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经络知热感度测定法探究原穴在失眠证型辨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梦曦 徐一菲 +1 位作者 张楚焌 梁莹心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31-35,共5页
目的:运用经络知热感度测定法测量十二正经原穴在各证型失眠患者中的热敏状态及经络虚实变化,探究原穴在失眠证型辨识中的应用。方法:对符合原发性失眠标准的72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运用经络知热感度测定法测定其十二经原穴的测量值... 目的:运用经络知热感度测定法测量十二正经原穴在各证型失眠患者中的热敏状态及经络虚实变化,探究原穴在失眠证型辨识中的应用。方法:对符合原发性失眠标准的72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运用经络知热感度测定法测定其十二经原穴的测量值、中位数、热敏系数及不均衡点出现率,归纳总结其阳性穴位点,探究不同证型经络虚实的改变情况。结果:本研究纳入的失眠患者中证型分布以心脾两虚为主,肝火扰心次之。测量值方面,心脾两虚证与肝火扰心证患者的原穴在合谷、神门、大陵、太溪、京骨及冲阳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脾两虚型测量值的平均水平均高于肝火扰心型;热敏系数方面,两组的热敏系数在合谷、神门、大陵、太溪、太冲及冲阳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脾两虚证失眠患者合谷、神门、大陵、太溪及冲阳穴热敏系数的平均水平高于肝火扰心证,肝火扰心证失眠患者在太冲穴的热敏系数高于心脾两虚证;不均衡点出现率方面,两证型在腕骨、阳池、神门及冲阳穴的不均衡穴点出现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络的虚实改变上,心脾两虚证经络改变以虚寒为主,肝火扰心证以实热为主。结论:原穴的热敏状态可为探察经络虚实改变、辨别失眠证型及指导治疗选穴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 原穴 经络知热感度测定法 经络诊察 经络辨证
下载PDF
经络知热感度测定法在失眠证型辨识中的运用探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徐一菲 刘立安 +4 位作者 梁莹心 刘燕 张楚焌 云小雯 李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456-5459,共4页
目的:对72例符合原发性失眠的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进行失眠的中医辨证分型,探究各证型不寐患者经络虚实变化。方法:在调研失眠大学生证型分布情况的基础上,运用经络知热感度测定法测定纳入的失眠大学生十二经井穴的测量值、中位数、热敏... 目的:对72例符合原发性失眠的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进行失眠的中医辨证分型,探究各证型不寐患者经络虚实变化。方法:在调研失眠大学生证型分布情况的基础上,运用经络知热感度测定法测定纳入的失眠大学生十二经井穴的测量值、中位数、热敏系数、不均衡点出现率,探讨其阳性穴位点及经络改变情况,细化证型辨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结果:本研究纳入的大学生失眠患者中证型分布以心脾两虚为主,肝火扰心次之。心脾两虚证与肝火扰心证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异常穴点包括关冲、中冲、隐白、大敦、商阳、厉兑、涌泉。心脾两虚证经络改变以虚寒为主,肝火扰心证以实热为主。结论:经络知热感度测定法可作为辨别失眠证型及探察经络虚实改变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知热感度测定法 失眠 证型辨识 经络辨证 经络诊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