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5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幼儿经胸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麻醉体会
1
作者 邓劲松 韦华 张日英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20期142-143,共2页
目的:研究探讨婴幼儿经胸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近2年内收治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氯胺酮、芬太尼、咪达唑仑、维库溴铵、阿托品、地塞米松等对患儿进行麻醉诱导,并使用... 目的:研究探讨婴幼儿经胸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近2年内收治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氯胺酮、芬太尼、咪达唑仑、维库溴铵、阿托品、地塞米松等对患儿进行麻醉诱导,并使用七氟烷进行麻醉维持,对患儿进行麻醉监测(监测指标包括: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呼吸末的二氧化碳分压以及体温、尿量等),严密观察患儿的心电图变化,并对患儿的麻醉时间、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手术总时长、住院时间等等进行统计和分析。患儿在麻醉维持期间,可适当调整七氟烷的体积分数并追加芬太尼、维库溴铵的用量。结果:所有患儿的经食管超声室间隔封堵手术的手术总时长为62-118 min,平均(82.4±16.4)min;患儿的麻醉时间为43-73 min,平均(56.3±8.3)min;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为50-214 min,平均(100.5±10.7)min;住院时长为3-5 d,平均(3.2±0.8)d。60例患儿中,58例患儿手术成功,1例患儿在封堵伞释放的过程中脱落,封堵手术失败,行体外循环修补手术;1例患儿的室间隔缺损为4 mm左右,引导钢丝无法通过室间隔缺损,改行体外循环修补手术;上述2例患儿二次手术修补成功,且均在7d内出院。结论:使用芬太尼、咪达唑仑、维库溴铵、阿托品、地塞米松等对患儿进行麻醉诱导,并使用七氟烷进行麻醉维持的方法安全有效,但需要注意加强患儿的循环与呼吸功能监控,保证围手术期患儿的生理状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食管超声 麻醉体会
下载PDF
先天性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的经胸微创封堵治疗 被引量:6
2
作者 曾祥君 丁瑜 +4 位作者 虞华 王信杰 种朋贵 郑文庆 方彦鹏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6期438-441,共4页
目的评估在食道心脏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经胸微创封堵心脏房、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 目的评估在食道心脏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经胸微创封堵心脏房、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并引导封堵伞的放置,评价手术效果,术后门诊定期随访患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果 44例患者中43例先天性间隔缺损(室缺28例,房缺16例,其中1例为室缺合并房缺患者)封堵成功,1例室缺患者中转为心内直视手术。手术时间22~48 min,手术切口2~4.5 cm,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5 h,术后引流量小于50 mL,术后住院时间2~6 d。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出院病例随访1~12个月,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无封堵术导致的瓣膜返流及心律紊乱。结论在食道心脏超声引导下经胸封堵手术治疗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具有微创、简便、安全、恢复快等优点,近期随访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 间隔缺损 微创 外科封堵 心脏超声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患者行外科修补术与封堵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3
作者 许发珍 邬艺忠 +1 位作者 周衍彬 江振强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998-1001,共4页
目的探讨外科修补术与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暨南大学附属河源医院收治的单一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或室间隔缺损(VSD)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 目的探讨外科修补术与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暨南大学附属河源医院收治的单一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或室间隔缺损(VSD)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修补术组29例和封堵术组29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应用呼吸机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手术费用、心功能指标(LVEF、LVEDP、LVEDD、C/T)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封堵术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应用呼吸机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情况及手术费用等方面均优于修补术组(t=15.997、7.460、9.058、10.122、9.367、4.807,P均<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LVEF、LVEDP、LVEDD、C/T水平均无明显变化(t=0.759、0.430、1.1 16、0.689,P均>0.05);2组患者术后出现胸腔积液、心包少量积气、右束支传导阻滞、动静脉瘘等并发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20.7%vs.13.8%,x^2=1.668,P=0.197);2组患者治疗后随访1~3个月,封堵术组成功率96.6%(28/29),修补术组成功率100%(29/2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介入封堵术与外科修补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疗效确切,无明显差异;由于介入封堵术具有微创、安全、痛昔小、费用低的特点,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间隔缺损 修补 封堵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食管或经胸介入封堵与外科经胸小切口封堵疗效差异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阳春 肖纯 +1 位作者 钟卫权 廖火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食管或经胸介入封堵与外科经胸小切口封堵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50例小儿先天性房间隔、室间隔缺损患儿,根据患儿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24例)和B组(26例)。A组患儿采用超声心动...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食管或经胸介入封堵与外科经胸小切口封堵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50例小儿先天性房间隔、室间隔缺损患儿,根据患儿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24例)和B组(26例)。A组患儿采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食管或经胸介入封堵术治疗,B组患儿采用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一次性封堵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封堵缺损口大小;对两组患儿随访6个月,比较术后残余分流、封堵器移位、瓣膜关闭不全、传导阻滞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一次性封堵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54,P>0.05)。A组患儿手术时间长于B组,封堵缺损口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传导阻滞发生率为16.67%,高于B组的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残余分流、封堵器移位、瓣膜关闭不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介入封堵术和外科经胸封堵术在小儿先天性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中治疗均能获得显著临床疗效,但外科经胸小切口封堵术能提高封堵效果和封堵质量,对于缺损面积较大患儿较为适宜,临床中应根据患儿缺损形态、面积等综合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间隔缺损 间隔缺损 经胸小切口封堵 超声心动图 介入封堵
下载PDF
TEE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经胸封堵术中临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岳谚 宋海波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24期36-37,共2页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测婴幼儿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6-12月笔者所在医院对术前经TEE和TTE筛选的50例VSD患者行经胸小切口封堵术,在TEE下完成手术,包括术前封堵器选择、术中鞘管输...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测婴幼儿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6-12月笔者所在医院对术前经TEE和TTE筛选的50例VSD患者行经胸小切口封堵术,在TEE下完成手术,包括术前封堵器选择、术中鞘管输送、封堵器释放及术后即刻评价封堵效果,确认是否有残余分流或并发症。结果:50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TEE显示封堵器与VSD边缘吻合紧密,无残余分流,仅1例患者术后出现三尖瓣微量反流,术后无其他并发症,随访1~5 d,效果满意。结论:TEE对选择适合行封堵术的VSD患者、选择封堵器大小、指导封堵器的释放、以及疗效评价均具有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间隔缺损 食管超声心动图 间隔缺损封堵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手术前后心律失常的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郑若龙 陈新军 +3 位作者 殷泉忠 高春恒 李健 张华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42-943,共2页
目的观察经导管封堵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手术前后心律失常的变化,探讨经导管封堵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封堵术治疗的VSD患者50例,分别于封堵术前1d及术后第4天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由电脑... 目的观察经导管封堵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手术前后心律失常的变化,探讨经导管封堵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封堵术治疗的VSD患者50例,分别于封堵术前1d及术后第4天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由电脑自动分析并经专业人员进行校正。结果50例中,18例(36%)于术前检测出22例次不同的心律失常,其中偶发性早搏及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7例次(77.3%),心房颤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Lown′s4级以上室性早搏5例次(22.7%)。封堵术后检测出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50例次,新发心律失常28例次(包括1例间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晕厥患者),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经导管封堵VSD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经导管封堵 心律失常 间隔缺损
下载PDF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喻卓 丁春丽 +2 位作者 潘家华 顾云 王钰 《云南医药》 CAS 2007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先心病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以期降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方法分析2003年1月至今我科成功封堵治疗96例先心病室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前后心律失常类型及其相关因素。结果96例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前共有28例... 目的通过分析先心病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以期降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方法分析2003年1月至今我科成功封堵治疗96例先心病室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前后心律失常类型及其相关因素。结果96例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前共有28例心律失常,均表现为束支阻滞。术后共有30例出现心律失常,其中7例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随访中,2例出现新的心律失常。分析其发病原因,与封堵器直径≥10mm具有密切相关性,与合并膜部瘤及操作时间无关。结论心律失常是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尽量避免选择过大的封堵器可能是降低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先天性间隔缺损 封堵
下载PDF
介入封堵术对比开胸术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明杰 谢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1174-1179,共6页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术对比外科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衡水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就诊的150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介入组和开胸组,每组...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术对比外科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衡水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就诊的150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介入组和开胸组,每组各75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手术一般情况、肺动脉压力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有效率差异。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LVEF、LVDd指标较前均有下降(P<0.05),但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LVEF:t=1.714,P=0.089;LVDd:t=1.969,P=0.051);介入组所需手术时间、ICU留观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总时间均低于开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肺动脉压力正常患者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P>0.05),肺动脉轻度高压患者和肺动脉中度高压患者经治疗后均较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介入组降低肺动脉压力效果明显优于开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轻度:t=2.814,P=0.007;中度:t=2.722,P=0.010);介入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6/75)明显低于开胸组20%(15/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10,P=0.035);介入组成功率98.7%(74/75)较开胸组97.3%(73/75)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0,P=0.556)。结论介入封堵术与外科开胸手术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且2种治疗方式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介入较外科开胸手术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异常肺动脉压,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封堵 先天性间隔 并发症
下载PDF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4
9
作者 高妹花 刘翠霞 马改翠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年第6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方法。方法:总结55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患儿术前、术中、术后的观察与护理。结果:55例患儿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7例出现室性早搏,4例出现短阵室速,停止操...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方法。方法:总结55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患儿术前、术中、术后的观察与护理。结果:55例患儿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7例出现室性早搏,4例出现短阵室速,停止操作即恢复正常,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儿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配合,加强术后监护,是保证患儿手术顺利、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 封堵 围手 护理
下载PDF
外科修补术与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曾显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3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有效术式。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2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包括61例患者,接受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对照组同样为61例患者,接受介入封堵... 目的探讨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有效术式。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2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包括61例患者,接受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对照组同样为61例患者,接受介入封堵术治疗。在治疗结束出院后,我们对患者进行长达1年的随访,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有2例患者发生封堵器移位,1例患者发生Ⅲ°房室传导阻滞而转为外科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②观察组住院天数显著长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所有患者在术后随访期内心脏功能均恢复良好,未见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结论外科修补术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创伤较大,因此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创伤较小,因此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是部分患者因特殊情况需要转外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修补 介入封堵 先天性间隔缺损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行胸微创室间隔封堵术患儿综合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娜 《齐鲁护理杂志》 2018年第2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行胸微创室间隔封堵术患儿的临床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行胸微创室间隔封堵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综合护理,比...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行胸微创室间隔封堵术患儿的临床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行胸微创室间隔封堵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综合护理可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行胸微创室间隔封堵术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术后带管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间隔缺损 微创间隔封堵 护理满意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经胸微创封堵技术在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有金 刘新波 +3 位作者 张亚政 杨海波 吕君其 牛涛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148-1150,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技术在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收治的70例室间隔缺损(VSD)0~3岁婴幼儿,根据手术方案分为经胸微创封堵术(观察组35例)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对照组35例)。观察2组患儿手术成功率、残余分...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技术在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收治的70例室间隔缺损(VSD)0~3岁婴幼儿,根据手术方案分为经胸微创封堵术(观察组35例)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对照组35例)。观察2组患儿手术成功率、残余分流、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感染、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7.17%,对照组为94.2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对照组肺部感染、心包积液与胸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34.29%、17.14%、28.57%,而观察组无术后并发症发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VSD,具有较高手术成功率,且术后并发症明显较低。此外,手术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微创封堵 婴幼儿 先天性间隔缺损 疗效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术前后心律失常的变化与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洪珍 《现代护理》 2008年第2期204-206,共3页
目的观察经导管封堵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术前后心律失常的变化及术前术后护理。方法选择在我院成功进行封堵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VSD)患者50例,对封堵术前后心率进行监测。结果50例患者中,18例于术前检测出22例次不同的心律失常,封堵术后... 目的观察经导管封堵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术前后心律失常的变化及术前术后护理。方法选择在我院成功进行封堵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VSD)患者50例,对封堵术前后心率进行监测。结果50例患者中,18例于术前检测出22例次不同的心律失常,封堵术后心电监护早期发现不同的心律失常50例次,新发心律失常28例次,较术前明显增加(P〈0.001)。结论经导管封堵VSD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有些心律失常相当严重,加强对室间隔缺损堵闭术前后病情的观测,加强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经导管封堵 心律失常 间隔缺损 护理
下载PDF
经胸超声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14
作者 卢学峰 杨利霞 +3 位作者 申志扬 李伟 王艳 喻红霞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7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应用经胸超声筛选封堵术适应证36例先心病,其中26例房间隔缺损、10例室间隔缺损。术中用经胸超声监测指导释放封堵器,即刻观察疗效...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应用经胸超声筛选封堵术适应证36例先心病,其中26例房间隔缺损、10例室间隔缺损。术中用经胸超声监测指导释放封堵器,即刻观察疗效。于胸骨旁四腔观、房间隔短轴观、心尖四腔观、心尖五腔观、大动脉短轴观、剑突下四腔心观分别观察封堵器的形态,瓣膜反流及封堵器周围分流情况。术后进行定期复查。结果26例房间隔缺损、10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成功,总成功率100%。其中16例出现二、三尖瓣反流或残余分流,经调整封堵器的位置和方向后,10例反流即刻消失,6例术后1个月消失。结论经胸超声可用来筛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病例,术中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定位和释放,疗效评估和预后评价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超声 AMPLATZER封堵 间隔缺损 间隔缺损
下载PDF
探讨经胸微创室间隔修补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的护理配合
15
作者 姜淑娟 付晓可 郭俊晓 《中国农村卫生》 2016年第08X期47-47,共1页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室间隔修补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我院选取40例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院内进行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对其实施胸微创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结合护理方法,观察患者的...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室间隔修补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我院选取40例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院内进行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对其实施胸微创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结合护理方法,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心脏未出现杂音,也没有手术残余分流。整个手术的全程时间为2.5h左右,患者的带管时间为4个小时左右,术后住院时间为4—6d,手术后患者无不良并发症现象。结论:熟练的护理配合是保证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行胸微创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微创间隔修补 心脏病间隔缺损(VSD) 护理配合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联合心血管造影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苏江 俞波 +3 位作者 严济泳 许飞 段君凯 丁山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1182-118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心血管造影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行介入封堵手术治疗的VSD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介入治疗前使用超声心动图联合心血管造影检测患者右室...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心血管造影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行介入封堵手术治疗的VSD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介入治疗前使用超声心动图联合心血管造影检测患者右室缺损直径;于介入封堵治疗后再行造影+超声心动图检查封堵器的形态和是否存在残余分流情况。结果单纯使用超声心动图测定VSD缺损处直径均显著大于心血管造影数据(P<0.05);术后评估方面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封堵器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心血管造影对其显示不明显。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心血管造影能够更精确的显示VSD患者缺损情况,同时能够对介入封堵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图 心血管造影 介入封堵
下载PDF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与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阿司匹林合适剂量的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港 蒲晓群 +6 位作者 徐细平 郑昭芬 李传昶 陈晓彬 莫龙 邓金华 孟霜媛 《中国医药》 2007年第9期530-531,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后服用阿司匹林的合适剂量。方法选择成功进行ASD、VSD介入封堵术的患者32例(其中ASD16例、VSD16例),按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剂量随机分为3 mg/(kg·d)组和5mg/(kg·d)... 目的初步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后服用阿司匹林的合适剂量。方法选择成功进行ASD、VSD介入封堵术的患者32例(其中ASD16例、VSD16例),按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剂量随机分为3 mg/(kg·d)组和5mg/(kg·d)组,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4天抽静脉血并测定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ASD、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加(P<0.01),术后第4天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术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 mg/(kg·d)组与5 mg/(kg·d)2组患者介入封堵术后第4天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5 mg/(kg·d)相比。口服3 mg/(kg·d)的阿司匹林即可同样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 间隔缺损 阿司匹林 介入封堵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经胸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廖晗静 郑莹 +2 位作者 周立 潘佩珍 秦玉萍 《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第1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总结2013年9月~2014年7月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例,择期行经胸小切口房缺封堵术的围术期治疗和护理过程。结果... 目的探讨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总结2013年9月~2014年7月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例,择期行经胸小切口房缺封堵术的围术期治疗和护理过程。结果9名患者成功施行经胸小切口房缺封堵术,术后4例出现肺部感染,经过积极呼吸道治疗和围术期观察及护理,所有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于保证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顺利恢复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经胸封堵 护理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护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莲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27期3531-3531,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间隔缺损封堵 护理
下载PDF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即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8
20
作者 唐峰 刘晓桥 +5 位作者 杨龙 杨永耀 谭洪文 梁清龙 李世英 王咏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成功介入封堵治疗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即室间隔缺损(VSD)在封堵前、封堵后即刻、随访期间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675例成功施行介入封堵治疗的VSD患者,根据肺动脉压力大小分为正常肺动脉压力组、轻度肺高压组、... 目的探讨成功介入封堵治疗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即室间隔缺损(VSD)在封堵前、封堵后即刻、随访期间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675例成功施行介入封堵治疗的VSD患者,根据肺动脉压力大小分为正常肺动脉压力组、轻度肺高压组、中度肺高压组。经导管测定术前及术后即刻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肺动脉平均压(PAMP),并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VSD患者术后3 d、1、3、6个月的PASP与PAMP。结果 1正常肺动脉压力组:PASP和PAMP在术后即刻及随访期间均无统计学差异。2轻度肺高压组:PASP在术后即刻后无明显变化,术后6个月PASP与术前及术后即刻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PAMP在术后即刻升高,但是该升高在术后得到抑制,术后1、6个月与术后即刻比较显著降低(P<0.05)。3中度肺高压组:PASP及PAMP在术后即刻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者在随访期较术前进行性降低(P<0.05);PASP在术后1、3、6个月较术后即刻降低(P<0.05)。4PASP和PAMP超声和心导管测值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能明显降低VSD合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力,近、中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 肺动脉压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