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室间隔膜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熊荣生 邓盛 +1 位作者 白韬 刘毅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23期2336-2338,共3页
目的比较经胸壁微创封堵术及开胸手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112例实施手术治疗的室间隔膜部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实施胸壁微创封堵术,在食管或经胸... 目的比较经胸壁微创封堵术及开胸手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112例实施手术治疗的室间隔膜部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实施胸壁微创封堵术,在食管或经胸超声引导下经胸置入封堵器以闭合室间隔缺损。对照组58例实施直视下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住院时间、输血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均手术成功,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中输注冰冻血浆或红细胞悬液者4例,输血率为7.4%;对照组患儿术中输注冰冻血浆或红细胞悬液者54例,输血率为100%,观察组的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率为27.8%,对照组总并发症率为43.1%,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儿均未出现心律失常,对照组2例残余分流于术后1个月消失。结论经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膜部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微创、简便及安全的方法,近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经胸壁微创封堵术开胸手术 直视下修补
下载PDF
比较食管癌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术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被引量:8
2
作者 张诚 李强 +5 位作者 吴庆琛 杜铭 于小华 郭媛媛 李林峻 叶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7-880,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传统开胸术与微创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降低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272例拟行食管癌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传统开胸组(134例)和微创组(138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食管癌传统开胸术与微创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降低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272例拟行食管癌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传统开胸组(134例)和微创组(138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随访48 h内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共有47例发生肺部感染,传统开胸组发生率为16.42%(22/134),微创组发生率为18.11%(25/138),其以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细菌;2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2组中高龄(≥60岁)与低龄(<60岁)患者比较,高龄患者明显高于低龄患者(P<0.05);2组手术时间>5 h与≤5 h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三切口患者发生率高于两切口患者(P<0.05);2组肺部感染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微创术与传统开胸术肺部感染发生与手术方式无关,主要需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积极处理可能引起肺部感染的因素,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微创手术 传统 肺部感染
下载PDF
微创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小切口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失败后转外科修补手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郑铁 郭可泉 +1 位作者 王坚刚 孟旭 《中国医药》 2010年第7期598-599,共2页
目的 探讨微创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小切口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失败后转外科修补手术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行微创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小切口继发孔ASD封堵术268例,其中封堵术失败后需再行外科修补... 目的 探讨微创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小切口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失败后转外科修补手术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行微创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小切口继发孔ASD封堵术268例,其中封堵术失败后需再行外科修补手术者12例,包括术中封堵器脱落6例,术中封堵失败3例,术后封堵器脱落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残余漏1例.外科修补手术于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出封堵器,修复缺损.结果 外科修补手术探查继发孔ASD直径平均为(28.6±6.2)mm,大于术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值[(24.3±4.1)mm,P<0.01].术中探查证实,6例术中封堵器脱落患者缺损为下腔型4例、中央型2例 术后1例封堵器脱落患者缺损为中央型 术中3例封堵失败患者中筛孔状缺损1例,下腔型2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为中央型 1例残余漏患者缺损为中央型,但边缘菲薄.外科修补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窦性心律,无手术死亡,无残余分流.结论 微创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小切口继发孔ASD封堵术失败后应及时采取外科修复手术治疗,这样可有效治疗封堵术失败后的并发症.而这种急诊手术并没有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所以可以对患者先尝试封堵,不成功再行外科修补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微创小切口 封堵 心外科修补手术
下载PDF
胸壁微创切口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群 蒋伟 《临床外科杂志》 2004年第10期597-598,共2页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微创切口 胸壁 微创手术 直视 炎性反应 手术切口 手术器械
下载PDF
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国明 谢翔 马松峰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12期1651-1653,共3页
目的探讨胸壁微创封堵术与开胸手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患儿凝血功能及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至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PVSD患儿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应用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开胸... 目的探讨胸壁微创封堵术与开胸手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患儿凝血功能及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至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PVSD患儿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应用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开胸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1.320、1.030、2.210、2.120,均P>0.05),手术后两组均出现一定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464、5.436、7.532、8.543、9678、10.236、10.113、12.342,均P<0.05)。手术后研究组各项凝血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1.082、10.082、10.423、9.877,均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应激指标皮质醇(Cor)及血糖(Glu)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29、1.097,均P>0.05),手术后研究组各项凝血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1.082、10.082,均P<0.05)。结论同开胸手术比较而言,PVSD患者应用胸壁微创封堵术能够改善治疗效果,维持凝血功能稳定并降低应激指标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壁微创封堵 手术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凝血功能 应激指标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右侧开胸小切口微创二尖瓣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1
6
作者 殷玲 李清 +2 位作者 Timo Rinne 于泳浩 王国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32-1133,共2页
近10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微创器材的不断改善,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更加美观等优点的微创二尖瓣手术逐渐受到重视,而围术期的麻醉处理是确保手术顺利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芬兰坦佩雷大学心脏中心胸腔镜辅助下右侧开... 近10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微创器材的不断改善,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更加美观等优点的微创二尖瓣手术逐渐受到重视,而围术期的麻醉处理是确保手术顺利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芬兰坦佩雷大学心脏中心胸腔镜辅助下右侧开胸微创二尖瓣手术的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手术 微创 腔镜辅助 麻醉处理 右侧 小切口 心脏中心
下载PDF
不断肌肉、不断肋骨、微创小切口开胸手术切除多发性硬化性肺细胞瘤1例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军 邱雪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5-288,共4页
硬化性肺细胞瘤现归类于肺肿瘤之腺瘤,是肺良性肿瘤。多发性硬化性肺细胞瘤较为少见(罕见)。2012年8月,我们对1例59岁女性施行"不断肌肉、不断肋骨、微创小切口开胸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mall incision,muscle-and rib-s... 硬化性肺细胞瘤现归类于肺肿瘤之腺瘤,是肺良性肿瘤。多发性硬化性肺细胞瘤较为少见(罕见)。2012年8月,我们对1例59岁女性施行"不断肌肉、不断肋骨、微创小切口开胸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mall incision,muscle-and rib-sparing thoracotomy,mi MRST,简称微创小切口开胸手术),对右肺下叶5 cm占位行右肺下叶切除术,右肺中叶0.7 cm占位行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多发性硬化性肺细胞瘤,术后随访4年,无复发、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硬化性肺细胞瘤 肺硬化性血管瘤 不断肌肉、不断肋骨、微创小切口手术 肺叶切除
下载PDF
微创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52例手术配合 被引量:6
8
作者 薛增金 郭尚耘 郑青榕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封堵 手术配合 小切口 骨下段小切口 微创 先天性心脏病 治疗方法 非体外循环
下载PDF
胸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食管癌术后血清CRP、WBC、IL-6、IL-8及IL-10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黎伟文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4期598-599,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食管癌术后血清CRP、WBC、IL-6、IL-8及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食管癌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胸腹腔镜微创联合食管癌根治术(联合)组各30例及传统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于术后第...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食管癌术后血清CRP、WBC、IL-6、IL-8及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食管癌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胸腹腔镜微创联合食管癌根治术(联合)组各30例及传统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于术后第1、4d分别检测两组应激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及炎症因子IL-6、IL-8、l L-10水平,并于术后1个月分别对两组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及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结果联合组术后第1、4d CRP、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1、4d的IL-6、IL-8、l L-10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在各个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术后1个月FEV、FEV1、FVC、MVV、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腹腔镜微创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相比,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及手术创伤,对肺功能及免疫应激反应影响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微创手术 传统 食管癌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微创切口开胸手术
10
作者 罗万俊 陈胜喜 +2 位作者 张春芳 汤勇 雷凯波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489-489,492,共2页
关键词 微创切口 手术方法
下载PDF
胸壁肌肉微创开胸术33例
11
作者 杨小平 刘锦霞 金锦春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年第11期705-706,共2页
关键词 腔疾病 胸壁肌肉微创
下载PDF
微创开胸手术围术期护理
12
作者 司华 赵红云 张长梅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12期242-243,共2页
微创开胸手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不仅创伤小,失血少,疼痛轻,效果好,而且具有恢复快、美观、费用低等优点[1]。2004年3月~2008年12月应用小切口开胸为366例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治疗,术后通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 微创开胸手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不仅创伤小,失血少,疼痛轻,效果好,而且具有恢复快、美观、费用低等优点[1]。2004年3月~2008年12月应用小切口开胸为366例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治疗,术后通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护理 手术 微创 小切口 手术治疗 精心护理
下载PDF
胸壁小切口开胸术手术前后的护理
13
作者 赵红云 司华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5年第4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胸壁小切口 外科手术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下载PDF
微创纵隔切除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纵隔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俊鹏 张寒 《中国民康医学》 2017年第14期81-82,共2页
目的:对比研究微创纵膈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纵膈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纵膈肿瘤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实施微创纵膈切除术)及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手术),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疗效及并发... 目的:对比研究微创纵膈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纵膈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纵膈肿瘤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实施微创纵膈切除术)及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手术),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并发症总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纵膈肿瘤患者实施微创胸腔镜纵膈切除术,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且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膈肿瘤 微创纵膈切除 传统手术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开胸手术与介入封堵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迎光 柴辉 +1 位作者 卫永太 赵宏卿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2期232-233,共2页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介入封堵术、开胸结扎术、胸腔镜手术、体外循环手术等。我院1998年5月至2008年5月共治疗PDA127例,其中开胸手术93例,介入封堵术34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封堵 手术 临床对比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手术 治疗方法 腔镜手术
下载PDF
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林贤宾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22期87-88,共2页
目的分析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讨论何种治疗手段更具有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开胸手术治疗)和观察组(20... 目的分析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讨论何种治疗手段更具有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开胸手术治疗)和观察组(20例,采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无瘤生存率的变化差异。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术后疼痛、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进食时间低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乳糜胸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无瘤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开胸手术相比,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效果显著,提高了淋巴结清扫率与无瘤生存率,安全可靠。该手术对医疗器械依赖性更高,且手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较长,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微创食管癌根治 常规手术 淋巴结清扫 后无瘤生存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常规开胸修补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睿 单忠贵 孔维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3期391-392,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下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常规开胸修补手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150例室间隔缺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对患者实施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胸修...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下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常规开胸修补手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150例室间隔缺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对患者实施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胸修补手术治疗,而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开胸时间以及关胸时间等各项手术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呼吸机支持时间、ICU停留时间、切口长度、心纵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术后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 67%)低于对照组(13. 33%)(P<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相较于常规开胸修补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创伤小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治疗室间隔缺损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超声 封堵 修补手术 疗效
下载PDF
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治疗肺癌 被引量:23
18
作者 陈海泉 曹勇 +2 位作者 高宗礼 孙艺华 周贤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36-537,共2页
目的 :研究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对 30例肺癌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 :肺叶切除 2 4例 ,支气管袖状切除 2例 ,肺楔形切除 2例 ,全肺切除 2例。 2例经心包内处理肺血管。手术能充... 目的 :研究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对 30例肺癌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 :肺叶切除 2 4例 ,支气管袖状切除 2例 ,肺楔形切除 2例 ,全肺切除 2例。 2例经心包内处理肺血管。手术能充分暴露 ;无围术期并发症。 2 8例没有输血。结论 :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 ,能提供充分的手术暴露 ,同时肌肉损伤轻微 ,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肩关节功能术后恢复快。这种方法是手术治疗肺癌的可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非损伤性 肺癌 微创手术
下载PDF
全胸腔镜微创肺癌根治术手术创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马建强 杨绍军 +4 位作者 李旭 杨立民 王曦 凌锋 赵之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76-80,共5页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complete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c-VATS)与传统开胸肺癌切除术(taditional open surgery,TOS)的创伤性指标,进一步探讨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的微创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complete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c-VATS)与传统开胸肺癌切除术(taditional open surgery,TOS)的创伤性指标,进一步探讨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的微创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c-VATS组)45例,随机选择42例传统开胸(TOS组)作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胸腔引流时间、围术期细胞因子及免疫细胞(CRP,WBC、N、L)、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引流时间TOS组较c-VATS组明显延长[(4.64±2.10)d vs(3.20±1.20)d,P=0.000];与TOS组相比,VATS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167.4±68.5)mL vs(288.6±84.0)mL,P=0.000];2组患者围术期CRP,WBC,N,L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 d、3 d、7 d、30 d时c-VATS组疼痛评分均低于TOS组,其中两组间术后1 d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2),术后3 d,7 d,30 d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00,0.000,);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评分术后7 d,30 d时c-VATS组均明显优于TOS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00).结论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不论近期效果还是远期效果均优于传统开胸手术,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更微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手术 传统 肺癌 手术创伤 微创
下载PDF
小儿经胸微创先心封堵术的麻醉方式及效果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曾伟 张春元 饶祖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4期114-116,共3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小儿经胸微创先心封堵术的麻醉方式及效果。方法:收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共200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患儿均接受经胸微创先心封堵术治疗,在手术中对照组通过静脉滴注氯胺酮进行麻... 目的:研究并分析小儿经胸微创先心封堵术的麻醉方式及效果。方法:收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共200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患儿均接受经胸微创先心封堵术治疗,在手术中对照组通过静脉滴注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组通过吸入七氟醚进行麻醉,将两组苏醒及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苏醒、拔管时间及苏醒期躁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经胸微创先心封堵术的实施过程中,七氟醚吸入能够使患儿获得更佳的麻醉效果,不但苏醒快,而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封堵 微创手术 麻醉方式 麻醉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