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西汉出土经穴髹漆人像看足少阳经脉的循行演变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柳杨 曾芳 +1 位作者 周兴兰 梁繁荣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91-94,共4页
足少阳胆经为十二正经重要组成部分,其循行记载最早见于马王堆帛书,至《内经》时期,循行路线才基本完善确立,并为后世医家沿用。成都老官山汉墓"经穴髹漆人像"的出土,为系统的梳理足少阳经脉循行演变过程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足少阳胆经 西汉经穴髹漆人像 经脉 循行发展演变
下载PDF
成都老官山汉墓髹漆人像足三阴脉循行考证
2
作者 程施瑞 邱科 +4 位作者 孙睿睿 张乙小 周兴兰 梁繁荣 曾芳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1-34,共4页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经穴髹漆人像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结合早期经脉相关文物文献及同墓穴出土的《天回医简·脉书·下经》,对老官山汉墓经穴髹漆人像足太阴脉、足厥阴脉、足少阴脉进行考证,...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经穴髹漆人像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结合早期经脉相关文物文献及同墓穴出土的《天回医简·脉书·下经》,对老官山汉墓经穴髹漆人像足太阴脉、足厥阴脉、足少阴脉进行考证,研究其循行方向及路径特点,对于研究早期经络理论的形成、发展与演变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老官山汉墓 经穴髹漆人像 足三阴脉 经脉学说
下载PDF
成都老官山汉墓经穴髹漆人像手三阴经循行考证 被引量:6
3
作者 邱科 曾芳 +4 位作者 孙睿睿 程施瑞 黄柳杨 梁繁荣 周兴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80-1482,共3页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经穴髹漆人像身上刻画有数十条纵横交错的经络线条,为深入研究经脉学说的发展演变提供了客观史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笔者对分布于老官山汉墓经穴髹漆人像上肢内侧及胸部若干线条进行考证,从经脉数量和分布、循行...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经穴髹漆人像身上刻画有数十条纵横交错的经络线条,为深入研究经脉学说的发展演变提供了客观史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笔者对分布于老官山汉墓经穴髹漆人像上肢内侧及胸部若干线条进行考证,从经脉数量和分布、循行路线及方向等方面比较其与绵阳双包山西汉墓出土的木胎髹漆经脉人像、《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以及《灵枢·经脉》等文物文献的经脉循行的异同,为深入探讨经脉学说的发展演变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老官山汉墓 经穴髹漆人像 手三阴经 考证研究 绵阳双包山西汉墓 经脉学说
原文传递
手厥阴心包经理论发展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蒲永乐 蔡鹤云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3期215-219,共5页
手厥阴心包经作为中医针灸学理论当中人体经络系统的十二条正经之一,如今已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与接纳,不过与另外几条经脉不同,其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缺失到完备的漫长过程。从《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中的模糊印象... 手厥阴心包经作为中医针灸学理论当中人体经络系统的十二条正经之一,如今已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与接纳,不过与另外几条经脉不同,其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缺失到完备的漫长过程。从《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中的模糊印象到《灵枢》当中的明确记载,再到后世医籍如《针灸甲乙经》《十四经发挥》《针灸大成》中的新发展,又有双包山人体经脉漆雕和老官山经穴髹漆人像上的新发现,以及越来越多的现代研究与发展,手厥阴心包经的系统内容和完整面貌已经逐步呈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厥阴心包经 《足臂十一脉灸经》 《阴阳十一脉灸经》 双包山人体经脉 老官山经穴髹漆人像 经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