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经筵官俸禄与待遇
1
作者 田志光 杨国珍 《宋史研究论丛》 CSSCI 2017年第1期89-129,共41页
宋代经筵官作为朝廷重要文官、皇帝之近臣,其职务待遇值得关注。宋代经筵官除了享受俸禄外,还有其他政治经济待遇,如朝廷的物质嘉赏待遇、皇帝对其的礼仪待遇及皇帝对其病疾的抚慰,还有赙赠待遇等。在两宋三百余年间,经筵官俸禄与待遇... 宋代经筵官作为朝廷重要文官、皇帝之近臣,其职务待遇值得关注。宋代经筵官除了享受俸禄外,还有其他政治经济待遇,如朝廷的物质嘉赏待遇、皇帝对其的礼仪待遇及皇帝对其病疾的抚慰,还有赙赠待遇等。在两宋三百余年间,经筵官俸禄与待遇经历了诸多演变,主要表现在官俸的数量、物质赏赐的种类、结构以及礼仪形式的具体差异等方面。把握两宋经筵官享受待遇的变化,可以从中窥探经筵官在宋代中央文官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并由此进一步了解宋朝'崇文抑武'政治理念演变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经筵官 俸禄 待遇
下载PDF
宋朝经筵官设置考
2
作者 邹贺 《宋史研究论丛》 CSSCI 2012年第1期100-113,共14页
在宋朝经筵制度中设置的经筵官(亦称讲读官、讲官、读官),前后共有"翰林侍读学士"、"翰林侍讲学士"、"侍读"、"侍讲"、"崇政殿说书"、"天章阁侍讲"、"迩英殿说书&qu... 在宋朝经筵制度中设置的经筵官(亦称讲读官、讲官、读官),前后共有"翰林侍读学士"、"翰林侍讲学士"、"侍读"、"侍讲"、"崇政殿说书"、"天章阁侍讲"、"迩英殿说书"七种。其中,翰林侍讲学士源自唐朝,翰林侍读学士是宋真宗时首创。宋神宗时进行元丰改制,去掉侍读、侍讲的翰林学士称号,是为侍读、侍讲。天章阁侍讲创立于宋仁宗景祐四年,而且,天章阁侍讲、迩英殿说书的设置都是与崇政殿说书并行,而不是由崇政殿说书新改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经筵制度 经筵官 设置
下载PDF
北宋重要经筵官对皇帝的影响
3
作者 魏彦红 王文书 《宋史研究论丛》 2022年第2期33-52,共20页
经筵在北宋制度化,北宋皇帝非常重视利用经筵提升自己的经史修养及治国能力。重要的经筵官对北宋皇帝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孙奭不仅对真宗的言行尤其是其治国意识与方略产生了影响,而且对时为太子的仁宗和执政时的仁宗的影响更大。司马光... 经筵在北宋制度化,北宋皇帝非常重视利用经筵提升自己的经史修养及治国能力。重要的经筵官对北宋皇帝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孙奭不仅对真宗的言行尤其是其治国意识与方略产生了影响,而且对时为太子的仁宗和执政时的仁宗的影响更大。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蕴含的各种理念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英宗;他利用经筵阐述其反变法思想以影响神宗皇帝;以其政治和学术影响力促成“元祐更化”,对哲宗产生影响。王安石在经筵上向神宗阐述变法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不断鼓舞神宗变法的斗志。程颐重视利用经筵以辅养哲宗圣德,其严厉态度、道德灌输、以身作则对于身心成长期的哲宗的道德观、价值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程颐使经筵理论系统化,促进了经筵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南宋理学在经筵中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基础。范祖禹强调营造良好的环境以引导少年哲宗健康成长,勤于督学,重帝师之选;对“乳母事件”的过多干涉影响了哲宗的心态,为绍圣悲剧埋下了伏笔;范祖禹《帝学》对完善经筵内容做出了贡献并鼓励了皇帝学习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筵 经筵官 北宋皇帝 孙奭 司马光 王安石 程颐 范祖禹
下载PDF
略述明代的经筵日讲官
4
作者 张英聘 《邢台师专学报》 1995年第4期14-16,45,共4页
经筵讲官作为辅导帝王学习的导师,在明代成了士大夫获得一定身份、地位的标志。因是侍从近臣,其简任十分慎重,而且有的身兼数职,地位和作用非同一般,对明代政治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要谈的正是有关讲官的一些情况。 一、明代经筵日讲... 经筵讲官作为辅导帝王学习的导师,在明代成了士大夫获得一定身份、地位的标志。因是侍从近臣,其简任十分慎重,而且有的身兼数职,地位和作用非同一般,对明代政治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要谈的正是有关讲官的一些情况。 一、明代经筵日讲官的设置 经筵日讲是封建制度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其职能是为皇帝讲读经史,阐析文义,兼剖析朝政,为皇帝提供治国方略。其起源很早,史载“汉宣帝诏诸儒讲经于石渠阁,帝令诸儒讲五经于白虎观。”①至汉明帝时“张酺数侍讲于御前”,灵帝时“杨赐、刘宽俱侍讲于华光殿”,②此时虽有侍讲之号,而未设官。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始置侍讲,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国子监祭酒邢(四丙)为侍讲学士,此为侍讲及侍讲学士之始。侍读始设于开元三年(715),因玄宗“每读书有疑滞,无从质问”,便命宰相“选儒学之士,使入内侍读,待以师傅之礼”③于是召马怀素、褚无量更日侍读,宋真宗咸平二年,以杨徽之、夏侯峤为翰林侍读学士,班次翰林学士,此为翰林院置侍读及侍读学士之始。宋代官职多次变更,尤其是元丰(1078~1085)官制改革后,曾一度废置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只作兼官,但兼官比较广泛,其中有台谏兼充者,以后“每除言路,必兼经筵”,④使讲读官初具谏官之职,至元代以前,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经筵日讲 选拔方法 迁擢
下载PDF
宋代经筵研究综述 被引量:2
5
作者 魏彦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0-96,共7页
经筵是宋代倡导文治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帝王教育制度,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与研究。梳理近20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对经筵的界定及其沿革的考证、对经筵制度的研究、经筵中师道之争、经筵官对政治的影响、经筵中经学的传播、经筵官考和经筵... 经筵是宋代倡导文治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帝王教育制度,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与研究。梳理近20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对经筵的界定及其沿革的考证、对经筵制度的研究、经筵中师道之争、经筵官对政治的影响、经筵中经学的传播、经筵官考和经筵制度的意义与作用等七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宋朝经筵研究现状进行了评判,提出了后续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筵 经筵官 资善堂 侍讲 侍读
下载PDF
宋代吏部尚书兼官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惠鹏飞 《史志学刊》 2015年第5期14-19,35,共7页
宋代吏部尚书兼官在元丰改制后分为经筵官、修史官、诸阁学士、六部、临时性礼仪官、两制官、门下省、地方官、东宫官、中书门下附属官、九寺五监门、三省附属官等,其中以经筵官与修史官为主,各自又分别以侍读与(同)修国史、(同)实录院... 宋代吏部尚书兼官在元丰改制后分为经筵官、修史官、诸阁学士、六部、临时性礼仪官、两制官、门下省、地方官、东宫官、中书门下附属官、九寺五监门、三省附属官等,其中以经筵官与修史官为主,各自又分别以侍读与(同)修国史、(同)实录院修撰为主;其他兼官虽然数量不多,但各个门类还是呈现出一定特点。以地域考察,吏部尚书兼官主要集中在京师。许多兼官往往不能单独作为官职出现,因此对吏部尚书本职工作影响不大。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期兼官大量出现,由有能力而又能够把相应职务做好的官员来兼任该职务,一定程度上是历史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吏部尚书 经筵官 修史
下载PDF
宋朝经筵制度补阙 被引量:1
7
作者 邹贺 《贵州文史丛刊》 2012年第2期18-23,共6页
在宋朝经筵制度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学界以前尚未论及的问题。比如宋高宗南渡以后,出现了有经筵而不授经筵官的情况,还有重新以元祐时期的经筵官"翰林侍读学士"授人的情况。这是因政局动荡时期,朝廷制度建设不完备... 在宋朝经筵制度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学界以前尚未论及的问题。比如宋高宗南渡以后,出现了有经筵而不授经筵官的情况,还有重新以元祐时期的经筵官"翰林侍读学士"授人的情况。这是因政局动荡时期,朝廷制度建设不完备所致。此外,宋朝经筵官有职能分工之别,有任期,而经筵官的选任,还存在自荐、兼任的特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经筵 经筵官 补阙
下载PDF
昆山三徐与康熙前期政治——兼论文人官僚的经世思想及权力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凤云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7-174,共8页
江苏昆山的徐乾学、徐秉义、徐元文三兄弟,皆由一甲及第登仕版,并官至宰辅卿贰,他们先后以翰林及经筵讲官等文学侍从的身份出入宫中,给皇帝以王道和治道的影响;而他们的经世思想和政治抱负的实践,以及他们面对权力和利益诱惑时所表现出... 江苏昆山的徐乾学、徐秉义、徐元文三兄弟,皆由一甲及第登仕版,并官至宰辅卿贰,他们先后以翰林及经筵讲官等文学侍从的身份出入宫中,给皇帝以王道和治道的影响;而他们的经世思想和政治抱负的实践,以及他们面对权力和利益诱惑时所表现出来的官场倾轧等居官所为,在影响着清初政治的同时,也揭示出君臣、官僚之间复杂的政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山三徐 经筵 经世思想
下载PDF
北宋经筵奏议的思想内涵及政治意义——以《宋朝诸臣奏议?经筵》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武建雄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37-41,共5页
经筵制度化并走向成熟,发生于北宋。北宋经筵官上呈帝王的奏议,主要阐述帝王进学修德、讲筵时限、经筵官选任、讲官坐讲等方面的思想与主张。经筵奏议对北宋帝王的谏诤,彰显了士大夫群体政治地位的提升与主体意识的增强。经筵奏议对北... 经筵制度化并走向成熟,发生于北宋。北宋经筵官上呈帝王的奏议,主要阐述帝王进学修德、讲筵时限、经筵官选任、讲官坐讲等方面的思想与主张。经筵奏议对北宋帝王的谏诤,彰显了士大夫群体政治地位的提升与主体意识的增强。经筵奏议对北宋君主政治的影响,证明了文学对于制度亦具有明显的反作用。经筵奏议承载的文史思想,对于师道礼仪的坚守、儒家德治传统的维护与"祖宗家法"治政传统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经筵官 奏议 思想内涵 政治意义
下载PDF
江西宁都出土明代董越妻温氏墓志铭
10
作者 龚远生 《南方文物》 1992年第3期114-125,共2页
明代南京工部尚书董越妻温氏墓志铭,1974年出土于宁都县。志高67、宽53厘米,楷书,共29行783字。青石质,字迹清晰。志石一合,盖失,现存宁都县博物馆。铭文如下: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知制诰、经筵官... 明代南京工部尚书董越妻温氏墓志铭,1974年出土于宁都县。志高67、宽53厘米,楷书,共29行783字。青石质,字迹清晰。志石一合,盖失,现存宁都县博物馆。铭文如下: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知制诰、经筵官、国史总裁、洛阳刘健撰文。资善大夫、礼部尚书、铅山费宏篆盖。通议大夫、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京口靳贵书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越 华盖殿大学士 通议大夫 工部尚书 靳贵 经筵官 礼部尚书 资善大夫 太子太师 吏部尚书
下载PDF
中国古代经筵制度沿革考论 被引量:11
11
作者 邹贺 陈峰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02-205,共4页
区分经筵的广义定义(汉代以降,皇帝亲自参加的学术活动)和狭义定义(北宋确立的,有专门法规保障,在专门机构组织操作下,由任专门官职的儒生在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向皇帝传授儒家经典和历史知识的御前学术讲座)。考述经筵官在宋以前的渊源... 区分经筵的广义定义(汉代以降,皇帝亲自参加的学术活动)和狭义定义(北宋确立的,有专门法规保障,在专门机构组织操作下,由任专门官职的儒生在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向皇帝传授儒家经典和历史知识的御前学术讲座)。考述经筵官在宋以前的渊源和设置。考述宋仁宗朝正式确立经筵制度后,经筵制度在金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的沿革,以及对周边政权朝鲜和越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筵 经筵官 经筵制度 沿革
原文传递
经筵进讲与孟子升格运动
12
作者 王琦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31,共6页
宋代经筵制度的完善,为经筵官通过讲学活动中的经典诠释与互动交流,促进君臣在思想意识与价值理念上达成共识,影响帝王及政治提供了契机。通过对《孟子》在经筵进讲过程的全面梳理,可知帝王出台系列"尊孟""升孟"措... 宋代经筵制度的完善,为经筵官通过讲学活动中的经典诠释与互动交流,促进君臣在思想意识与价值理念上达成共识,影响帝王及政治提供了契机。通过对《孟子》在经筵进讲过程的全面梳理,可知帝王出台系列"尊孟""升孟"措施的背后,离不开对孟子思想的理解与认同。而经筵《孟子》讲读,则是帝王与士大夫合力形成,推动孟子升格运动完成的关键环节,这与经筵设立的目的、经筵官的职责与经筵讲学的特点密切相关,促进了《孟子》的官学化与社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筵官 帝王 经筵进讲 孟子升格运动
原文传递
泰州出土明代张文墓志考释
13
作者 孙成杰 《寻根》 2023年第6期92-99,共8页
张文墓志铭释读墓志为青石材质,右上角残缺。志石平面近方形,长、宽约60厘米,厚9厘米。志文有少量漫漶不清,共计35行,满行40字。志文如下:中顺大夫、浙江按察副使张公墓志铭赐进士及第、奉训大夫左春坊左谕德同修国史经筵官兼太子讲读... 张文墓志铭释读墓志为青石材质,右上角残缺。志石平面近方形,长、宽约60厘米,厚9厘米。志文有少量漫漶不清,共计35行,满行40字。志文如下:中顺大夫、浙江按察副使张公墓志铭赐进士及第、奉训大夫左春坊左谕德同修国史经筵官兼太子讲读官新安程敏政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察副使 墓志铭 志石 经筵官 程敏政 进士及第 左谕德
原文传递
明代欧钲墓志考
14
作者 杨平 杨海艳 《东方收藏》 2020年第8期93-94,共2页
近日得见明代欧钲墓志拓片,墓志为正方形,边长约为53厘米,小楷共33行,满行37字,共计约981字,其文录取如下(志中缺失以"□"代替,推测以"X"表示):临洮府知府前江西按察司副使欧公墓志并序赐进士及第翰林院修撰经筵官... 近日得见明代欧钲墓志拓片,墓志为正方形,边长约为53厘米,小楷共33行,满行37字,共计约981字,其文录取如下(志中缺失以"□"代替,推测以"X"表示):临洮府知府前江西按察司副使欧公墓志并序赐进士及第翰林院修撰经筵官同修国史会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察司 经筵官 修撰 墓志 临洮府 翰林院 进士及第 会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