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后三角入路腹腔镜手术对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
1
作者 邓敏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5期2574-2576,共3页
目的:探究前、后三角入路腹腔镜手术对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前三角入路和后三角入路腹腔镜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 目的:探究前、后三角入路腹腔镜手术对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前三角入路和后三角入路腹腔镜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的浓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考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浓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h时观察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时采用后三角入路不仅可以较前三角入路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也可以提高对患者应激的控制水平,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 腹腔镜手术 三角 三角
下载PDF
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手术与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对比
2
作者 曹廷亮 吴恒浩 +1 位作者 张圣旭 张万宏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8期905-906,共2页
目的对比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手术与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和B组(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手术),比较两组的手... 目的对比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手术与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和B组(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神经功能、并发症。结果A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的NIHSS评分、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B组,血肿清除率高于B组(P<0.05)。结论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HICH患者可明显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缝神经内镜手术 血肿清除手术 基底节区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经楔前叶入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病变临床观察
3
作者 王小永 冯恩山 +3 位作者 梁博 李培亮 王芳 陈世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9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分析经楔前叶入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病变的方法及预后。方法以2017-01—2022-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顶枕开颅经楔前叶入路的20例侧脑室三角区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9例病变全部切除(术后病理报告18例为脑膜... 目的分析经楔前叶入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病变的方法及预后。方法以2017-01—2022-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顶枕开颅经楔前叶入路的20例侧脑室三角区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9例病变全部切除(术后病理报告18例为脑膜瘤,1例为动静脉畸形),1例次全切除,术后病理报告脑梗死。结果1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的部分性感觉性失语(失认),经治疗后逐渐好转;1例术后继发癫痫发作,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抗癫痫治疗,控制良好;1例术后颅内感染,抗感染治疗后康复出院,其余患者均无肢体肌力下降、感觉减退、失语或偏盲等并发症,术后随访4~12个月,复查头颅增强磁共振未见肿瘤复发或快速生长,所有患者均回归正常生活、工作。结论经楔前叶入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病变具有微创、直接暴露肿瘤供血动脉、视野清晰等优点,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三角 顶枕开颅 手术 后纵裂 经楔
下载PDF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后外侧入路与前外侧入路手术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永 刘郑生 +2 位作者 肖嵩华 王征 陆宁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47-450,共4页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共计48例胸腰段间盘突出症(T10-L2)手术病例,其中采用后外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治疗33例,采用前外侧经腹膜后入路椎...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共计48例胸腰段间盘突出症(T10-L2)手术病例,其中采用后外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治疗33例,采用前外侧经腹膜后入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治疗15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采用Oswestrey评分问卷调查表评价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主观功能。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5.2个月,两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2个月OD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ODI评分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后外侧经椎间孔组并发症少于前外侧经腹膜后组;术后12个月随访两组椎体间融合率96%。结论后外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与前外侧经腹膜后入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均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术式,后外侧经椎间孔入路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后外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经剑突下与经侧胸入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洪子强 盛燕楠 +6 位作者 白向豆 崔百强 逯英杰 吴旭升 成涛 金大成 苟云久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598-602,共5页
目的对比喉罩麻醉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RATS)中经剑突下与经侧胸入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围手术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2年7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胸外科经同一术者完成的102例喉罩麻醉下RATS治疗前纵隔肿瘤患... 目的对比喉罩麻醉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RATS)中经剑突下与经侧胸入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围手术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2年7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胸外科经同一术者完成的102例喉罩麻醉下RATS治疗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剑突下入路(剑突下组)45例;经侧胸入路(侧胸组)有57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总引流量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前纵隔肿瘤的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的发生。在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2、3天VAS疼痛评分方面,剑突下组更具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装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和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TS剑突下入路在切除前纵隔肿瘤方面安全、可行,与侧胸入路相比,剑突下入路在术后快速恢复和术后患者疼痛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 纵隔肿瘤 剑突下 喉罩麻醉
下载PDF
前外侧腹膜外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临床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世勇 张涛 +2 位作者 蓝旭 屈涛 李志琳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64-167,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前外侧腹膜外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腰骶段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腰骶段结核患者,一期行腹膜外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X线片、CT等了解结... 目的观察前外侧腹膜外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腰骶段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腰骶段结核患者,一期行腹膜外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X线片、CT等了解结核治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观察9-48个月,所有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病例无结核复发。术后6-12个月影像学检查提示椎间植骨均获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ASIA分级术前C级1例恢复至D级,D级3例均恢复至E级,ESR由术前(38.1±12.5)mm/h降到(11.3±7.1)mm/h,CRP由术前(6.2±4.2)mg/L降到(1.6±1.3)mg/L,VAS评分由术前(4.6±1.1)分降到(1.4±1.0)分,ODI评分由术前(50.2±11.9)%降到(13.0±6.6)%,腰骶角由术前(20.0±4.8)°矫正到(29.0±3.9)°。各项数据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一期经前外侧腹膜外入路同时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段结核 腹膜外 病灶清除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肩关节前上外侧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
7
作者 尹维刚 刘玉新 +3 位作者 姚新福 史增元 刘秀清 陈茂林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00年第3期16-18,共3页
目的:为肩关节前上外侧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按照手术入路和层次,对25例成年尸体 50侧上肢标本作了解剖观测.结果:三角肌前外侧部起点长度为(8.73±0.64)cm,三角肌肩峰外侧端起点至三角肌粗隆长(... 目的:为肩关节前上外侧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按照手术入路和层次,对25例成年尸体 50侧上肢标本作了解剖观测.结果:三角肌前外侧部起点长度为(8.73±0.64)cm,三角肌肩峰外侧端起点至三角肌粗隆长(15.49±1.57) cm.腋神经前支于肩峰外侧端与三角肌止点连线相交点位于肩峰下(6. 19± 0.49)cm,相当于肩峰与三角儿止点连线问三角风长度的上2/5与下3/5交点.结论:手术横行切口,从肩峰沿锁骨向内侧不超过(8.73± 0.64) cm,否则容易损伤位于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内的头静脉、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神经.纵行切口,从肩峰向下不超过(6.19±0.49)cm,也就是说此纵切口不超过三角肌中线长度的上2/5.以防损伤腋神经前支及旋肱后动、静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三角 解剖学 肩关节上外
下载PDF
C_7神经移位经背侧入路椎管外吻合腰神经前根重建截瘫下肢迈步功能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8
作者 吕占辉 王树锋 +2 位作者 孔令贵 张磊 蔡长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3期9987-9990,共4页
背景:利用周围神经移位重建截瘫平面以下的肢体运动及尿便功能方面已经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在选择移位神经及如何重建截瘫患者迈步方面没有定论。目的:为C7神经移位经背侧入路椎管外吻合腰神经前根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2例成... 背景:利用周围神经移位重建截瘫平面以下的肢体运动及尿便功能方面已经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在选择移位神经及如何重建截瘫患者迈步方面没有定论。目的:为C7神经移位经背侧入路椎管外吻合腰神经前根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2例成人尸体标本上,经背侧入路观测椎管外L2,L3,L4神经前根的显露、排列及可切取长度、C7神经转移路径距离及胫神经可切取长度。结果与结论:经背侧入路椎管外L2,L3,L4神经前支可辨认,L2,L3,L4神经前支的可切取长度为(1.81±0.35),(2.20±0.37),(1.45±0.31)cm;胫神经可切取长度(63.87±4.23);C7至梨状肌下孔的距离为(65.65±2.98)cm;C7至L2,3,4神经前支距离分别为(50.83±5.58),(53.15±5.82),(55.93±6.51)cm。胫神经可切取长度能够满足C7至梨状肌下孔的距离及C7至L2,L3,L4神经前支距离。结果提示,C7神经作为动力神经源,胫神经可选择为桥接神经,经背侧入路椎管外吻合L2,L3,L4神经前根重建截瘫迈步功能的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瘫 C7神经 神经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胸腰段脊柱侧前方改良入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司军 成红兵 +4 位作者 潘丞中 曹涌 王洪 胡克苏 朱建炜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索胸腰段脊柱侧前方新型入路。方法:研究胸、腰段层次解剖的差别及复杂肌肉走行、毗邻和神经支配关系,汲取既往入路的各自优点,设计了独特的“┓”形切口、改良的“胸膜外 腹膜后”入路。新型入路由同一手术组医生操作,临床应用... 目的:探索胸腰段脊柱侧前方新型入路。方法:研究胸、腰段层次解剖的差别及复杂肌肉走行、毗邻和神经支配关系,汲取既往入路的各自优点,设计了独特的“┓”形切口、改良的“胸膜外 腹膜后”入路。新型入路由同一手术组医生操作,临床应用2 6例胸腰段疾患,均行减压、植骨及Z形钛钢板内固定。结果:手术时间75~180min ,平均135min ,输血量2 0 0~80 0ml,平均4 2 3ml。术中无一例胸膜破裂,术后摄片示矫形优良,矢状位指数(sagittalindex ,SI)术后平均矫正10 3°,内固定物植入无一错误,无胸腔积液、深部感染,无脊髓损伤加重,术后恢复快。2 6例患者中13例获随访8~34个月,未见腰背肌肉失神经表现,内植物无失败,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提高至少1级占83. 2 % (10 / 12 )。摄片或CT扫描示融合成功,无假关节形成。随访期间SI轻度丢失1°~5°,平均2 5°。结论:新型“┓”形切口改良入路适应证广(T11- L2 ) ,技术难度低,损伤小,出血少,暴露充分,利于操作,手术时间缩短,还能避免加重脊髓、神经根及胸膜损伤,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脊柱 临床应用 Frankel 钛钢板内固定 手术时间 index 无脊髓损伤 CT扫描示 假关节形成 神经支配 内固定物 胸腔积液 深部感染 术后恢复 神经表现 背肌肉 随访期间 切口改良 技术难度 胸膜损伤 min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入路与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远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5期80-81,共2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前入路与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远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下肢远端手术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前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比较2组穿刺操作...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前入路与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远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下肢远端手术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前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比较2组穿刺操作与超声识别情况,同时比较2组麻醉效果与神经阻滞情况。结果观察组坐骨神经距体表距离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超声识别坐骨神经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针进针深度大于对照组,且穿刺所用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运动阻滞、感觉阻滞、镇痛持续时间及麻醉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神经阻滞过程中未见神经损伤、穿刺部位血肿、麻药中毒等并发症,出现轻微不适后经对症处理后改善。结论超声引导下前入路与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远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各有不同,前入路进针下坐骨神经更易被识别,而侧入路进针可快速到达坐骨神经,但这两种入路进针方式的麻醉效果差异并不明显,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实际状况合理选择超声探头位置与入路进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远端手术 坐骨神经阻滞
下载PDF
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与胆囊前三角解剖入路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石症疗效对比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国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2年第12期1848-1850,共3页
目的 对比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与胆囊前三角解剖入路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石症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实施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胆囊前三角解剖入路... 目的 对比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与胆囊前三角解剖入路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石症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实施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胆囊前三角解剖入路,观察组采用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肾上腺素(E)、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前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Cor、CRP、E、ICAM-1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术后Cor、CRP、E、I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胆囊结石术中采用后三角入路手术用时更短,创伤更小,应激反应更轻微,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腹腔镜手术 胆囊后三角解剖 胆囊三角解剖
下载PDF
经改良侧前方入路侧前方减压AF复位内固定后路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新鲜骨折
12
作者 吴竑 廖前德 丁寿勇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6-29,共4页
目的 探讨和评价经改良的侧前方入路侧前方减压AF复位内固定并后路植骨在治疗新鲜胸腰段椎体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14例胸腰段椎体新鲜骨折病人经改良的侧前方入路行侧前方减压并AF复位内固定 ,减压对侧椎板植骨融合治疗 ,比较神经功... 目的 探讨和评价经改良的侧前方入路侧前方减压AF复位内固定并后路植骨在治疗新鲜胸腰段椎体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14例胸腰段椎体新鲜骨折病人经改良的侧前方入路行侧前方减压并AF复位内固定 ,减压对侧椎板植骨融合治疗 ,比较神经功能恢复及骨折矫正情况。结果  14例病人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 ,骨折复位良好 ,Cobb’s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明显恢复。结论 经改良的侧前方入路行侧前方减压 ,减压彻底 ,对脊柱术后的稳定性破坏小 ,AF内固定对骨折复位固定较好 ,同时行对侧椎板植骨可重建术后脊柱的稳定性 ,但手术的操作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减压 AF复位内固定术 植骨术 手术治疗 段椎体新鲜骨折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入路与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远端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13
作者 冯亚军 《基层医学论坛》 2017年第17期2190-2191,共2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入路与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远端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0例下肢远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前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2组...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入路与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远端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0例下肢远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前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穿刺操作及超声识别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达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P<0.05)。观察组坐骨神经距体表距离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超声识别坐骨神经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进针深度显著大于对照组,用时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坐骨神经阻滞选择前入路进针更易识别坐骨神经,选择侧入路进针可快速达坐骨神经,临床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位置与进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远端手术 坐骨神经阻滞 超声
下载PDF
改良肘关节内侧入路尺侧副韧带手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运平 徐达传 +1 位作者 石瑾 傅群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3-204,共2页
目的:为肘关节经肌肉入路尺侧副韧带(UCL)修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成人肘关节标本35侧,解剖观察尺侧副韧带前束、肘部屈肌总腱及尺、正中神经分支的解剖关系,并行摹拟手术。结果:UCL前束起于肱骨内侧髁的前下方,止... 目的:为肘关节经肌肉入路尺侧副韧带(UCL)修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成人肘关节标本35侧,解剖观察尺侧副韧带前束、肘部屈肌总腱及尺、正中神经分支的解剖关系,并行摹拟手术。结果:UCL前束起于肱骨内侧髁的前下方,止于尺骨冠突内侧的小结节,UCL前束位于尺侧腕屈肌肱头、尺头之间的深层;尺神经在肘管中部与尺侧副韧带前束的平均距离为(0.9 ± 0. 1)cm,在肘管的远侧出口,距尺侧副韧带的尺骨止点(0.6±0.3)cm;尺神经至尺侧腕屈肌尺头肌支的入肌点距肱骨内侧髁的距离为(3.7±0.8)cm;正中神经最靠近切口的分支距切口的距离,在肱骨内侧髁和尺骨结节水平分别为(1.6±0.5)cm和(0.9±0.4)cm。结论:经尺侧腕屈肌的肱头和尺头之间、自肱骨内侧髁向前外侧至UCL尺骨止点以远约2 cm为一损伤较小的安全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手术 应用解剖 副韧带束损伤
下载PDF
经前入路、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术治疗脊柱椎间隙感染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振华 周建生 张长春 《解剖与临床》 2003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 :分析椎间隙感染的病因及病理机制 ,评价经前入路、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术治疗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 :自 1991年 4月~ 2 0 0 2年 5月对 31例椎间隙感染患者 ,分别采用经前入路 (2 5例 )、侧前方入路 (6例 )病灶清除术进行治疗 ,... 目的 :分析椎间隙感染的病因及病理机制 ,评价经前入路、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术治疗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 :自 1991年 4月~ 2 0 0 2年 5月对 31例椎间隙感染患者 ,分别采用经前入路 (2 5例 )、侧前方入路 (6例 )病灶清除术进行治疗 ,其中 15例Ⅰ期植骨。结果 :随访 3月~ 5a,平均 12 .6个月。所有病例痉挛性剧烈腰痛术后即刻消失 ,细菌培养 18例阳性。CPR平均 2周转阴 ,ESR平均 3周降至正常。 2~ 3周下床活动。结论 :椎间隙感染的主要病因为细菌感染。经前入路、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减压治疗椎间隙感染具有术野暴露广泛 ,病灶清除彻底 ,减压充分 ,疗效可靠 ,疗程缩短 ,能迅速解除患者痛苦等优点 ,Ⅰ期椎间植骨有利于保持椎体高度及脊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灶清除术 治疗 脊柱椎间隙感染 脊柱手术
下载PDF
腰后路双侧微创肌间隙入路万向螺钉置入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16
作者 姚成均 《临床研究》 2020年第2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腰后路双侧微创肌间隙入路万向螺钉置入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省义马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腰椎滑脱症102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各51例。对照组行传统后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行腰后路双侧微创肌... 目的探讨腰后路双侧微创肌间隙入路万向螺钉置入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省义马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腰椎滑脱症102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各51例。对照组行传统后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行腰后路双侧微创肌间隙入路万向螺钉置入手术治疗。统计两组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VAS、ODI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腰后路双侧微创肌间隙入路万向螺钉置入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减轻疼痛程度,促使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滑脱症 椎间融合术 微创肌间隙 万向螺钉置手术
下载PDF
前路经腹膜外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志敏 刘建 黄春霞 《基层医学论坛》 2017年第8期897-899,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结核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13例,术前HRZE联合应用3周,复查红细胞沉降率降低后行手术治疗,采用经腹膜外入路Ⅰ期病...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结核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13例,术前HRZE联合应用3周,复查红细胞沉降率降低后行手术治疗,采用经腹膜外入路Ⅰ期病灶清除、植骨及钉棒内固定。术前、术后评估Cobb角、红细胞沉降率及CRP变化,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结果 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24个月,平均(17.01±4.6)个月。Cobb角术前为(4.0±1.0)°,末次随访时为(3.6±0.6)°(P>0.05);红细胞沉降率、CRP及VAS评分由术前的(53.7±8.7)mm/1 h、(35.5±4.8)mg/L及(6.0±1.0)分,降低到末次随访时的(16.9±2.9)mm/1 h、(6.6±1.3)mg/L及(1.4±0.9)分(P<0.05)。13例患者抗结核治疗9个月~12个月后病灶椎体融合,末次随访时13例患者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前5例患者伴有神经功能损伤,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对于胸腰段脊柱结核,术前及术后规律应用抗结核药物,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恢复脊柱稳定性,可降低结核复发率,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外科手术 经腹膜外 内固定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前路重建手术的近期并发症
18
作者 吕志平 杨峻 许争光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5X期546-547,共2页
随着建筑和交通运输等现代化工业的蓬勃发展,脊柱脊髓损伤的发生率也飞速提高。外伤所致的脊柱骨折,因解剖关系,多发生在胸腰段,严重者导致脊柱失稳,脊髓神经根受压甚至断裂损伤。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病人,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以及脊髓... 随着建筑和交通运输等现代化工业的蓬勃发展,脊柱脊髓损伤的发生率也飞速提高。外伤所致的脊柱骨折,因解剖关系,多发生在胸腰段,严重者导致脊柱失稳,脊髓神经根受压甚至断裂损伤。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病人,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以及脊髓神经减压是手术的主要目的。在生物力学上,作用于脊柱的力有80%~85%分配到前柱[1]。徐小雄[2]等对比胸腰段骨折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骨折 重建手术 脊柱骨折 脊柱失稳 段骨折 神经根受压 生物力学 手术 手术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中不同入路的应用效果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王坦 吴盼盼 +1 位作者 霍占伟 陈亚东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5期159-162,共4页
目的 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中不同入路的应用效果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8月涟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61)与观察组(n=62)。对照组采用前三角入路手术... 目的 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中不同入路的应用效果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8月涟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61)与观察组(n=62)。对照组采用前三角入路手术,观察组采用后三角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应激反应指标、血清指标、术后疼痛感、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手术指标数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SOD高于对照组,CRP、Cor、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血清指标数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观察组疼痛感评分为(2.12±0.32)分,低于对照组的(3.05±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80,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6,P=0.034)。结论 在针对胆囊结石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时,选择后三角入路手术能够获得更显著的效果,患者应激反应更低,胆管损伤程度更小,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胆囊结石 三角 三角 应激反应 疼痛感
下载PDF
术前栓塞联合经对侧纵裂入路术治疗巨大镰窦旁脑膜瘤疗效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党连锋 杨春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982-985,1020,共5页
目的:探究术前栓塞联合经对侧纵裂入路术应用于巨大镰窦旁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巨大镰窦旁脑膜瘤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术前栓塞联合经对侧纵裂入路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入路术治疗... 目的:探究术前栓塞联合经对侧纵裂入路术应用于巨大镰窦旁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巨大镰窦旁脑膜瘤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术前栓塞联合经对侧纵裂入路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入路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及相关炎症因子变化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远期MRS评分与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全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手术后两组WBC、CRP、ESR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均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肢体麻木、视线模糊、偏瘫、呼吸障碍、高热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RS评分与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将术前栓塞联合经对侧纵裂入路手术应用于巨大镰窦旁脑膜瘤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提高瘤全切除率、降低炎性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进而提升患者术后远期脑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镰窦旁脑膜瘤 栓塞 经对纵裂手术 炎症因子 不良反应 MRS评分 NIHSS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