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经络腧穴诊察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病 被引量:4
1
作者 贺新兰 焦琳 钟根平 《江西中医药》 2019年第1期16-17,共2页
基于《内经》经络腧穴诊察法,具体运用审、扪、循、按、抓等手法对功能性胃肠病患者选取腹部进行诊察,通过诊察动态把握患者病情虚实及其功能状态,并以此去指导治疗,对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 经络腧穴诊察 中医诊法 胃肠疾病 功能性疾病
下载PDF
足三阴经经络腧穴诊察在妇科病症针灸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冠群 张佳佳 +6 位作者 杜世豪 解小龙 杜朔 韩冠雄 彭碧辉 徐畅 赵吉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5-568,共4页
以3种代表性的妇科病症(痛经、盆腔炎、多囊卵巢综合征)为例,探讨经络腧穴诊察在妇科病症针灸诊疗中的应用方法。临床诊疗时,在患者足三阴经小腿段的循行部位进行循按诊察,探求经络腧穴的阳性反应(颜色、形态、皮温变化及感觉异常等),... 以3种代表性的妇科病症(痛经、盆腔炎、多囊卵巢综合征)为例,探讨经络腧穴诊察在妇科病症针灸诊疗中的应用方法。临床诊疗时,在患者足三阴经小腿段的循行部位进行循按诊察,探求经络腧穴的阳性反应(颜色、形态、皮温变化及感觉异常等),于此阳性反应处进行针灸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经络腧穴诊察可为经络辨证提供依据,从而指导选穴处方;有助于明确病性之虚实寒热,指导刺灸方法的选择;辅助判断疾病的预后和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病症 经络腧穴诊察 阳性反应 足三阴经
原文传递
子宫腺肌病继发性痛经足三阴经经络阳性反应诊察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孟旭 王冠群 +2 位作者 张旭东 米淑琦 赵吉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14-18,共5页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继发性痛经在足三阴经的阳性反应及压痛情况,探究该病与足三阴经的关系,为临床针刺治疗该病选取足三阴经腧穴阳性反应点提供依据。方法纳入子宫腺肌病继发性痛经患者30例,采用传统经络诊察法配合现代人体压痛力学定...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继发性痛经在足三阴经的阳性反应及压痛情况,探究该病与足三阴经的关系,为临床针刺治疗该病选取足三阴经腧穴阳性反应点提供依据。方法纳入子宫腺肌病继发性痛经患者30例,采用传统经络诊察法配合现代人体压痛力学定量测试仪测定患者经期与非经期双侧足三阴经小腿段阳性反应点、压痛点的反应区域、压痛点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和压痛阈值,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期和非经期阳性反应率比较,脾经(70.0%、61.7%)、肝经(65.0%、53.3%)均高于肾经(13.3%、11.7%)。经期和非经期压痛率比较,脾经、肝经均为100.0%,均高于肾经(80.0%、76.7%)。脾经经期与非经期压痛点集中在阴陵泉、地机、漏谷、三阴交区域,肝经集中在膝关、蠡沟区域;阴陵泉、地机、漏谷、三阴交、蠡沟VAS评分经期均高于非经期(P<0.05),压痛阈值经期均低于非经期(P<0.05)。肾经经期与非经期压痛点集中在筑宾、交信区域。结论子宫腺肌病继发性痛经在足三阴经腧穴有相应表现,与脾经、肝经关系密切。患者经期腧穴压痛敏感度高于非经期,提示针刺阴陵泉、地机、漏谷、三阴交、膝关、蠡沟、筑宾、交信附近阳性反应点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继发性痛经 经络腧穴诊察 足三阴经
下载PDF
针灸治疗少阳腰痛 被引量:4
4
作者 贺新兰 焦琳 +1 位作者 毛强健 钟根平 《河南中医》 2019年第11期1759-1762,共4页
依据经络医学理论,笔者导师提出经络证候与经络诊察互参,并进行辨经的思路,即“经络证候—经络诊察—辨经”为针灸临床诊断思路。针灸治疗少阳腰痛应明晰西医诊断与中医辨经思路、重视经络腧穴诊察、调结构与调气血相结合、重视针刺阳... 依据经络医学理论,笔者导师提出经络证候与经络诊察互参,并进行辨经的思路,即“经络证候—经络诊察—辨经”为针灸临床诊断思路。针灸治疗少阳腰痛应明晰西医诊断与中医辨经思路、重视经络腧穴诊察、调结构与调气血相结合、重视针刺阳陵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阳腰痛 针灸疗法 经络辨证 经络腧穴诊察 阳陵泉穴
下载PDF
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患者足三阴经经穴反应规律对比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冠群 易莎莎 +5 位作者 孟旭 侯学思 孙旖旎 曾炜美 王美红 赵吉平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86-693,共8页
目的:通过对比原发性痛经(PD)和继发性痛经(SD)受试者足三阴经经穴反应现象的异同,总结两种痛经的经络腧穴反应规律,从而探讨治疗两种痛经的选经用穴特点。方法:对35例健康受试者(健康组)、35例PD患者(原发组)和34例SD患者(继发组),运... 目的:通过对比原发性痛经(PD)和继发性痛经(SD)受试者足三阴经经穴反应现象的异同,总结两种痛经的经络腧穴反应规律,从而探讨治疗两种痛经的选经用穴特点。方法:对35例健康受试者(健康组)、35例PD患者(原发组)和34例SD患者(继发组),运用传统经络腧穴诊察法,在受试者足三阴经小腿段循行部位进行诊察,记录经络腧穴阳性反应物和压痛出现情况,并对压痛腧穴进行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结果:与健康组比较,原发组和继发组在足三阴经阳性反应物和压痛出现率显著升高(P<0.01,P<0.05)。与原发组比较,继发组在脾经和肝经的阳性反应物出现率、在肝经的压痛出现率显著升高(P<0.05)。原发组和继发组在脾经的阳性反应物和压痛出现率显著高于肾经(P<0.01),原发组在脾经的压痛出现率显著高于肝经(P<0.05)。原发组、继发组的阳性反应物和压痛集中出现在脾经阴陵泉、地机、三阴交和肝经蠡沟、膝关;与原发组比较,继发组地机、蠡沟的阳性反应物出现率显著升高(P<0.05),压痛出现率、压痛VAS评分亦显著升高(P<0.01)。结论:PD和SD患者的足三阴经经络阳性反应以脾经最为显著、肝经次之,肾经则明显为轻为少;PD和SD患者出现阳性反应的腧穴有一定差异,提示针灸治疗两种痛经,足三阴经中皆应以脾经腧穴为主,还应根据经络腧穴诊察结果酌情配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 子宫腺肌病 足三阴经 经络腧穴诊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