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托脚式腿架在经腹直肠切除会阴截石位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邢玉新 马钢 +1 位作者 尹华 司晋龙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4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 :评定新型托脚式腿架在前切除和 Miles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1 5 0例使用此架的患者术中术后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1 5 0例患者术后无腓总神经压迫症、小腿挤压综合症及下肢血栓形成等腿架易致的合并症 ;术者明显感到直肠在盆腔... 目的 :评定新型托脚式腿架在前切除和 Miles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1 5 0例使用此架的患者术中术后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1 5 0例患者术后无腓总神经压迫症、小腿挤压综合症及下肢血栓形成等腿架易致的合并症 ;术者明显感到直肠在盆腔内显露的更充分。结论 :因此架有减少腿部并发症及能充分显露直肠的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脚式腿架 经腹直肠切除 会阴截石位 临床资料 保肛手术
下载PDF
经腹直肠切除保留肛门结肠拉出术治疗直肠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马建 张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0期1709-1709,共1页
目的探讨经腹切除保留肛门结肠拉出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方法治疗组25例直肠癌患者采用经腹切除保留肛门结肠拉出术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传统的Bacon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肛门机能恢复时间,并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术后并... 目的探讨经腹切除保留肛门结肠拉出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方法治疗组25例直肠癌患者采用经腹切除保留肛门结肠拉出术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传统的Bacon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肛门机能恢复时间,并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肛门机能恢复时间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存活5年以上者9例,存活3年以上者15例,1例术后2年发生坐骨转移后死亡;对照组术后存活5年以上者8例,存活3年以上者8例,2例分别于术后2个月和16个月发生癌转移脏器衰竭死亡。结论经腹切除保留肛门结肠拉出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肛门机能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经腹直肠切除保留肛门结肠拉出术
下载PDF
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疗效不亚于经腹直肠切除
3
作者 Chuwa E.W.L. Seow-Choen F. 纪泛扑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6年第8期6-7,共2页
PURPOSE: Local recurrence and cure rates following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to be much worse than sphincter-preserving anterior resections. We compared the oncologic outcomes of patients treated ... PURPOSE: Local recurrence and cure rates following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to be much worse than sphincter-preserving anterior resections. We compared the oncologic outcomes of patients treated by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s with those following sphincter-preserving anterior resections. METHODS: The medical records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adical rectal resection for rectal carcinoma at the Colorectal Surgery Department, 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from April 1989 to April 2002 were reviewed. A total of 791 cases were studied. Operative procedures were classified as either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s or anterior resections with either straight or pouch anastomosis.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was routinely performed for carcinomas of the lower middle and lower third of the rectum. Sentinel events, including local and systemic recurrences o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re tracked prospectively. RESULTS: There were a total of 93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s (12.1 percent), 547 anterior resections with straight anastomoses (71 percent), and 130 anterior resections with pouch anastomoses (16.9 percent). Postoperative mortality was 2.6 percent and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was 13.6 percent with an overall anastomotic leakage rate of 2.5 percent. The cumulative five-year local recurrence rate was 5.4 percent for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s, 3.6 percent for anterior resections with straight anastomoses, and 3.8 percent for anterior resections with pouch anastomoses (P = 0.73 by log-rank test). The median time to local recurrence also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different procedures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s, 17 months, anterior resections with straight anastomoses, 18 months, anterior resections with pouch anastomoses, 13 months). Independent predictors for local recurrence included advanced tumor stage, tumor depth, and poorly differentiated tumors. The five-year cancer-specific survival was 70 percent. The type of anastomosis did not influence disease-free survival with median disease- free survival for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s being 100 months, survival of anterior resections with straight anastomoses being 135 months, and survival of anterior resections with pouch anastomoses being 121 months (P = 0.33 by log-rank test). The independent factors for poor survival were age greater than 65 years, advanced tumor stage, tumor depth, and poorly differentiated tumors. CONCLUSION: Both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s and sphincter-preserving anterior resections can be performed safely with low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a specialized high-volume hospital unit without compromising oncologic outcomes. With appreciation of the anatomic relations in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and standardized consistent surgical technique, the oncologic outcomes of patients treated by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s are notworse than those treated by sphincter-preserving anterior res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腹直肠切除 经腹会阴 局部复发率 直肠癌患者 术后死亡率 肛管吻合术 直接吻合术 新加坡中央医院 直肠系膜切除 保留括约肌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经腹直肠癌切除术与NOSES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胃肠功能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孟庚 王姝月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9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经腹直肠癌切除术与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胃肠功能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经腹直肠癌切除术与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胃肠功能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淄博医疗区治疗的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辅助经腹直肠癌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进行采用腹腔镜NOSES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胃肠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且术后排便频率、肛门排气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2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242(carbohydrate antigen 242,CA242)、糖类抗原724(Sugar-class antigen 724,CA724)表达水平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腹腔镜NOSES术可有效降低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治疗效果优于腹腔镜辅助经腹直肠癌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 经腹直肠切除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术 低位直肠 胃肠功能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经腹切除结直肠、肛外吻合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46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凯勇 张丽红 张福锦 《肿瘤防治杂志》 2000年第4期433-433,共1页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经腹直肠切除 直肠翻出 肛门外吻合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对比:基于倾向性匹配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徐逸昕 奚诚 +1 位作者 叶年源 王一波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4期351-355,共5页
目的:通过对比腹腔镜与开腹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各项临床病理结果来分析两种术式的优劣。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普外科行APR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用... 目的:通过对比腹腔镜与开腹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各项临床病理结果来分析两种术式的优劣。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普外科行APR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用倾向性匹配分析方法来消除接受腹腔镜手术以及开腹手术治疗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对比分析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血液、病理检查结果与生存情况。结果:共有158例患者入组(腹腔镜组84例,开腹组74例)。经过排除标准筛选后剩余139例。倾向性匹配分析(1∶1)后每组各有49例,并且两组之间术前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差异。相比开腹组,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后血红蛋白、白蛋白含量较高,术后腹腔感染、切口感染比例更低,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更轻,恢复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但住院费用较高(P均<0. 05)。两组患者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754,95%CI:0. 467~2. 864)。结论:在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时,两种手术方式的远期疗效相近,但腹腔镜手术的近期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 经腹会阴直肠切除 疗效 倾向性匹配分析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手术临时性造口术后不能闭合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陶俊 束宽山 +1 位作者 郑明 王贵和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手术临时性造口转为永久性造口的危险因素,以期在术前指导临床治疗及术后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随访。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9年12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辅助经腹直肠癌前切除并行临时性造口手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手术临时性造口转为永久性造口的危险因素,以期在术前指导临床治疗及术后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随访。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9年12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辅助经腹直肠癌前切除并行临时性造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6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预防性造口144例,挽救性造口24例。单因素分析造口不能闭合的临床特征,将有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68例临时性造口患者中134例(79.8%)成功还纳闭合,34例转为永久性造口。单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放化疗、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术后局部复发、术后远处转移为造口不能闭合的原因,多因素分析显示吻合口漏为造口不能闭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时性造口存在造口永久化风险,术者需审慎考虑临时性造口的转归和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末端回肠造口 永久性造口 经腹直肠切除 腔镜
下载PDF
经腹直肠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和防治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汝一 甄运寰 +1 位作者 颜登国 姬清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36期5654-5655,共2页
关键词 直肠 经腹直肠切除 吻合口瘘
下载PDF
腹腔镜经腹前大肠部分切除加直肠悬吊固定治疗成人直肠全脱垂 被引量:7
9
作者 韩爱民 祝丽丽 +3 位作者 朱家明 刘绪轩 徐清 孙佩全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6期406-40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前大肠部分切除加直肠悬吊固定治疗成人直肠全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6年4月我科采用腹腔镜经腹前大肠部分切除加直肠悬吊固定,选择性加行肛门外括约肌折叠治疗成人直肠全脱垂11例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前大肠部分切除加直肠悬吊固定治疗成人直肠全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6年4月我科采用腹腔镜经腹前大肠部分切除加直肠悬吊固定,选择性加行肛门外括约肌折叠治疗成人直肠全脱垂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7例加行外括约肌折叠术。本组手术时间平均(135.4±45.1)min,术中失血量(60.2±9.5)ml。11例患者中10例治愈,1例好转。1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无吻合口瘘、腹腔感染、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随访12~60个月无复发。7例肛门失禁患者术后6月Wexner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3例排便困难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腹腔镜经腹前大肠部分切除加直肠悬吊固定,选择性加行肛门外括约肌折叠治疗成人直肠全脱垂安全可行,复发率低,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脱垂 直肠悬吊术 经腹前结直肠切除 外括约肌折叠术 腔镜检查
下载PDF
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及盆底重建改进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易建中 谢元才 +1 位作者 方传发 刘红权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4009-4011,共3页
目的:研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及盆底重建改进的临床应用。方法将该院2008~2011年收治的60例直肠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患者通过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治疗,术后盆底缺损给予真皮基质重建;对照组患者则通... 目的:研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及盆底重建改进的临床应用。方法将该院2008~2011年收治的60例直肠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患者通过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治疗,术后盆底缺损给予真皮基质重建;对照组患者则通过传统M iles对直肠癌进行切除。结果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与传统开腹切除术相比,其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T3 N0 M0、并发症发病率及切口阳性率方面均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与Miles手术相比可以降低术后切缘阳性率及肠穿孔的发生。人类脱细胞真皮基质(HADM )盆底重建可大大降低手术操作的难度及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柱状经腹会阴直肠切除 盆底重建
下载PDF
腹腔镜经腹会阴低位直肠癌柱状切除及阔筋膜盆底重建的应用(附16例报告)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树军 张春旭 +1 位作者 王全晖 方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13年第4期277-278,共2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经腹会阴直肠癌柱状切除术和阔筋膜进行盆底重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先行腹腔镜经腹会阴直肠癌柱状切除,然后取自体阔筋膜进行盆底修复。结果本组患者术中无肠穿孔,病理示环周切缘阴性,术后会阴... 目的总结腹腔镜经腹会阴直肠癌柱状切除术和阔筋膜进行盆底重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先行腹腔镜经腹会阴直肠癌柱状切除,然后取自体阔筋膜进行盆底修复。结果本组患者术中无肠穿孔,病理示环周切缘阴性,术后会阴部伤口均I期愈合。随访8~31个月,无肿瘤复发及死亡。结论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可以降低Mile手术环周切缘阳性率和肠穿孔率,阔筋膜修补能够满足盆底重建的要求并节省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腔镜 柱状经腹会阴直肠切除 阔筋膜张肌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高热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技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红军 佘军军 王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总结低位直肠癌高热无瘤柱状腹会阴切除术(cylindrical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CAPR)的临床操作方法和治疗优势。方法对我院2007-06~2009-01盆腔遵从TME原则、会阴部柱状切除的7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根治性切除术方法、并发症... 目的总结低位直肠癌高热无瘤柱状腹会阴切除术(cylindrical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CAPR)的临床操作方法和治疗优势。方法对我院2007-06~2009-01盆腔遵从TME原则、会阴部柱状切除的7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根治性切除术方法、并发症及疗效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手术全程采取膀胱截石体位,盆腔TME联合会阴部扩大柱状切除,无肠破裂穿孔,69例病理示环周切缘阴性(92.0%),3例会阴伤口感染(4.0%)。全组68例获随访(90.7%),随访时间36-48个月,3例局部癌复发(4.0%),4例患者术后肝脏转移(5.2%),无会阴刀口疝发生。结论柱状腹会阴切除是低位进展期直肠癌不保肛手术操作应遵循的原则,高热无瘤切除理念的引入是降低术后局部癌复发的重要技术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直肠系膜切除 柱状经腹会阴直肠切除 膀胱截石位 高热无瘤切除
下载PDF
留置肛管在经腹直肠癌切除术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刚 张汝一 甄运寰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17期4012-4013,共2页
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1月收治的32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81例和对照组14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未留置肛管,试验组患者术后留置肛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腹胀发生情况、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术后吻合口... 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1月收治的32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81例和对照组14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未留置肛管,试验组患者术后留置肛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腹胀发生情况、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等相关指标。结果(1)试验组患者手术后患者首次排气、排便及胃肠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2)术后试验组腹胀发生率为20.4%(37/181),对照组腹胀发生率为29.07%(41/141),试验组的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试验组181例中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1例,1例患者在保守治疗中出现弥漫性腹膜炎行急诊横结肠袢式造瘘术,其余10均经保守治疗后出院。对照组141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4例,3例患者在保守治疗中出现弥漫性腹膜炎,2例患者急行诊横结肠袢式造瘘术,1例患者行回肠袢式造瘘术,其余11均经保守治疗后出院。肛管在经腹直肠癌切除术治疗中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有效的降低吻合口瘘发生,促进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肛管 经腹直肠切除 应用 体会
下载PDF
经腹直肠前切除保留肛门扩约肌手术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张书俊 宋展 +3 位作者 曾星 赵玉亭 方万超 赵建中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 探讨经腹直肠前切除保留肛门扩约肌的疗效。方法  45例直肠癌 ,距肛门 4~ 10cm ,Dukes分类A、B期 ,随机分为 2组 ,保肛组 2 5例 ,Miles组 2 0例。结果  1年、3年、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对距肛门 4cm以上者 ,A、B期行经... 目的 探讨经腹直肠前切除保留肛门扩约肌的疗效。方法  45例直肠癌 ,距肛门 4~ 10cm ,Dukes分类A、B期 ,随机分为 2组 ,保肛组 2 5例 ,Miles组 2 0例。结果  1年、3年、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对距肛门 4cm以上者 ,A、B期行经腹直肠前切除保留肛门扩约肌手术较Miles手术更易接受 ,生活质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经腹直肠切除 肛门扩约肌
下载PDF
直肠癌患者分别行经肛门局部切除和经腹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允 陈文山 《健康研究》 CAS 2019年第1期105-106,109,共3页
文章对125例直肠癌患者分别行经肛门局部切除和经腹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治疗,分析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距肛缘小于8 cm的T1期直肠癌患者术后整体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距肛缘小于8 cm的T1期直肠癌,基本可以达到经腹直肠癌根治... 文章对125例直肠癌患者分别行经肛门局部切除和经腹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治疗,分析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距肛缘小于8 cm的T1期直肠癌患者术后整体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距肛缘小于8 cm的T1期直肠癌,基本可以达到经腹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后的效果,并且在对患者性功能、排便功能的术后影响方面,肛门局部切除术干扰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经肛门局部切除 经腹直肠癌根治性切除 肠道功能
下载PDF
直肠癌经腹直肠前切除术并发症探讨
16
作者 凌飞海 吴颖猛 《广西医学》 CAS 1999年第3期531-532,共2页
近年来,直肠癌的外科治疗中,保留肛管括约肌的直肠癌切除(保肛术)日渐增多,文献统计结果表明保肛术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腹会阴切除(Mipes术)(1),但Dixon's术的近远期并发症问题一直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 近年来,直肠癌的外科治疗中,保留肛管括约肌的直肠癌切除(保肛术)日渐增多,文献统计结果表明保肛术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腹会阴切除(Mipes术)(1),但Dixon's术的近远期并发症问题一直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本文自1990年1月至1997年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外科手术 经腹直肠切除 并发症
下载PDF
盆腔双腔引流管在经腹直肠肛门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17
作者 邬晓薇 付涛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7期45-46,共2页
目的 探讨盆腔双腔引流管在经腹直肠肛门切除术(Miles术)中的应用及其护理。方法 分析1990年8月至2001年2月304例Miles手术患者采用盆腔双腔负压引流的护理过程及其疗效。结果 会阴切口感染率为5.6%,平均住院天数为25d。结论 盆腔双腔... 目的 探讨盆腔双腔引流管在经腹直肠肛门切除术(Miles术)中的应用及其护理。方法 分析1990年8月至2001年2月304例Miles手术患者采用盆腔双腔负压引流的护理过程及其疗效。结果 会阴切口感染率为5.6%,平均住院天数为25d。结论 盆腔双腔负压引流为Miles术后有效的引流方法,其护理在术后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双腔引流管 经腹直肠肛门切除 临床应用 临床护理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下载PDF
应用吻合器经腹经肛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
18
作者 李明信 马建青 王少鹏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998-998,共1页
关键词 低位直肠 吻合器 经腹经肛超低位直肠切除
下载PDF
腹腔镜经腹经肛管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效果
19
作者 郭世玉 韩广森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5期2730-2731,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经肛管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观...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经肛管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经腹IS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频次、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Wexner评分评估患者肛门功能;比较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天数、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排便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56%(1/39)]低于对照组[23.07%(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病例脱落,两组Wexner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Wexner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7.94%(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腔镜经腹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有利于改善患者胃肠和肛门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局部复发率,加快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位直肠 腔镜经腹经肛管内外括约肌间切除 经腹直肠癌前切除
下载PDF
直肠癌伴梗阻行Ⅰ期经腹直肠癌切除术的体会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怀文 牛跃平 +2 位作者 高健 董峰 王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伴梗阻患者行I期经腹直肠癌切除术(Dixon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实施I期Dixon手术的87例直肠癌伴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急诊手术行结肠灌洗)51例,对照组(择期手术不行结肠灌洗)3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直肠癌伴梗阻患者行I期经腹直肠癌切除术(Dixon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实施I期Dixon手术的87例直肠癌伴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急诊手术行结肠灌洗)51例,对照组(择期手术不行结肠灌洗)3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3.92%),低于对照组7例(19.44%),手术时间(223.98±6.39)min长于对照组(179.22±6.2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5.88%),高于对照组1例(2.78%),但无统计学意义,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进行术中结肠灌洗,规范实施手术操作,加强术后管理等前提下,对直肠癌伴梗阻患者给予I期Dixon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梗阻 经腹直肠切除 结肠灌洗 吻合口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