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应用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对患者肛门功能及排便功能的影响评价
1
作者 秦绪广 李立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89-0092,共4页
探究应用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 5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电脑抽号法分2组,研究组、对照组,各28例,分别对应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常规Miles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2020... 探究应用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 5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电脑抽号法分2组,研究组、对照组,各28例,分别对应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常规Miles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指征改善效果均更佳(p均<0.05)。结论 应用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干预的临床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 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切除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观察 被引量:34
2
作者 王励 刘建 +1 位作者 张勇 祝东强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5-8,28,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SR)与开腹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围术期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肛门功能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超低位直肠癌1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SR)与开腹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围术期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肛门功能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超低位直肠癌110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行腹腔镜TME+ISR,对照组行开腹ISR,记录2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胃动素、胃泌素、Wexner便秘评分)及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分级、肛门功能满意度、并发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Wexner便秘评分低于照组(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肛门功能分级、肛门功能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1年2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TME+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肛门功能及其满意度、生存率与开腹ISR相当,且创伤小、胃肠功能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 经肛门括约肌切除 并发症
下载PDF
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在T1、T2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郑志刚 王利伟 +1 位作者 戎亚军 高鹏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331-1333,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在T1、T2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的72例T1、T2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诊治及随访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分为完全ISR组、部分ISR组和保齿ISR组。比较3... 目的探讨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在T1、T2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的72例T1、T2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诊治及随访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分为完全ISR组、部分ISR组和保齿ISR组。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根治效果及术后肛门功能。结果 3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远切缘距离、切除肠管长度、淋巴结清扫数以及淋巴结阳性数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12个月,完全ISR组术后肛门功能良好率均明显低于部分ISR组和保齿ISR组(P均<0.05)。结论 ISR为治疗T1、T2期超低位直肠癌的有效术式,在保证手术根治性效果的同时可切除部分内括约肌,以改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位直肠癌 经肛门括约肌切除 肛门功能 根治效果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苏耀荣 李超 +2 位作者 何东添 蒋文川 伍颖君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8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超低位直肠癌患者57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7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对...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超低位直肠癌患者57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7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对照组行腹腔镜Miles手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人工肛门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病理学分期、肿瘤学预后、肛门功能、Wexner评分以及Kirwan分级。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以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术后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局部复发、转移发生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100.00%,Wexner评分(10.08±1.33)分,Kirwan分级1级5例(16.67%),2级12例(40.00%),3级10例(33.33%),4级3例(10.00%)。结论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疗效确切,可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安全性好,肿瘤根治效果不逊于腹腔镜Miles手术。因此可以将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推荐给具有强烈保肛意愿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从而有效避免永久性结肠造口,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经肛门括约肌切除 超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 肛门功能 排便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洪保 黄美近 何玉峰 《黑龙江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0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8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开腹组43例和腹腔镜组43例),开腹组患者予以开腹结...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0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8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开腹组43例和腹腔镜组43例),开腹组患者予以开腹结合经肛门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腹腔镜组采取腹腔镜全系膜切除结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并比较两种手术术式的治疗情况。结果:腹腔组患者其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据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治疗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以及预后生活质量高等特点,其值得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肛门括约肌切除 腹腔镜全系膜切除 超低位直肠癌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在T1、T2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剑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21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在T1、T2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T1、T2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13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过...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在T1、T2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T1、T2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13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过程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69例)和对照组(68例),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联合ISR治疗,对照组给予开腹ISR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情况、肿瘤相关指标、肛门动力学及肛门功能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正常饮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阳性数、远切缘长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腹腔镜组最大收缩压、最大静息压、静息向量容积、收缩向量容积、排便频率及排便紧迫感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排便困难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ISR治疗T1、T2期超低位直肠癌疗效可靠,可显著改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肛门动力学及肛门功能,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经肛门括约肌切除 超低位直肠癌 肛门动力学 肛门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帅峰 《临床研究》 2018年第11期13-14,共2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39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TME联合ISR治疗,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目的探究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39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TME联合ISR治疗,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淋巴结摘除数量、术前术后的肛门Wexner评分及肛门功能Kirwan分级等指标进行统计。结果本组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中转开腹者,患者手术时间(219.48±46.37)min,术中出血量(105.95±20.45)mL,住院时间(9.21±1.02)d,肛门排气时间(25.14±5.15)h,淋巴结摘除数量(11.02±1.92)枚;所有患者均保肛成功,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的肛门Wexner评分及肛门功能Kirwan分级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肛门功能,可达到手术预期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全系膜切除 经肛门括约肌切除 肛门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腹或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对比
8
作者 高兴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7期29-32,共4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经腹或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下经腹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下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经腹或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下经腹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下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Kirwan肛门功能及排便紧迫感、排便次数、大便失禁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70.34±10.31)ml、手术时间(193.13±20.42)min及肛门排气时间(2.63±0.49)h与对照组的(70.90±12.51)ml、(205.11±27.64)min、(2.96±1.22)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irwan肛门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便紧迫感、大便失禁发生率及排便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经腹或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均安全有效,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结合具体症状体征选择合适的术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经腹内括约肌切除 经肛门括约肌切除 低位直肠癌
下载PDF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
9
作者 贾宝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1期3904-3906,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济源市卫校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 目的分析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济源市卫校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开腹TME联合ISR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TME联合ISR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前后胃肠动力指标(胃泌素、胃动素)、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并发症。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观察组胃泌素、胃动素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TME联合ISR治疗,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术后肠胃功能恢复快,保护肛门功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 经肛门括约肌切除
下载PDF
腹腔镜经肛门括约肌间直肠癌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 被引量:26
10
作者 张驰 胡祥 张健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4-289,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肛门括约肌问直肠癌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技巧与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5—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例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首...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肛门括约肌问直肠癌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技巧与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5—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例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进行腹腔操作(TME+括约肌问游离),然后行经肛行肛门内括约肌切除,再施行结肠肛管吻合完成手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病理学分期和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肿瘤学预后及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的追踪,采用Wexner评分系统和Kirwan分级评价术后肛门的排便功能。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4月18日。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12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8例患者行部分内括约肌切除术,4例行次全内括约肌切除术。4例T3期的患者行侧方淋巴结廓清,均保留左结肠动脉、下腹神经和盆腔神经。手术时间为(290±35)min,术中出血量为(124±80)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7±8)枚,其中淋巴结阳性数目为0~4枚。远端切缘距离为(2.0±0.5)cm,切缘均为阴性。12例患者术后无感染、出血、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3±1)d,住院时间为(20±3)d,术后住院时间为(12±3)d。患者术后分期:pT1期3例,pT2期5例,pT3期4例;pN0期10例,pNl期1例,pN2期1例;Ⅰ期8例,Ⅱ期2例,Ⅲ期2例。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1个月。患者术后1、3、6个月大便次数分别为(12±7)次、(9±5)次和(5±3)次;Wexner评分分别为(15±3)分、(13±4)分、(10±3)分。12例患者术后1个月Kirwan分级满意1例、不能控制排气3例、偶尔排稀便8例,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分别为3例、3例、6例;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分别为10例、2例、0例。结论腹腔镜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有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低位 经肛门括约肌切除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手术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振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3期84-86,共3页
目的分析经肛门括约肌切除术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模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效果及对术后胃肠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93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经肛门括约... 目的分析经肛门括约肌切除术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模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效果及对术后胃肠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93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经肛门括约肌切除术联合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经肛门括约肌切除术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的胃肠功能指标,手术前后的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55.8±86.6)ml少于对照组的(254.9±144.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7±0.9)d、住院时间(7.9±1.2)d短于对照组的(3.6±1.4)、(9.5±1.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3%低于对照组的1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胃泌素(135.86±10.64)μmol/L、胃动素(251.46±27.32)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101.72±7.84)μmol/L、(216.53±13.04)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85.75±8.04)分高于对照组的(76.96±7.8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门括约肌切除术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可改善患者的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有利于患者术后获得良好的胃肠功能,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 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 经肛门括约肌切除术 胃肠功能 生存质量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俊兴 许建华 +7 位作者 林建安 康文贵 钟文进 吴楚营 王金填 王鹏程 陈延鑫 叶凯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79-787,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8例,女32例;年龄为...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8例,女32例;年龄为(60±9)岁。90例患者中,60例行经盆腔入路腹腔镜辅助ISR,30例行混合入路(经腹和经肛门)腹腔镜辅助ISR。观察指标:(1)经盆腔入路和混合入路患者临床病理特征。(2)经盆腔入路和混合入路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3)经盆腔入路和混合入路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电话、门诊等方式进行随访,术后3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3~5年每半年随访1次,术后5年后每年随访1次,了解患者肿瘤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3月或患者死亡。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经盆腔入路和混合入路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经盆腔入路和混合入路患者性别(男、女)分别为34、26例和24、6例,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分别为(4.5±0.5)cm和(3.5±0.5)cm,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5,t=8.35,P<0.05)。(2)经盆腔入路和混合入路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经盆腔入路和混合入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吻合口距肛缘距离分别为(187±9)min、50(20~200)mL、(3.4±0.7)cm和(256±12)min、100(20~200)mL、(2.6±0.7)cm;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99,Z=-2.48,t=4.67,P<0.05)。两者均无远切缘阳性患者。经盆腔入路和混合入路患者造口还纳率分别为93.3%(56/60)和90.0%(27/30)。60例经盆腔入路患者中,3例因吻合口并发症未行造口还纳,1例未到造口还纳时间;30例混合入路患者中,2例因吻合口并发症未行造口还纳,1例未到造口还纳时间。经盆腔入路和混合入路患者行造口还纳后1个月、3个月Wexner评分分别为15(12~17)分、12(10~14)分和16(14~18)分、14(12~16)分;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97,-5.49,P<0.05)。经盆腔入路和混合入路患者行造口还纳后6个月Wexner评分分别为10(9~12)分和11(8~12)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9,P>0.05)。(3)经盆腔入路和混合入路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经盆腔入路和混合入路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分别为16例和9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05);两种入路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肠梗阻、切口感染、尿潴留、盆腔感染、肺部感染、切口疝、乳糜瘘、腹盆腔脓肿分别为5、2、1、7、0、1、5、3、1、1、1例和6、3、2、2、2、1、2、3、1、1、1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例患者可合并多种术后并发症。(4)随访情况。9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7(6~62)个月。60例经盆腔入路患者随访时间为27(8~62)个月;30例经混合入路患者随访时间为28(6~53)个月。60例经盆腔入路患者中,3例局部复发、4例肝转移、3例肺转移,均带瘤生存;30例混合入路患者中,1例局部复发、2例肝转移、1例肺转移,均带瘤生存;均无死亡患者。经盆腔入路和混合入路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4.7%和87.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P>0.05)。结论经盆腔入路和混合入路行腹腔镜辅助ISR治疗低位直肠癌均安全、可行。与混合入路比较,经盆腔入路腹腔镜辅助ISR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吻合口距肛缘距离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经肛门括约肌切除 入路 并发症 肛门功能 疗效
原文传递
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有全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6年第11期20-22,共3页
为探讨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行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的90例T1和T2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30例术中切除全部内括约肌(A组),30例切除部分内括约肌(B组),3... 为探讨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行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的90例T1和T2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30例术中切除全部内括约肌(A组),30例切除部分内括约肌(B组),30例保留部分齿状线(c组)。参照Williams分级标准评价3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术后3、6、12个月时,B组和c组的肛门功能良好率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经肛门括约肌问切除术治疗T1和T2期超低位直肠癌安全有效,尽可能地保留部分内括约肌和齿状线对改善术后肛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肛门括约肌切除 直肠癌 肛门功能
原文传递
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圣博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第23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以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以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清扫淋巴结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全系摸切除术创伤较小,将其与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联合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全系膜切除 经肛门括约肌切除 超低位直肠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士凯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第7期41-41,共1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超低位直肠癌患者157例,抽签法分组,参照组78例仅采取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试验组79例采取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 目的分析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超低位直肠癌患者157例,抽签法分组,参照组78例仅采取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试验组79例采取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下地活动用时、住院用时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术后下地活动用时、住院用时较参照组短(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6%与参照组2.56%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超低位直肠癌采取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能缩短康复时间,且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全系膜切除 经肛门括约肌切除 超低位直肠癌
原文传递
全直肠系膜切除结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近期疗效
16
作者 路银杏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5年第11期11-12,共2页
为探讨评价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1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回顾性分析超低位直肠癌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行TME+ISR的84例患者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创伤面积、术中出血... 为探讨评价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1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回顾性分析超低位直肠癌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行TME+ISR的84例患者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创伤面积、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痛感、术后恢复、术后并发症都优于传统开腹术治疗方法,大大提升保肛率,患者术后肛门自我评价较高。结果表明,TME+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切实可行,安全性及保肛率高,大大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直肠系膜切除 超低位直肠癌 经肛门括约肌切除 保肛
原文传递
TME联合ISP保肛治疗超低位直肠癌33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伍世绩 杨进华 +1 位作者 卢志坤 伍斯湖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305-30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ME)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EM联合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患者33例,观察分析患者术中、术后情况,随访情况和患者术后对肛门功能的自我评价情况。结果:33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ME)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EM联合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患者33例,观察分析患者术中、术后情况,随访情况和患者术后对肛门功能的自我评价情况。结果: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者和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226.4±20.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05.4±20.4)ml;手术切缘均阴性;16例未行回肠造口的患者中4例出现吻合口漏,行回肠造口术和引流后痊愈。术后随访24-36个月;术后12个月,患者肛门功能Ⅰ级19例、Ⅱ10例、Ⅲ级4例,患者对肛门功能自我评价满意率为90.9%(30/33)。结论:TME联合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近期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观察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 经肛门括约肌切除
下载PDF
直肠绒毛状腺瘤手术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11
18
作者 林国乐 依沙克.司马义 +2 位作者 吴斌 关竞红 邱辉忠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绒毛状腺瘤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对70例手术治疗的直肠绒毛状腺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及随访。经肛门括约肌径路切除(Mason术)29例,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16例,经肛门局部切除(transanalexcision,TE)11例,经骶部切除(Kra... 目的探讨直肠绒毛状腺瘤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对70例手术治疗的直肠绒毛状腺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及随访。经肛门括约肌径路切除(Mason术)29例,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16例,经肛门局部切除(transanalexcision,TE)11例,经骶部切除(Kraske术)5例,其他手术9例。结果25例(35.7%)直肠绒毛状腺瘤已发生癌变。70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7%,术后复发率为14.3%。Maso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6.9%和0。结论选择直肠绒毛状腺瘤的手术方式应综合考虑腺瘤的具体部位、大小以及术前活检的病理结果,对于腺瘤癌变的病例还应考虑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Mason术是治疗直肠中下段绒毛状腺瘤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绒毛状腺瘤 方式 并发症 Mason 经肛门括约肌径路切除 直肠前切除 经肛门局部切除
原文传递
腹腔镜TME联合ISR对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对患者控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魏亚元 马波 +3 位作者 徐继宗 王冬冬 龚江波 吴相柏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9年第5期491-495,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对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及肛门控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59例,收集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对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及肛门控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59例,收集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69例(腹腔镜下TME+ISR手术)、开腹组9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实施TME+ISR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肛门控便功能。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与开腹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09,1.585;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834,5.930,6.556;P<0.05);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控便功能显著的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83,P=0.029);术前,两组患者的肛管收缩压(t=1.381,P=0.397)、肛管最大收缩时间(t=1.047,P=0.297)及肛管静息压(t=0.483,P=0.49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腹腔镜组患者的肛管收缩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及肛管静息压显著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1,5.188,3.448;P<0.05)。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率为7.25%,显著低于开腹组患者的17.78%(χ^2=4.003,P=0.045)。结论腹腔镜下TME联合ISR对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良好,并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患者肛门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肠系膜 全直肠系膜切除 经肛门括约肌切除 低位直肠癌 控便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