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1篇文章
< 1 2 1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基喜树碱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树堂 周岱翰 +1 位作者 林丽珠 叶小卫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15期126-127,共2页
目的:通过文献回顾对近10年的中药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随机对照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方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以CBMdisc为国内文献的主要来源;以MEDLINE数据库为国外文献的主要来源;另以各年度大型肿瘤学会议资料作为未发... 目的:通过文献回顾对近10年的中药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随机对照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方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以CBMdisc为国内文献的主要来源;以MEDLINE数据库为国外文献的主要来源;另以各年度大型肿瘤学会议资料作为未发表的文献的主要来源。检索年限为1994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主题词检索与自由词检索相结合。研究对象为研究以羟基喜树碱为主要方案肝动脉灌注栓塞与常规化疗栓塞对照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通过CBM检索及medline检索以及引文回顾,剔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共检出基本符合要求的有7篇文献。以上纳入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国外符合本研究条件的相关文献未检索出。经齐性检验,P〉0.05,具有齐同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用Peto法进行分析。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以HCPT为主的肝TAE与常规TACE组的反应率差值为0.15,95%可信区间为[0.07,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HCPT为主的肝TAE与常规TACE比较,反应率提高15%。Meta分析为HCPT为主方案的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提供了循证医学的支持。但由于HCPT相关文献总体质量不高,对Meta分析的结果的可靠性有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未能进行生存期与生存率等更为重要的评价指标的系统评价。因此,HCPT经肝动脉灌注的疗效有待于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以提供更为可靠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喜树碱经肝动脉灌注栓塞 原发性
下载PDF
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
2
作者 杨梅 吕晓冬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226-227,共2页
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是经皮股动脉插管,将化疗药物及栓塞剂直接注入肝动脉内,提高癌灶内药物的浓度,阻断瘤细胞的血液供应。自1993年以来,我院对119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实施该术治疗。
关键词 围手术期 灌注栓塞 经肝动脉 治疗 动脉插管 动脉灌注 中晚期 化疗药物 老年患者 动脉
下载PDF
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毛东良 王诗学 樊胜志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8期128-129,132,共3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入选病例分为实验组(TACE+支持治疗,51例)和对照组(支持治疗,51例)。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入选病例分为实验组(TACE+支持治疗,51例)和对照组(支持治疗,51例)。对比观察两组近期治疗有效率、瘤体控制率及远期生存率。结果实验组近期治疗有效率35.29%,瘤体控制率72.55%,1年生存率66.67%,3年生存率35.29%,平均生存时间(11.2±1.6)个月,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良好,尤其适用于直径小、有包膜且血运丰富的病灶,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动脉灌注栓塞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含羟基喜树碱方案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38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凯 李强 戴晓玲 《陕西肿瘤医学》 2002年第3期199-199,共1页
目的 观察羟基喜树碱 (HCPT)联合方案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手术无法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 按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或手术置入肝动脉植入式药泵后 ,给予HCPT +5 Fu+MMC +碘化油行化疗栓塞治疗 38例原发性肝癌。结果... 目的 观察羟基喜树碱 (HCPT)联合方案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手术无法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 按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或手术置入肝动脉植入式药泵后 ,给予HCPT +5 Fu+MMC +碘化油行化疗栓塞治疗 38例原发性肝癌。结果 有效率 (CR +PR) 4 2 .1% (16 38) ,半年生存率为 84 2 % ,1年生存率为 5 2 6 % ,毒副作用以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热为主。结论 含HCPT方案经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羟基喜树碱 原发性 动脉栓塞灌注 HCPT
下载PDF
靶向免疫治疗联合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及转化治疗的影响因素
5
作者 康志龙 周益民 +5 位作者 宋燕州 张昆 苏一男 魏文平 赵新 李志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5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uHCC)患者行靶向免疫治疗联合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的临床效果及转化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uHCC患者共计6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靶向免疫治疗联合HAIC,并... 目的:探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uHCC)患者行靶向免疫治疗联合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的临床效果及转化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uHCC患者共计6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靶向免疫治疗联合HAIC,并记录临床疗效,统计转化治疗成功情况,以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转化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67例uHCC患者中,完全缓解(CR)0例(0),部分缓解(PR)34例(50.75%),疾病稳定(SD)23例(34.33%),疾病进展(PD)10例(14.93%),客观缓解率(ORR)为50.75%(34/67),疾病控制率(DCR)为85.07%(57/67)。67例uHCC患者的转化治疗成功率为40.30%(27/67)。未转化组多发肿瘤、双叶肿瘤、肿瘤低分化、合并肝硬化、总胆红素(TBIL)水平>17.1μmol/L的占比均较转化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发肿瘤(OR=2.930)、双叶肿瘤(OR=7.752)、肿瘤低分化(OR=5.603)、合并肝硬化(OR=7.890)、TBIL水平>17.1μmol/L(OR=5.261)是影响uHCC转化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uHCC患者行靶向免疫治疗联合HAIC的效果确切,但肿瘤数量、肿瘤位置、肿瘤低分化、合并肝硬化、TBIL水平均会影响转化治疗成功率,需要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切除细胞癌 靶向免疫治疗 动脉灌注化疗 转化治疗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癌性疲乏及护理体会
6
作者 杨秀丽 陈维英 陈鸿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230-0234,共5页
调查原发性肝癌术后癌性疲乏患者实施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护理的作用。方法 以原发性肝癌患者为样本,总计88例,均伴随术后癌性疲乏,双盲机制分为一般组、调查组,样本均有44例,各组均行肝动脉栓塞术,其中一般组辅以常规护理,调查组辅以对... 调查原发性肝癌术后癌性疲乏患者实施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护理的作用。方法 以原发性肝癌患者为样本,总计88例,均伴随术后癌性疲乏,双盲机制分为一般组、调查组,样本均有44例,各组均行肝动脉栓塞术,其中一般组辅以常规护理,调查组辅以对应性护理,检测肿瘤标志物并观察各组的肝功能标志物,分析癌性疲乏情况并评估各组的生存质量,比较有效率。结果 针对AFP、CEA、VEGF等实施分析,结果 在调查组低于一般组,P<0.05。针对ALT、AST以及各患者的TBIL实施分析,差异大,调查组低于一般组,P<0.05。在RPFS评分分析中,调查组在2组中更低,在QLQ-C30分析中,调查组在2组中更高,和一般组均有差异,P<0.05。满意率差异大,调查组、一般组的结果分别为86.36%、65.91%,调查组在2组中更高,P<0.05。结论 对原发性肝癌术后癌性疲乏患者而言,将肝动脉灌注栓塞作为基础并辅以对应性护理的作用好,可降低患者AFP、CEA、VEGF水平,增强患者免疫力,增加患者抗肿瘤能力,恢复患者肝功能,改善患者术后癌性疲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升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动脉灌注栓塞 癌性疲乏 对应性护理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及肝动脉灌注化疗术后疼痛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贾贵鎣 黄燕 +2 位作者 黄河 段光友 但伶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0-174,共5页
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等转化治疗是目前将不可切除晚期肝癌降期转化为可切除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同时可为患者提供肝移植的机会。然而,疼痛为肝癌TACE和HAIC治疗的主要并发症,TACE术... 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等转化治疗是目前将不可切除晚期肝癌降期转化为可切除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同时可为患者提供肝移植的机会。然而,疼痛为肝癌TACE和HAIC治疗的主要并发症,TACE术后腹痛的发生率为19.3%~71.2%,HAIC治疗过程中近64.6%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生存期。目前,TACE和HAIC引起疼痛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栓塞剂阻塞肿瘤供血动脉后局部肝组织肿胀、肝组织被膜压力增高或肿块包膜被牵拉、栓塞剂与抗肿瘤药物对肝动脉的化学刺激、邻近正常脏器的误栓及肠管缺血所致的内脏痛觉敏化有关。疼痛的干预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多卡因、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等干预措施;另一种是腕踝针、中药汤剂等其他干预措施,但治疗效果参差不齐。本文就肝癌TACE及HAIC治疗所致疼痛情况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化疗栓塞 动脉灌注化疗 疼痛
下载PDF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术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路皓 杨奕 +4 位作者 张精文 刘琦 卢俊蓉 侯英文 刘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3-548,共6页
目的探索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y infusionchemotherapy,HAIC)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 目的探索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y infusionchemotherapy,HAIC)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HCC患者101例,其中50例患者接受TACE+TKI+ICI治疗,51例患者接受HAIC+TKI+ICI治疗。比较两组的OS、PFS,并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评估方案的安全性。结果TACE+TKI+ICI组中位PFS为12.0个月,HAIC+TKI+ICI组为11.0个月(P=0.030)。TACE+TKI+ICI组中位OS未达到,HAIC+TKI+ICI组为14.6个月(P=0.005)。TACE+TKI+ICI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总胆红素升高(46.0%)及肝功能损伤(26.0%),HAIC+TKI+ICI组则为白蛋白降低(62.7%)、乏力(39.2%)及胃肠道反应(31.4%)。结论TACE+TKI+ICI方案有着更佳的远期生存获益,而HAIC+TKI+ICI方案能更好地维持患者的肝功能储备,两种方案均未出现意外的毒性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灌注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免疫治疗 联合疗法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 被引量:2
9
作者 覃雪 丁莉 蒋蜀梅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90-395,共6页
目的 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资阳市人民医院82个随机双盲实验中,对符合AASLD指南,巴塞罗那(BCLC)分期为B/C期者;肝功能Child-Pugh分... 目的 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资阳市人民医院82个随机双盲实验中,对符合AASLD指南,巴塞罗那(BCLC)分期为B/C期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B级的PLC进行研究。经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列表随机分配,对照组仅行TACE治疗,研究组则采用TACE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连续治疗4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随访观察远期生存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病人各41例,治疗后1个月时对照组肿瘤控制率(DCR)为80.49%,研究组DCR为92.6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3,P=0.105);治疗后3个月时研究组DCR为87.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46)。治疗前,研究组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及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水平分别为(82.74±5.77)μg/L、(90.27±4.67)μg/L及(148.74±62.15)mg/L,对照组3项指标水平依次为(84.28±6.02)μg/L、(89.74±5.32)μg/L、(156.20±41.03)mg/L,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t=0.48,t=0.64,P>0.05);治疗后研究组AFP、GP-73及AFP-L水平分别为(14.22±2.60)μg/L、(49.39±5.63)μg/L、(82.41±21.75)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13±6.21)μg/L、(65.28±3.74)μg/L、(117.20±35.62)m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1,t=15.05,t=5.34,P<0.05)。治疗前,研究组CD4+、CD8+及CD4+/CD8+水平分别为(29.17±6.33)%、(27.86±3.92)%、(1.04±0.25),对照组依次为(28.63±5.41)%、(28.53±4.63)%及(1.01±0.2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t=0.73,t=0.60,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CD4+/CD8+水平分别为(36.28±4.11)%、(1.33±0.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52±5.01)%及(1.09±0.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t=3.00,P<0.05)。治疗前,研究组CD151、CD168、CD9及CD63分别为(94.18±18.33)%、(96.27±16.08)%、(98.52±16.33)%、(94.57±10.96)%,对照组4项数据水平依次为(96.31±21.05)%、(97.24±14.20)%、(99.36±17.41)%、(93.64±12.6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t=0.29,t=0.23,t=0.36,P>0.05);治疗后研究组CD151、CD168指标水平分别为(32.06±6.34)%、(31.28±4.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7.36±15.03)%、(76.34±11.52)%,而CD9及CD63水平分别为(210.54±27.12)%、(247.02±30.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4.52±12.94)%、(110.32±16.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1,t=23.13,t=22.59,t=25.50,P<0.05)。治疗后随访36~48个月,研究组失访3例,总生存率为47.37%,对照组失访1例,总生存率为2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P=0.040)。研究组≥3级毒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16%,与对照组2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6,P=0.117)。结论 TACE联合PD-1治疗晚期PLC可降低机体肿瘤标志物水平、提升病人的免疫功能及近期疗效,同时可延长病人远期生存率,严重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信迪利单抗 疗效 生存率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和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肝细胞癌现状和进展
10
作者 张岩基 王汇源 +1 位作者 李浩 段旭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9-1044,共6页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是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和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我国肝细胞癌(HCC)患者确诊时大多为中晚期,已无法接受根治性治疗。目前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为主的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治疗已成为不可切除HCC主流...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是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和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我国肝细胞癌(HCC)患者确诊时大多为中晚期,已无法接受根治性治疗。目前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为主的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治疗已成为不可切除HCC主流治疗方案,而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作为一种新选择受到广泛关注。该文综述了TACE联合HAIC治疗HCC研究新进展,得出结论为TACE联合HAIC对不可切除的BCLC分期C期、巨块型HCC及门静脉受侵患者的疗效优于TACE,但对BCLC分期A/B期患者的疗效与TACE无明显差异。希望能为临床HCC患者治疗提供有效建议,并为进一步规范TACE及后期HAIC,设计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动脉灌注化疗
下载PDF
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及其联合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对比
11
作者 靳成岳 阳威 +3 位作者 杨文才 陈利芳 李扬扬 邱飞凤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8-487,共10页
目的:对比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与单纯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 目的:对比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与单纯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156例2018年3月至2021年10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中晚期肝细胞癌且接受TACE-HAIC联合(55例)及单纯TACE(101例)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消除组间差异,对比不同队列组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时间及肿瘤应答率。同时,对比不同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PSM调整前队列中,TACE-HAIC联合治疗组中位OS时间(19.7个月vs.9.8个月,P=0.010)和中位PFS时间(10.7个月vs.5.1个月,P=0.008)显著优于单纯TACE治疗组。在肿瘤应答率方面,TACE-HAIC联合和单纯TACE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23.6%vs.16.8%,P=0.3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ACE-HAIC联合治疗组疾病控制率(DCR,72.7%vs.60.4%,P=0.024)更优于单纯TACE治疗组。经过1∶1 PSM后,获得78例匹配后队列。在PSM队列中,TACE-HAIC联合治疗组中位OS及PFS时间分别为19.1和10.7个月,而单纯TACE中位OS及PFS时间分别为7.4和5.0个月,TACE-HAIC联合治疗组生存获益更优(P<0.05)。在肿瘤应答方面,联合治疗在整体应答率及DCR更具优势,而组间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TACE-HAIC联合和单纯TACE治疗组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单纯TACE治疗,TACE-HAIC联合方案治疗中晚期HCC具有更优的生存获益及肿瘤应答率且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化疗栓塞 动脉灌注化疗 细胞癌 倾向性匹配
下载PDF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配合下肢早期功能锻炼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梅青 《医疗装备》 2024年第2期107-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配合下肢早期功能锻炼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74例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栓预防措施,试验...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配合下肢早期功能锻炼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74例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栓预防措施,试验组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配合下肢早期功能锻炼。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纤维蛋白原(FIB)]、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低切(LBV)及全血黏度高切(HBV)]水平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试验组PT、APTT均长于对照组,FIB、PV、LBV、HB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配合下肢早期功能锻炼干预可有效延长TACE术后患者的PT、APTT,降低FIB水平和血液黏稠度,提高下肢DVT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波压力治疗 下肢早期功能锻炼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指标与生命质量的影响
13
作者 王建锋 王加寿 +1 位作者 徐志涛 汪巧玲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9期42-45,共4页
目的分析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指标与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上饶市人民医院治疗的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 目的分析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指标与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上饶市人民医院治疗的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研究组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比价两组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生命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VEGF、TNF-α及bF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精力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低于对照组的3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促进患者血清指标水平恢复,改善其生命质量,增强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原发性 血清指标 生命质量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肝细胞靶向免疫治疗对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治疗效果
14
作者 王爱华 林丛 +3 位作者 崔豹 刘晶磊 李亮 梁志会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3期3546-3550,共5页
目的 分析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肝细胞靶向免疫对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00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196例和对照组104例... 目的 分析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肝细胞靶向免疫对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00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196例和对照组104例,其中研究组患者给予TACE联合靶向免疫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TACE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肿瘤直径、疾病缓解情况、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等。结果 治疗前2组肿瘤直径无明显差异,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肿瘤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客观缓解率(ORR)54.08%、疾病控制率(DCR)94.89%,对照组ORR 26.92%、DCR 80.7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为81.12%和49.04%,12个月生存率为62.76%和36.54%,18个月生存率为44.39%和2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发生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肝细胞靶向免疫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能够缩小肿瘤直径、缓解病情、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和改善预后,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未显著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巨块型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靶向药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及其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
15
作者 武文华 蔡芝芳 +2 位作者 李亚萍 贾晓黎 党双锁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27-930,共4页
目的分析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其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院诊治的92例PLC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分别接受TACE治疗或TACE联... 目的分析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其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院诊治的92例PLC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分别接受TACE治疗或TACE联合RFA治疗,随访3年。采用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近期有效(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率为8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7%(P<0.05);在治疗1年后,观察组44例生存者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5.1±2.0)ng/L、(97.3±12.2)ng/L和(47.8±5.8)pg/mL,显著低于38例对照组【分别为(8.2±1.6)ng/L、(110.3±15.5)ng/L和(53.5±6.8)pg/mL,P<0.05】,而血清IL-2水平为(3.4±0.4)ng/L,显著高于对照组【(3.0±0.5)ng/L,P<0.05】;观察组1 a、2 a和3 a生存率分别为95.7%、84.8%和78.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65.2%和54.4%(P<0.05)。结论采取TACE联合RFA治疗PLC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较好,不仅杀灭肿瘤更完全,可能还能改善机体细胞因子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动脉栓塞化疗术 射频消融术 细胞因子 治疗
下载PDF
鸦胆子油乳联合阿帕替尼+经肝化疗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癌对免疫功能、肝功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16
作者 张文静 王晓霞 +3 位作者 吉祥 李卓然 巩茳凯 侯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8-102,共5页
目的分析鸦胆子注射液联合阿帕替尼+经肝化疗动脉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肝癌对免疫功能、肝功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122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目的分析鸦胆子注射液联合阿帕替尼+经肝化疗动脉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肝癌对免疫功能、肝功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122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采用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观察组6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鸦胆子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肝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及1年生存期等。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37.70%(23/61),疾病控制率为95.08%(58/61),高于对照组的19.67%(12/61)、81.97%(50/6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_(4)^(+)T细胞(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 positive T cells,CD_(4)^(+))、CD_(4)^(+)/CD_(8)^(+)水平高于对照组,CD_(8)^(+)T细胞(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 positive T cells,CD_(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生存率为85.25%,高于对照组的73.7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肝癌患者一年总体累积生存曲线图结果显示差异显著(P<0.05)。结论鸦胆子注射液联合阿帕替尼+经肝化疗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癌能有效提高近期疗效,促进患者肝功能改善,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注射液 阿帕替尼 经肝化疗动脉栓塞 功能 免疫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靶免药物治疗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护理
17
作者 王彤 彭玉娜 +1 位作者 万海英 马静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4期100-102,共3页
总结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靶免药物治疗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提高风险预判能力;落实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预防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以对症治疗为基础,处理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制订延续... 总结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靶免药物治疗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提高风险预判能力;落实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预防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以对症治疗为基础,处理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制订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建立长期随访方案。通过实施优质、规范、准确的治疗及护理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该患者出院后随访配合程度较高,后续规律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动脉灌注化疗 靶免药物治疗 假性动脉 护理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抗PD-1抗体及仑伐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肝癌临床研究
18
作者 王志梅 王耀明 +2 位作者 郑广才 罗学权 李壑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75-0078,共4页
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抗PD-1抗体及仑伐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肝癌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不可切除肝细胞肝癌患者2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研究组选择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抗PD-1抗... 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抗PD-1抗体及仑伐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肝癌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不可切除肝细胞肝癌患者2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研究组选择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抗PD-1抗体及仑伐替尼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研究组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更低(P<0.05);研究的肝外转移率、肝内复发率更低且生存率更高(P<0.05)。结论 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抗PD-1抗体及仑伐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肝癌的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抑制肿瘤增长,改善肿瘤标志物水平,减低复发率和不良作用发生率,提高生存几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灌注化疗 抗PD-1抗体 仑伐替尼 联合治疗 不可切除细胞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肝动脉化疗栓塞单独/联合靶免治疗在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中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灵溪 李妹 +4 位作者 付艺伟 路丽霞 马晓萱 王荣琦 南月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4033-4039,共7页
背景 中晚期肝癌治疗面临挑战,寻求有效评估及改善疗法成为研究重点,其中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免疫疗法显示出潜力,但需进一步验证其疗效与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TACE单独/联合靶免治疗在中... 背景 中晚期肝癌治疗面临挑战,寻求有效评估及改善疗法成为研究重点,其中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免疫疗法显示出潜力,但需进一步验证其疗效与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TACE单独/联合靶免治疗在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7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113例初治中晚期肝癌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TACE组(n=66)、TACE联合靶向治疗组(n=22)、TACE联合靶免治疗组(n=25),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VEGF、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等肿瘤标志物检测。根据改良的实体瘤反应评估标准(mRECIST)于治疗3、6、12个月后进行随访以评价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分析患者的疾病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并绘制生存曲线。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VEGF及相关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TACE组、TACE联合靶向治疗组及TACE联合靶免治疗组随访12个月的ORR分别为17.14%(6/35)、33.33%(4/12)、54.55%(6/11),DCR分别为28.57%(10/35)、41.67%(5/12)、72.73%(8/11),治疗12个月的TACE联合靶免治疗组的ORR和DCR高于TACE组(P<0.05)。TACE联合靶免治疗组中位PFS(15.039个月)高于TACE组(8.757个月)和TACE联合靶向治疗组(9.680个月)(P<0.05)。TACE联合靶免治疗组随访12个月行TACE次数低于TACE组和TACE联合靶向治疗组(P<0.05)。TACE联合靶向治疗组和TACE联合靶免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差值高于TACE组(P<0.05)。治疗前后血清VEGF差值预测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8(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9、0.629。血清VEGF联合PIVKA-Ⅱ、VEGF联合AFP、VEGF联合AFP及PIVKA-Ⅱ预测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的AUC分别为0.781、0.869、0.872(P<0.001)。结论 TACE联合靶免治疗能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延长患者PFS。患者血清VEGF可作为临床疗效评估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原发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动脉化疗栓塞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96
20
作者 武中林 李智岗 +3 位作者 吴晓云 吴勇超 荣小翠 李顺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92-1296,共5页
目的比较经导管肝动脉栓塞(TAE)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在原发性肝癌(PLC)介入治疗中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PLC患者258例,将患者按照采取的治疗方法分为TAE组(n=91)和TACE组(n=167)... 目的比较经导管肝动脉栓塞(TAE)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在原发性肝癌(PLC)介入治疗中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PLC患者258例,将患者按照采取的治疗方法分为TAE组(n=91)和TACE组(n=167)。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TAE组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术,TACE组行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以首次介入治疗为起点,以患者死亡或截至随访时间为终点,随访截止时间为2014-12-31。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TAE组与TACE组生存率。结果两组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E组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5.1%、24.2%、14.7%,中位生存时间为12.0个月;TACE组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3.3%、30.5%、20.4%,中位生存时间为14.6个月,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8,P=0.313)。当肿瘤直径>10 cm时,TAE组(n=17)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7.6%、5.9%、0,TACE组(n=18)分别为44.4%、33.3%、27.8%,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2,P=0.017)。结论 TAE与TACE是治疗中晚期PLC的有效方法,两者的远期疗效无差异,但当肿瘤直径>10 cm时,TACE的远期疗效优于T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动脉栓塞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