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仿真技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筋失衡”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慧 沈国权 +3 位作者 张喜林 周楠 杨晓伟 黄文杰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655-662,共8页
【目的】基于仿真技术,分析异常步态模式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及下肢的肌群肌肉力变化,将肌肉按照肌筋膜理论与经筋理论进行匹配,探讨LDH患者“经筋失衡”的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0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 【目的】基于仿真技术,分析异常步态模式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及下肢的肌群肌肉力变化,将肌肉按照肌筋膜理论与经筋理论进行匹配,探讨LDH患者“经筋失衡”的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0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接受治疗的20例LDH患者作为LDH组,另选取5例同期体检正常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采集正常组和LDH组的步态分析数据,以驱动AnyBody肌骨模型进行逆向动力学分析,得到腰、骨盆及下肢肌肉力和关节力,并通过比较以分析LDH患者腰及下肢肌肉失衡规律。【结果】LDH组患侧背侧链肌群和胫骨后肌的肌肉力峰值有小于健侧的趋势,而患侧外侧链和前表链大部分肌肉的肌肉力峰值有大于健侧的趋势。【结论】LDH患者两侧肢体存在“经筋失衡”状态,以患侧背侧链肌群和胫骨后肌肌肉力减小、外侧链和前表链肌群肌肉力增大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筋失衡 步态 仿真技术
下载PDF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颈源性眩晕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成宇 沈永勤 +1 位作者 关亚楠 沈恬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第4期74-80,共7页
当前颈源性眩晕相关发病机制尚未形成统一定论,中医诊疗颈源性眩晕主要以经筋理论为主导。通过将颈部经筋循行及病变特点与颈源性眩晕的发病机制进行对比概述,旨在发现经筋理论与颈源性眩晕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提高对颈部经筋的认识,以期... 当前颈源性眩晕相关发病机制尚未形成统一定论,中医诊疗颈源性眩晕主要以经筋理论为主导。通过将颈部经筋循行及病变特点与颈源性眩晕的发病机制进行对比概述,旨在发现经筋理论与颈源性眩晕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提高对颈部经筋的认识,以期更精准辨证、辨经、辨位、辨点合一,指导临床通过经筋疗法去恢复颈部生物力学平衡,为临床治疗颈源性眩晕探寻新方法、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眩晕 颈椎病 经筋 经筋失衡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冯淑兰基于经筋理论运用针刀治疗顽固性面神经炎经验 被引量:3
3
作者 马俊业 冯淑兰(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427-431,共5页
总结冯淑兰教授基于经筋理论运用针刀治疗顽固性面神经炎的经验。冯淑兰教授认为颈部经筋失衡是顽固性面神经炎的重要病机,治疗时除面部治疗以外更注重松解颈部及其两侧筋结等肌肉失衡点。针刀治疗顽固性面神经炎的治疗点多选用枕部附... 总结冯淑兰教授基于经筋理论运用针刀治疗顽固性面神经炎的经验。冯淑兰教授认为颈部经筋失衡是顽固性面神经炎的重要病机,治疗时除面部治疗以外更注重松解颈部及其两侧筋结等肌肉失衡点。针刀治疗顽固性面神经炎的治疗点多选用枕部附着肌群、患侧乳突、颈椎棘突与横突压痛点,以松解颈部手足太阳与少阳经筋的筋结点为重点,恢复经筋正常形态,改善经脉气血输布,加快面神经功能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面神经炎 针刀疗法 经筋失衡 筋结点 冯淑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