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技术联合布地奈德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炎症因子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1
作者 郑倩 王淮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13-18,共6页
目的探讨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技术(LISA)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炎症因子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08例BPD新生儿,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技术(LISA)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炎症因子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08例BPD新生儿,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气管插管法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与布地奈德混合液,观察组则采用LISA注入混合液。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和用药24 h后的血气指标[pH、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2)]、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应激指标[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BPD等级,并对比两组无创通气时间、氧气依赖总时间、住院时间、置管失败率、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pH、PaO2、PaCO_(2)、TNF-α、IL-6、IL-8、Cor、ACTH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PD中重度占比、无创通气时间、氧气依赖总时间、住院时间、置管失败率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ISA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新生儿BPD有助于提升疗效,并可降低患儿应激和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 布地奈德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2
作者 刘艳红 梁桂娟 +4 位作者 贾美云 李远征 康珈宁 张会敏 闫安平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联合不同时间点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PS)注入技术(LISA)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RDS早产儿5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早期LISA组(n... 目的:探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联合不同时间点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PS)注入技术(LISA)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RDS早产儿5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早期LISA组(n=30)及补救性LISA组(n=28)。早期LISA组给予DuoPAP辅助呼吸,将胃管置入气管内,PS缓慢经胃管注入,注入时由DuoPAP辅助呼吸,注入完毕后拔出胃管,继续DuoPAP辅助呼吸;补救性LISA组患儿给予DuoPAP辅助呼吸,若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将胃管置入气管内,补救性将PS缓慢经胃管注入,注入完毕后拔出胃管,继续DuoPAP辅助呼吸,比较两组患儿需要机械通气的比例、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记录气胸、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和颅内出血(ICH)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机械通气需求比例、无创通气时间、肺炎发生率、住院时间、气胸、BPD及ICH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救性LISA组住院费用低于早期LI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补救性LISA技术可有效缓解呼吸窘迫,降低住院费用,且未增加气漏、BPD、颅内出血发生率,未延长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注入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技术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下载PDF
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技术联合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
3
作者 孙翠翠 刘金凤 +2 位作者 吴爱华 刘玉晔 刘芳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7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联合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NRDS患儿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两组患儿均予... 目的探讨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联合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NRDS患儿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两组患儿均予咖啡因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猪肺磷脂注射液(经LISA技术注入)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皮质氧饱和度、脑血氧定量指数、脑氧代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转化生长因子β1、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3%(P<0.05)。结论微创注入LISA技术联合咖啡因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和脑代谢指标,抑制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微创注入表面活性物质技术 磷脂注射液 咖啡因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氧状态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4
作者 郭小霞 谢秀春 +2 位作者 吴夏颖 王苗 李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9期83-87,共5页
目的分析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血氧状态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取2017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7... 目的分析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血氧状态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取2017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和观察组(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NC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经胃管微创注入PS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吸入氧浓度(Fi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及Fi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IL-18水平及WB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呼吸系统阻力(Rrs)、肺动态顺应性(Cr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Rrs低于对照组,Crs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胃管微创注入PS联合NCPAP可减轻NRDS患儿的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肺功能及血氧状态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管微创注入 表面活性物质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氧状态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经麻醉导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孙翠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23-0026,共4页
研究经麻醉导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其中25例新生儿患者以经麻醉导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方式进行治... 研究经麻醉导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其中25例新生儿患者以经麻醉导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方式进行治疗,归为观察组,另25例新生儿患者以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方式展开治疗,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插管情况、治疗前、治疗1h、治疗24h的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H、PaO2、PaCO2)、治疗后新生儿的一般观察指标情况(PaO2下降、心动过缓、呼吸暂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插管情况较好,其首次插管成功率高达92.00%,且再次插管的概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进行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未显示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1小时和24小时时的血气分析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出现PaO2下降的概率为4.00%,出现心动过缓的概率为8.00%,出现呼吸暂停的概率为4.00%,上述一般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麻醉导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可显著提高插管的成功率,降低避免再次插管的概率,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麻醉胃管微创注入 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氧合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陈秋芳 和俊杰 +1 位作者 刘雪杰 付荣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740-743,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氧合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新乡医学院附属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86例RDS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氧合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新乡医学院附属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86例RDS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43例。常规组患儿接受CAPA联合经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INSURE)方案治疗,微创组患儿接受CPAP联合LISA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氧合功能、治疗转归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儿治疗后的氧合指数(OI)显著低于治疗前,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PaO_(2)/PAO_(2))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2组患儿的OI及PaO_(2)/P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儿用氧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2组患儿的CPAP时间、住院时间、PS再次使用率和出生后72 h机械通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微创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0.93%(9/43)、6.97%(3/43),微创组患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χ^(2)=4.441,P<0.05)。结论与INSURE治疗方案相比,CPAP联合LISA可显著减少RDS新生儿用氧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表面活性物质 微创注入表面活性物质
下载PDF
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与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启冰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5期87-89,共3页
目的 比较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与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龙岩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将行气管插管注入PS的40例患... 目的 比较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与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龙岩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将行气管插管注入PS的4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将采用LISA技术的40例患儿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试验组辅助通气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72 h内机械通气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SA技术在NRDS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优于气管插管注入PS,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辅助通气时间,降低机械通气风险,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微创注入表面活性物质 气管插管 并发症
下载PDF
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
8
作者 廉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53-55,共3页
探究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抽选80例患儿,随机分两组,每组40例,治疗方式分别为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实验组)和气感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技术(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 探究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抽选80例患儿,随机分两组,每组40例,治疗方式分别为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实验组)和气感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技术(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气指标、炎症因子水平、肺功能指标分别为(95.25±3.18)%、(41.25±5.33)mmHg、(75.65±6.78)mmHg、(18.50±3.78)pg/mL、(9.55±3.03)mg/L、(2.06±0.61)pg/mL、(7.36±1.11)pg/mL、(2.10±0.66)μg/L、(2.93±0.36)L、(2.22±0.40)L、(75.33±6.77)%,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72h内机械通气率、再次使用PS率、胸片情况无好转率、PS反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用氧时间、辅助通气总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注入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不同方式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吴丽燕 《现代医院》 2009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30例高危早产儿作为对照组(Ⅰ组),气管内直接滴注PS100mg/kg,,30例同期住院的高危早产儿作为改良组(Ⅱ组),予改良方式注入PS100mg/kg防治NRDS,作...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30例高危早产儿作为对照组(Ⅰ组),气管内直接滴注PS100mg/kg,,30例同期住院的高危早产儿作为改良组(Ⅱ组),予改良方式注入PS100mg/kg防治NRDS,作临床对照研究。观察并比较两组用药后机械通气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血气结果和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早产儿RDS机械通气发生率为40.0%(12/30),改良组机械通气发生率为26.67%(8/30)。两组药物外喷、脱管、感染、气胸、颅内出血发病例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6h改良组PaO2和pH值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较用药前显著性降低。改良组用药后氧疗时间为11d(2~21d),其中8例需要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为4d(3~11d);对照组30例氧疗时间为15d(4~30d),其中12例需要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为5d(3~18d),两组间氧疗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方法应用PS可降低早产儿RDS发生率,减轻RDS的程度,改善血气,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并且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表面活性物质 预防性应用 注入方法
下载PDF
持续正压通气下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注入法的应用
10
作者 谢晓玲 朱进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20期185-185,共1页
关键词 表面活性物质 气管内注入 持续正压通气 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注入 改变体位 气管插管 表面张力
下载PDF
28例极低体重儿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与护理体会
11
作者 李娜 谢勇 《新疆医学》 2009年第10期108-110,共3页
极低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g;多为早产儿,易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病死率极高,主要是因为肺未发育成熟,肺泡II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不足所致^[1]。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PS对NRDS有良好的预防... 极低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g;多为早产儿,易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病死率极高,主要是因为肺未发育成熟,肺泡II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不足所致^[1]。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PS对NRDS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物质 极低体重儿 治疗效果 气管内注入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 出生体重 细胞合成
下载PDF
牛肺表面活性物质不同注入法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对比 被引量:3
12
作者 衡茂香 张爱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9期1202-1203,共2页
目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所致,多见于早产儿。NRDS是PS的主要适应证。方法:早产儿早期给药是关键,对所有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g;生后2~6h内出现青紫、呼吸困... 目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所致,多见于早产儿。NRDS是PS的主要适应证。方法:早产儿早期给药是关键,对所有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g;生后2~6h内出现青紫、呼吸困难、呼气呻吟、吸气时胸廓凹陷、肌张力低下等现象;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和体征,立即给药,33~35周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预防性给PS,在出生时立即给1次,按需给2~4次,间隔时间一般为10~12h。结果:实验组患儿应用此种方法给药可迅速发挥药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较好。结论:使用头皮针联合球囊加压注入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方法简便易行,操作过程中不中断供氧,可有效减轻给药过程中的缺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物质 PS 注入方法 NRDS
下载PDF
经LISA导管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与安全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建丰 庄泽吟 刘荣添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7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经国产专用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导管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1例N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经国产专用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导管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1例N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传统气管插管-注入PS-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SURE)技术,观察组采用LISA技术,即在持续无创通气下经国产专用LISA导管注入PS。比较两组的操作相关指标(置管失败、置管时间、给药时SpO_(2)下降、心动过缓、重复使用PS、72 h内改机械通气、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喉头损伤、气漏综合征、肺出血、消化道出血、应激性高血糖、代谢性酸中毒、hs-PDA、败血症、BPD、IVH/PVL、NEC)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置管失败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置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给药时SpO_(2)下降、心动过缓、重复使用PS及72 h内改机械通气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无创辅助通气时间与总氧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喉头损伤、气漏综合征及BP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肺出血、消化道出血、应激性高血糖、代谢性酸中毒、hs-PDA、败血症、IVH/PVL及NEC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INSURE技术相比,使用国产专用LISA导管的LISA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降低置管失败率,缩短置管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与总氧疗时间,且在减少喉头损伤、气漏综合征及BPD发生方面有明显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表面活性物质 微创注入表面活性物质导管 早产儿
下载PDF
早产儿微创法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与气管插管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脑电图对比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宇轩 郑增鑫 张小东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18期162-165,共4页
目的:比较早产儿应用微创法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LISA)与气管插管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INSURE)的脑电图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本院出生的6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肺表面活性物质(PS)应用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INSURE)与B组(LISA)... 目的:比较早产儿应用微创法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LISA)与气管插管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INSURE)的脑电图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本院出生的6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肺表面活性物质(PS)应用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INSURE)与B组(LISA),每组30例.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脑电图指标、抑制性脑电恢复至正常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PS再应用率及支气管肺炎发生情况.结果:置管时,两组最低电压及爆发间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入PS时,拔管后即刻、15、30 min,B组最低电压均高于A组,而爆发间期短于A组(P<0.05).B组抑制性脑电恢复至正常时间优于A组(P<0.05).B组一过性血氧下降发生率高于A组,而拔管后屏气发作、心率减慢及支气管肺炎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两组PS再应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INSURE比较,LISA更有助于改善脑电背景活动抑制情况,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微创法表面活性物质注入 气管插管滴入表面活性物质 脑电图
下载PDF
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溢祺 钟小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34期133-135,共3页
目的观察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4月-2019年6月江西省会昌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NRDS患儿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 目的观察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4月-2019年6月江西省会昌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NRDS患儿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对照组经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比较2组患儿首次插管成功率、心动过缓发生率、再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率、血氧饱和度(SpO;)下降率、72 h内机械通气率、首次插管时间、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总量、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治疗前后肺氧合功能[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 PO;)、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儿首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首次插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总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术中心动过缓率、再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率、SpO;下降率、72 h内机械通气率、吸氧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儿a/A PO;、PaO_(2)、OI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支气管发育不良及肺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肺气漏、早产儿视网膜病、坏死性小肠结膜炎、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胃管微创注入与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的效果相似,但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明显提高插管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对患儿支气管损害较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表面活性物质 经胃管微创注入 经气管插管注入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改良法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内/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卢文强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17期35-36,共2页
目的:评价改良法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内/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的效果。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2015年1月-2018年1月的住院患儿中选择被确诊为新生儿肺内/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一共80例,根据肺内/肺外源... 目的:评价改良法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内/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的效果。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2015年1月-2018年1月的住院患儿中选择被确诊为新生儿肺内/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一共80例,根据肺内/肺外源性进行分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进行替代治疗,药物为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70mg/kg。当患儿出现肺出血,立即气管插管和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动脉血气变化,并且观察患儿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治疗60min患儿的PaO2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pH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和治疗60min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60min的PaO2明显更高,PaCO2明显更低,pH改善更加明显,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改良法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内/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具有良好的效果及安全性,但是更适用于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法注入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 内/外源性急性损伤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技术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被引量:13
17
作者 高志礼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观察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RDSN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予气管插... 目的:观察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RDSN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SURE)治疗,研究组予LISA技术联合N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O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CO2和FiO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A技术联合NCPAP治疗RDSN效果较好,可改善患儿血气和呼吸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胃管微创注入表面活性物质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牛肺表面活性物质不同注入气管内给药方法治疗NRDS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尚彪 刘娟 田鹏 《医学信息》 2012年第6期172-172,共1页
目的探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不同注入气管内给药方法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住院的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60病例,随机分成传统组和改良组2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平均血氧分压一肺泡氧分压、PH PO2.PCO... 目的探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不同注入气管内给药方法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住院的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60病例,随机分成传统组和改良组2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平均血氧分压一肺泡氧分压、PH PO2.PCO2等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两组机械通气、氧疗及住院时间及两组合并症情况。结果改良组治疗后的平均血氧分压一肺泡氧分压、PHPO2.PCO2等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两组机械通气、氧疗及住院时间及两组合并症情况优于传统组。结论改良注入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给药方法治疗NRDS的疗效确切.合并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物质 不同注入方法 新生儿呼吸窘迫症合征
下载PDF
不同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方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19
作者 王春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1期84-84,共1页
目的探讨不同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方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9月到2010年10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6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平均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a/AP... 目的探讨不同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方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9月到2010年10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6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平均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a/APO2)、PH、PO2和PCO2等动脉血气指标,两组机械通气、氧疗及住院时间及两组合并症情况。结果改良组治疗后的a/APO2、PO2及PCO2指标以及其他项均优于传统组。结论改良注入PS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确切,合并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物质 不同注入方式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早期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护理
20
作者 胡春芳 朱俐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05年第4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气管内注入 表面活性物质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