随访1年未见发作。Ⅱ级切除2例患者未出现术后并发症,但影像学显示部分额叶损伤。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影像学检查均未见复发。结论神经内镜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具有创伤小、术野广且清晰等优点,可全程内镜下切除,且更适用于直径小于4 cm的嗅沟脑膜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沟脑膜瘤 神经内镜 上外侧 腰大池置管 肿瘤直径
下载PDF
眶外侧锁孔入路治疗低分级前交通动脉瘤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洪伟 孙勇 +2 位作者 李爱民 刘希光 黄正千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7-350,共4页
目的探讨眶外侧锁孔入路治疗低分级(Hunt-Hess分级0~Ⅲ级)前交通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经眶外侧锁孔入路治疗2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Hunt-Hess分级0级2例,Ⅰ级15例,Ⅱ级8例,Ⅲ级3例。术后3个月... 目的探讨眶外侧锁孔入路治疗低分级(Hunt-Hess分级0~Ⅲ级)前交通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经眶外侧锁孔入路治疗2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Hunt-Hess分级0级2例,Ⅰ级15例,Ⅱ级8例,Ⅲ级3例。术后3个月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GOS 5分(恢复良好)26例,4分(轻度残疾)1例,3分(重度残疾)1例,无死亡。结论眶外侧锁孔入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入路,具有简捷、快速、微创的优点,适用于治疗低分级前交通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锁孔 低分级 前交通动脉瘤
下载PDF
眶上外侧入路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华军 齐文涛 +3 位作者 段晓春 庄国权 黄莹 俞正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9期1085-1090,共6页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入路联合动态颅内压监测在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20-01—2022-12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后均行眶上外侧入路动脉瘤夹闭,术中置入颅内压监...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入路联合动态颅内压监测在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20-01—2022-12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后均行眶上外侧入路动脉瘤夹闭,术中置入颅内压监测探头,术后骨瓣复位,术后1~7 d进行动态监测颅内压变化。根据颅内压(ICP)值将患者分为轻度升高组(41例)、中度升高组(26例)和重度升高组(5例)。分析3组基本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患者GOS评分。结果3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3组患者术后GC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ICP监测结果,每组患者在术后第1、3、7天的颅内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种并发症发生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脑水肿的发生时间较早(P<0.001)。脑水肿发生时的颅内压较高(P=0.041),GC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63)。术后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脑梗死发生率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时间与同期GC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恢复良好率(GOS 5分)和病死率(GOS 1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使用眶上外侧入路联合动态颅内压监测能够及时较早了解颅内压变化,有助于早期预测术后病情,从而指导术后治疗,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动态监测 破裂颅内动脉瘤 上外侧 GOS评分
下载PDF
眶上外侧入路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小龙 张晓强 +2 位作者 黄浩 胡齐 孙凌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4-428,共5页
目的:观察眶上外侧入路(LSO入路)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常规翼点入路(PT入路)对比。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8例行显微夹闭手术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 目的:观察眶上外侧入路(LSO入路)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常规翼点入路(PT入路)对比。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8例行显微夹闭手术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分为LSO组(44例)和PT组(54例)。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于术前、术后第1天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变化;术后随访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评价预后。结果:LSO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或小于PT组[(155.84±24.16)min vs(179.45±21.72)min,(9.44±1.28)cm vs(15.05±2.62)cm,(63.62±15.84)mL vs(185.82±39.48)mL,(15.68±4.12)d vs(19.25±4.46)d,P均<0.001]。LSO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PT组(13.6%vs 35.2%,P=0.015)。术后第1天,2组血清TNF-α、IL-6、ET-1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LSO组升高幅度均低于PT组(P<0.05)。术后3个月,2组预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4%vs 90.7%,P=0.454)。结论:相比常规PT入路,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采用LSO入路在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 急性期 显微夹闭手术 上外侧 翼点
下载PDF
肩胛骨外侧缘入路在肩胛骨骨折手术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庆坤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肩胛骨外侧缘入路在肩胛骨骨折手术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贵航平坝医院收治的84例肩胛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Judet入路手术,观察组予以肩胛骨外侧缘入路手... 目的:探讨肩胛骨外侧缘入路在肩胛骨骨折手术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贵航平坝医院收治的84例肩胛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Judet入路手术,观察组予以肩胛骨外侧缘入路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肩关节功能、血清学指标、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消肿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Row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骨骼生长因子(SGF)、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中生理、社会、心理及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胛骨外侧缘入路能减轻肩胛骨骨折患者手术创伤,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加快肩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术后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骨折 肩胛骨外侧 关节功能 安全性
下载PDF
肩胛骨外侧缘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骨盂窝、颈部和体部骨折的临床分析
15
作者 谷丰 王特 赵化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54-57,共4页
研究通过前瞻性研究探讨肩胛骨盂窝、颈部及体部骨折手术治疗肩胛骨外侧缘入路和Judet入路对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平阴县中医院骨外科收治的肩胛骨盂窝、颈部和体部骨折患者60例,术前随机分为两组,... 研究通过前瞻性研究探讨肩胛骨盂窝、颈部及体部骨折手术治疗肩胛骨外侧缘入路和Judet入路对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平阴县中医院骨外科收治的肩胛骨盂窝、颈部和体部骨折患者60例,术前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采用肩胛骨外侧缘入路(A组)和改良Judet入路(B组)行肩胛骨骨折切开整复内固定手术。结果 采用精确统计学方法将肩胛骨外侧缘入路手术组与Judet入路手术组比较,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A组优于B组。术后骨折愈合率A组明显高于B组。在肩关节功能改善方面,术后两组均有明显改善,A组明显高于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结论 对肩胛骨盂窝、颈部和体部骨折患者的肩胛骨外侧缘入路手术治疗能有效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在患者手术治疗中能得到有益的借鉴和扩大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骨折 肩胛骨外侧 Judet 效果
下载PDF
经椎弓根基底上外侧缘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16
作者 李健 周涛 +1 位作者 汪红亮 林森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基底上外侧缘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82例OVC...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基底上外侧缘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82例OVCF患者为观察对象,均采用单侧PVP术治疗,根据不同手术入路进行分组:其中40例经椎弓根单侧穿刺,42例采用经椎弓根基底上外侧缘穿刺,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指标,骨水泥双侧分布情况、渗漏率,术前、术后1 d、术后1年的疼痛VAS评分以及椎体前柱高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视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水泥分布双侧且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术后1年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椎体前柱高度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经椎弓根单侧穿刺比较,经椎弓根基底上外侧缘单侧PVP术治疗OVCF的透视次数降低,且骨水泥可更好地弥散到对侧,是一种有效的单侧PVP术穿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弓根基底上外侧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骨水泥对侧弥散
下载PDF
神经导航辅助下眶上外侧锁孔与常规入路对鞍区显露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晨 兰青 万政强 《交通医学》 2013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锁孔入路的可行性,并与常规眶上外侧入路对比。方法:10例20侧湿头标本,分别模拟眶上外侧锁孔及常规入路,借助显微镜观察鞍区解剖结构,在神经导航下量化显露面积及操作角度,并利用Ammirati手术显露评分表对两种入路进...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锁孔入路的可行性,并与常规眶上外侧入路对比。方法:10例20侧湿头标本,分别模拟眶上外侧锁孔及常规入路,借助显微镜观察鞍区解剖结构,在神经导航下量化显露面积及操作角度,并利用Ammirati手术显露评分表对两种入路进行分级评分。结果:眶上外侧锁孔入路与常规入路对鞍区各解剖结构均可良好显露;锁孔入路显露面积(435.43±22.80)mm2,与常规入路(481.56±33.53)mm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入路对所选4个靶点的水平及垂直操作角度均高于锁孔入路,但仅后交通动脉起点及颈内动脉分叉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孔入路显露分级总评分为29(51.79%),常规入路为33(58.92%)。结论:眶上外侧锁孔入路可提供与常规入路相似的显露和控制范围,但操作简便,创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基底动脉病变 上外侧锁孔 神经导航系统 Zeiss手术显微镜 手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下载PDF
单侧眶外侧锁孔入路夹闭双侧颅内动脉瘤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华 刘希光 +2 位作者 李爱民 张洪伟 陈慧珍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945-948,共4页
目的研究单侧眶外侧锁孔入路夹闭双侧颅内动脉瘤的基础解剖及相关临床应用。方法选择15例(30侧)国人灌注尸体头颅标本,模拟眶外侧锁孔入路进行开颅,显微镜下观察颅内双侧主要血管,包括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眼段(O... 目的研究单侧眶外侧锁孔入路夹闭双侧颅内动脉瘤的基础解剖及相关临床应用。方法选择15例(30侧)国人灌注尸体头颅标本,模拟眶外侧锁孔入路进行开颅,显微镜下观察颅内双侧主要血管,包括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眼段(OICA)和颈内动脉远端(DICA),并测量各血管最大长度,采用改良的手术显露操作评分表进行量化评分。结果经眶外侧锁孔入路可显露对侧A1段、近端A2段、M1段、M2段、MCAB、DICA、OICA;通过完全切开镰状硬膜皱襞可增加显露2.5 mm长的OICA;位于对侧A2段(外侧)、M1段(后方)、M2段、MCAB(下方)、DICA(后方和外侧)和OICA(上、下和外侧)的动脉瘤不能完全显露进行模拟夹闭操作(可操作率小于75%)。结论对侧A1段、A2段(指向前、后、内侧)、M1段(指向前、上、下)、MCAB(指向上、外侧)、ICAB、DICA(指向前、内侧)和OICA(指向内侧)部位动脉瘤可从不同操作角度完全显露,并经单侧眶外侧锁孔入路进行手术夹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锁孔 双侧脑动脉瘤 解剖学 对侧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 颈内动脉远端
下载PDF
眶外侧锁孔入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22例手术效果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震 颜士卫 +3 位作者 孙勇 黄正千 李宁 刘希光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11期1099-1102,共4页
目的:鞍结节脑膜瘤是鞍上常见肿瘤,常累及视神经,首发症状多为视力损伤,切除肿瘤的同时提高或保留患者视力尤为重要。方法:对经眶外侧锁孔入路手术的22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impson分级来评估肿瘤的切除程... 目的:鞍结节脑膜瘤是鞍上常见肿瘤,常累及视神经,首发症状多为视力损伤,切除肿瘤的同时提高或保留患者视力尤为重要。方法:对经眶外侧锁孔入路手术的22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impson分级来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结果:手术切除肿瘤达到SimpsonⅠ级7例,SimpsonⅡ级切除14例,SimpsonⅢ级切除1例;视力好转18例,视力无减退2例,视力恶化2例,嗅觉丧失2例,减退4例,无手术死亡患者。结论:眶外侧锁孔入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创伤小,对视神经和嗅觉功能保护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锁孔 鞍结节 脑膜瘤
下载PDF
翼点入路与眶上外侧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雷波 万晓强 +3 位作者 郑念东 卫正洪 张召 文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应用翼点入路及眶上外侧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共113例,分别采用翼点入路及眶上外侧入路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开关颅时间、出血、... 目的对比研究应用翼点入路及眶上外侧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共113例,分别采用翼点入路及眶上外侧入路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开关颅时间、出血、骨窗大小、骨质缺损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术前按照Hunt-Hess分级1-3级患者作为入选标准。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夹闭动脉瘤成功率100%,两组患者在切口长度(t=2.38,P=0.03)、开关颅所需时间(t=2.21,P=0.04)、开关颅出血量(t=2.86,P=0.006)、颞浅动脉损伤(χ2=80.1,P=0.008)、骨窗范围(t=2.72,P=0.009)、骨质缺损(t=2.77,P=0.008)、颞肌萎缩(χ2=75.2,P=0.03)、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χ2=70.6,P=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眶上外侧入路具有快速、有效和微创的优点,适合在低分级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 上外侧 前循环动脉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