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手术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血清及B型钠尿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洋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手术(TR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血清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该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0例,根据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手术(TR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血清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该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0例,根据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TFI),观察组采用TRI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临床疗效、心功能、血清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水平,并统计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及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BNP、MMP-9水平较对照组低,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比对照组(26.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I与TFI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TRI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心功能恢复较好,且利于调节术后血清BNP、MMP-9水平,是治疗冠心病患者首选的微创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手术 经股动脉途径介入 冠心病 心功能 血清BNP水平 并发症
下载PDF
分析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2
作者 陈希迅 王淑华 《中国农村卫生》 2015年第9期74-74,共1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血管患者12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血管患者12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发生的几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发生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 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不同途径穿刺介入术治疗高龄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晏异 王萱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3期50-51,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途径穿刺介入术治疗高龄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90例高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途径穿刺介入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桡动脉途... 目的分析不同途径穿刺介入术治疗高龄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90例高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途径穿刺介入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桡动脉途径穿刺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造影时间、X线曝光时间、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X线曝光时间、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造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高龄冠心病患者行经股动脉途径和桡动脉途径穿刺介入术治疗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经桡动脉途径穿刺介入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缩短患者预后的恢复周期,因此其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股动脉途径穿刺介入 经桡动脉途径穿刺介入 高龄冠心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