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4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肋间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消癌平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miR-210和miR-10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王维新 何国丽 +3 位作者 张剑锋 付红艳 左晶晶 任宏玲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5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肋间单孔胸腔镜(IUVATS)肺叶切除术联合消癌平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微小RNA210(miR-210)和微小RNA101(miR-10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NSCLC患者118例,按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经肋间单孔胸腔镜(IUVATS)肺叶切除术联合消癌平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微小RNA210(miR-210)和微小RNA101(miR-10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NSCLC患者1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以IU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并辅以PE(顺铂+依托泊苷)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消癌平注射液。以21 d为1个化疗周期,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周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77.97%,疾病控制率(DCR)为88.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02%和71.19%(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53(CA153)、人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FRA21-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4)^(+)/CD_(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_(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iR-210和miR-10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8.64%比13.56%,P>0.05)。结论IUVATS肺叶切除术联合消癌平治疗NSCLC的临床疗效良好,能降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增强免疫力,抑制miR-210和miR-101的表达,且治疗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经肋间单孔胸腔 肺叶切除 消癌平 微小RNA210 微小RNA101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建华 刘建伟 +2 位作者 孟丽君 王一冰 孙艳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及对肺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8例早期NSCLC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中予单孔胸腔镜下进行肺叶切除和淋巴... 目的探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及对肺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8例早期NSCLC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中予单孔胸腔镜下进行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64例患者为单孔法组,予传统三孔胸腔镜下进行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64例患者为传统三孔法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疗效指标,于术前(T_(0))、术后3d(T_(1))、术后7d(T_(2))、术后1个月(T_(3))、术后3个月(T_(4))、术后6个月(T_(5))应用简版McGill疼痛问卷评分(SF-MPQ)评估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肺功能指标(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最大呼气流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以及运动耐力指标(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孔法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传统三孔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_(0)、T_(3)~T_(5)的SF-MP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孔法组患者术后T_(1)~T_(2)的SF-MPQ评分显著低于传统三孔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肺功能各指标、6 min步行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法组术T_(1)~T_(2)的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最大呼气流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以及6MWD均显著高于传统三孔法组(P<0.05),但术后T_(3)~T_(5)的肺功能各指标、6min步行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对单孔法组患者的影响最小,恢复最快。结论早期NSCLC患者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疗效显著,术后1周内(尤其是术后3 d)对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力影响显著,但1个月后心肺功能逐渐代偿,这种优势逐渐不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单孔胸腔 三孔胸腔 肺叶切除 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单孔与双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洪波 李振龙 +3 位作者 吕瑛 张益绰 裘翔铭 黄婷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单孔与双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根据切除方案的不同分为双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组(n=50,双孔组)和同期接受单孔电视胸腔... 目的探讨单孔与双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根据切除方案的不同分为双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组(n=50,双孔组)和同期接受单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组(n=50,单孔组)。对比手术指标、肺功能指标、并发症及相关检验指标。结果单孔组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低于双孔组(P<0.05),手术操作时间高于双孔组;淋巴清扫个数、术前后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双孔组(P<0.05);术前EGFR、TGF-α、IGA、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双孔组EGFR、TGF-α高于单孔组,IGA、IGM低于单孔组(P<0.05)。结论2种方案对于淋巴清扫数量及术后肺功能恢复效果相近,但单孔手术操作的安全性更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降低炎性反应,利于术后恢复,具有积极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电视胸腔肺叶切除 双孔电视胸腔肺叶切除 肺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单孔与三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卞倩 徐晓芸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与三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2月-2022年6月于某院住院的64例肺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研究组接受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VAS... 目的:探讨单孔与三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2月-2022年6月于某院住院的64例肺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研究组接受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WHOQOL-BREF量表评分、临床症状改善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VAS评分、咳嗽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均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WHOQOL-BREF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的健康状况主观感受、生理、心理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生活质量主观感觉、环境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相比,能更有效地改善肺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减少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孔胸腔肺叶切除 单孔胸腔肺叶切除 肺癌 临床疗效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5
作者 陈永福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8期1209-1211,共3页
目的观察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100例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纵... 目的观察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100例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纵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纵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指标、术后疼痛、炎性因子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肺癌患者采用单孔与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均安全可行,与两孔胸腔镜手术相比,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更轻、炎性应激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肺癌 单孔胸腔 两孔胸腔 肺叶切除 隔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早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近期疗效的影响
6
作者 丁明 戎国祥 潘忠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早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丹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60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多孔组(多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75例)和单孔组(单孔胸...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早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丹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60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多孔组(多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75例)和单孔组(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85例),并持续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3 d免疫功能指标与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孔组患者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多孔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多孔组;切口长度短于多孔组(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术后3 d两组患者外周血CD4^(+)、自然杀伤细胞(NK)百分比及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降低,但单孔组均高于多孔组(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均降低,且单孔组均低于多孔组(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肺癌患者以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能够进一步优化手术相关指标,减轻免疫功能损伤,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早期 胸腔 肺叶切除 免疫功能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评价
7
作者 殷优宏 《中外医疗》 2024年第4期67-70,共4页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单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其中观察组(55例)行单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对照组(55例)行...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单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其中观察组(55例)行单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对照组(55例)行三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对两组手术指标、术后疼痛评分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胸管总引流量少于对照组,胸管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27%)低于对照组(2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0,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以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治疗时,选择单孔操作术式可减轻创伤和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单孔胸腔 肺叶切除 疼痛程度 并发症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及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付毅 廉政君 +3 位作者 拜都如拉·艾尼吐 阿卜拉·努尔麦麦提 车勇 常炜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及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手术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于2020年9月—2023年3月收治的106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肺段切除组(n=...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及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手术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于2020年9月—2023年3月收治的106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肺段切除组(n=53)与肺叶切除组(n=53)。2组患者均采用单孔胸腔镜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肺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肺段切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肺叶切除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肺叶切除组,手术时间长于肺叶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枚数、淋巴结清扫站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FEV_(1)、FVC水平均低于术前,但肺段切除组高于肺叶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CD3^(+)、CD4^(+)、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 d的CD3^(+)、CD4^(+)水平均高于术前,CD4^(+)/CD8^(+)水平低于术前,且肺段切除组CD3^(+)、CD4^(+)水平高于肺叶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 d的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叶切除组与肺段切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21%和7.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相比,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可显著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疗效显著,同时还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与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肺癌 单孔胸腔 肺段切除 肺叶切除 肺功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下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比较
9
作者 卫锐狮 冯利 +1 位作者 赵士磊 顾春东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4期52-55,共4页
目的比较单孔胸腔镜下肺段、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常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7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9例... 目的比较单孔胸腔镜下肺段、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常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7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9例。参照组开展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开展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开展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肺功能、肿瘤标志物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胸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术后1个月时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最大自主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深吸气量(IC)、FEV_(1)/FVC等指标高于参照组,糖类抗原50(CA50)、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等指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展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治疗效果更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术后肺功能改善更为明显,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下肺段切除 肺叶切除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并发症发生率 肺功能
下载PDF
纳布啡联合菱形肌-肋间肌阻滞抑制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急性痛觉过敏的效果
10
作者 武辉 袁磊 陈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0期1625-1631,共7页
目的探讨纳布啡联合菱形肌-肋间肌阻滞(RIB)抑制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急性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接受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3... 目的探讨纳布啡联合菱形肌-肋间肌阻滞(RIB)抑制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急性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接受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32例。A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64.25±7.41)岁;B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64.89±7.56)岁;C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65.18±7.20)岁。C组麻醉诱导前于超声引导下行菱形肌-肋间肌阻滞;麻醉诱导前3 min,A组静脉注射2 ml生理盐水,B、C组静脉注射2 ml纳布啡。对比3组术中用药情况、术后恢复、疼痛情况、机械痛阈值、应激反应、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与并发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t检验、χ^(2)检验。结果C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均低于A组、B组,且B组均低于A组(均P<0.05)。3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并发症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切口周围、前臂内侧机械痛阈值:术后6 h、48 h均低于同组术前,术后48 h均高于同组术后6 h(均P<0.05);C组术后6 h、48 h均高于A组、B组[(76.25±7.03)g比(41.31±5.22)g、(58.06±6.10)g,(81.19±8.24)g比(63.44±6.38)g、(76.30±7.21)g,(85.39±7.01)g比(72.06±5.23)g、(79.24±6.15)g,(95.07±8.36)g比(79.43±6.28)g、(87.31±7.12)g],B组术后6 h、48 h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VAS评分:术后48 h均低于同组术后1 h、6 h,术后6 h均低于同组术后1 h(均P<0.05);C组术后1 h、6 h、48 h均低于A组、B组,且B组均低于A组(均P<0.05)。术后24 h,3组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较同组术前升高,且C组均低于A组、B组,B组均低于A组(均P<0.05)。术后24 h,3组CD3+、CD4+水平均较同组术前降低,C组均高于A组、B组,B组均高于A组(均P<0.05)。3组心率、平均动脉压:麻醉结束时(T2)均比麻醉诱导后5 min(T1)低、比麻醉诱导前5 min(T0)高,且3组T1时刻均高于T0时刻(均P<0.05);T1、T2时刻C组均低于A组、B组,B组均低于A组(均P<0.05)。结论纳布啡联合RIB可抑制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急性痛觉过敏,改善免疫功能,降低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减轻术后疼痛与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布啡 菱形肌-肋间肌阻滞 电视胸腔 肺叶切除 急性痛觉过敏 安全性
下载PDF
单孔法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肺结核患者免疫细胞水平、VAS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玉宝 赵宇飞 魏子昂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2期61-65,共5页
目的:分析单孔法电视辅助胸腔镜(uniportal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UVTAS)肺叶切除术对肺结核患者免疫细胞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接受UVTA... 目的:分析单孔法电视辅助胸腔镜(uniportal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UVTAS)肺叶切除术对肺结核患者免疫细胞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接受UVTAS肺叶切除术的10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接受双操作孔胸腔镜手术,研究组接受UVTAS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免疫细胞水平、VAS评分及并发症的变化。结果:两组免疫细胞水平时间、组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研究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免疫细胞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VAS评分均比术后1 d低(P<0.05),且研究组更低(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UVTAS肺叶切除术能够提高肺结核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术后疼痛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法电视辅助胸腔 肺叶切除 肺结核 免疫细胞水平 并发症
下载PDF
经肋间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及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师路 何家杰 +2 位作者 王聆宇 付堂清 李林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3期2555-2559,共5页
目的:探究经肋间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肺功能及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8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 目的:探究经肋间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肺功能及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8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经肋间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引流量、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肺功能(MVV、PEF、FEV1、FVC、FEV1/FVC)、生活质量评分(FACT-L、SF-36)、并发症情况及远期生存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引流量、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清扫个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MVV、PEF、FEV1、FVC、FEV1/FV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MVV、PEF、FEV1、FVC、FEV1/FVC水平均有下降(P<0.05),且观察组MVV、PEF、FEV1、FVC、FEV1/FV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FACT-L、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FACT-L、SF-36评分均有提高(P<0.05),且观察组FACT-L、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年生存率为98.41%,明显高于对照组7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68%,明显低于对照组1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肋间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用于治疗NSCLC能够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风险,提高肺功能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改善远期生活质量,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肋间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非小细胞肺癌 肺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手术室护理配合模式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3
作者 邢继秀 龙雨欣 +2 位作者 孙晓钰 靳雪莲 张颖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4期112-114,共3页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配合模式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拟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常规手术室护理)和观察组(...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配合模式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拟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常规手术室护理)和观察组(手术室护理配合模式),各30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胸腔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观察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手术室护理配合模式应用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可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康复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负面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肺叶切除 室护理配合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裴焕爽 于佳佳 +1 位作者 孟雨 付建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患者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功能、呼吸力学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35~64岁,BMI 18~28 kg/m^(...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患者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功能、呼吸力学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35~6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F组在麻醉诱导前15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1.0 mg/kg,C组不予处理。于麻醉诱导前20 min(T_(0))、单肺通气30 min(T_(1))、单肺通气60 min(T_(2))、双肺通气15 min(T_(3))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并记录SpO_(2)。记录T_(1)、T_(2)时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无效腔气量与潮气量之比(V_(D)/V_(T))。记录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发生情况、补救例数、术后转ICU例数、术后72 h内肺不张、急性肺损伤和肺炎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F组T_(1)时SpO_(2)、T_(1)—T_(3)时PaO_(2)和OI、T_(1)、T_(2)时Cdyn明显升高(P<0.05);T_(1)、T_(2)时Ppeak和V_(D)/V_(T)、T_(2)时Pplat明显降低(P<0.05)。两组无一例单肺通气期间发生低氧血症和补救、术后转入ICU、术后72 h内发生肺不张、急性肺损伤和肺炎。结论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注氟比洛芬酯有助于改善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功能,优化呼吸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 肺叶切除 封堵器 单肺通气 氟比洛芬酯 氧合 呼吸力学
下载PDF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miR-25、miR-29A、miR-126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芳 韩凯丽 张玉珠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2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讨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NSCLC患者80例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观察组采用VATS。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微小核糖核(miR)相关指标及免疫功能指... 目的探讨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NSCLC患者80例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观察组采用VATS。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微小核糖核(miR)相关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并随访1年,统计两组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miR-25、miR-29A、miR-126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CD8^(+)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年,两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NSCLC患者中采用VATS治疗创伤更小,可有效调节血浆miR-25、miR-29A、miR-126水平,对免疫功能影响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尽早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肺叶切除 免疫功能 微小核糖核
下载PDF
10F猪尾引流管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16
作者 路雪雷 赵臣亮 +1 位作者 于士昌 赵亮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 探讨10F猪尾引流管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对患者术后切口疼痛及引流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0例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术后对照组患者采用28F硅胶引流管1... 目的 探讨10F猪尾引流管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对患者术后切口疼痛及引流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0例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术后对照组患者采用28F硅胶引流管1根从偏向手术切口的一侧放置于后纵隔;观察组患者采用10F猪尾引流管于腋后线第7肋间水平放置于后纵隔(若为上叶或中叶切除,于锁骨中线第2肋间加放1根10F猪尾引流管)。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1、3、5天疼痛评分及术后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拔管时间,总引流量。记录2组患者术后皮下气肿、肺不张、再次插管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拔管时间,皮下气肿、肺不张、再次插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切口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应用10F猪尾引流管,可以减轻术后切口疼痛,保证术后胸水、积气的引流效果,同时不增加肺部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肺叶切除 猪尾引流管 引流效果 后切口疼痛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辅助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17
作者 谢宝龙 叶永强 王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0期40-44,共5页
目的:探究CT三维重建辅助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赣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88例早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根据术... 目的:探究CT三维重建辅助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赣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88例早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根据术前是否行CT三维重建将患者分为重建组(n=37)和非重建组(n=51)。观察重建组术前CT三维重建定位情况,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重建组术前CT三维重建定位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与术中探查的符合率分别为94.59%、97.30%、100%;肺静脉或肺动脉解剖变异的发生率为18.92%。重建组手术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非重建组,术中出血量、胸腔总引流量均少于非重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51%,低于非重建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三维重建辅助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出血、胸腔引流量与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与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单孔胸腔肺叶切除 CT三维重建 围手期指标 并发症
下载PDF
连续菱形肌-肋间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的评价
18
作者 夏佳怡 许亚辉 +2 位作者 晁亚丽 王爽 贾梦醒 《上海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70-176,共7页
目的评价连续菱形肌-肋间肌平面阻滞(RIB)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5月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男23例、女37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连续RIB镇痛组和常规患... 目的评价连续菱形肌-肋间肌平面阻滞(RIB)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5月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男23例、女37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连续RIB镇痛组和常规患者静脉自控镇痛(常规PCIA)组,每组各30例。连续RIB镇痛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RIB并置管,后实施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予0.2%罗哌卡因自控镇痛;PCIA组患者直接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不实施神经阻滞,术后予舒芬太尼常规静脉自控镇痛。记录连续RIB镇痛组行RIB后30 min时的感觉平面。分别于术后1、6、12、24、48 h记录两组患者静息和咳嗽时疼痛VAS评分,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记录40项术后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药物(布桂嗪)用量、行补救镇痛患者例数,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48 h进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连续RIB镇痛组、PCIA组分别有1、3例被剔除本研究。与PCIA组比较,连续RIB镇痛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静息、咳嗽时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值均<0.01)。两组间术前QoR-40总分,以及各项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24 h,连续RIB镇痛组QoR-40总分和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自理能力、疼痛控制评分均显著高于PCIA组(P值分别<0.01或0.05);术后48 h,连续RIB镇痛组QoR-40总分和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疼痛控制评分均显著高于PCIA组(P值分别<0.01或0.05)。两组间术中丙泊酚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RIB镇痛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补救镇痛药物布桂嗪用量均显著少于PCIA组(P值均<0.05),术后行补救镇痛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PCIA组(P<0.05)。连续RIB镇痛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PCIA组(P值均<0.05),两组间术后皮肤瘙痒、嗜睡、头晕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连续RIB镇痛组术后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PCIA组(P<0.05)。结论与PCIA相比,连续RIB可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短期恢复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 菱形肌-肋间肌平面阻滞 胸腔肺叶切除 患者静脉自控镇痛
下载PDF
经剑突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赵琪 牛文峰 姚伟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584-587,593,共5页
目的:观察经剑突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手术治疗的12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53例患者经剑突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剑突组),68例经肋间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 目的:观察经剑突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手术治疗的12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53例患者经剑突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剑突组),68例经肋间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置管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短期生存率、复发率等相关指标。结果:剑突组手术时间、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血清可溶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蛋白A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剑突组低于对照组(P<0.05)。剑突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7.55%与16.18%,短期生存率分别为94.34%与91.18%,复发率分别为9.43%与10.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剑突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较好,能降低患者疼痛程度、缩短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肺叶切除 胸腔检查 单孔 经剑突
下载PDF
单孔与双孔胸腔镜根治性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炎症水平及血清疼痛因子水平的影响
20
作者 夏学阳 张志强 杨龙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6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单孔或双孔胸腔镜根治性肺叶切除术后对患者免疫炎症水平及血清疼痛因子水平的影响及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对比。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10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单孔或双孔胸腔镜根治性肺叶切除术后对患者免疫炎症水平及血清疼痛因子水平的影响及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对比。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10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4例给予双孔胸腔镜根治性肺叶切除术,观察组55例给予单孔胸腔镜根治性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指标、免疫炎症指标水平、血清疼痛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内胸腔总引流量、拔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列腺素E2(PG-E2)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皮质醇(Co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孔与双孔胸腔镜根治性肺叶切除术均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且两组患者手术安全性相当,与双孔胸腔镜根治性肺叶切除术相比,单孔胸腔镜根治性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更好,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免疫炎症指标,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根治性肺叶切除 双孔胸腔根治性肺叶切除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炎症水平 血清疼痛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