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2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腋静脉置入PICC技术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玲 廖瑞雪 张小蓉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7期1-1,3,共2页
目的探索经腋静脉置入PICC技术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入住我院需进行PICC置管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经腋静脉置入PICC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行PIC... 目的探索经腋静脉置入PICC技术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入住我院需进行PICC置管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经腋静脉置入PICC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行PICC置管。观察两种方法一次穿刺和多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失败率,两种方法静脉炎的发生率、出血量和疼痛评分,置管后导管的留置时间。结果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多次穿刺成功率为10%、失败率为0%,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50%、多次穿刺成功率为23.3%、失败率为26.7%,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多次穿刺成功率、失败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静脉炎的发生率、出血情况、疼痛程度、导管留置时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腋静脉置入PICC技术,能提高儿科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适宜在儿科患者中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腋静脉置入picc技术 儿科患者
下载PDF
经颈内静脉或腋静脉置入隧道式PICC临床实践
2
作者 张丽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09-0012,共4页
对隧道式PICC置管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均接受了经颈内静脉或者腋静脉穿刺置入PICC置管,建立皮下隧道。在合理调整PICC出口位置后,对置管的具体使用效果展开分析。方法 此次研究涉及到对照组与观察组两大组别,对照组是经颈内静脉或腋静脉P... 对隧道式PICC置管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均接受了经颈内静脉或者腋静脉穿刺置入PICC置管,建立皮下隧道。在合理调整PICC出口位置后,对置管的具体使用效果展开分析。方法 此次研究涉及到对照组与观察组两大组别,对照组是经颈内静脉或腋静脉PICC置管患者,有30例。观察组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隧道式治疗,以及改变导管出口位置,总共有30例患者。收集两组患者的护理数据信息,分析PICC出口位置改变后的置管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了相关性感染与相关性血栓,但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发生率要低,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嗲白哦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组患者存在并发症,但整体发生几率比对照组低。与对照组26.67%并发症率相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服务更有利于规避并发症。两组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组留置导管在体内的留置时间要更长些,方便了后续治疗。两组比较出现差异,差异明显,代表有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组穿刺点存在渗血问题,但与对照组相比较,渗血率要低一些,两组比较出现差异,差异比较有统计学价值(p<0.05);从治疗舒适度看,观察组的整体评分值要比对照组高,两组有差异,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在96.67%,相对于对照组的73.33%而言,要好很多。两组比较出现了差异,差异明显,意味着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经颈内静脉或夜静脉自主PICC建立皮下隧道与改变导管出口后,减少了不必要的局部感染,有利于防范导管脱出,也提高了PICC留置时间,减轻维管压力,提高患者舒适度。此项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推行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 静脉picc 效果
下载PDF
B超引导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肱静脉置入PICC导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雷静 黄剑平 +3 位作者 黄玉葵 王玉球 文芳 周静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1-613,共3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ST)在肱静脉PICC置管中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择有PICC置管适应证且无置管禁忌证的住院病人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对照组92例;两组均通过B超引导联合MST置入PICC导管,观察组选择经肱静... [目的]探讨B超引导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ST)在肱静脉PICC置管中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择有PICC置管适应证且无置管禁忌证的住院病人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对照组92例;两组均通过B超引导联合MST置入PICC导管,观察组选择经肱静脉置入导管,对照组选择经贵要静脉置入导管,观察两组病人1次置管成功率、置管体位舒适度、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1次置管成功率、置管体位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联合MST经肱静脉置入PICC导管1次置管成功率高,置管体位较舒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超声引导 塞丁格技术 静脉 贵要静脉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护理体会——评《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与管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伟芳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04-I0004,共1页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与管理》由乔爱珍,苏迅,韩立存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ISBN:9787572504228。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的是在患者手臂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与管理》由乔爱珍,苏迅,韩立存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ISBN:9787572504228。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的是在患者手臂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进行穿刺置管,令导管到达临近心脏的大静脉,使药物能顺利输入到患者的体内。对于需要长期持续性进行静脉输液或是用药的患者,PICC置管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肘正中静脉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科学技术出版社 静脉 常见并发症 长期持续性
下载PDF
2s主动握球运动对PICC置管患者CRT的预防价值及其对腋静脉血液流速的影响
5
作者 葛朋莉 江雷振 梁梅菊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578-1581,共4页
目的:探讨2s主动握球运动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CRT)的预防价值及其对腋静脉血液流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09例PICC置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给予10... 目的:探讨2s主动握球运动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CRT)的预防价值及其对腋静脉血液流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09例PICC置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给予10s的主动握球运动,观察组55例给予2s的主动握球运动,对比两组患者腋静脉血液流速、血流动力学以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7d、1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腋静脉最大血液流速(V_(max))、单位时间平均血液流速(TMFV)均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直径、血管压力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症状性CRT、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移位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10s主动握球运动相比,2s主动握球运动更有利于提高PICC置管患者腋静脉血流速度,改善血流动力学,且不会增加CRT及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s主动握球运动 picc 导管相关性血栓 静脉血液流速
下载PDF
医疗游戏联合无痛技术在儿童完全置入式静脉输液港管理与维护中的应用分析
6
作者 许春鸿 黄清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5期2662-2664,2693,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完全置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管理与维护中开展医疗游戏联合无痛技术对维护效果、患儿情绪及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21年11月—2022年10月在厦门市儿童医院进行TIVAP维护的患儿227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目的:探讨儿童完全置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管理与维护中开展医疗游戏联合无痛技术对维护效果、患儿情绪及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21年11月—2022年10月在厦门市儿童医院进行TIVAP维护的患儿227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12例)进行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115例)则采用医疗游戏联合无痛穿刺技术的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的维护效果、维护依从性、焦虑/恐惧情绪评分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无损伤针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24h穿刺点出血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TIVAP维护依从性、体位配合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干预前,两组患儿斯宾思儿童焦虑量表(SCAS)、儿童医疗恐惧量表(CMF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2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维护期间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童TIVAP管理与维护中开展医疗游戏联合无痛技术干预能够提高维护效果和依从性,缓解患儿焦虑及恐惧情绪,并能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静脉输液港 儿童 医疗游戏 无痛穿刺技术 维护效果
下载PDF
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7
作者 覃丽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13-0016,共4页
分析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并发症原因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2例肿瘤患者,随机分组,对比肿瘤化疗患者PICC并发症原因,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PICC护理方法,为观察组患者实... 分析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并发症原因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2例肿瘤患者,随机分组,对比肿瘤化疗患者PICC并发症原因,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PICC护理方法,为观察组患者实施PICC并发症风险护理管理。结果 观察组(8.45%)PICC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14.08%),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水平、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肿瘤化疗患者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有突出优势,配合临床护理干预手段,各类并发症发生几率更低,患者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水平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化疗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picc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对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
8
作者 廖珍 《临床研究》 2018年第4期48-50,共3页
目的对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方式,查看其对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260例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130例,观察组1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 目的对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方式,查看其对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260例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130例,观察组1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PICC置入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置管的一次成功率,并查看两组患者出现静脉炎的概率。结果经过对比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置管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出现静脉炎的概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还能有效降低患者出现静脉炎的概率。对于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赛丁格技术 picc 静脉炎发生率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换药中的应用
9
作者 刘媛媛 杨欣欣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8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换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1月北京京都儿童医院门诊收治的84例接受PICC换药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换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1月北京京都儿童医院门诊收治的84例接受PICC换药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虚拟现实技术。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哭闹持续时间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换药时及换药后4min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换药后4min的VAS评分均低于换药时(P<0.05)。干预组哭闹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家属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PICC换药中的应用,可减轻患儿疼痛程度,缩短患儿哭闹持续时间,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疼痛程度
下载PDF
超声引导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失败的5年回顾性研究
10
作者 李琳 刘福丽 +1 位作者 赵一凡 王子轩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方法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超声引导PICC中置管失败患者3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60.12岁;身体...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方法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超声引导PICC中置管失败患者3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60.12岁;身体质量指数(BMI)16.55~31.26 kg/m^(2),平均BMI 22.56 kg/m^(2);恶性肿瘤32例,消化系统疾病12例,血管疾病8例,高血压5例,心脏病4例,糖尿病2例;置管原因,化学治疗19例(59.4%),静脉营养15例(46.9%);病变位置,颈胸部18例(56.3%),其他部位14例(43.7%);既往相关治疗,肿瘤切除21例(65.6%),放化疗19例(59.4%)。置管失败后移至介入手术室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辅助PICC复位/重置者。统计PICC相关指标。评估超声引导PICC失败原因,并分析失败原因与其他指标[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血管病史、病变位置(颈胸部)、既往相关治疗、侧别和穿刺靶静脉]的相关性。结果左臂置入失败占56.3%(18/32)。穿刺贵要静脉者占65.6%(21/32),多于头静脉和肱静脉(P<0.001)。并发损伤仅为轻度痉挛或少量血栓占12.5%(4/32)。导管异位是置管失败主要原因占84.4%(27/32)。腋静脉最易发生异位(46.9%),贵要静脉(12.5%)、颈内静脉(9.38%)亦较常见。在DSA辅助下全部病例均复位/重置成功。导管异位与年龄、性别、BMI、血管病史、病变位置(颈胸部)、既往相关治疗、侧别和穿刺靶静脉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导管异位是超声引导PICC失败的首要原因,主要为血管变异所致。DSA辅助复位技术是解决超声引导PICC失败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提高置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 插管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下载PDF
全麻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儿科特殊静脉条件置入PICC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巫浣玲 管小红 王昕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5期117-118,共2页
目的探讨患儿在全麻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采用静脉输液护士协会(INS)制订的PICC置管的护理流程为患儿PICC置管。结果该护理流程已熟练应用于临床,并为肿瘤及白血病特殊静脉条件患... 目的探讨患儿在全麻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采用静脉输液护士协会(INS)制订的PICC置管的护理流程为患儿PICC置管。结果该护理流程已熟练应用于临床,并为肿瘤及白血病特殊静脉条件患儿置入3F或4F导管35例,其中6个月~2岁10例、2~15岁25例,其中最小体质量5 kg,最大体质量80 kg,并且极不配合,成功率100%,达到国外报道水平。结论全麻下改良塞丁格技术提高PICC的置管成功率,并能有效降低患儿置管的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改良塞丁格技术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特殊静脉条件
下载PDF
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PICC在置入中出现送管困难的护理体会
12
作者 夏爱萍 朱凤林 +1 位作者 居燕 郭静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1期79-81,共3页
总结经外周静脉置入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PICC(Power PICC SOLO)出现置管困难的6例肿瘤患者的置管护理过程。分析Power PICC SOLO置管时出现送管困难的原因,改进Power PICC SOLO导管的修剪方法,摸索患者个性化的置管体位,优化PICC导管... 总结经外周静脉置入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PICC(Power PICC SOLO)出现置管困难的6例肿瘤患者的置管护理过程。分析Power PICC SOLO置管时出现送管困难的原因,改进Power PICC SOLO导管的修剪方法,摸索患者个性化的置管体位,优化PICC导管推送手法等,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应急策略。在Power PICC SOLO置管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及其静脉血管;完善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应急预案;备齐所需物品;静脉治疗核心成员及操作护士应做好充足的自身准备,便于当出现Power PICC SOLO导管送管困难时能在较短时间内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picc 送管困难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管护理
下载PDF
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与PICC不同穿刺部位的留置效果比较 被引量:17
13
作者 黄惜华 李惠怡 +2 位作者 赵雪婷 王丽辉 杨乔焕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S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比较腋静脉留置针、经肘部静脉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经腋静脉PICC穿刺等方法的留置效果。方法分析在新生儿科住院并建立长期静脉留置通道的患儿资料,分为腋静脉留置针组、PICC肘部静脉组和PICC腋静脉组,比较... 目的比较腋静脉留置针、经肘部静脉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经腋静脉PICC穿刺等方法的留置效果。方法分析在新生儿科住院并建立长期静脉留置通道的患儿资料,分为腋静脉留置针组、PICC肘部静脉组和PICC腋静脉组,比较各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留置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非计划拔管情况的差异。结果腋静脉留置针组操作时间及留置时间与两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腋静脉PICC穿刺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腋静脉留置针组的非计划拔管率相对较低,但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穿刺时间短且并发症少,还可避免反复穿刺对新生儿的不良刺激,可作为PICC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静脉
下载PDF
PICC导管股静脉置入1例体会 被引量:9
14
作者 薛东华 张志英 王雪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8期2088-2088,共1页
关键词 picc导管 静脉 锁骨下静脉 picc 强刺激化疗药物 化疗药物治疗 肘部静脉 静脉 治疗手段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在新生儿科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15
作者 张健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9期308-308,共1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通过外周静脉穿刺置管且管的末端处在中心静脉的技术,该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长期的静脉通路,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重症患儿的治疗中。PICC技术于20世纪7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通过外周静脉穿刺置管且管的末端处在中心静脉的技术,该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长期的静脉通路,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重症患儿的治疗中。PICC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应用于美国新生儿科临床,于1996年在我国新生儿临床开展,尤其应用于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较普通导管留置时间长,输入药物无外渗,减少穿刺次数,减少对外周血管的刺激,同其它中心静脉导管相比有较低的并发症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技术 新生儿科 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 静脉穿刺 重症患儿 外周血管 时间 儿科临床 静脉通路 穿刺次数 早产儿 并发症 治疗 药物 美国 患者
下载PDF
塞丁格技术经外周置入双腔PICC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和探讨 被引量:11
16
作者 潘世平 郭亚楠 +3 位作者 肖洋 刘晓娟 牛子杰 赵城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第10期100-101,共2页
关键词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picc 经外周 应用 picc管术 大剂量化疗 静脉营养物质
下载PDF
患儿全麻下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体会 被引量:9
17
作者 柴颖 王申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5-216,共2页
目的探讨提高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采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和静脉输液护士协会(INS)制订的全麻下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sT)行上臂PICC置管的护理流程为患儿行上臂PICC置管。... 目的探讨提高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采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和静脉输液护士协会(INS)制订的全麻下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sT)行上臂PICC置管的护理流程为患儿行上臂PICC置管。结果该护理流程已熟练应用于临床,并已成功完成92例,成功率91.6%,达到国外报道水平。结论超声引导下结合MST能提高PICC的置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儿 全麻 超声 改良塞丁格技术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下载PDF
D-二聚体联合抗凝血酶Ⅲ检测对食管癌患者置入PICC后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指导及护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叶永菁 王海红 +1 位作者 杨悦 周盈盈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0期1542-1544,共3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贵腰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等)穿刺进入中心静脉置管进行静脉输液的一条安全可靠的通道[1]. 尤其对食管癌患者的综合治疗以及维持生命通道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2]. 留置PICC术后...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贵腰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等)穿刺进入中心静脉置管进行静脉输液的一条安全可靠的通道[1]. 尤其对食管癌患者的综合治疗以及维持生命通道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2]. 留置PICC术后可能并发相关性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造成患者肢体疼痛、肿胀、坏死,更严重使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肺栓塞危及患者的生命[3].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形成与血液的高凝状态有关[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 picc 癌患者 相关性 抗凝血酶Ⅲ D-二聚体 食管
下载PDF
B超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对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肢体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洁冰 张楠 周雪梅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5年第12期4571-4572,共2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对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肢体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肿瘤病人共182例分为对照组104例和研究组7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行PICC置管,研究组采用经... [目的]探讨B超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对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肢体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肿瘤病人共182例分为对照组104例和研究组7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行PICC置管,研究组采用经循证护理方法改进的B超引导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比较两组病人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B超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应用于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可有效减少肢体静脉血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形成 B超引导 塞丁格技术
下载PDF
血管超声与改良赛丁格技术结合应用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琳 刘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282-1284,共3页
目的对上肢无肉眼可视静脉的患者,临床建立静脉通路困难,探讨血管超声与改良赛丁格技术结合应用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的置管方法。方法选择183例均为上肢无肉眼可视静脉的患者,且使... 目的对上肢无肉眼可视静脉的患者,临床建立静脉通路困难,探讨血管超声与改良赛丁格技术结合应用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的置管方法。方法选择183例均为上肢无肉眼可视静脉的患者,且使用传统置管方法、改良赛丁格技术置管法不能置入PICC,采用便携式血管超声与改良塞丁格技术结合应用于PICC。结果 183例患者中180例置管成功,3例失败,成功率达98.36%,无一例导管异位,每例患者置管后连续观察3个导管留置日,均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结论此技术解决了传统置管方法受血管条件限制的局限性,大大提高了PICC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超声 改良赛丁格技术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