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穴体外反搏疗法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探析
1
作者 温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30-0134,共5页
经穴体外反搏疗法作为内病外治的特殊疗法,融合中医整体观念,将气血经络循行理论与体外反搏相结合,可疏通气血、化瘀涤浊,不仅具有改善心肌供血、调节血流切应力、稳定斑块、促进建立侧支循环、改善缺氧状态等功能,而且具有简单、安全... 经穴体外反搏疗法作为内病外治的特殊疗法,融合中医整体观念,将气血经络循行理论与体外反搏相结合,可疏通气血、化瘀涤浊,不仅具有改善心肌供血、调节血流切应力、稳定斑块、促进建立侧支循环、改善缺氧状态等功能,而且具有简单、安全、方便等明显优势,患者依从性好,作为心脏康复的治疗手段之一,其有效性及必要性越来越被重视。目前,经穴体外反搏疗法作为一种中医外治疗法,已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康复,且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首先就经穴体外反搏疗法进行初步介绍,其次阐述了其中西医作用机制,最后讨论了经穴体外反搏疗法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以期为其在心脏康复中的临床应用和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体外疗法 作用机制 心脏康复
下载PDF
经穴体外反搏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刘青敏 兰泽毅 +1 位作者 宋迎 刘利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6期3001-300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穴体外反搏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心衰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研究组分别采用西药、西药联合经穴体外反搏... 目的:探讨经穴体外反搏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心衰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研究组分别采用西药、西药联合经穴体外反搏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指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NT-proBNP、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升高更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病人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经穴体外反搏能够改善气阴两虚兼血瘀型心衰病人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气阴两虚兼血瘀证 经穴体外 心功能
下载PDF
经穴连续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周淑平 刘淑荣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30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穴连续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72例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经穴连续增强型体外反... 目的:探讨经穴连续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72例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经穴连续增强型体外反搏。比较两组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距离及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穴连续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中医证候与心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连续增强型体外 心力衰竭
下载PDF
经穴与体外反搏结合治疗小儿外部性脑积水79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宋虎杰 苏同生 韩祖成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25-1226,共2页
目的观察经穴与体外反搏法治疗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疗效,提高治疗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方法将184例患儿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体外反搏组75例和经穴加体外反搏组79例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经穴体外反搏法组总体疗效较体外... 目的观察经穴与体外反搏法治疗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疗效,提高治疗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方法将184例患儿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体外反搏组75例和经穴加体外反搏组79例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经穴体外反搏法组总体疗效较体外反搏法组高,统计学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穴体外反搏法对脑积水患儿运动障碍、智力落后及头围增大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在影像学方面亦有较高的改善率。提示经穴刺激与体外反搏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反搏 体外 小儿 外部性脑积水 中医疗法 运动障碍
下载PDF
经穴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杜廷海 程江涛 陈彦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30期211-211,共1页
经穴体外反搏疗法是将经络理论应用于体外反搏,集运动和血流动力学效应、穴位刺激、经络感传作用为一体的全息综合治疗。其非单纯经络刺激和体外反搏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心电反馈,产生与心脏跳动相一致、对穴位行有效刺激和机械舒缩... 经穴体外反搏疗法是将经络理论应用于体外反搏,集运动和血流动力学效应、穴位刺激、经络感传作用为一体的全息综合治疗。其非单纯经络刺激和体外反搏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心电反馈,产生与心脏跳动相一致、对穴位行有效刺激和机械舒缩,与人体中的经络循行和气血津液循行产生全息共振达到舒通气血、化瘀通络的作用。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阻抑动脉粥样硬化,减轻心肌缺血,达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经穴体外
下载PDF
经穴连续增强型体外反搏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淑平 刘淑荣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11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经穴连续增强型体外反搏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72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β受体阻滞剂和(或)强心、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等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经穴连续增强型体外反搏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72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β受体阻滞剂和(或)强心、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经穴连续增强型体外反搏。疗程2周。结果: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试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中医证候均明显改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穴连续增强型体外反搏明显改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连续增强型体外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 心功能
下载PDF
经穴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璐瑶 张宁 +3 位作者 张高静 刘新灿 陈云 兰真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2期4169-4172,共4页
经穴体外反搏是特色中医外治技术,可从血流动力学、穴位、经络等多维度治疗冠心病,该疗法将传统中医经络穴位理论应用于体外反搏,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多效应等特点。本研究综述经穴体外反搏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提高剪切应力、改... 经穴体外反搏是特色中医外治技术,可从血流动力学、穴位、经络等多维度治疗冠心病,该疗法将传统中医经络穴位理论应用于体外反搏,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多效应等特点。本研究综述经穴体外反搏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提高剪切应力、改善心肌重塑、促进血管生成及侧支循环开放等的作用,以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为冠心病的康复治疗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穴体外 中医外治 动脉粥样硬化 康复治疗 综述
下载PDF
经穴体外反搏法治疗小儿外部性脑积水90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宋虎杰 韩祖成 +1 位作者 苏同生 雷春燕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37-638,共2页
关键词 经穴体外 小儿 外部性脑积水 位刺激 中医疗法
下载PDF
探讨经穴增强型体外反搏对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因子血清hs-CRP、血脂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建军 孟艳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473-1474,共2页
目的研究探讨经穴增强型体外反搏对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因子血清hs-CRP、血脂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研究探讨经穴增强型体外反搏对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因子血清hs-CRP、血脂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经穴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hs-CRP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要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以及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穴体外反搏能够推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因子血清hs-CRP、血脂指标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增强型体外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经穴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丙义 张婷婷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45-147,共3页
目的:观察经穴体外反搏疗法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血脂的影响。方法:将75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在对照组的基础... 目的:观察经穴体外反搏疗法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血脂的影响。方法:将75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组2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经穴体外反搏。15 d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改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1和治疗组2血脂、hs-CRP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2血脂TC、LDL-C较治疗组1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2较治疗组1hs-CRP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数据显示治疗组2 hs-CRP含量下降趋势更为明显。结论:经穴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病血脂、hs-CRP等指标改善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经穴体外 血清hs—CRP 血脂
下载PDF
经穴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中松 葛树龙 +4 位作者 孙萍 牛洪梅 段淑香 孟海燕 孟晓萍 《慢性病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1461-1463,146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穴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经穴反搏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经穴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经穴反搏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经穴反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穴位外治及体外反搏治疗,1 h/d,36 h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发作频次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变化,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测定两组治疗前后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指数、心输出量、心指数、心收缩力指数、左心做功指数、外周血管阻力、外周血管阻力指数等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经穴反搏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次均较治疗前下降,经穴反搏组降幅大于对照组,心绞痛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经穴反搏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穴反搏组治疗后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指数、心输出量、心指数、心收缩力指数、左心做功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外周血管阻力、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穴体外反搏可以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缓解心绞痛症状,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心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经穴体外 心功能指标 中医证候
原文传递
中医外治技术在心脏康复中应用的专家建议 被引量:26
12
作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期53-58,共6页
心脏康复是为心脏病患者给予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支持,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内容包括临床评估、康复运动、优化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康复治疗、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等。心脏康复的益处已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关键词 心脏康复 中医外治 经穴体外 熏洗疗法 沐足疗法 耳压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