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与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利锋 李强 杜凯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与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嵩县西关骨科医院收治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肌间隙组(38例)和后路... 目的对比分析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与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嵩县西关骨科医院收治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肌间隙组(38例)和后路组(38例),肌间隙组患者采用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后路组患者采用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角角度、椎体功能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肌间隙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后路组(t=7.845,P<0.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后路组(t=6.061,P<0.001);术后3个月,肌间隙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角角度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与后路组无明显差异(t=1.201、1.523、1.081,P=0.234、0.132、0.283);肌间隙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与后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无明显差异(χ^(2)=0.724,P=0.39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与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胸椎骨折 腰椎骨折 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 经后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 椎体功能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2
作者 朱健荣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9期65-68,共4页
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2015年9月1日—2022年8月1日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接受手术治疗并接受随访的85例患者开展研究,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 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2015年9月1日—2022年8月1日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接受手术治疗并接受随访的85例患者开展研究,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以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45例患者为研究组,以后正中入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背部肌肉疼痛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半年、1年的胸腰椎功能改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发现,行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中,以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改善患者胸腰椎功能,减轻腰背肌肉疼痛的严重程度,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优化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旁间隙 胸腰椎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功能障碍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方案对脊柱骨折患者伤椎恢复及疼痛的影响
3
作者 刘朋 刘铭玥 +2 位作者 薛博琼 梁兵鑫 胡三保 《中国医药》 2024年第7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探究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方案对脊柱骨折患者伤椎恢复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50例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 目的探究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方案对脊柱骨折患者伤椎恢复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50例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棘突旁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观察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治疗。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度、椎体前缘高度改善状况、Cobb′s角、血清骨代谢指标水平、创伤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短于对照组,术后3 d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01)。术后3 d、3个月,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14.0±1.3)cm比(11.7±1.2)cm、(15.4±1.7)cm比(12.8±1.3)cm]、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obb′s角均小于对照组、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术后3 d,观察组肌红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方案中使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临床疗效更佳,具有手术切口小、时间短和恢复快的特征,且有助于患者伤椎恢复,减少疼痛,促进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椎旁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疼痛程度
下载PDF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
4
作者 王家启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2期37-40,共4页
目的探究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经Wiltse肌间隙入路行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术后疼痛、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 目的探究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经Wiltse肌间隙入路行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术后疼痛、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照组经传统后正中入路,观察组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表(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疼痛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腰椎功能、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周及6个月VAS评分均更低,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比更高,Cobb角更低,JOA评分更高,ODI评分更低,GQOLI-74中各维度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经Wiltse肌间隙入路,行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能够更为有效的优化围术期指标,减轻疼痛,提高椎体前缘高度比,改善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应用价值高,可进一步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Wiltse间隙 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 疼痛程度 椎体前缘高度比 腰椎功能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5
作者 金耀 卢慧 +3 位作者 姜为民 王根林 邹俊 陈洁 《骨科》 CAS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9例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1...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9例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1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6.8岁(19~67岁)。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24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的病人纳入经肌间隙入路组,35例采用经皮入路的病人纳入经皮入路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住院总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前及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以及螺钉置入精确度。结果病人获得(16.1±4.2)月(12~28个月)随访。经肌间隙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经皮入路组[(114.00±48.56)min vs.(153.29±52.46)min],住院总时间显著多于经皮入路组[(12.92±4.97)d vs.(10.40±4.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减小,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肌间隙入路组的螺钉置入精确度:Ⅰ级128钉,Ⅱ级13钉,Ⅲ级3钉;经皮入路组为:Ⅰ级177钉,Ⅱ级22钉,Ⅲ级1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前者在手术时间更有优势,后者在住院总时间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微创治疗 经椎旁间隙 经皮
下载PDF
Wiltse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159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柯晓斌 杨声坪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35-39,共5页
目的 对比Wiltse肌间隙入路与传统棘突旁入路行经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以期为临床上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入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9例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临床... 目的 对比Wiltse肌间隙入路与传统棘突旁入路行经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以期为临床上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入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9例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是否留置引流管、引流管放置时间、总引流量(术后至拔管)、术后下地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及VAS疼痛评分、Cobb角、手术并发症。结果 与传统组相比,肌间隙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留置引流管例数、引流管放置时间、总引流量(术后至拔管)、术后下地时间均较少[(91.40±10.43) min<(107.25±11.47) min,(63.77±21.35) mL<(159.51±22.70) mL,100%(102/102)<15.79%(9/57),(37.33±8.41) h<(46.01±12.07) h,(37.33±8.41) mL<(99.83±80.80) mL,(2.02±0.83) d<(3.80±1.14) d;P均<0.05]。肌间隙组术后即刻的VAS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0.90)分<(3.35±1.05)分,P=0.02];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的V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7±0.62)分<(0.46±0.66)分,P=0.39;(0.27±0.49)分<(0.21±0.49)分,P=0.45]。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1周、6个月、术后1年的Cobb角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3±1.38)°<(2.64±1.42)°,P=0.63;(2.09±1.34)°<(2.45±1.54)°,P=0.14;(2.16±1.37)°<(2.31±1.35)°,P=0.50]。两组患者的单项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P=0.93,P=0.68;P=0.84)。结论 经后路Wiltse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符合微创手术理念和加速康复理念,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 椎弓根钉 间隙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和伤椎楔变指数的影响
7
作者 周江山 储旭东 +3 位作者 罗岳 李存宽 沈斌 钱华钧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和伤椎楔变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海东市平安区中医院收治的5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与B组...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和伤椎楔变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海东市平安区中医院收治的5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与B组,每组28例。A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双侧置钉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跨伤椎常规置钉治疗,比较两组基本手术指标、脊柱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命质量。结果A组下床活动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两组椎体前缘高度、IVW均高于术前,Cobb角、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A组椎体前缘高度、IVW高于B组,Cobb角、ODI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术前,且A组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双侧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脊柱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椎旁间隙 伤椎置钉 内固定 脊柱功能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效果对比研究
8
作者 叶辉 王振威 刘翔飞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6—2023-06安钢总医院骨科收治的56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桡侧腕屈肌腱入路组(A组)和直接掌...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6—2023-06安钢总医院骨科收治的56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桡侧腕屈肌腱入路组(A组)和直接掌侧入路组(B组),每组28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记录围术期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3、6个月时采用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于术后3、6个月时测量腕关节活动范围。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更少;术后3、6个月的Gartland-Werley评分更低,腕关节的各角度活动功能等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手术入路中,桡侧腕屈肌腱入路的手术时间更短,腕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腕关节功能
下载PDF
和营止痛汤辅助用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康复治疗临床评价
9
作者 邱春华 周晓祥 夏志华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24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和营止痛汤辅助用于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骨伤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拟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和营止痛汤辅助用于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骨伤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拟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加服和营止痛汤。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出院后随访6个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显著降低,日本骨科协会主观症状、日常活动、临床体征等项的胸腰椎功能评分,以及骨钙素、碱性磷酸酶、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0%(P<0.05)。结论和营止痛汤辅助用于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康复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胸腰椎功能,促进骨代谢和骨生长因子表达,加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营止痛汤 胸腰椎骨折 经椎旁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康复治疗 疼痛程度 胸腰椎功能 预后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对腰椎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颜华杰 姚泽雄 《智慧健康》 2023年第7期145-148,共4页
目的 探讨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对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掷硬币法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其中参照组应用经后路复位固定椎间融合... 目的 探讨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对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掷硬币法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其中参照组应用经后路复位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研究组应用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更低(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RDQ评分、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有变化,且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RDQ评分更低,椎体前缘高度明显更高(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针对胸腰椎骨折临床开展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术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肌间隙 复位固定 腰椎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自制细长丁钩微创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11
作者 吴坤芳 覃义淳 +2 位作者 余永壮 韦世盟 易世良 《医药前沿》 2023年第22期40-42,共3页
目的:比较自制细长丁钩微创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不稳定型且无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 目的:比较自制细长丁钩微创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不稳定型且无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正中入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试验组给予自制细长丁钩微创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及伤椎体高度、椎管内骨块占位恢复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总时长、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6 h、24 h、72 h时,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椎体的前缘高度、椎管占位改善程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椎体的前缘高度、椎管占位改善程度及Cobb角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细长丁钩微创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可促进椎体各项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丁钩 微创 经多裂间隙 正中 椎弓根钉棒 复位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经三角肌双间隙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朋伟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 探讨经三角肌双间隙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10—2020-06驻马店健安骨科医院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6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分为经三角肌与胸大肌... 目的 探讨经三角肌双间隙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10—2020-06驻马店健安骨科医院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6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分为经三角肌与胸大肌间隙入路组(对照组)和经三角肌双间隙入路组(观察组),各33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术后随访1a,统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表比较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三角肌双间隙入路实施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骨折,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创伤,有利于促进肩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手术入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内固定 经三角间隙 经三角与胸大间隙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治疗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伤椎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林志成 王汉龙 吴毅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8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治疗对其疼痛程度及伤椎功能的影响。方法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摸球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复位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治疗对其疼痛程度及伤椎功能的影响。方法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摸球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复位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疼痛程度、伤椎功能。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06.14±26.65)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15.52±53.79)ml,手术时间(82.35±12.77)min、下床时间(3.83±0.61)d、住院时间(11.26±3.75)d、骨折愈合时间(6.18±1.23)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3.62±15.93)min、(6.73±1.12)d、(19.43±5.04)d、(7.52±2.7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1个月、6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本组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4.35±1.28)、(2.11±0.43)、(0.64±0.18)分低于对照组的(5.17±1.32)、(3.08±0.46)、(1.75±0.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DQ)评分均较本组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RDQ评分(10.47±1.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96±1.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治疗,能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改善伤椎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肌间隙复位固定 疼痛程度 伤椎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经皮微创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术疗效对比研究
14
作者 胡中伟 刘耿耿 闫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57-59,共3页
目的 比较创伤性胸腰椎骨折(TTF)经皮微创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术(PSF)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周口协和骨科医院2021-01—2023-03行PSF术治疗的92例TT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SF术的方法分为经皮微创组和肌间隙入路组,每组46例。比... 目的 比较创伤性胸腰椎骨折(TTF)经皮微创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术(PSF)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周口协和骨科医院2021-01—2023-03行PSF术治疗的92例TT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SF术的方法分为经皮微创组和肌间隙入路组,每组46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指标。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影像学指标(椎间隙、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结果 经皮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长于肌间隙入路组,术中总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总住院时间少(短)于肌间隙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时的ODI、 VAS评分和伤椎的影像学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微创与经肌间隙入路PSF术治疗TTF患者的效果相当。其中经皮微创PSF术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较长,但切口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住院时间较短。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术者的经验、医院的设备等权衡利弊,个体化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钉内固定 经皮微创 经肌间隙
下载PDF
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C2、C3型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15
作者 杜鹏 康治民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2期105-108,共4页
目的比较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C2、C3型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肱骨远端C2、C3型骨折患者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24例,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与B组(24例,肱三头肌... 目的比较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C2、C3型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肱骨远端C2、C3型骨折患者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24例,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与B组(24例,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的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的术中出血量多于B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长于B组(P<0.05)。术后3 d,A组的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B组(P<0.05)。A组术后3个月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B组(P<0.05)。术后3个月,A组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表(MEP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问卷(WHOQOL-100)评分高于B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B组(P<0.05)。结论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2、C3型骨折的优良率更高,术后肘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水平改善程度更高,但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较长,对机体的炎性损伤更大,并发症也更多,故建议对肱骨远端C3型骨折实施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的手术方式,对肱骨远端C2型骨折,可根据具体损伤情况酌情使用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鹰嘴截骨 肱三头内外侧 切开复位内固定 肱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通道肌间隙入路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效果观察
16
作者 王衡 安博 +5 位作者 刘英杰 冯金勇 邵科武 单朝 郭新军 朱卉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3-268,共6页
目的:评估通道肌间隙入路(Wistle入路)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手术(Dynesys)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6例,在全麻下通过微创通道Wistle入路完成神经减压及双侧Dynesys... 目的:评估通道肌间隙入路(Wistle入路)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手术(Dynesys)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6例,在全麻下通过微创通道Wistle入路完成神经减压及双侧Dynesys椎弓根螺钉置入(微创组);选取同期后正中入路神经减压辅助Dynesys手术的患者40例作为常规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第1、3、5天检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术前、术后第5天、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记录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3、6、12个月,末次随访时记录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节段及上邻节段的活动度(ROM)以及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DH);记录末次随访时的MacNab优良率;记录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CPK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微创组升高幅度小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腰腿痛VAS均降低,微创组腰痛VAS降低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ODI、手术节段ROM均逐渐减小,上邻节段ROM逐渐增大,DH先增加后降低;微创组上邻节段ROM小于常规组(P<0.05)。两组MacNab优良率、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stle入路Dynesys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令人满意,优于后正中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间隙 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 DYNESYS
下载PDF
骨盆后环损伤致骶髂关节脱位的内固定手术入路研究进展
17
作者 孙波 古源楷 +1 位作者 杨向群 赵良瑜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89-93,共5页
高能量冲击易导致骨盆后环损伤,并以骶髂关节脱位最为常见。骶髂关节作为躯干与下肢传递负荷的枢纽,对维持骨盆后环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一旦发生损伤脱位,需及时开展手术恢复骨盆后环的稳定性。目前针对骶髂关节内固定的手术入路主要分为... 高能量冲击易导致骨盆后环损伤,并以骶髂关节脱位最为常见。骶髂关节作为躯干与下肢传递负荷的枢纽,对维持骨盆后环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一旦发生损伤脱位,需及时开展手术恢复骨盆后环的稳定性。目前针对骶髂关节内固定的手术入路主要分为前入路及后入路,手术入路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术野暴露、内固定稳定性以及患者预后,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式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围绕骶髂关节手术固定点的选择、手术入路以及术后并发症展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损伤 骶髂关节脱位 复位固定 后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K-L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在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8
作者 陈武林 阮成群 李光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455-1458,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Kocher-Langenbeck(K-L)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在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完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将80... 目的比较改良Kocher-Langenbeck(K-L)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在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完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将80例患者分为改良K-L组(40例)和腹直肌外侧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 d时骨折复位质量,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直肌外侧组手术时间短于改良K-L组,术中出血量少于改良K-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直肌外侧组骨折复位优良率高于改良K-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K-L入路和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应用于骨盆髋臼骨折患者各有优劣,两种手术方式均可较好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腹直肌外侧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髋臼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改良Kocher-Langenbeck 腹直外侧
下载PDF
不同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创伤性腰椎骨折患者术后腰痛及恢复情况的影响
19
作者 闫定彬 王光璞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创伤性腰椎骨折患者术后腰痛及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新野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创伤性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入路组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各50例。比较两...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创伤性腰椎骨折患者术后腰痛及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新野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创伤性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入路组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各50例。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时测量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腰椎功能、疼痛水平;记录并比较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经皮入路组切口长度相较经椎旁肌间隙组短,术中出血量相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少,术中手术时长、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相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相较术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相较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皮入路组出现并发症相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低,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入路方式均可有效治疗创伤性腰椎骨折患者,可改善患者腰痛及功能障碍,其经皮入路具有手术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则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椎弓根钉内固定 经皮 经椎旁间隙 并发症
下载PDF
两种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20
作者 陈冬华 陈超 《大医生》 2024年第7期63-65,共3页
目的分析常规入路与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苏州市吴江区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三踝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入路进行手术)... 目的分析常规入路与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苏州市吴江区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三踝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入路进行手术)和观察组(30例,经后外侧入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踝关节跖屈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AOFA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外侧入路可有效提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降低疼痛程度,促进踝关节活动能力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三踝骨折 踝关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