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9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肺动脉导管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症一例
1
作者 梁志会 崔进国 潘新元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266-266,共1页
关键词 经肺动脉导管溶栓治疗 肺动脉栓塞症 彩色多谱勒 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可回收腔静脉滤器在溶栓导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尹存平 陈翠菊 +5 位作者 郭曙光 周兴立 苏宏斌 段丽红 谢登波 傅艳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7-218,共2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作为血管外科常见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引起的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造成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可降低PE的发生和...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作为血管外科常见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引起的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造成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可降低PE的发生和预防致死性PE,其中近年可回收性IVC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得到证实并有了很大发展。在下肢DVT形成的治疗中,溶栓导管作为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手段,在临床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 可回收腔静脉滤器 导管治疗 溶栓导管 临床研究 预防 下腔静脉滤器
下载PDF
选择性导管溶栓治疗急性大面积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被引量:2
3
作者 冯海 陈学明 +5 位作者 张志文 李晨宇 房杰 张喆 朱仁明 于宏志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2期894-898,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溶栓导管进行选择性肺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大面积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间,符合标准的26例患者;将溶栓导管(Uni Fuse-infusion system)选择性置入肺动脉血栓主体中,导管前... 目的:探讨应用溶栓导管进行选择性肺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大面积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间,符合标准的26例患者;将溶栓导管(Uni Fuse-infusion system)选择性置入肺动脉血栓主体中,导管前端置放于目标肺段动脉。溶栓方案为术中推注尿激酶25万U。术后以输液泵连接溶栓导管泵入尿激酶25^-50万U/24小时(溶解于1 000m L0.9%氯化钠液)进行持续溶栓72小时;每间隔4小时推注溶栓液20m L。术后第4天再次行肺动脉造影及测量肺动脉压(s PAP),并拔除溶栓导管。评价比较溶栓前后临床症状及客观指标;指标包括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s PAP、外周动脉氧分压(Pa O2)和米勒指数(miller index,MI)。结果:此组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19~82岁,平均年龄(49.9±18.8)岁;发病时间4小时~8天。病变累及左肺动脉8例,右肺动脉10例,双肺动脉8例。26例均获得技术成功;置管途径经股静脉22例/次,经右锁骨下静脉12例/次;8例双肺动脉栓塞者同期分别向左右肺动脉置入溶栓导管各1根。溶栓后呼吸困难、咳嗽不同程度缓解,胸痛、喀血及晕厥均消失,无呼吸困难一过性加重者,临床成功率为100%。SI由[术前(1.74±0.38)降至术后(0.71±0.09),P<0.01],Pa O2由[术前(52.78±6.92)%升至术后(85.98±5.91)%,P<0.01],s PAP由[术前(65.19±8.22)mm Hg(1mm Hg=0.133k Pa)降至术后(34.42±4.05)mm Hg,P<0.01],MI由[术前(0.69±0.09)降至术后(0.33±0.06),P<0.01]。平均每例尿激酶用量(129.81±22.38)万U。术中有2例在导丝通过右心室时出现一过性室性期前收缩,其前端到达肺动脉后早搏消失;术后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血肿2例,拔除鞘管后加压包扎而愈;消化道出血1例,均经保守治疗而愈,未予以输血。结论:选择性肺动脉置管溶栓对于急性大面积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血栓栓塞症 休克 导管介入治疗 溶栓 尿激酶
下载PDF
导管碎栓联合溶栓治疗减轻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氧化应激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冉继朋 刘子腾 +1 位作者 张莎莎 张静波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3年第5期402-405,416,共5页
目的:探究导管碎栓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APE)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高危APE患者186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传统溶栓组和导管溶栓组,每组93例。传统溶栓组采用尿激酶传统溶栓治疗,导管溶栓组采用猪尾导管... 目的:探究导管碎栓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APE)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高危APE患者186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传统溶栓组和导管溶栓组,每组93例。传统溶栓组采用尿激酶传统溶栓治疗,导管溶栓组采用猪尾导管联合溶栓治疗。观察2组患者血气、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反应指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导管溶栓组血流动力学、丙二醛(MDA)、平均肺动脉压、B型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水平低于传统溶栓组,右心房直径小于传统溶栓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溶栓组,血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传统溶栓组(P均<0.05)。结论:导管碎栓联合溶栓治疗可有效降低APE患者MDA水平,上调SOD及GSH-px水平,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碎栓 溶栓治疗 急性肺动脉栓塞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导管碎栓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葛坤元 程宝亮 +2 位作者 余超 陈秀峰 蒋晓东 《中外医疗》 2016年第29期137-139,共3页
目的 探讨导管碎栓溶栓治疗高危肺动脉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1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44例,经肺动脉内导管碎栓和局部持续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处理前后肺循环改善情况,分析心肺血流动力学... 目的 探讨导管碎栓溶栓治疗高危肺动脉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1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44例,经肺动脉内导管碎栓和局部持续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处理前后肺循环改善情况,分析心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 44例高危肺栓塞患者,术前心率、动脉血氧分压和血压分别为(120±26.86)次/min、(72±10.48)mm Hg和(88.12±10.86)mm Hg。术后分别为(81±7.84)次/min、(93.76±6.14)mm Hg和(130.22±14.16)mm H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7-60个月,36例疗效持续,1例复发,3例因原发肿瘤死亡,4例失访。结论 肺动脉导管碎溶栓治疗对肺栓塞患者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无明显并发症,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肺栓塞 尿激酶 介入治疗 肺动脉 溶栓
下载PDF
单纯抗凝与导管内溶栓加抗凝治疗肺动脉栓塞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慈晓 虞希祥 林晓杰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9-20,共2页
目的 评价单纯抗凝与导管内溶栓加抗凝治疗肺动脉栓塞疗效对比。方法 经肺动脉造影或增强螺旋CT证实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63例, 随机分两组, 一组单纯肝素抗凝32例, 另一组导管内尿激酶溶栓加肝素抗凝31例。结果 单纯抗凝治疗总有效... 目的 评价单纯抗凝与导管内溶栓加抗凝治疗肺动脉栓塞疗效对比。方法 经肺动脉造影或增强螺旋CT证实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63例, 随机分两组, 一组单纯肝素抗凝32例, 另一组导管内尿激酶溶栓加肝素抗凝31例。结果 单纯抗凝治疗总有效率96 7%; 导管内溶栓加抗凝治疗总有效率100%, 但临床症状改善较快。单纯抗凝无效1例, 经导管内溶栓后好转。经导管内溶栓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本观察无1例死亡。结论 单纯抗凝与导管内溶栓加抗凝治疗总有效率相近, 无并发症出现。所以对无血液动力学改变的急性肺动脉栓塞单纯肝素抗凝即可取得确切疗效, 可降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溶栓 抗凝治疗 疗效对比分析 单纯 急性肺动脉栓塞 血液动力学改变 增强螺旋CT 经肺动脉造影 肝素抗凝 总有效率 尿激酶溶栓 消化道出血 症状改善 无并发症 溶栓 低风险 出现
下载PDF
肺动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37例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海涛 党永康 +2 位作者 杨柳 鲍永涛 郭建全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3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肺动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效果。方法:对37例肺动脉置管溶栓治疗肺栓塞患者完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的患者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呼吸困难者32例,胸痛23例,咯血者仅9例,92%的患者存在低氧...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肺动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效果。方法:对37例肺动脉置管溶栓治疗肺栓塞患者完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的患者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呼吸困难者32例,胸痛23例,咯血者仅9例,92%的患者存在低氧血症,47%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所有患者经64排螺旋CT肺动脉增强扫描明确诊断,放置滤器后留置肺动脉导管溶栓治疗7~10 d,复查CT进行比对,有效100%,显效67.6%,无1例死亡。结论:肺栓塞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和胸痛,体征以呼吸增快、口唇发绀等为主;其最常见诱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64排螺旋CT肺动脉增强扫描能够明确诊断,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留置肺动脉导管溶栓治疗,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动脉导管溶栓
下载PDF
导管血栓捣碎与局部溶栓术治疗肺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
8
作者 徐建红 王蓓 张华 《上海护理》 2004年第2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导管血栓捣碎 局部溶栓 联合治疗 肺动脉栓塞 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在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行经肺动脉内导管碎栓介入治疗中的效果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罗祥 宋韵 +2 位作者 郭春丽 和建武 秦皓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行经肺动脉内导管碎栓介入治疗中,局部灌注瑞替普酶(r-PA)溶栓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54例高危肺动脉栓塞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30例,患者均行一般治疗、低分子肝素钠... 目的:探讨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行经肺动脉内导管碎栓介入治疗中,局部灌注瑞替普酶(r-PA)溶栓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54例高危肺动脉栓塞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30例,患者均行一般治疗、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介入碎栓治疗和经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局部灌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治疗组则给予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结果:(1)两组溶栓治疗3d后血流变(HR)和风湿因子(RF)明显减慢,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血氧饱和度(SaO_2)等血气分析指标也较前明显改善,两组各自溶栓前、后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瑞替普酶)溶栓后差异较对照组(阿替普酶)更为显著。(2)溶栓3d后,治疗组30例中,治愈30.00%,显效50.00%,无效13.33%,无恶化和死亡病例,总治疗效果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24例中,治愈25.00%,显效50.00%,无效25.00%,其中恶化1例(4.17%),无死亡病例,总治疗效果有效率75.00%。治疗组治愈率30.00%显著高于对照组25.00%(P<0.05);治疗组总治疗效果有效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0.05)。(3)溶栓治疗后,治疗组出血率13.33%,对照组出血率12.50%,两组溶栓治疗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在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行经肺动脉内导管碎栓介入治疗中疗效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替普酶 肺动脉栓塞 经肺动脉导管碎栓介入治疗 疗效 溶栓 并发症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通过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王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43-0046,共4页
观察急性脑梗死通过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15日至2022年3月1日本院接受治疗的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治疗转愈率高于参照组(P<0.05)... 观察急性脑梗死通过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15日至2022年3月1日本院接受治疗的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治疗转愈率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死亡率、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NSE表达水平、S100B表达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对神经系统以及小血管的损伤,对预防不良事件出现也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重组人尿激酶原在高危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导管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国锋 胡光超 李乃选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1182-1185,1200,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尿激酶原在高危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APE)患者导管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收治的33例高危APE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 目的探讨重组人尿激酶原在高危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APE)患者导管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收治的33例高危APE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_(A-a)O_(2))]、右心功能指标[肺动脉压(PAP)、右心室内径]以及出血情况(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咯血)。观察患者住院期间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随访6个月,测量肺动脉压力,评估患者是否出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结果33例APE患者均成功完成导管接触性溶栓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困难、胸闷及憋喘等症状均明显好转或消失。住院期间,APTT为(54.4±2.88)s,PT为(16.0±2.36)s,TT为(29.9±9.66)s。血管造影显示肺动脉栓塞部位均再通,效果满意。术后,33例患者的血气指标及右心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出血情况。随访6个月,33例患者均未出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结论高危APE患者接受导管注入重组人尿激酶原接触溶栓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气指标及右心功能,均未发生再次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状,未遗留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尿激酶原 导管接触性溶栓 肺动脉血栓栓塞
下载PDF
230例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对症治疗、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的住院转归 被引量:27
12
作者 邹治鹏 何建国 +6 位作者 程显声 赵彦芬 陈白屏 高莹 熊长明 倪新海 荆志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介绍对症治疗、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3种治疗方法治疗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或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急性再发患者的住院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74-2002年的28年来我院住院收治的230例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或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急... 目的:介绍对症治疗、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3种治疗方法治疗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或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急性再发患者的住院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74-2002年的28年来我院住院收治的230例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或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急性再发患者经对症治疗、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3种治疗方法的住院有效率、显效率和病死率。结果:对症治疗、单纯抗凝和溶栓+抗凝治疗的住院总有效率分别为60.0%、91.5%和96.6%;其中住院显效率分别为0、0.9%和42.7%;住院病死率分别为17.1%、4.7%和3.4%。结论:通过回顾性临床分析表明,对症治疗、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对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或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急性再发患者均有效。由于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受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对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不能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抗凝治疗 溶栓治疗 对症治疗
下载PDF
嵴内型和肺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的经导管封堵治疗 被引量:24
13
作者 秦永文 赵仙先 +4 位作者 吴弘 王尔松 郑兴 丁继军 曹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486-489,共4页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偏心型室间隔缺损 (VSD)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嵴内型 (IVSD)和肺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 (SV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 8例VSD患者 ,其中IVSD 2 2例 ,SVSD 6例。封堵器由 2个圆形盘片和连接腰组成 ,腰部长 2mm ,两侧盘...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偏心型室间隔缺损 (VSD)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嵴内型 (IVSD)和肺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 (SV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 8例VSD患者 ,其中IVSD 2 2例 ,SVSD 6例。封堵器由 2个圆形盘片和连接腰组成 ,腰部长 2mm ,两侧盘片呈不对称型 ,左心室侧的盘片呈偏心型 ,靠主动脉侧的边缘为 0mm ,与其相对的边缘为 6mm ,右心室的盘片比腰部直径大 4mm。在X线透视和经胸超声引导下 ,经 7~ 10F鞘管通过股静脉途径放置封堵器。结果 左心室造影测量的缺损直径 2~ 12mm ,平均(4 .4 5± 1.93)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 0~ 1mm ,平均 (0 .35± 0 .5 )mm。 2 2例IVSSD患者封堵全部成功 ,6例SVSD中 4例封堵治疗成功 ,1例合并微量主动脉瓣返流。 2例因缺损大而放弃封堵治疗。未发生其他并发症。X线曝光时间 9~ 4 0min ,平均 (14 .1± 5 .2 )min ,操作时间 4 0~ 15 0min ,平均 (5 9.8± 17.8)mm。结论 国产偏心型VSD封堵器可以成功封堵IVSD和部分SVSD ,近期疗效佳 ,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封堵器 肺动脉 室间隔缺损 VSD 导管封堵 患者 并发症 腰部 随访观察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Amplatzer法封堵治疗的临床应用──12例初步报告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连军 蒋世良 +6 位作者 赵世华 徐仲英 郑宏 张戈军 金敬琳 张庆桥 戴汝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SPH)的初步疗效。方法:对 12例(女 9例,男 3例)PDA合并 SPH患者实施封堵治疗。其中10例采用 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SPH)的初步疗效。方法:对 12例(女 9例,男 3例)PDA合并 SPH患者实施封堵治疗。其中10例采用 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2例采用 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结果:全组12例PDA封堵器均放置成功。11例PDA封堵后30分至1小时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均明显降低。1例封堵术后即刻肺动脉压无变化。术后36小时彩色多普勒估测肺动脉压明显下降,封堵术后30分降主动脉造影,无残余分流9例,微量残余分流2例,少量残余分流1例。全组术后24~48小时彩色多普勒检查,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均完全消失。无重要并发症发生。随访1~24个月(平均8个月),患者症状改善,11例心脏缩小,无1例发生再通。 结论:采用 Amplatzer法封堵治疗 PDA合并 SPH,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AMPLATZER法 肺动脉高压 治疗 临床应用 病例报告
下载PDF
Fogarty导管取栓术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体会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光新 张曙光 +3 位作者 于振海 许崇恩 阮长乐 李兆亭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91-392,共2页
回顾性分析 1993年以来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加溶栓和抗凝药物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 43例 ,其中 37例伴有心房纤颤。发生在髂动脉 8例 ,股动脉 2 2例 ,动脉 7例 ,肱动脉 3例 ,胫腓干动脉 2例 ,桡尺动脉 1例。结果按Cooley标准 :优 39... 回顾性分析 1993年以来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加溶栓和抗凝药物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 43例 ,其中 37例伴有心房纤颤。发生在髂动脉 8例 ,股动脉 2 2例 ,动脉 7例 ,肱动脉 3例 ,胫腓干动脉 2例 ,桡尺动脉 1例。结果按Cooley标准 :优 39例 ,良 3例 ,差 1例 ;总有效率为 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GARTY导管 溶栓治疗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 抗凝药物 动脉内注射
下载PDF
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廷亮 王玉林 +5 位作者 梁皓 庄建新 张建军 韩波 韩秀珍 汪翼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 :评价经导管堵闭法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1 998年 1 2月~2 0 0 2年 4月对 1 4例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PDA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 ,男 4例 ,女 1 0例 ;年龄 7~ 36月 ,平均 1 4 .8± 4 .... 目的 :评价经导管堵闭法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1 998年 1 2月~2 0 0 2年 4月对 1 4例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PDA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 ,男 4例 ,女 1 0例 ;年龄 7~ 36月 ,平均 1 4 .8± 4 .6月 ;体重 6 .5~ 1 3 .5kg ,平均 1 1 .0± 2 .3kg ;行左、右心导管检查及主动脉弓降部造影 ,确定PDA位置、形状及直径 ,以AGA公司蘑菇伞堵闭器行介入治疗。结果 :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PDA属Krichenko形态A1型 8例 ,A2型 5例 ,B2型 1例 ;Qp/Qs2 .1~ 5 .7,平均 3 .4± 1 .2 ;最窄内径 3 .4~ 1 0 .8mm ,平均 4 .8± 2 .9mm ;术前肺动脉压为 67.0± 2 4 .6/ 37.8± 8.9mmHg ,主动脉压为 88.5± 1 4 .6/ 4 6 .5± 1 1 3mmHg。 1 4例患儿均应用蘑菇伞堵闭器堵闭 ,成功率 1 0 0 % ;术后 30min心血管造影显示 ,5例可见极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2 4h心脏彩超复查 2例有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1月彩超复查 1例有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3月复查皆无残余分流 ;术后 30min肺动脉压降为 39.8± 1 3 .3/ 2 0 .2± 1 2 .3mmHg,主动脉压升至 95 .6± 1 8.4/ 58.0±1 2 1mmHg ,住院天数 4~ 2 7天 ,平均 9.8± 5 .3天 ;术后住院天数 2~ 9天 ,平均 4 .3± 1 .8天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肺动脉高压 栓塞 治疗
下载PDF
导管介入治疗新生儿肺动脉瓣狭窄及闭锁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杰贤 张永勤 +1 位作者 柴云飞 李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18-2720,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肺动脉瓣狭窄(critical pulmonary stenosis,CPS)及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 with ventricular septum,PA/IVS)导管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 2006年1月到2009年12月,18例新生儿(其中2例早产儿)危...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肺动脉瓣狭窄(critical pulmonary stenosis,CPS)及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 with ventricular septum,PA/IVS)导管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 2006年1月到2009年12月,18例新生儿(其中2例早产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CPS13例,PA/IVS5例)采用经导管介入治疗术。经鼻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以异丙酚、芬太尼、爱可松维持麻醉。术前及术中使用前列腺素E1开放动脉导管,吸氧浓度为40%~60%,监测SPO2、ECG、SBP、T、ETCO2、出血及尿量。PA/IVS患儿先行射频瓣膜打孔再行球囊瓣膜扩张术。结果 17例介入治疗成功,PBPV后血压由(47.9±4.8)mmHg降低至(41.2±3.6)mmHg,SPO2由术前(64.4±3.65)%上升为(87.6±6.6)%,至手术结束血压回升至正常,SPO2上升至(92.4±6.7)%。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新生儿CPS、PA/IVS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快,加强术中麻醉管理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肺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导管介入治疗 新生儿 麻醉
下载PDF
经导管溶栓治疗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史伟浩 何勍 +3 位作者 朱磊 谭晋韵 王劲松 余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8期3249-325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3月就诊于华山医院的急性下肢动脉缺血行导管溶栓治疗的病例共26例,采用尿激酶溶栓,观察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23例患者通过溶栓治疗动... 目的探讨采用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3月就诊于华山医院的急性下肢动脉缺血行导管溶栓治疗的病例共26例,采用尿激酶溶栓,观察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23例患者通过溶栓治疗动脉得以成功开通,2例患者行膝下截肢,1例患者最终行切开取栓。本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无导管溶栓直接相关的并发症,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心功能不全1例,均经内科治疗1周缓解。结论导管溶栓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溶栓 下肢 动脉 缺血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7
19
作者 代政学 李毓杰 +6 位作者 王垒 张玉顺 王海昌 贾国良 李寰 刘建平 王小燕 《心脏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545-548,共4页
目的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 (SPH) ,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全组 15例 ,年龄 2 5± 2 2 (5~ 54)岁。PDA最窄处直径为 11± 4(8~ 18) mm。 PDA 8例采用 AmplatzerPDA封堵... 目的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 (SPH) ,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全组 15例 ,年龄 2 5± 2 2 (5~ 54)岁。PDA最窄处直径为 11± 4(8~ 18) mm。 PDA 8例采用 AmplatzerPDA封堵器治疗 ,7例采用 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封堵后 3 0 min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 ,术后 1d及 1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 PDA再通。结果 :14例 (93 ) %封堵后 3 0 min至 1h肺动脉收缩压由 90~ 150 (10 6± 2 7) mm Hg降至 45~ 110 (65± 2 1) mm Hg,肺动脉平均压由 60~ 10 5(82± 2 1) mm Hg降至 2 6~ 65(50± 19) mm Hg。 1例封堵后 3 0 min至 1h肺动脉收缩压无下降 ,反而有轻度上升 ,考虑为阻力性重度肺动脉高压 ,撤出封堵器。 6例主动脉压力有不同程度增高。术后 3 0 min降主动脉造影示 ,5例存在微至少量残余分流 ,10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在术后 2 4h2例仍存在微至少量残余分流 ,其中 1例并发溶血 ,48h后行外科 PDA缝合术。其余病例术后 1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结论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 PDA并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重度肺动脉高压 介入治疗 AMPLATZER封堵器 并发症 疗效评价
下载PDF
肺动脉栓塞不同分型栓子溶栓治疗前后CT对照 被引量:4
20
作者 左敏静 李晓 +2 位作者 黄小宁 黄水平 万金华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30-31,46,共3页
目的利用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对比分析肺动脉栓塞(PE)不同分型栓子溶栓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0例187支肺动脉栓塞,将栓子分为四型:中心型(79支)、附壁凸起型(34支)、附壁凹陷型(18支)和完全充盈型(56支)。观察溶栓治疗前后相对应... 目的利用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对比分析肺动脉栓塞(PE)不同分型栓子溶栓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0例187支肺动脉栓塞,将栓子分为四型:中心型(79支)、附壁凸起型(34支)、附壁凹陷型(18支)和完全充盈型(56支)。观察溶栓治疗前后相对应受累肺动脉分支,对比不同栓子分型的溶栓治疗效果。结果附壁凹陷型溶栓治疗效果有效率为(27.8%)较中心型、附壁凸起型和完全充盈型差(有效率分别为84.8%、79.4%、66.1%)(均P<0.05)。结论明确不同分型栓子与溶栓治疗效果的关系,能为PE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血管造影 肺动脉栓塞 溶栓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