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中文言文注释辨正六题
1
作者 陈斌 何世英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7-100,86,共5页
一、枹止响腾、余韵徐歇。(高二册《石钟山记》)其中“枹止响腾”,一句,课本注释为:“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枹,这里用作动词,敲击的意思。”注释中关于“用作动词”的说法有误。《说文解字》:“枹,击鼓柄也。”可见是名词。... 一、枹止响腾、余韵徐歇。(高二册《石钟山记》)其中“枹止响腾”,一句,课本注释为:“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枹,这里用作动词,敲击的意思。”注释中关于“用作动词”的说法有误。《说文解字》:“枹,击鼓柄也。”可见是名词。课本注为“鼓槌”是对的。“止”是动词,“枹止”是主谓词组,“响腾”也是主谓词组。一般说来,联合词组中对应位置上的词,其词性是相同的。课本注“枹”为“鼓槌”,注“响”为“声音”,正是名词相对应。如果说“枹”用作动词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钟山记 王力先生 对应位置 动句 承前省 间接宾语 吴昌莹 施事者 经词衍释 双宾结构
下载PDF
对高中语文若干注释的商榷
2
作者 陈斌 何世英 《天中学刊》 1990年第1期115-120,共6页
一、枹止响腾,余韵徐歇。(高二册《石钟山记》) 其中“枹止响腾”一句,课本注释为:“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枹,这里用作动词,敲击的意思。”此处关于“用作动词”的说法有误。《说文解字》:“枹,击鼓柄也。”可见是名词。课... 一、枹止响腾,余韵徐歇。(高二册《石钟山记》) 其中“枹止响腾”一句,课本注释为:“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枹,这里用作动词,敲击的意思。”此处关于“用作动词”的说法有误。《说文解字》:“枹,击鼓柄也。”可见是名词。课本注释为“鼓槌”,甚是。“止”是动词,“枹止”是主谓词组,“响腾”也是主谓词组,二者并列,构成联合词组。一般说,联合词组中对应位置上的词,其词性是相同的。课本注“枹”为“鼓槌”,注“响”为“声音”,正是名词相对应。又为什么画蛇添足,硬说“枹,用作动词”呢?如果说“枹”用作动词了,那么它和动词“止”又构成什么关系呢?即使译成“敲击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王力先生 石钟山记 时间副词 承前省 间接宾语 汉语被动句 吴昌莹 施事者 经词衍释
下载PDF
“其”义汇释
3
作者 曹秉权 《唐都学刊》 1987年第1期58-65,54,共9页
古代汉语中,虚词的用法灵活多变,不易掌握。研究它的人,对它们的译释也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其”是古代汉语中最常用的虚词之一,为了使我们对“其”的用法有个全面的了解,本文试图系统地探索一下“其”的用法特点,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关键词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结构助词 时间副词 祈使 春秋经传集解 领格 吴昌莹 经词衍释 选择关系
下载PDF
对课本几个文言词语注释的商榷及补注
4
作者 邱忠谋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4年第1期72-73,共2页
一、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芙渠》课本注“互芬齿颊”曰:莲实和藕一块使人的牙齿和嘴边感到芬芳。颊,面颊。今按:“齿颊”,就是王引之称为“连类而及”,而今所谓“偏义复词”的。“齿颊”,只说“齿”,... 一、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芙渠》课本注“互芬齿颊”曰:莲实和藕一块使人的牙齿和嘴边感到芬芳。颊,面颊。今按:“齿颊”,就是王引之称为“连类而及”,而今所谓“偏义复词”的。“齿颊”,只说“齿”,无涉于“颊”。齿,此处指嘴,这是修辞上的借代。“连类而及”的偏义复词,《芙渠》一文并非绝无仅有,本句中的“盘餐”,后文“耳目之观”中的“耳目”都是。“盘餐”,只说“盘”,“耳目”,只说“目”,它们与“齿颊”一样,都不能以并列结构视之;如果不顾其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义复词 并列结构 文言词语 芙渠 王引 莲实 经词衍释 补注 古书虚字集
下载PDF
中央电大《古代汉语》注释商榷
5
作者 汪贞干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1期49-52,共4页
中央电大采用郭锡良等同志编《古代汉语》作为教材,这个读本在选、编、注等方面都较精当,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不过某些注释似还有可商榷之处,在这里提出来谨就教于读者和编者。 1、《精卫填海》:“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第六... 中央电大采用郭锡良等同志编《古代汉语》作为教材,这个读本在选、编、注等方面都较精当,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不过某些注释似还有可商榷之处,在这里提出来谨就教于读者和编者。 1、《精卫填海》:“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第六面)注: 以:介词,表示两件事之间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目的,略等于“用来”。按:这句“以”字作介词,欠妥,介词后必须有宾语,即必须与名词代词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中央电大 郭锡良 名词性词组 选择关系 名词性结构 名词性偏正词组 经词衍释 文言虚字 古书虚字集
下载PDF
也释“廪食以数百人”
6
作者 郑伟彬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1年第7期25-25,共1页
初中课文《南郭处士》“廪食以数百人”一句,课本注为“用几百人的口粮供养吹竽的人”,这固然不确,但薛鹏举同志将此句译为“(宣王)用几百人的口粮供养南郭处士”(见贵刊今年第1期)也不见允当。无论齐宣王如何慷慨大方,也不可能“用几... 初中课文《南郭处士》“廪食以数百人”一句,课本注为“用几百人的口粮供养吹竽的人”,这固然不确,但薛鹏举同志将此句译为“(宣王)用几百人的口粮供养南郭处士”(见贵刊今年第1期)也不见允当。无论齐宣王如何慷慨大方,也不可能“用几百人的口粮”来供养南郭处士一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廪食 鹏举 经词衍释 古书虚字集 吴昌莹 谈客 广 成玄英 使人 应作
下载PDF
试析文言词语的释义词性与自身词性
7
作者 刘朝苑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0年第3期41-44,共4页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常常有人会产生类似这样的问题:“‘臣乃市井鼓刀屠者’中的‘乃’是‘是’的意思,‘是’不是判断动词吗?语法专著为什么说‘乃’是副词呢?”要想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类问题。
关键词 文言词语 现代汉语 鼓刀 屠者 经词衍释 类词 否定副词 介宾 书博鸡者事 齐桓晋文之事
下载PDF
“书非借不能读”辨
8
作者 贾延利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7年第3期80-,共1页
读了贵刊一九八七年第一期夏麟勋同志的《中学古文词义质疑二例》,获非浅益。但对作者“书非借不能读”的“能”认为是“宁”的通假,是愿、肯的意思,‘不能’是不愿去做的观点不敢苟同。因为在古汉语中“能”虽可通“宁”,但通“宁”后... 读了贵刊一九八七年第一期夏麟勋同志的《中学古文词义质疑二例》,获非浅益。但对作者“书非借不能读”的“能”认为是“宁”的通假,是愿、肯的意思,‘不能’是不愿去做的观点不敢苟同。因为在古汉语中“能”虽可通“宁”,但通“宁”后并非“愿”“肯”主义,而是“岂”义。这一点清人吴昌莹《经词衍释》早已指出,云:“能与宁一声之转,义相通。《论语》‘法语之言,能无从乎?巽与之言,能无说乎?能无,谓宁无也。……凡此类能,义皆‘宁’也,‘讵’也。”可见“能”通“宁”是“讵”义,即“岂”义。而“岂”义在“书非借不能读”中是讲不通的。退一步说,即使“能”通“宁”有“宁可”“宁愿”之义,在此也不通。因“宁可”“宁愿”表选择,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宁信度,无自信也。”而在“书非借不能读”中却无表选择之义。何况“能”通“宁”并无“愿”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词衍释 一声之转 吴昌莹 外储 夏麟 说左 无表 修务训 一九 高诱注
下载PDF
古汉语叹词札记
9
作者 刘福铸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1982年第2期57-62,56,共7页
一、释名 叹词是一种特殊的虚词。古称为嗟叹辞叹息辞等。《马氏文通》称“叹字”;严复《英文汉诂》称“叱叹字”。此外大同小异的名称尚多。“叹”在《说文》里有“歎,嘆”之分:“叹,吞叹也,从口叹声省。一曰太息也。”段玉裁注云:“... 一、释名 叹词是一种特殊的虚词。古称为嗟叹辞叹息辞等。《马氏文通》称“叹字”;严复《英文汉诂》称“叱叹字”。此外大同小异的名称尚多。“叹”在《说文》里有“歎,嘆”之分:“叹,吞叹也,从口叹声省。一曰太息也。”段玉裁注云:“歏近于喜,叹近于哀。故叹训吞叹,吞其叹而不能发。”又“一曰太息。”段注云:“此别一义。”但王筠则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一曰 现代汉语 词类活用 古汉语概论 双音节 字序 经词衍释
下载PDF
文言虚词“能”“固”异辩
10
作者 陈佳 《韩山师专学报》 1994年第4期102-102,共1页
《赤壁之战》中“卿能办之者诚决”一句,现行各种译本对它的翻译不甚一样。《教学参考书》译为“你能够对付他(曹操)(的话),就一定(同他)决一胜负。”《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译为“你能对付得了曹操的话,就请决战。”《高中古诗文对译... 《赤壁之战》中“卿能办之者诚决”一句,现行各种译本对它的翻译不甚一样。《教学参考书》译为“你能够对付他(曹操)(的话),就一定(同他)决一胜负。”《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译为“你能对付得了曹操的话,就请决战。”《高中古诗文对译》译为“(凡是)您能对付曹操时,(您就)确实(和他)决一胜负。”这些翻译不尽相同,但对“能”的翻译却是一致的,都把“能”看作能愿动词,理解为“能够”,这是不妥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虚词 古诗文 教学参考书 能愿动词 石钟山 经词衍释 长信宫 昭公 群臣
下载PDF
“则”表示并列关系质疑
11
作者 周建成 冯汝汉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54-58,共5页
“则”表示并列关系质疑周建成,冯汝汉从我们所掌握的有限资料来看,《辞源》、《辞海》、《经传释词》、《助字辨略》、《经词衍释》、《马氏文通》、《古书虚学集释》、张世禄的《古代汉语》、马忠的《古代汉语语法》、廖振佑的《古... “则”表示并列关系质疑周建成,冯汝汉从我们所掌握的有限资料来看,《辞源》、《辞海》、《经传释词》、《助字辨略》、《经词衍释》、《马氏文通》、《古书虚学集释》、张世禄的《古代汉语》、马忠的《古代汉语语法》、廖振佑的《古代汉语特殊语法》、刘学林等人的《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列关系 《马氏文通》 经词衍释 汉语语法 《古代汉语》 张世禄 助字辨略 刘学林 假设复句
下载PDF
“当于心”辨
12
作者 周克昌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1年第6期44-45,共2页
高中语文第四册(修订本,下同)《柳敬亭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句中的“当”字,词性若何,应读何音,该作何解?课本无注。
关键词 柳敬亭传 高中语文 吴昌莹 古书虚字集 前辈学者 经词衍释 正韵 毛晃 哀范君三章 文章合为时而著
下载PDF
解释古代虚词的重要词典——《经传释词》及其补遗之作
13
作者 陈应中 《文史知识》 1983年第1期42-46,共5页
《经传释词》是清代训诂学家王引之的重要代表作,他积二十年之功,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完成书稿,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刻版行世。《经传释词》比刘淇的《助字辨略》晚出八十多年,它征引材料丰富,解释虚词精当,某些方面超过了《助字辨略... 《经传释词》是清代训诂学家王引之的重要代表作,他积二十年之功,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完成书稿,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刻版行世。《经传释词》比刘淇的《助字辨略》晚出八十多年,它征引材料丰富,解释虚词精当,某些方面超过了《助字辨略》,是一部系统研究我国古代虚词的词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字辨略 训诂学家 王引 经传词补 清嘉庆 经词衍释 《楚辞章句》 毛诗笺 三年
原文传递
与胡适之论诗经言字书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树达 《考古》 1937年第1期347-351,共5页
前者公园聚首,承谕指导北大研究诸生,欲有以匡益拙著词诠,甚幸甚幸。拙著虽较王伯申书为有进,然不备之处仍多,极愿得他山之错。惟当撰著之初,却非略无主指,盖牵合之说,虽王氏有所不免。至于孙经世经传释词续,编吴昌莹之经词衍释,尤为泛... 前者公园聚首,承谕指导北大研究诸生,欲有以匡益拙著词诠,甚幸甚幸。拙著虽较王伯申书为有进,然不备之处仍多,极愿得他山之错。惟当撰著之初,却非略无主指,盖牵合之说,虽王氏有所不免。至于孙经世经传释词续,编吴昌莹之经词衍释,尤为泛滥无节。弟于此类,去取颇为矜慎,意谓与其能通其一曲而不能通之于全,毋宁缺之之为愈也。故弟书多所缺疑不能令人快心者在此,而不至过滥无节者亦在此。近有著古书虚字集释者亦颇见用心,而无语不解,无字不释,初学读之,必当快意无疑,然以弟之愚观之,恐未足为真是也。又承谕大著有诗经言字解。记词诠出初出,以之呈教,公即以言字解为言。彼时归后,细读大著,即未能释然于心。比者归来,再为检读,仍有不能不置疑者。学术至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诠 经词衍释 古书虚字集 吴昌莹 经言 论诗 胡适之 去取 句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