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下幽门肌层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邢聪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20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下幽门肌层切开术(LESS)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76例CHP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脐组和常规组,各38例。常规组行常规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LP)...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下幽门肌层切开术(LESS)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76例CHP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脐组和常规组,各38例。常规组行常规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LP)治疗,经脐组行LESS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瘢痕美观度,胃、食管内压力,幽门管各参数。结果两组术后达到全量喂养时间、术中失血量、进食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脐组术后1个月时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为(2.48±0.75)分,低于常规组的(4.36±1.01)分,且手术用时、住院时间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胃内压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胃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和术后胃内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幽门管内径较术前增高,黏膜及黏膜下层厚度、幽门肌层厚度均较术前下降(P<0.05);而两组术后幽门管内径、黏膜及黏膜下层厚度、幽门肌层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术式均可良好改善CHPS患儿胃内压、黏膜及黏膜下层厚度、幽门肌层厚度及幽门管狭窄,缩短患儿术后恢复时间,但LESS术切口美观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 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下幽门肌层切开术
下载PDF
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6
2
作者 吴硕东 范莹 +2 位作者 孔静 苏洋 田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10月对8例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施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手术,其中保留脾脏3例,联合脾切除5例。超声刀游离周围韧带及远端胰腺,切割闭合器将胰体尾及脾血...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10月对8例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施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手术,其中保留脾脏3例,联合脾切除5例。超声刀游离周围韧带及远端胰腺,切割闭合器将胰体尾及脾血管切断,标本经脐取出。结果 7例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成功,1例因胰尾囊肿与周围粘连严重中转为多孔手术。手术时间130~240 min,(155±38)min;出血量50~250 ml,(101.3±71.6)ml;住院时间6~9 d,(7.4±1.1)d。所有患者均无术后出血、静脉血栓、发热感染等并发症。1例持续性胰漏,开腹手术修补。术后脐部切口愈合良好,美容效果明显。8例术后随访3~28个月,(14.3±8.6)月,均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预后良好。结论对于有经验的腹腔镜外科医生,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是可行的,并具有极佳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 胰体尾切除术
下载PDF
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应用大圆针治疗小儿嵌顿性斜疝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龚独辉 李炳根 +4 位作者 莫宇轩 谢志华 彭永辉 聂向阳 李达强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5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应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嵌顿性斜疝的疗效。方法: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科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应用大圆针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36例。术前诊断右侧腹股沟嵌顿疝24例,左侧腹股沟嵌顿疝12例。经...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应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嵌顿性斜疝的疗效。方法: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科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应用大圆针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36例。术前诊断右侧腹股沟嵌顿疝24例,左侧腹股沟嵌顿疝12例。经脐下缘做小切口置入5mm Trocar,导入5mm 30°腹腔镜,于操作孔位于脐上缘偏向患侧置入3mm Trocar做操作孔,置入3mm操作钳,探查明确嵌顿的疝内容物、嵌顿程度。腹腔镜监视下采用嵌顿疝手法复位的方法将疝内容物复位,观察嵌顿过的脏器是否损伤,有无血运障碍。如无脏器损伤,在腹腔镜监视下,采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如存在对侧腹股沟隐匿疝则同时处理。结果:36例均顺利完成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术中发现对侧隐匿疝共14例。嵌顿的疝内容物为肠管28例,大网膜2例,卵巢及输卵管6例。手法复位及在3mm钳辅助下均能顺利还纳,镜下观察大约10min,36例嵌顿疝嵌顿的疝内容物均无坏死。单侧疝(22例)手术时间12~25min,平均手术时间18min;双侧疝(14例)手术时间18~36min,平均手术时间24min。麻醉清醒2h后即可进食,均可耐受伤口疼痛。术后12~24h(平均18h)出院。随访3~16个月,无伤口感染、阴囊血肿、反复疼痛、睾丸萎缩等并发症,36例均无复发。结论: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无需破坏腹股沟管各层的解剖结构,直视下观察嵌顿的疝内容物损伤程度,探查对侧有无隐匿性疝,以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操作简单、方便。该技术微创、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嵌顿疝 腹股沟斜疝 大圆针 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
下载PDF
经脐单一部位单通道与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牛志尚 郝春生 +4 位作者 叶辉 李龙 白东升 邱颖 管考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2期1112-1115,1119,共5页
目的 探讨经脐单一部位单通道与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3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分为2组(单通道腹腔镜组178例,双通道腹腔镜组182例).单通道腹腔镜组于脐部上缘纵行切开10-15 mm,直视... 目的 探讨经脐单一部位单通道与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3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分为2组(单通道腹腔镜组178例,双通道腹腔镜组182例).单通道腹腔镜组于脐部上缘纵行切开10-15 mm,直视下放置10 mm trocar,经trocar置入10 mm单孔带操作孔道的腹腔镜,自操作孔道置入专用加长5 mm腹腔镜持针器,经腹壁穿入腹腔-2-0带针丝线,荷包缝合未闭合内环口1周.双通道腹腔镜组于脐部纵行切开10-15 mm,蚊式钳游离切口上、下极皮下组织,于上极直视下置入5 mm trocar作为观察孔,下极钝性穿刺置入5 mm trocar作为操作孔,置入常规操作器械,荷包缝合内环口.结果 3岁以上的患儿双通道腹腔镜组术后脐部疼痛发生率高[46.3%(19/41) vs.23.7%(9/38),χ^2=4.425,P=0.035],但2组手术时间[(25.9±5.7)min vs.(25.0±5.4) min,t=1.538,P=0 125],术后住院时间[(1.8±0.8)d vs.(1.9±0.7)d,t=-1.263,P=0.207],住院费用[(3473.6±165.4)元 vs.(3478.2±131.4),t=-0.293,P=0 770]均无明显差异.单、双通道腹腔镜组分别随访172、168例,术后6个月无斜疝复发,无脐疝、睾丸萎缩及睾丸下降不全等并发症,脐部未见明显手术瘢痕.结论经脐单一部位单通道与双通道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疗效相当,腹壁不留瘢痕,但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无须特殊器械,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 疝囊高位结扎术
下载PDF
经脐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被引量:3
5
作者 钟陈 胡小华 吴家成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4期154-155,共2页
目的:研究比较经脐单一部位单通道、双通道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山市博爱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 目的:研究比较经脐单一部位单通道、双通道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山市博爱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经脐单一部位单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经脐单一部位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术后脐部疼痛发生率为18.00%,下腹部疼痛发生率为4.00%,高于对照组患儿14.00%、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腹股沟斜疝患儿临床治疗期间,经脐单一部位单通道腹腔镜手术与经脐单一部位双通道腹腔镜手术的应用价值基本等同,虽然双通道方案患儿出现脐部、下腹部疼痛的可能性较高,但临床操作无需使用特殊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腹股沟斜疝 经脐单一部位单通道腹腔镜手术 经脐单一部位双通道腹腔镜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