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1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与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外科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9
1
作者 周艳东 覃美凤 +4 位作者 李珍 黄凤荣 潘春秋 韦彩捌 兰宁华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比较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与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术(CVC)的利弊。[方法]将100例外科患者随机分为CVC组和PICC组,观察两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操作时间、置管时患者的疼痛程度、置管后患者的舒适度、持续输... [目的]比较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与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术(CVC)的利弊。[方法]将100例外科患者随机分为CVC组和PICC组,观察两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操作时间、置管时患者的疼痛程度、置管后患者的舒适度、持续输液治疗24h以上的使用率以及科研组成员掌握两项技术的速度等。[结果]PICC组总置管成功率和1次置管成功率比CVC组高(P<0.01);PICC组并发症发生率8%,CVC组28%(P<0.01);穿刺操作时间PICC组平均11±2.56min,CVC组平均32±3.28min(P<0.01);穿刺时疼痛度PICC组低于CVC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导管穿刺简单易行,护士易于掌握,并发症轻微,患者痛苦小,不限制患者活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 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 静脉穿刺 外科输液治疗
下载PDF
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穿刺定位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徐荣和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7期448-448,共1页
关键词 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穿刺定位方法 全胃外营养 治疗
下载PDF
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在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卢庆晖 彭爱霞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53-55,共3页
目的总结我院新生儿科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应用经验,探讨其临床应用及管理。方法选择适宜新生儿18例,采用Arrow小儿中心静脉插管套件从锁骨下进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进针点位于锁骨中点下方,偏外约0.5cm,导管置入深... 目的总结我院新生儿科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应用经验,探讨其临床应用及管理。方法选择适宜新生儿18例,采用Arrow小儿中心静脉插管套件从锁骨下进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进针点位于锁骨中点下方,偏外约0.5cm,导管置入深度为3-6cm,术后以胸部摄片确定并调整导管深度。结果穿刺总成功率83.3%,全部顺利插入中心静脉导管,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新生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 中心静脉 新生儿
下载PDF
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两种穿刺法的对比观察
4
作者 朱瑶丽 朱春丽 王小华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第11期326-326,328,共2页
目的:探讨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穿刺方法.方法:314例病人随机分成A、B两组,按穿刺点位置及方法的不同比较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论:采用锁骨中点下缘2-3cm处作为穿刺点及改良的穿刺方法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成功率 并发症
下载PDF
肿瘤患者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伴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雪琴 何续逊 +1 位作者 朱寒贫 潘万蓉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置管(CVC)伴发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的2102例肿瘤患者进行统计并分析其感染的多种相关因素。结果:总感染率为2.19%,其中局部感染1.57%,血液感染0.05%,可疑血液感染0.57%,局部感...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置管(CVC)伴发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的2102例肿瘤患者进行统计并分析其感染的多种相关因素。结果:总感染率为2.19%,其中局部感染1.57%,血液感染0.05%,可疑血液感染0.57%,局部感染合并可疑血液感染0.24%。其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有:性别、病种、操作场所、操作顺利程度、置管部位、导管腔数、导管留置时间、敷贴过敏及合并症,其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操作顺利程度、留置时间及敷贴过敏。结论:CVC伴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可以预见,只要主动预防,可降低感染率,即使肿瘤患者经锁骨下CVC,其感染率也不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经锁骨下穿刺 并发症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机械性并发症分析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孙雪琴 何续逊 +1 位作者 夏月琴 朱红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9年第35期30-32,共3页
目的避免或减少经锁骨下中心静脉插管(CVC)的机械性并发症。方法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插管,并系统观察所有并发症,进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共穿刺2053例,置管成功2039例(99.32%)。机械性并发症依次为:点滴不畅、导管滑脱各43例(2.11%)... 目的避免或减少经锁骨下中心静脉插管(CVC)的机械性并发症。方法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插管,并系统观察所有并发症,进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共穿刺2053例,置管成功2039例(99.32%)。机械性并发症依次为:点滴不畅、导管滑脱各43例(2.11%),误刺锁骨下动脉33例(1.62%),局部渗血23例(1.13%),导管误入颈内或颈总或颈前静脉共14例(0.69%),血液反流至导管内8例(0.39%),气胸5例(0.25%),导管阻塞、导管内移各3例(0.15%),误刺淋巴管2例(0.10%),拔管困难及拔管时出血各1例(0.05%),均经相应处理痊愈。结论经锁骨下中心静脉插管机械性并发症种类虽多,但每种发生率较低且经相应处理多可缓解,不影响使用,提高穿刺技能并主动干预多可避免或大幅度减少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插管 经锁骨下穿刺 并发症 防治对策
下载PDF
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的技术改进及经验探讨 被引量:9
7
作者 何续逊 孙雪琴 《交通医学》 2009年第1期50-51,53,共3页
目的:探讨提高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CVC)成功率的技术改进方法。方法:对经锁骨下CVC操作规程进行细化,并对穿刺点、穿刺方向及其角度、进针深度和导管置入深度进行改进。结果:共穿刺2053例,穿刺置管成功2039例(99.32%)。右侧1904例(93.... 目的:探讨提高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CVC)成功率的技术改进方法。方法:对经锁骨下CVC操作规程进行细化,并对穿刺点、穿刺方向及其角度、进针深度和导管置入深度进行改进。结果:共穿刺2053例,穿刺置管成功2039例(99.32%)。右侧1904例(93.38%),左侧135例(6.62%)。置入单腔导管2026例(99.36%)、双腔导管13例(0.64%)。导管留置时间1~180天,中位时间9天。结论:以锁骨中点之下缘1~2cm处为穿刺点简明易定,穿刺针紧贴锁骨下缘与胸壁呈15°~30°,首针朝胸骨切迹上方斜刺并边进、退针边回抽,若不成功退至皮下改为逐次向喉结方向移行重新穿刺为关键技术。导管置入标准深度为身高(cm)×8%。只要掌握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经锁骨下CVC简便易行成功率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经锁骨下穿刺 技术改进 成功率
下载PDF
颈静脉、锁骨下静脉汇入无名静脉区的影像解剖分型研究及其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
8
作者 徐志宾 徐远 王鑫 《海南医学》 2024年第2期258-261,共4页
目的 研究双侧颈静脉、锁骨下静脉汇入无名静脉“三岔口”区的局部影像解剖并进行分型,初步探讨其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方法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1月中心静脉置管病例389例,根据锁骨下静脉、颈静脉汇入无... 目的 研究双侧颈静脉、锁骨下静脉汇入无名静脉“三岔口”区的局部影像解剖并进行分型,初步探讨其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方法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1月中心静脉置管病例389例,根据锁骨下静脉、颈静脉汇入无名静脉区局部影像解剖特点进行分型,右侧分为5型,左侧分为4型,结合置管后胸部X线片、CT检查、腔内心电及超声等资料明确中心静脉管位置,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三岔口”区影像解剖分型与中心静脉导管异位的关系。结果 389例病例右侧“三岔口”区影像解剖分型中Ⅰ型占44.7%、Ⅱ型占24.7%、Ⅲ型占10.3%、Ⅳ型占17.2%、Ⅴ型占3.1%;左侧“三岔口”区影像解剖分型中Ⅰ型占29.3%、Ⅱ型占59.9%、Ⅲ型占9.8%、Ⅳ型占1.0%。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共271例,右侧入路180例中导管异位共24例,其中Ⅰ型3例、Ⅱ型5例、Ⅲ型4例、Ⅳ型7例、Ⅴ型5例,左侧入路91例中导管异位共3例,其中Ⅱ型2例、Ⅲ型1例;中心静脉导管异位发生率PICC右侧入路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96,P=0.019),左侧入路各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73,P=0.557)。CVC置管118例,右侧入路104例中导管异位5例,其中Ⅱ型2例、Ⅲ型2例、Ⅳ型1例,左侧入路14例中导管异位3例,其中Ⅱ型2例、Ⅳ型1例,中心静脉导管异位发生率CVC右侧入路各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403,P=0.116),左侧入路各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97,P=0.213)。结论 颈静脉、锁骨下静脉汇入无名静脉区的影像解剖分型右侧Ⅰ型最多见,左侧Ⅱ型最多见,局部影像解剖分型与中心静脉导管异位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锁骨下静脉 无名静脉 影像解剖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下载PDF
早产儿经不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阙秋萍 吴芸 +1 位作者 彭婕 张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9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不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于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早产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上肢静脉组、下肢静脉组及头部静脉组,各30例。上肢...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不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于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早产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上肢静脉组、下肢静脉组及头部静脉组,各30例。上肢静脉组、下肢静脉组及头部静脉组均行PICC,位置分别为上肢静脉、下肢静脉、头部静脉。比较三组置管效果。结果:下肢静脉组PICC置管疼痛评分低于上肢静脉组、头部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3)。三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比容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静脉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总胆汁酸、谷氨酰转移酶水平低于上肢静脉组、头部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上肢、头部静脉PICC置管,下肢静脉PICC置管能够减轻早产儿置管疼痛感,减少胆汁淤积风险,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上肢静脉 下肢静脉 头部静脉
下载PDF
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的Meta分析
10
作者 钟学红 王晶晶 +1 位作者 吴旭红 王娟 《中国医药》 2024年第6期884-887,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与新生儿PICC相... 目的系统评价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与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相关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5月17日。双人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总样本量为4573例,其中共发生104例PICC相关性血栓。Meta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1.7%(95%置信区间:0.5%~3.6%)。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发表年份为2017—2021年的文献、经下肢静脉置管的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更高。结论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1.68%。经下肢静脉置管时,血栓的发生率更高,因此对于凝血功能障碍、血栓发生风险高的新生儿,应尽量避免选择经下肢静脉置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 新生儿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META分析
下载PDF
超声引导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失败的5年回顾性研究
11
作者 李琳 刘福丽 +1 位作者 赵一凡 王子轩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方法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超声引导PICC中置管失败患者3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60.12岁;身体...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方法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超声引导PICC中置管失败患者3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60.12岁;身体质量指数(BMI)16.55~31.26 kg/m^(2),平均BMI 22.56 kg/m^(2);恶性肿瘤32例,消化系统疾病12例,血管疾病8例,高血压5例,心脏病4例,糖尿病2例;置管原因,化学治疗19例(59.4%),静脉营养15例(46.9%);病变位置,颈胸部18例(56.3%),其他部位14例(43.7%);既往相关治疗,肿瘤切除21例(65.6%),放化疗19例(59.4%)。置管失败后移至介入手术室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辅助PICC复位/重置者。统计PICC相关指标。评估超声引导PICC失败原因,并分析失败原因与其他指标[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血管病史、病变位置(颈胸部)、既往相关治疗、侧别和穿刺靶静脉]的相关性。结果左臂置入失败占56.3%(18/32)。穿刺贵要静脉者占65.6%(21/32),多于头静脉和肱静脉(P<0.001)。并发损伤仅为轻度痉挛或少量血栓占12.5%(4/32)。导管异位是置管失败主要原因占84.4%(27/32)。腋静脉最易发生异位(46.9%),贵要静脉(12.5%)、颈内静脉(9.38%)亦较常见。在DSA辅助下全部病例均复位/重置成功。导管异位与年龄、性别、BMI、血管病史、病变位置(颈胸部)、既往相关治疗、侧别和穿刺靶静脉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导管异位是超声引导PICC失败的首要原因,主要为血管变异所致。DSA辅助复位技术是解决超声引导PICC失败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提高置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 插管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下载PDF
基于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宫颈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化疗患者的护理效果
12
作者 李卉 解婷 +1 位作者 赵晶晶 赵蕾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2期210-212,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效应分析(HFMEA)模式的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患者接受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3年1月-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接受PICC化疗的120例宫颈癌患...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效应分析(HFMEA)模式的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患者接受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3年1月-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接受PICC化疗的12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HFMEA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化疗期间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期间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HFMEA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宫颈癌患者在接受PICC化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 宫颈癌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并发心包填塞的护理
13
作者 彭泽华 陈旋 王敏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0期119-122,共4页
本文总结1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引起心包填塞的护理,以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及预防。通过观察患儿局部与全身情况,采用胸部X线和心脏彩超进行检查,确诊患儿发生心包填塞及PICC异位,通过紧急行心包穿刺术,缓解心包填塞症状... 本文总结1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引起心包填塞的护理,以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及预防。通过观察患儿局部与全身情况,采用胸部X线和心脏彩超进行检查,确诊患儿发生心包填塞及PICC异位,通过紧急行心包穿刺术,缓解心包填塞症状;及时拔除中心静脉置管,给予呼吸、循环、营养、重新置管等方面的支持治疗,并积极做好早产儿术后精细化护理。通过实施上述措施后,该患儿术后第7天心包腔无液性暗区、心影缩小,心率恢复正常,并在治疗68d后康复出院。积极预防深静脉导管并发症,在置管前应充分评估患儿,做好置管前准备。同时,置管及维护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个体选择合适的置管方式、护理方案,才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置管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出生体重儿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心包填塞 护理
下载PDF
晚期肺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风险因素
14
作者 王丽 韩娜 +1 位作者 郝正玮 孟宪静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7期833-835,共3页
目的分析晚期肺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风险因素。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20年9月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623例行PICC的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发生CRBSI的32例作为病例组,591例未发生CRBSI者作为... 目的分析晚期肺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风险因素。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20年9月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623例行PICC的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发生CRBSI的32例作为病例组,591例未发生CRBSI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基础资料、治疗情况,分析影响晚期肺癌PICC患者CRBSI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导管维护周期延长、多次置管、导管移动、接受化疗以及抗感染治疗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抗感染治疗是影响PICC患者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抗感染治疗是晚期肺癌PICC患者CRBSI发生的风险因素,临床应提供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降低PICC患者CRBSI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导管移动
下载PDF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侧前臂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破裂患者一例的护理
15
作者 盛婉婷 杨小惠 +1 位作者 赵林芳 曹秀珠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113,共3页
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是由感染、创伤或医源性因素等造成动脉壁破裂,血液通过破裂的动脉壁渗入周围的软组织,形成一个被软组织包裹的动脉瘤囊腔[1].医源性因素是PSA形成的主要原因,如动脉穿刺不成功或穿刺后压迫止血时间不足[... 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是由感染、创伤或医源性因素等造成动脉壁破裂,血液通过破裂的动脉壁渗入周围的软组织,形成一个被软组织包裹的动脉瘤囊腔[1].医源性因素是PSA形成的主要原因,如动脉穿刺不成功或穿刺后压迫止血时间不足[2-3].PSA常见的并发症为感染、堵塞远端动脉、压迫邻近血管或神经、破裂引起瘀血和血肿[1,4].然而,PSA形成之初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使其难以早期发现,从而导致治疗延误或出现并发症.目前,国内外有关上肢医源性PSA破裂致使同侧静脉导管穿刺处大量渗血的病例报极为少见.2022年8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了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患者予左上臂留置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3h后其穿刺处持续大量渗血,4h后置管侧手臂形成瘀斑,1d后左上肢瘀斑扩散至左背部,并出现广泛血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动脉瘤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护理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和腋静脉穿刺在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16
作者 赵水源 谢骏 +1 位作者 谢俊 刘细高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8-61,共4页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和腋静脉穿刺在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in catheterization,CVC)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超声引导下CVC麻醉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和腋静脉穿刺在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in catheterization,CVC)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超声引导下CVC麻醉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术,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术。比较两组置管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12.34±2.74)min短于对照组(18.49±3.51)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80.00%(40/50),并发症发生率为2.00%(1/50)低于对照组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2.0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CVC采用腋静脉穿刺效果优于颈内静脉穿刺,穿刺时间更短,一次成功率更高,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超声引导下 颈内静脉穿刺 静脉穿刺
下载PDF
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应用于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中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李莉 陈玉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2期73-75,共3页
目的:分析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应用于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泰安市妇幼保健院行PICC的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留置针联... 目的:分析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应用于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泰安市妇幼保健院行PICC的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对照组实施常规盲穿法。比较两组置管效果。结果:观察组家属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应用于新生儿PICC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与家属满意度,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塞丁格技术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 新生儿
下载PDF
肿瘤患者拒绝二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内心感受的质性研究
18
作者 徐凯佳 杜理平 +3 位作者 李慧锋 王丽 郭亚男 王晓苏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拒绝二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内心感受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13例拒绝二次PICC置管肿瘤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Braun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及提炼主题。结果肿瘤患者...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拒绝二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内心感受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13例拒绝二次PICC置管肿瘤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Braun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及提炼主题。结果肿瘤患者拒绝二次PICC置管原因的真实感受可归纳为4个主题:支持系统薄弱、再次置管不确定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自我感受负担。结论拒绝二次PICC置管肿瘤患者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支持系统薄弱,自我感受负担较重,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其拒绝二次置管的具体原因与内心感受,给予必要的社会支持,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 质性研究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导管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19
作者 秦虹 江梅 周薇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年第6期55-59,共5页
目的构建连续性血液净化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导管护理方案,并经临床实践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法、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连续性血液净化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导管护理方案,并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6例连续... 目的构建连续性血液净化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导管护理方案,并经临床实践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法、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连续性血液净化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导管护理方案,并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6例连续性血液净化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本研究所构建的连续性血液净化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导管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导管护理措施执行情况、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第1轮和第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34和0.880,肯德尔和谐系数W为0.348(χ^(2)=35.567,P<0.001)、0.439(χ^(2)=56.899,P<0.001)。本研究所构建的连续性血液净化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方案包括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指标的变异系数在0.05~0.13之间。应用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导管护理措施执行率高于对照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连续性血液净化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导管护理方案内容完整、科学且可靠,能够有效提升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的导管护理措施执行率,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护理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相关性血栓的列线图构建及验证
20
作者 林晓君 冯桂银 胡雯 《当代医学》 2024年第8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PICC)相关性血栓(PRT)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48例PICC置管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3∶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48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PICC)相关性血栓(PRT)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48例PICC置管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3∶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486)和验证组(n=162)。采用LASSO回归筛选变量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训练组患者发生PR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对两组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结果发生PRT患者与未发生PRT患者糖尿病、置管前D-二聚体水平、置管位置、导管型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LASSO交叉验证法计算最佳λ参数,并在最佳λ参数处选择回归系数非零的变量作为潜在的预测因子,结果显示糖尿病、置管前D-二聚体水平、置管位置、导管型号是发生PRT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置管前D-二聚体>0.5mg/L、左侧置管、5Fr型号导管均是发生PR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训练组和验证组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结果显示,两组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754和0.774;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分别为χ^(2)=0.744,P=0.384和χ^(2)=6.199,P=0.401;绘制校准曲线显示两组的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一致性均良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判断PRT高危人群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 静脉血栓 列线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