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被引量:35
1
作者 张佩 夏世文 +1 位作者 祝华平 彭斯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6期95-98,114,共5页
目的探讨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技术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胎龄26~34周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早产儿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 目的探讨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技术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胎龄26~34周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早产儿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组,20例)和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组,20例),LISA组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下经直接喉镜直视下向气管内置入5F胃管并缓慢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INSURE组采用气管插管注入PS,拔管后行NCPAP,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呼吸机参数需求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LISA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1例、心动过缓1例、呼吸暂停0例、生后72 h内机械通气1例,明显低于INSURE组的SpO2下降9例、心动过缓8例、呼吸暂停8例、生后72 h内机械通气7例;LISA组6 h后氧浓度下降比例为19%,高于INSURE组的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再次使用PS、死亡率、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颅内出血等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LISA是治疗RDS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物质 INSURE技术 微创表面活性物质给药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下载PDF
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技术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被引量:13
2
作者 高志礼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观察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RDSN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予气管插... 目的:观察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RDSN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SURE)治疗,研究组予LISA技术联合N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O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CO2和FiO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A技术联合NCPAP治疗RDSN效果较好,可改善患儿血气和呼吸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胃管微创注入表面活性物质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技术联合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
3
作者 孙翠翠 刘金凤 +2 位作者 吴爱华 刘玉晔 刘芳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7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联合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NRDS患儿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两组患儿均予... 目的探讨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联合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NRDS患儿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两组患儿均予咖啡因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猪肺磷脂注射液(经LISA技术注入)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皮质氧饱和度、脑血氧定量指数、脑氧代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转化生长因子β1、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3%(P<0.05)。结论微创注入LISA技术联合咖啡因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和脑代谢指标,抑制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微创注入表面活性物质技术 磷脂注射液 咖啡因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氧状态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4
作者 郭小霞 谢秀春 +2 位作者 吴夏颖 王苗 李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9期83-87,共5页
目的分析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血氧状态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取2017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7... 目的分析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血氧状态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取2017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和观察组(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NC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经胃管微创注入PS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吸入氧浓度(Fi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及Fi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IL-18水平及WB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呼吸系统阻力(Rrs)、肺动态顺应性(Cr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Rrs低于对照组,Crs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胃管微创注入PS联合NCPAP可减轻NRDS患儿的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肺功能及血氧状态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微创注入 表面活性物质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氧状态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5
作者 卢维城 魏海波 陈有平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233-3235,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技术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72例27~34周RDS早产儿进行随机分组,分为LISA组(38例)和INSURE组(34例)... 目的探讨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技术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72例27~34周RDS早产儿进行随机分组,分为LISA组(38例)和INSURE组(34例),LISA组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下经直接喉镜直视下向气管内置入5F胃管并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INSURE组气管插管注入PS,拔管后行NCPAP,观察两组技术相关的不良反应及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LISA组患儿均成功经胃管注入PS。LISA组在给药过程中发生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下降、心动过缓以及生后72h机械通气的比例低于INSURE组,而且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病死率以及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气胸等疾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A是治疗RDS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物质 INSURE技术 微创表面活性物质给药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下载PDF
经麻醉导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孙翠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23-0026,共4页
研究经麻醉导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其中25例新生儿患者以经麻醉导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方式进行治... 研究经麻醉导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其中25例新生儿患者以经麻醉导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方式进行治疗,归为观察组,另25例新生儿患者以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方式展开治疗,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插管情况、治疗前、治疗1h、治疗24h的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H、PaO2、PaCO2)、治疗后新生儿的一般观察指标情况(PaO2下降、心动过缓、呼吸暂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插管情况较好,其首次插管成功率高达92.00%,且再次插管的概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进行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未显示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1小时和24小时时的血气分析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出现PaO2下降的概率为4.00%,出现心动过缓的概率为8.00%,出现呼吸暂停的概率为4.00%,上述一般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麻醉导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可显著提高插管的成功率,降低避免再次插管的概率,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麻醉管微创注入 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7
作者 刘艳红 梁桂娟 +4 位作者 贾美云 李远征 康珈宁 张会敏 闫安平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联合不同时间点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PS)注入技术(LISA)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RDS早产儿5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早期LISA组(n... 目的:探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联合不同时间点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PS)注入技术(LISA)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RDS早产儿5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早期LISA组(n=30)及补救性LISA组(n=28)。早期LISA组给予DuoPAP辅助呼吸,将胃管置入气管内,PS缓慢经胃管注入,注入时由DuoPAP辅助呼吸,注入完毕后拔出胃管,继续DuoPAP辅助呼吸;补救性LISA组患儿给予DuoPAP辅助呼吸,若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将胃管置入气管内,补救性将PS缓慢经胃管注入,注入完毕后拔出胃管,继续DuoPAP辅助呼吸,比较两组患儿需要机械通气的比例、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记录气胸、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和颅内出血(ICH)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机械通气需求比例、无创通气时间、肺炎发生率、住院时间、气胸、BPD及ICH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救性LISA组住院费用低于早期LI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补救性LISA技术可有效缓解呼吸窘迫,降低住院费用,且未增加气漏、BPD、颅内出血发生率,未延长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注入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技术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下载PDF
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溢祺 钟小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34期133-135,共3页
目的观察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4月-2019年6月江西省会昌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NRDS患儿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 目的观察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4月-2019年6月江西省会昌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NRDS患儿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对照组经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比较2组患儿首次插管成功率、心动过缓发生率、再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率、血氧饱和度(SpO;)下降率、72 h内机械通气率、首次插管时间、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总量、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治疗前后肺氧合功能[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 PO;)、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儿首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首次插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总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术中心动过缓率、再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率、SpO;下降率、72 h内机械通气率、吸氧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儿a/A PO;、PaO_(2)、OI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支气管发育不良及肺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肺气漏、早产儿视网膜病、坏死性小肠结膜炎、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胃管微创注入与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的效果相似,但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明显提高插管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对患儿支气管损害较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表面活性物质 经胃管微创注入 经气管插管注入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用经胃管微创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汪昕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究用经胃管微创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成都新生堂妇产医院收治的9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 目的:探究用经胃管微创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成都新生堂妇产医院收治的9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为对照组患儿采用气管插管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儿采用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明活性物质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首次插管的成功率、再次插管率、首次插管的时间、吸氧的时间、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总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首次插管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其首次插管的时间及吸氧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其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总量少于对照组患儿,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用经胃管微创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物质 经胃管微创注入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
10
作者 廉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53-55,共3页
探究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抽选80例患儿,随机分两组,每组40例,治疗方式分别为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实验组)和气感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技术(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 探究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抽选80例患儿,随机分两组,每组40例,治疗方式分别为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实验组)和气感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技术(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气指标、炎症因子水平、肺功能指标分别为(95.25±3.18)%、(41.25±5.33)mmHg、(75.65±6.78)mmHg、(18.50±3.78)pg/mL、(9.55±3.03)mg/L、(2.06±0.61)pg/mL、(7.36±1.11)pg/mL、(2.10±0.66)μg/L、(2.93±0.36)L、(2.22±0.40)L、(75.33±6.77)%,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72h内机械通气率、再次使用PS率、胸片情况无好转率、PS反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用氧时间、辅助通气总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注入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氧合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秋芳 和俊杰 +1 位作者 刘雪杰 付荣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740-743,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氧合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新乡医学院附属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86例RDS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氧合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新乡医学院附属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86例RDS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43例。常规组患儿接受CAPA联合经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INSURE)方案治疗,微创组患儿接受CPAP联合LISA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氧合功能、治疗转归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儿治疗后的氧合指数(OI)显著低于治疗前,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PaO_(2)/PAO_(2))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2组患儿的OI及PaO_(2)/P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儿用氧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2组患儿的CPAP时间、住院时间、PS再次使用率和出生后72 h机械通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微创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0.93%(9/43)、6.97%(3/43),微创组患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χ^(2)=4.441,P<0.05)。结论与INSURE治疗方案相比,CPAP联合LISA可显著减少RDS新生儿用氧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表面活性物质 微创注入表面活性物质
下载PDF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技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6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小燕 王慧琴 +4 位作者 张彬 陆天慧 马红星 程龙慧 闫国秀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533-536,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技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应用疗效及对早产儿住院期间并发症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收治并确诊为RDS、胎龄在25~32周的RDS早产儿82例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技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应用疗效及对早产儿住院期间并发症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收治并确诊为RDS、胎龄在25~32周的RDS早产儿8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LISA技术,36例)和B组[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46例]。A组采用LISA技术完成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方法,B组采用INSURE技术完成PS给药。结果用氧总时间A组(30.67±15.03)h,B组(39.06±18.17)h;住院总时间A组(41.67±15.78)h,B组(49.60±17.09)h;辅助通气总时间A组(21.76±10.16)h,B组(28.89±13.22)h,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儿2次PS发生率、PS反流发生率和72 h机械通气治疗率分别为0.00%(0/36)、2.78%(1/36)和5.56%(2/36),显著低于B组的15.22%(7/46)、17.39%(8/46)和21.74%(10/46)。A组病儿气胸、有血液动力学影响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分别为2.78%(1/36)、27.78%(10/36)和27.78%(10/36),显著低于B组的19.57%(9/46)、50.00%(23/46),52.17%(24/46)。结论采用LISA技术治疗早产儿RDS可有效缓解病儿呼吸情况,保证PS用药剂量的准确性,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期间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婴儿 早产 微创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 表面活性物质 微创技术
下载PDF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技术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赖奕余 谭小华 +4 位作者 陈瑞琦 袁菲菲 魏坚伟 孔娟 钟鑫琪 《抗感染药学》 2021年第11期1703-1709,共7页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给药技术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神经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出生后即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给药技术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神经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出生后即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住院治疗的新生儿92例,根据PS给药方式分为气管插管组和微创组;比较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纠正胎龄35周时神经发育评估结果的差异。结果:微创组患儿72 h内有创通气率低于气管插管组(2.27%vs 14.03%,P=0.0396,),微创组轻度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气管插管组(16.28%vs 36.73%,P<0.05);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指标(如住院期间再次使用PS、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时长、总用氧时长等)和在操作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如心动过缓、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等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及住院期间神经行为评分<35分的比例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给药方式相比,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技术能降低早产儿72 h内机械通气率及住院期间轻度颅内出血发生率,且对短期临床疗效、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及短期神经结局等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微创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技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早产儿微创法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与气管插管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脑电图对比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宇轩 郑增鑫 张小东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18期162-165,共4页
目的:比较早产儿应用微创法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LISA)与气管插管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INSURE)的脑电图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本院出生的6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肺表面活性物质(PS)应用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INSURE)与B组(LISA)... 目的:比较早产儿应用微创法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LISA)与气管插管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INSURE)的脑电图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本院出生的6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肺表面活性物质(PS)应用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INSURE)与B组(LISA),每组30例.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脑电图指标、抑制性脑电恢复至正常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PS再应用率及支气管肺炎发生情况.结果:置管时,两组最低电压及爆发间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入PS时,拔管后即刻、15、30 min,B组最低电压均高于A组,而爆发间期短于A组(P<0.05).B组抑制性脑电恢复至正常时间优于A组(P<0.05).B组一过性血氧下降发生率高于A组,而拔管后屏气发作、心率减慢及支气管肺炎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两组PS再应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INSURE比较,LISA更有助于改善脑电背景活动抑制情况,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微创表面活性物质注入 气管插管滴入表面活性物质 脑电图
下载PDF
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与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启冰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5期87-89,共3页
目的 比较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与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龙岩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将行气管插管注入PS的40例患... 目的 比较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与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龙岩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将行气管插管注入PS的4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将采用LISA技术的40例患儿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试验组辅助通气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72 h内机械通气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SA技术在NRDS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优于气管插管注入PS,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辅助通气时间,降低机械通气风险,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微创注入表面活性物质 气管插管 并发症
下载PDF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联合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秀玲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7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CPAP(气道正压通气)方法进行治疗后获得的有效性。方法将该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78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照数字奇偶法分组;联合组(39例):采用微创肺表面活... 目的探讨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CPAP(气道正压通气)方法进行治疗后获得的有效性。方法将该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78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照数字奇偶法分组;联合组(39例):采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CPAP方法展开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单一组(39例):采用CPAP方法展开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就组间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数据、机械通气参数、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以及OI指数展开对比。结果联合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总疗效(94.87%)高于单一组(64.10%)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22,P<0.05);治疗前,联合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FiO_(2)以及PEEP水平同单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1、0.047,P>0.05);治疗后,联合组FiO_(2)以及PEEP水平低于单一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3、3.981,P<0.05);治疗前,联合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同单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4、1.354、0.013,P>0.05);治疗后,联合组PO_(2)以及pH值高于单一组明显,PCO_(2)低于单一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92、5.597、7.403,P<0.05,);治疗前,联合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OI指数同单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8,P>0.05);治疗后,联合组OI指数高于单一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44,P<0.05)。结论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CPAP方法有效运用,可实现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疗效增强,并同时将机械通气参数、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以及OI指数显著改善,最终实现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有效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 CPAP治疗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机械通气参数 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OI指数
下载PDF
经LISA导管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与安全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建丰 庄泽吟 刘荣添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7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经国产专用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导管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1例N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经国产专用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导管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1例N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传统气管插管-注入PS-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SURE)技术,观察组采用LISA技术,即在持续无创通气下经国产专用LISA导管注入PS。比较两组的操作相关指标(置管失败、置管时间、给药时SpO_(2)下降、心动过缓、重复使用PS、72 h内改机械通气、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喉头损伤、气漏综合征、肺出血、消化道出血、应激性高血糖、代谢性酸中毒、hs-PDA、败血症、BPD、IVH/PVL、NEC)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置管失败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置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给药时SpO_(2)下降、心动过缓、重复使用PS及72 h内改机械通气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无创辅助通气时间与总氧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喉头损伤、气漏综合征及BP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肺出血、消化道出血、应激性高血糖、代谢性酸中毒、hs-PDA、败血症、IVH/PVL及NEC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INSURE技术相比,使用国产专用LISA导管的LISA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降低置管失败率,缩短置管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与总氧疗时间,且在减少喉头损伤、气漏综合征及BPD发生方面有明显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表面活性物质 微创注入表面活性物质导管 早产儿
下载PDF
低侵入微创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对血气指标通气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蔡枚龄 羊才进 +3 位作者 羊威 杨路 陈焕秋 符红波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1335-1340,共6页
目的:探究低侵入微创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联合枸橼酸咖啡因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疗效及对血气指标、通气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到2022年9月收治的143例NRDS患儿,按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联用组(n=72,LISA... 目的:探究低侵入微创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联合枸橼酸咖啡因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疗效及对血气指标、通气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到2022年9月收治的143例NRDS患儿,按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联用组(n=72,LISA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和常规组(n=71,LIS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呼吸力学指标[内源性呼气末正压、气道阻力、静态顺应性]、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血酸碱度(pH)值]、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呼吸暂停、治疗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用组治疗显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后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及气道阻力均低于治疗前,静态顺应性高于治疗前,且联用组治疗前后内源性呼气末正压、气道阻力及静态顺应性变化幅度均大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后PaCO_(2)低于治疗前,PaO_(2)及pH值高于治疗前,且联用组治疗前后PaCO_(2)及PaO_(2)变化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联用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呼吸暂停次数均少于常规组(P<0.05);联用组患儿出现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LISA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NRDS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缩短通气时间,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低侵入微创给予表面活性物质技术 枸橼酸咖啡因 血气分析 机械通气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技术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19
作者 李雪莹 孙妍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23期57-60,68,共5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技术(LISA)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威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6例NRDS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技术(LISA)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威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6例NRDS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8)与对照组(n=48)。两组均给予经鼻CPAP,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研究组采用LISA注入PS,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血气指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置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两组治疗3 h后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下降,血氧分压(PO_(2))升高,且研究组PCO_(2)较对照组更低(P<0.05),PO_(2)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PS反流、气漏综合征、喉头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炎、肺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A注入PS联合经鼻CPAP治疗NRDS的临床效果较好,可缩短置管、机械通气、住院时间,改善血气指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技术 表面活性物质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间歇正压通气、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20
作者 王娜 曹亚芹 卢秀丽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7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间歇正压通气、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队列研究。抽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间歇正压通气、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队列研究。抽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儿在采用LISA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呼吸机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血气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5.12%,39/41)高于对照组(78.05%,32/41),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机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两组患儿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均包含鼻部损伤、肺出血、呼吸机相关肺炎。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7.32%,3/41)低于对照组(24.39%,10/41),P<0.05。结论在LISA治疗NRDS患儿的基础上进行间歇正压通气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呼吸机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正压通气 布地奈德 微创注入表面活性物质技术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