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肛门直肠黏膜瓣推移术与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及对肛管直肠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熊健 谢华辉 +5 位作者 何文涛 李明堃 沈明 张仁浩 牛天峰 罗靖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 探讨经肛门直肠黏膜瓣推移术(endoanal advancement flap,ERAF)与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transanal opening of intersphincteric space,TROPIS)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及对肛管直肠压力的影响。方法 2018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复杂... 目的 探讨经肛门直肠黏膜瓣推移术(endoanal advancement flap,ERAF)与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transanal opening of intersphincteric space,TROPIS)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及对肛管直肠压力的影响。方法 2018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复杂性肛瘘病人84例,按治疗方法分为ERAF治疗组(E组,48例)和TROPIS治疗组(T组,36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创面情况以及肛管直肠压力。结果 T组治疗有效率为97.22%,高于E组的8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手术时间为(31.53±7.29)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9.56±7.37)ml,手术当天、术后7天和14天创面面积分别为(10.03±0.96)cm~2、(8.76±0.87)cm~2和(6.20±0.77)cm~2,E组分别为(35.36±8.54)分钟、(36.86±8.04)ml、(12.09±1.23)cm~2、(10.52±1.09)cm~2和(7.36±0.85)c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术后VAS评分、Wexner失禁评分分别为(1.38±0.27)分和(0.21±0.08)分,E组分别为(1.56±0.29)分和(0.33±0.09)分,T组20 mm处、30 mm处肛管直肠收缩压和20 mm处、30 mm处肛管直肠静息压分别为(138.18±29.58)mmHg、(136.22±35.41)mmHg、(35.47±6.58)mmHg和(32.97±8.01)mmHg,E组分别为(152.78±31.53)mmHg、(156.29±32.74)mmHg、(38.29±7.62)mmHg、(36.41±7.63)mmHg,两组评分和肛管直肠压力均下降,且T组低于E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83%)高于F组的(13.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OPIS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更好,能缩减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保护肛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肛门直肠黏膜推移 经肛括约肌间切开 复杂性肛瘘 直肠 肛管
下载PDF
经肛门直肠黏膜推移皮瓣术与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临床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罗育春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6期158-159,共2页
目的比较经肛门直肠黏膜推移皮瓣术(ERAF)与经括约肌简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5月—2019年7月收治的复杂性肛瘘患者90例,依据不同的术式将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行ERA... 目的比较经肛门直肠黏膜推移皮瓣术(ERAF)与经括约肌简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5月—2019年7月收治的复杂性肛瘘患者90例,依据不同的术式将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行ERAF术式治疗,试验组行LIFT术式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法(VAS)评分、Wexner失禁评分,并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VAS及Wexner失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VAS及Wexner失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RAF与LIFT治疗复杂性肛瘘均具有临床效果,但与ERAF相比,LIFT更具优势,可明显缩短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缓解疼痛程度,有效促进肛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 经肛门直肠黏膜推移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改良经肛门直肠黏膜瓣推移术治疗直肠黏膜下内口瘘疗效分析
3
作者 罗明雷 卢红阳 马传玉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4年第6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改良经肛门直肠黏膜瓣推移术(ERAF)治疗直肠黏膜下内口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62例直肠黏膜下内口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经肛门直肠黏膜瓣推移术治疗... 目的:探讨分析改良经肛门直肠黏膜瓣推移术(ERAF)治疗直肠黏膜下内口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62例直肠黏膜下内口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经肛门直肠黏膜瓣推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比较2组术后疼痛、首次排便时间、术后出血及感染等情况。结果:2组在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尿潴留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性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d、7d和15d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出血、感染、肛门失禁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3.45±3.56)d,短于对照组的(36.28±5.58)d(P<0.05)。结论:改良ERAF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黏膜下内口瘘均疗效显著,但改良ERAF术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出血及肛门失禁发生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黏膜下瘘 改良经肛门直肠黏膜推移 疗效
原文传递
LIFT与ERAF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疼痛介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谭震 秦澎湃 田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16期1736-1740,共5页
目的 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与经肛门直肠黏膜瓣推移术(ERAF)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疼痛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复杂性肛瘘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观察... 目的 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与经肛门直肠黏膜瓣推移术(ERAF)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疼痛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复杂性肛瘘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患者行LIFT术,对照组患者行ERAF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创口面积、创面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 d直肠静息压、肛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Wexner评分、P物质、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NE),记录并比较患者1年随访期间出现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创口面积、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31. 35±11. 54) min、(6. 61±1. 32) d、(27. 87±4. 33) mL、(2. 58±0. 79) cm^(2)、(25. 46±5. 22) d,显著少于对照组[(48. 66±10. 14) min、(12. 42±2. 74) d、(45. 35±5. 67) mL、(8. 41±1. 28) cm^(2)、(46. 13±6. 9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直肠静息压、肛肠静息压显著低于术前,肛管最大收缩压显著高于术前,Wexner评分术后7 d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直肠静息压、肛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为(0. 24±0. 1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 86±0. 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 P物质、5-羟色胺、多巴胺、NE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但观察组P物质、5-羟色胺、多巴胺、NE水平为(167. 22±20. 41)、(817. 64±77. 36)、(13. 05±1. 78)、(364. 72±42. 13) 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88. 74±21. 11)、(921. 14±105. 17)、(15. 11±1. 91)、(511. 04±48. 84)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 46%显著低于对照组30. 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FT及ERAF术均可用于复杂性肛瘘治疗,LIFT术整体效果相对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 经肛门直肠黏膜推移 疼痛介质 随访
下载PDF
不同术式治疗高位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刘远成 张劲远 +4 位作者 朱竞 李永海 吕文辉 彭西兰 张承岳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9年第5期553-557,共5页
目的分析经括约肌间引流挂线术、切割挂线术与肛门直肠瓣推移术治疗高位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41例高位经括约肌肛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 目的分析经括约肌间引流挂线术、切割挂线术与肛门直肠瓣推移术治疗高位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41例高位经括约肌肛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括约肌间引流挂线组(采用经括约肌间引流挂线术,n=15),切割挂线组(采用切割挂线术,n=16)与肛门直肠瓣推移组(采用经肛门直肠瓣推移术,n=10)。比较三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以及术后12个月治愈率,记录三组术后3个月Wexner评分,分析三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SP)、直肠静息压(RRP)及直肠初始感觉阈值(IST),初始排便阈值(IDT)及最大感觉阈值(MST)。结果切割挂线组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最长,术后3个月Wexner评分最高,肛门直肠瓣推移组术后12个月治愈率低于切割挂线组(均P<0.05),余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间术前ARP、AMSP、RRP、IST、IDT及M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术后ARP、AMSP、IST、IDT及MST较术前下降(均P<0.05),RRP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切割挂线组ARP、AMSP最低,切割挂线组术后IST、IDT及MST低于括约肌间引流挂线组,切割挂线组IST低于肛门直肠瓣推移组(均P<0.05),余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比于切割挂线术,保留肛门外括约肌的术式(经括约肌间引流挂线术或经肛门直肠瓣推移术)更有助于减轻高位经括约肌肛瘘患者术后疼痛,术后切口愈合时间较短,采用经括约肌间引流挂线术可同时获得较为理想的治愈率及术后肛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经括约肌肛瘘 经括约肌间引流挂线 切割挂线 经肛门直肠瓣推移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