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腹壁引流与经会阴部引流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田洪鹏 陈小波 +3 位作者 侯松林 刘带志 张广军 周彤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91-700,共10页
目的探讨经腹壁引流与经会阴部引流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发表的比较经腹壁引流与经会阴部引流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影响的... 目的探讨经腹壁引流与经会阴部引流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发表的比较经腹壁引流与经会阴部引流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影响的一次文献(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术后引流方面,腹壁引流组与会阴部引流组的术后持续引流时间[MD=–0.03,95%CI为(–1.63,1.57),P=0.97]、术后引流液总量[MD=–9.53,95%CI为(–104.95,85.90),P=0.84]及术后拔管时间[MD=0.25,95%CI为(–0.31,0.82),P=0.38]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感染方面,与会阴部引流组相比,腹壁引流组的引流管切口处皮肤感染率较低[OR=0.32,95%CI为(0.21,0.48),P<0.000 01],但2组的腹部切口感染率[OR=0.84,95%CI为(0.51,1.36),P=0.48]和盆腔感染率[OR=0.77,95%CI为(0.52,1.15),P=0.2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其他指标方面,与会阴部引流组相比,腹壁引流组的引流管切口处皮肤疼痛的时间较短[MD=–5.07,95%CI为(–6.96,–3.17),P<0.000 01];而2组的术后住院时间[MD=0.82,95%CI为(–0.39,2.03),P=0.19]、吻合口出血发生率[OR=0.95,95%CI为(0.58,1.54),P=0.82]以及吻合口漏发生率[OR=1.33,95%CI为(0.93,1.92),P=0.1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腹壁留置盆腔引流管较经会阴部留置盆腔引流管可能更有利于降低引流管切口处皮肤感染率,并缩短引流管切口处皮肤疼痛的时间,从而更好地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经腹壁引流 经会阴部引流 康复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脑室经腹壁外引流术治疗婴儿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和感染性脑积水的疗效
2
作者 刘金瑜 张云鹤 +2 位作者 杜晓艳 董辉 马云富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8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脑室经腹壁外引流术治疗婴儿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和感染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婴儿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和感染性脑积水的62例患儿,采用双色球法将患儿分为对... 目的:探讨脑室经腹壁外引流术治疗婴儿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和感染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婴儿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和感染性脑积水的62例患儿,采用双色球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行ommaya囊的间断穿刺引流术,观察组行脑室经腹壁外引流术,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脑脊液变化情况、头围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儿脑脊液蛋白、脑脊液细胞数及头围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术后1周脑脊液蛋白、脑脊液细胞数及头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经腹壁外引流术与ommaya囊的间断穿刺引流术相比可有效提高婴儿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和感染性脑积水的疗效,降低脑脊液蛋白、脑脊液细胞数,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脑室经腹引流 ommaya囊的间断穿刺引流
下载PDF
直肠癌Dixon术后经骶前会阴引流与经腹壁引流的效果对比
3
作者 张洪彦 程金玉 谢国勇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20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后经骶前会阴引流与经腹壁引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行Dixon术治疗的120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引流方式不同,将采用经骶前会阴引流的60例... 目的探讨直肠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后经骶前会阴引流与经腹壁引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行Dixon术治疗的120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引流方式不同,将采用经骶前会阴引流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A组;将采用经腹壁引流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B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引流管管周情况[切口分泌物分泌持续时长、引流管管周红肿持续时长、引流管管周疼痛持续时长],拔除引流管时长及住院时长,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长、术后首次排便时长、术后首次进食时长]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引流管切口分泌物分泌持续时长为(8.98±1.41)d、引流管管周红肿持续时长为(6.53±0.73)d、引流管管周疼痛持续时长为(8.51±1.31)d均短于B组[(12.21±1.82)d、(9.36±1.52)d、(11.53±1.0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67、13.000、16.377,P均<0.001);A组拔除引流管时长为(9.06±1.06)d,住院时长为(14.63±1.77)d均短于B组[(11.26±1.56)d、(16.53±2.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35、4.420,P均<0.001);A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长为(48.01±5.06)h、术后首次排便时长为(18.54±5.77)h、术后首次进食时长为(12.52±4.26)h与B组[(49.26±6.56)h、(19.53±6.82)h、(13.24±4.89)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9、0.858、0.860,P=0.245、0.392、0.392)。A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1.67%(1/60)低于B组13.3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4,P=0.038)。结论相较于经腹壁引流,直肠癌Dixon术后实施经骶前会阴引流,能有效缩短患者引流管切口分泌物分泌持续时长、引流管管周红肿持续时长、引流管管周疼痛持续时长、拔除引流管时长以及住院时长,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DIXON术 经骶前会阴引流 经腹壁引流 并发症
原文传递
Piver Ⅰ/Ⅱ/Ⅲ型子宫切除术后经阴道引流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六凤 刘龙阳 +2 位作者 易娟娟 聂道梅 陈惠祯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15期109-111,共3页
目的比较PiverⅠ、Ⅱ、Ⅲ型子宫切除术(有的加一侧或双侧附件切除术)后经阴道引流与经腹壁引流的效果与并发症,探讨子宫切除术后经阴道引流的可行性。方法对2002年至2013年收治的共420例行广泛或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有的加一侧或双侧附件... 目的比较PiverⅠ、Ⅱ、Ⅲ型子宫切除术(有的加一侧或双侧附件切除术)后经阴道引流与经腹壁引流的效果与并发症,探讨子宫切除术后经阴道引流的可行性。方法对2002年至2013年收治的共420例行广泛或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有的加一侧或双侧附件切除术)患者随机采用经阴道引流(研究组)或经腹壁引流(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发热率、引流口愈合、淋巴囊肿发生情况及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结果Ⅱ/Ⅲ型子宫切除术研究组较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短,总引流量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术后发热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Ⅱ/Ⅲ型子宫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 d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阴道硅胶T型引流管较经腹壁引流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可以充分引流出盆腔渗出液,减少术后感染、发热及淋巴囊肿的发生率,降低术后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因而子宫切除术后经阴道引流是有效的、可行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可行性研究 经阴道引流 经腹壁引流
原文传递
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术后不同引流入路的应用效果对比
5
作者 陈乐 《中国实用医刊》 2022年第22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术后不同引流入路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洛阳东方人民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60例。两组均行低位前切除术治疗,A组术后选择经会阴引流,B组术后...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术后不同引流入路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洛阳东方人民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60例。两组均行低位前切除术治疗,A组术后选择经会阴引流,B组术后选择经腹壁引流。比较两组引流管管周情况(引流管切口分泌物消失时间、引流管管周红肿消退与疼痛消失时间)、引流状况(引流物持续时间、引流物总量与拔除引流管时间)与术后恢复指标(下床活动、胃肠排气与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引流管管周疼痛消失、引流管切口分泌物消失与红肿消退时间均短于B组(P均<0.05);A组引流物持续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均短于B组,引流物总量多于B组(P<0.05);A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下床活动时间与胃肠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5.00%,3/60)低于B组(16.67%,10/60),P<0.05。结论与经腹壁引流比较,低位前切除术后经会阴引流的引流效果更佳,可缩短直肠癌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引流管管周恢复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低位前切除术 经腹壁引流 经会阴引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