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跗骨窦切口入路与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
作者 陆贝晨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3期98-100,120,共4页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入路和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入路的48例纳入观察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入路和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入路的48例纳入观察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的32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踝-后足功能优良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Bohler角和Gissane角,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长和伤口愈合时长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肢踝-后足功能优良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足部Gissane角和Bohler角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Gissane角和Bohler角均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经跗骨窦切口入路相比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效果更优,经跗骨窦切口入路手术术后患肢踝-后足功能恢复更好,手术创伤更小,术后相关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经跗骨切口 经外侧L形切口 肢踝-后足功能
下载PDF
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伟世 李智 尚建红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兰州手足外科医院收治的65例跟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采用外侧L型入路手术,...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兰州手足外科医院收治的65例跟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采用外侧L型入路手术,观察组33例行跗骨窦小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围手术期指标、足踝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Gissane角、B?hler角高于手术前,跟骨内翻角、跟骨宽度低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采用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均能促进足踝关节功能恢复,但前者作为微创术式,带来的手术创伤更小、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更少,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成本,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Ⅱ型 SandersⅢ型 跗骨小切口 外侧L型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观察
3
作者 瞿国峰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外侧延长切口...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外侧延长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指标,踝关节功能,术前、术后6个月影像学指标水平,术前、术后2d 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5,P>0.05);术后6个月两组Bohler角、Gissame角、跟骨(宽、长)水平高于术前,跟骨高水平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两组Bohler角、Gissame角、跟骨(宽、长、高)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观察组CRP、ES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400,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均能有效恢复跟骨解剖结构,促进跟骨功能恢复,但是跗骨窦入路可减轻创伤,降低出血量,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 外侧延长切口 SandersⅡ~Ⅲ型 跟骨骨折
下载PDF
探讨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
4
作者 刘继 张春晖 吕振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42-43,共2页
探讨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跟骨骨折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外侧“L”型切口人路行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统... 探讨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跟骨骨折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外侧“L”型切口人路行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 钢板内固定术 跟骨骨折 治疗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跗骨窦微创入路在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韦健 黎裕强 林强祯 《医药前沿》 2023年第17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跗骨窦微创入路在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行手术治疗的25例(4例为双侧骨裂)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3...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跗骨窦微创入路在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行手术治疗的25例(4例为双侧骨裂)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3例15足)与对照组(12例14足)。对照组采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跗骨窦微创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足踝功能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踝-后足评分量表(AHFS)评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跗骨窦微创入路在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跗骨窦微创 跟骨骨折 疗效分析 围术期指标
下载PDF
接骨七厘胶囊联合跗骨窦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德隆 孙贵耀 +4 位作者 曹雨 郑辉 于海峰 李少刚 乔晓光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9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接骨七厘胶囊联合跗骨窦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北京市朝阳区双桥医院收治的100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单一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各50例。单一治疗组接受跗骨... 目的:探讨接骨七厘胶囊联合跗骨窦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北京市朝阳区双桥医院收治的100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单一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各50例。单一治疗组接受跗骨窦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联合治疗组接受接骨七厘胶囊联合跗骨窦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切口及骨折愈合指标、治疗6周后足功能、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联合治疗组切口干燥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单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单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和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均增大,跟骨宽度降低,联合治疗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大于单一治疗组,跟骨宽度低于单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单一治疗组(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骨七厘胶囊联合跗骨窦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可促进足功能恢复,促进骨折愈合,效果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切口钢板内固定术 接骨七厘胶囊 足功能
下载PDF
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新宝 赵树东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7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采取...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采取外侧L形切口入路,观察组采取跗骨窦切口入路,两组均持续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足部功能、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分别为(89.73±6.14)分、(87.26±5.0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5.86±5.60)分、(82.89±4.1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跟骨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外侧L形切口入路,跗骨窦切口入路行钢板固定术进行跟骨骨折的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效用,利于改善患者足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切口 外侧L形切口 钢板内固定术 足部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入路内固定在老年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中的应用及对骨折复位、疼痛介质的影响
8
作者 张云峰 时晓雨 +1 位作者 王广吉 王欣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27-230,共4页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内固定在老年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中的应用及对患者骨折复位、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9月确诊的老年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跗骨窦组、传统组,各40例。其中传统组行L形切...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内固定在老年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中的应用及对患者骨折复位、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9月确诊的老年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跗骨窦组、传统组,各40例。其中传统组行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跗骨窦组行跗骨窦“八”字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状况、跟骨恢复效果以及围术期疼痛介质[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骨折复位状况(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结果跗骨窦组住院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传统组(P<0.05);术后6个月,跗骨窦组、传统组跟骨恢复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均高于术前(P<0.05);跗骨窦组术后24 h、72 h血清SP、PGE2、5-HT水平均低于传统组(P<0.05);跗骨窦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跗骨窦“八”字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可促进跟骨功能恢复,缓解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形切口 跗骨窦“八”字切口 钢板内固定 跟骨骨折
下载PDF
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复位内固定应用于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斌 叶茂 +2 位作者 邹毅 桂鹏 周跃海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9-11,15,共4页
目的:分析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复位内固定应用于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2例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 目的:分析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复位内固定应用于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2例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L形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临床手术指标,术前、末次随访VAS、AOFAS评分、Bohler角和Gissane角结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2.61%和78.26%,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8.21±6.43)min、(15.40±2.31)d,较对照组患者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62.44±10.30)mL,较对照组患者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2%,较对照组患者降低(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VAS、AOFAS评分、Bohler角和Gissane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下降、AOFAS评分、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上升(P<0.05);但末次随访两组患者之间的VAS、AOFAS评分、Bohler角和Gissane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L形入路复位内固定术相比,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疗效相当,功能恢复和影像学效果均较满意,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微创小切口 传统L形 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和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俞泳 张蕾 +1 位作者 何成奇 王立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4期1518-1522,共5页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和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94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其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和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94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跟骨宽度、Bolher角、跟骨长度、Gissane角、疼痛应激[P物质(SP)、神经肽Y(NPY)]和炎症应激[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水平、并发症、术后2年足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分别为(41.03±6.85)min、(5.78±1.26)d、(12.55±3.93)d、(10.05±2.76)d、(4.25±0.82)mm,均短于对照组的(68.54±15.27)min、(7.85±2.40)d、(24.24±4.56)d、(16.29±5.34)d、(15.74±1.59)mm,术中失血量为(45.49±15.03)ml,低于对照组的(86.97±22.16)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跟骨宽度为(27.59±2.46)mm,低于对照组的(30.11±2.23)mm,Bolher角、跟骨长度、Gissane角分别为(34.04±5.19)°、(74.08±6.40)mm、(119.44±8.01)°,高于对照组的(31.25±4.08)°、(71.11±5.06)mm、(112.37±6.2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患者的SP、NPY、IL-1β、TNF-α分别为(5.65±0.86)μg/ml、(169.87±15.03)pg/ml、(4.39±0.25)μg/L、(10.02±0.87)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7.14±1.29)μg/ml、(185.49±13.35)pg/ml、(5.57±0.34)μg/L、(13.49±0.68)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13%,1/47)与对照组(8.51%,4/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观察组患者的足功能优良率(95.45%,42/44)与对照组(97.62%,41/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相比,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加快切口愈合和术后恢复,减轻围手术期疼痛和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跟骨外侧“L”形切口 经跗骨窦小 切口 功能恢复 炎症应激 疼痛应激
下载PDF
纵行微创入路与跗骨窦微创入路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对比 被引量:5
11
作者 蒋维利 董斌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800-804,共5页
背景: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以恢复解剖结构和足部功能,接骨板内固定术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其手术创伤大,易引发术后并发症,且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微创手术应用于骨折治疗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手术和... 背景: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以恢复解剖结构和足部功能,接骨板内固定术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其手术创伤大,易引发术后并发症,且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微创手术应用于骨折治疗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手术和康复时间,降低治疗费用。目的:比较纵行微创入路(MILA)与跗骨窦微创入路(STA)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7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按随机数字法被分成MILA组和STA组,各3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影像学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4.2±3.1)个月。MILA组手术时间低于STA组(t=14.736,P<0.001);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B?hler角和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LA组切口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STA组(χ2=4.629,P=0.031),其余并发症(腓肠肌神经损伤、足底内侧神经损伤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足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活动限制、疼痛和行走距离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MILA组在行走路面的功能评分明显高于STA组(t=6.751,P<0.001)。结论:MILA和STA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行微创 跗骨窦微创 疗效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祝捷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4期56-59,共4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跟骨骨折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跗骨窦入路组(36例)与外...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跟骨骨折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跗骨窦入路组(36例)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组(52例)。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末次随访时的X线跟骨骨宽、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并且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AHFS)评价术后足踝功能的恢复。结果跗骨窦入路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外侧L形切口入路组,出血量少于外侧L形切口入路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外侧L形切口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跟骨宽度、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AHF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均能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但经跗骨窦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 外侧L形切口 并发症
下载PDF
跟骨骨折应用微创跗骨窦切口和外侧“L”形入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凯平 萧艳珊 +2 位作者 谢广中 梅林军 杨业辉 《当代临床医刊》 2022年第4期48-49,共2页
目的 探讨分析微创跗骨窦切口和外侧“L”形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 将60例跟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跗骨窦切口进行手术治疗;常规组采用外侧“L”形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临床... 目的 探讨分析微创跗骨窦切口和外侧“L”形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 将60例跟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跗骨窦切口进行手术治疗;常规组采用外侧“L”形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足部功能评分比较(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比常规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常规组少,骨折愈合时间比常规组短(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Gissane角、Bohler角比较(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Gissane角、Bohler角比较(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Gissane角、Bohler角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增大(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 微创跗骨窦切口和外侧“L”形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相当,但和采用外侧“L”形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相比,采用微创跗骨窦切口进行手术治疗可减轻手术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微创跗骨切口 外侧“L”形 临床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14
作者 谭启腾 谢泰安 +2 位作者 魏敏 黄仁裕 吴剑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3期27-28,共2页
探讨经跗骨窦微小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对跟骨骨折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本实验是通过六十名于我院进行治疗根骨骨折的患者,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对这些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两组进行研究,观察组行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行钢板... 探讨经跗骨窦微小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对跟骨骨折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本实验是通过六十名于我院进行治疗根骨骨折的患者,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对这些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两组进行研究,观察组行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围术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九成及七成半以上,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优良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手术相比,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可提高跟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跗骨窦微小切口 钢板内固定术 跟骨骨折 疗效
下载PDF
跗骨窦切口手术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616-619,共4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手术入路和传统手术入路对跟骨骨折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跟骨骨折病人60例,其中34例行跗骨窦切口手术入路(跗骨窦组),26例行传统手术入路(传统组)。比较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手术入路和传统手术入路对跟骨骨折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跟骨骨折病人60例,其中34例行跗骨窦切口手术入路(跗骨窦组),26例行传统手术入路(传统组)。比较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3个月的Gissane角、Bohler角,并通过踝-后足评分(AOFAS)对病人术后6个月的恢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2组病人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跗骨窦组病人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组(P<0.01)。术后3个月,2组病人Gissane角和Bohler角均较手术前明显改善(P<0.01),且跗骨窦组病人术后Gissane角明显优于传统组术后(P<0.01)。跗骨窦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6个月的AOFAS评分情况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手术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较传统手术好,可有效提高病人术后恢复情况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手术 跗骨切口 扩大外侧“L”形切口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微创钢板与外侧扩大入路切开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钟南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32期138-140,共3页
目的:观察经跗骨窦切口微创钢板与外侧扩大入路切开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7月本院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均41例。对照组行外侧扩大入路切开钢板内固定,观察组行经... 目的:观察经跗骨窦切口微创钢板与外侧扩大入路切开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7月本院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均41例。对照组行外侧扩大入路切开钢板内固定,观察组行经跗骨窦切口微创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足部功能恢复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3.90±8.13)ml,并发症总发生率7.32%,低于对照组的(56.18±10.37)ml、29.27%,手术时间(89.61±13.05)min,长于对照组的(76.24±15.16)min,骨折愈合时间(72.10±12.34)d,早于对照组的(85.49±13.71)d,观察组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75.61%)高于对照组(5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切口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在减少并发症、恢复足部功能方面效果更佳,且手术损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经跗骨切口微创钢板内固定 外侧扩大切开钢板内固定 足部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经跗骨窦微创入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辉侢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1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究经跗骨窦微创入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以整群随机化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比组采取传统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究经跗骨窦微创入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以整群随机化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比组采取传统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取经跗骨窦微创入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Gissane角、Boher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手术时间长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优良率为79.31%,低于研究组的89.66%,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69%,高于研究组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行经跗骨窦微创入路治疗和传统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经跗骨窦微创入路治疗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微创 优良率 并发症
下载PDF
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金岗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S02期65-66,共2页
目的探析收治跟骨骨折患者用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方案治疗效果。方法分析对象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确诊跟骨骨折患者50例,24例采取外侧L型切口入路(ELA)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为对照组,26例采取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STA... 目的探析收治跟骨骨折患者用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方案治疗效果。方法分析对象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确诊跟骨骨折患者50例,24例采取外侧L型切口入路(ELA)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为对照组,26例采取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STA)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为观察组。从两种术式手术指标、并发症事件及术后关节功能康复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大小以及术中出血量等观察组数据有明显优势(P<0.05)。手术后6个月,观察组Bohler角、Gissane角,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手术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采用STA钢板内固定治疗有助于减轻手术创伤性,利于改善临床相关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经跗骨小切口 外侧“L”型切口 钢板内固定 足部功能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微创钢板与外侧扩大入路切开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鲁鹏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第20期14-18,共5页
探讨跟骨骨折经跗骨窦切口微创钢板与外侧扩大入路切开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54例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26)与对照组(n=28),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切口... 探讨跟骨骨折经跗骨窦切口微创钢板与外侧扩大入路切开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54例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26)与对照组(n=28),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切口,对照组采用L型切口。比较2组治疗效果、围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足部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24/26),高于对照组的67.86%(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为(4.69±1.06)cm、切口愈合时间为(11.44±2.42)天,短于对照组的(12.47±3.51)cm、(18.72±3.59)天;观察组术后引流量为(20.38±6.41)ml,少于对照组的(94.14±22.88)ml;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1/26),低于对照组的28.57%(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影像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术前相比,2组术后不同时点Bohler角均升高;Gissane角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足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不同时点足部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跟骨骨折患者中采用跗骨窦切口治疗效果优于L型切口,术后引流量少,切口愈合快,手术安全性高,利于足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经跗骨切口微创钢板 外侧扩大切开钢板 内固定 足部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跗骨窦“八”字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永豪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22期51-53,共3页
目的:观察跗骨窦“八”字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34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侧“L”型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跗骨窦“... 目的:观察跗骨窦“八”字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34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侧“L”型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八”字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54%,高于对照组的7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八”字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高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优于传统外侧“L”型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八”字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 足部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