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术联合静脉化学疗法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秦海霞 崔红凯 +2 位作者 王红坡 丁晓丽 杨瑞民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887-890,共4页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术联合静脉化学疗法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的疗效。方法选择GTT患者29例,其中侵蚀性葡萄胎20例,绒毛膜癌9例。患者均采用子宫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术加静脉化学治疗,并定期复查及随访,观...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术联合静脉化学疗法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的疗效。方法选择GTT患者29例,其中侵蚀性葡萄胎20例,绒毛膜癌9例。患者均采用子宫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术加静脉化学治疗,并定期复查及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29例患者超选择性动脉插管血管造影全部成功。1例合并大出血者因合并子宫穿孔行子宫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术后行子宫全切,其余28例经1~3次子宫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加静脉化学治疗后临床痊愈。子宫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术后8例患者出现轻中度恶心、呕吐,经补液、止吐、保护胃黏膜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部疼痛,经解痉治疗3d后好转。静脉化学治疗后20例患者出现中重度恶心、呕吐,经对症处理后好转;18例化学治疗3d后出现骨髓抑制现象,经升白细胞药物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15例患者出现严重脱发;1例出现严重肝功能异常,停药保肝治疗1周后好转。无1例死亡。结论超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术联合静脉化学治疗GTT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尤其对子宫原发灶或阴道转移灶所致的出血和难治性病例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 静脉化学治疗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术联合FOLFOX4方案持续动脉灌注化疗对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4
2
作者 柯映平 叶绍光 卢舜彬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6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术(TAE)联合FOLFOX4方案持续动脉灌注化疗对肝细胞癌(HCC)伴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潮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HCC伴PVTT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试验组予...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术(TAE)联合FOLFOX4方案持续动脉灌注化疗对肝细胞癌(HCC)伴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潮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HCC伴PVTT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试验组予以TAE+FOLOX4方案持续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予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物标志物。结果两组HCC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VTT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BP-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E联合FOLFOX4方案持续动脉灌注化疗对HCC伴PVTT患者效果显著,患者PVTT疾病控制率提高且肿瘤负荷降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栓塞 FOLOX4方案 持续动脉灌注化疗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下载PDF
经肝动脉栓塞术联合FOLFOX4方案持续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15例近期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嵩 吴志强 +2 位作者 庄文权 郭文波 李健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8-333,共6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术(TAE)联合奥沙利铂+5-FU化疗(FOLFOX4)方案持续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15例行TAE联合FOLFOX4持续动脉灌注化疗治疗HCC合并PVTT患者...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术(TAE)联合奥沙利铂+5-FU化疗(FOLFOX4)方案持续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15例行TAE联合FOLFOX4持续动脉灌注化疗治疗HCC合并PVTT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配对原则收集同时期15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HCC合并PVTT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频率为每月复查1次,最长随访周期为12个月,分析对比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后第3、6和12个月的生存率;对比两组患者PVTT的客观反应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HCC的ORR及DCR。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治疗,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研究组在12个月内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Log-rank检验),第3、6和12个月研究组患者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100%,73.3%,46.7%比73.3%,33.3%,13.3%;P<0.05);研究组PVTT的ORR及D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6.7%和80.0%比13.3%和40%;P<0.05),HCC的ORR和DCR均稍高于对照组(26.7%和60.0%比13.3%和40%;P>0.05)。结论FOLFOX4方案TAE持续动脉灌注化疗治疗HCC合并PVTT安全可行,近期临床疗效优于TACE治疗,为HCC合并PVTT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有效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肝动脉栓塞 FOLFOX4 持续动脉灌注化疗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联合门静脉栓塞在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加胜 王煊 祁付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7-678,共2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与栓塞(TACE)及门静脉栓塞(PVE)诱导肝叶代偿性增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5例不能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采用碘化油、明胶海绵等栓塞剂经导管行肝右动脉栓塞后2周再行门静脉右支栓塞。PVE术前、术后用CT测量...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与栓塞(TACE)及门静脉栓塞(PVE)诱导肝叶代偿性增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5例不能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采用碘化油、明胶海绵等栓塞剂经导管行肝右动脉栓塞后2周再行门静脉右支栓塞。PVE术前、术后用CT测量左侧肝叶的体积,观察手术成功率及术后不良反应、肝功能改变、二期手术切除率等指标。结果患者均成功施行TACE及PVE。PVE术前左侧肝叶的体积为(390±116)cm3,术后1周、2周、4周分别为(456±127)cm3、(506±138)cm3、(595±124)cm3,术前、术后肝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E后2~4周,7例(47%)顺利实行肝癌二期切除术。PVE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经济实用的碘化油、明胶海绵等栓塞剂经导管TACE及PVE,诱导肝叶代偿性增生在临床上是可行的、有效的,可增加手术切除率及安全性。对于未行手术切除的患者联合栓塞后有利于进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门静脉栓塞 肝动脉栓塞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下载PDF
肝动脉、门静脉双埋泵灌注化疗、栓塞防治肝癌术后复发26例
5
作者 李超樟 林佐东 +1 位作者 黄能 董世节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288-289,共2页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 门静脉 埋泵 灌注化疗 栓塞疗法 后复发 预防
下载PDF
^(125)I粒子链植入序贯肝动脉灌注化学疗法栓塞术对肝癌患者肿瘤细胞杀伤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戴维 张瑞鹏 +1 位作者 南李刚 王晖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3期1844-1847,共4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链植入序贯肝动脉灌注化学疗法栓塞术(TACE)对肝癌患者肿瘤细胞杀伤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82例,回顾治疗方案并将入组患者分为接受单纯TACE治疗的对照组患者45例... 目的:探讨^(125)I粒子链植入序贯肝动脉灌注化学疗法栓塞术(TACE)对肝癌患者肿瘤细胞杀伤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82例,回顾治疗方案并将入组患者分为接受单纯TACE治疗的对照组患者45例、接受^(125)I粒子链植入序贯TACE治疗的观察组患者37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肿瘤标志物、血管新生指标、凋亡分子含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血管新生指标、凋亡分子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53(CA153)、铁蛋白(Ferritin)的含量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中血管新生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内皮抑素(ES)、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的含量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中凋亡分子p53、Fas的含量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125)I粒子链植入序贯TACE治疗晚期肝癌,可有效降低肿瘤恶性程度、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125I粒子 肝动脉灌注化学栓塞 血管新生 凋亡
下载PDF
肝动脉化学灌注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 被引量:1
7
作者 涂强 饶荣生 +2 位作者 周新文 何均 温时来 《江西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403-405,共3页
目的评估肝动脉化学灌注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对43例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TACE治疗的同时行PS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及血小板变化情况,并观察肝脏肿瘤情况。结果术后1周及1个... 目的评估肝动脉化学灌注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对43例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TACE治疗的同时行PS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及血小板变化情况,并观察肝脏肿瘤情况。结果术后1周及1个月复查血常规,WBC和PLT有显著升高(P<0.01),RBC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1个月复查CT示肝脏病灶内均有碘油沉积,脾脏有脾实质梗死区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TACE联合PSE治疗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脾功能亢进 肝动脉化学灌注栓塞 部分脾动脉栓塞
下载PDF
肾癌术前动脉灌注化学药物和栓塞的价值(附26例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马耀斌 陈为军 +3 位作者 杜凤山 李晓光 任金武 马欣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2年第2期116-117,共2页
2 6例肾癌经肾动脉行数字减影 (DSA)血管造影 ,根据肿瘤大小、部位、供肿瘤动脉 ,给予灌注化疗药物 ,再用明胶海绵或无水乙醇栓塞。栓塞后 2~ 7天内行患肾切除手术。术中出血少、肾周围有明显水肿带 ,易剥离切除 ,减少术中种植转移。
关键词 肾癌 血管造影 栓塞 化学药物 治疗 动脉灌注
下载PDF
经门静脉泵灌注Licartin联合TACE预防原发性肝癌肝叶切除术后复发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钱志峰 左仲学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研究经门静脉泵灌注Licartin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预防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叶切除术后病情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武汉市新洲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行原发性肝癌... 目的:研究经门静脉泵灌注Licartin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预防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叶切除术后病情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武汉市新洲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行原发性肝癌肝叶切除术,将其中术后行经门静脉泵灌注Licartin治疗的4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其中术后行经门静脉泵灌注Licartin联合TACE治疗的4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病情复发率、不同时间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各项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6个月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12个月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甲胎蛋白(AFP)、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肝叶切除术后,行经门静脉泵灌注Licartin联合TACE治疗,可有效预防病情复发,改善肝功能,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门静脉灌注Licartin 肝动脉化疗栓塞 原发性肝癌 肝叶切除 复发
下载PDF
宫颈癌药物灌注化学治疗栓塞术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章桂平 康友根 +1 位作者 曾伟华 欧阳欣 《实用医技杂志》 2011年第7期722-723,共2页
介入栓塞治疗宫颈癌可以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使之缺血坏死,同时局部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增加对肿瘤的毒性作用,可使局部肿瘤缩小,创造手术机会,有助于杀灭周围微小转移灶[1]。我院2004年8月至2010年8月对45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
关键词 药物灌注 宫颈癌 临床应用 化学治疗 栓塞 介入栓塞治疗 肿瘤细胞 局部高浓度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肺癌的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伟民 郁竺 陈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6期645-645,共1页
关键词 肺癌 化学治疗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护理
下载PDF
介入断流术后门静脉动力学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成华 张春清 +3 位作者 刘福利 梁波 许洪伟 徐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观察介入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方法:对106例介入断流术病人术中测门静脉压力,术前及术后检测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及相关指标。结果:术后自由门静脉压(32.98±7.20cmH2O)较术前(38.44±7.40cmH2O)明显降... 目的:观察介入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方法:对106例介入断流术病人术中测门静脉压力,术前及术后检测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及相关指标。结果:术后自由门静脉压(32.98±7.20cmH2O)较术前(38.44±7.40cmH2O)明显降低,平均下降14.20%,术后1周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分别为797.11±309.55ml/min、643.40±304.58ml/min、737.18±258.00ml/min)较术前(分别为993.53±409.92ml/min、900.41±317.83ml/min、807.90±287.98ml/min)明显下降,而后逐渐回升,术后半年门静脉血流量(840.99±331.46ml/min)较术前无显著差异。结论:介入断流术即胃冠状静脉TH胶栓塞+部分脾动脉栓塞能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及门静脉血流量,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断流 经皮经肝1H胶定位灌注栓塞 部分脾动脉栓塞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巴塞罗那肝癌分期B期、C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长期口服低剂量替吉奥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桑泽杰 王华明 +1 位作者 纪卫政 任伟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3324-3327,共4页
目的评价巴塞罗那肝癌(BCLC)分期B期、C期的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后长期口服低剂量替吉奥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接受治疗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HC... 目的评价巴塞罗那肝癌(BCLC)分期B期、C期的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后长期口服低剂量替吉奥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接受治疗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HCC患者53例,按其住院时间顺序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试验组TACE后联合口服替吉奥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TACE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毒副作用。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疾病进展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曲线的比较。结果试验组无疾病进展时间为8.0~16.3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12.3个月,95%CI为(11.8,13.3)个月。对照组无疾病进展时间为5.0~11.2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9.1个月,95%CI为(8.6,9.9)个月。其中3例达部分缓解(PR)者肿瘤缩小后手术切除。试验组患者服用替吉奥后4例腹泻,2例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恶心、呕吐,毒副作用在1~2级,发生率分别为14.3%、7.1%和7.1%。试验组无疾病进展时间长于对照组(χ2=35.531,P〈0.05)。结论 BCLC分期B期、C期的HCC患者TACE后联合口服替吉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替吉奥 治疗结果
下载PDF
HCC伴PVTT经肝动脉-门静脉联合化疗栓塞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宁宁 陆伟 +1 位作者 梁树人 饶荣生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36-438,共3页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HCC)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患者行肝动脉-门静脉联合化疗栓塞治疗后1年内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HCC伴PVTT患者124例进行肝动脉-门静脉联合化疗栓塞治疗,观察治疗后在肿瘤及门脉癌栓变化、AFP变化、...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HCC)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患者行肝动脉-门静脉联合化疗栓塞治疗后1年内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HCC伴PVTT患者124例进行肝动脉-门静脉联合化疗栓塞治疗,观察治疗后在肿瘤及门脉癌栓变化、AFP变化、生存质量及生存率方面随访其1年内的疗效。结果 AFP变化,介入后转阴率为27.4%。治疗后肿瘤及门静脉癌栓变化,CR 6例(4.8%),PR 39例(31.5%),NC 45例(36.3%),PD 34例(27.4%)。治疗后1月、3月生存质量较前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年较前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率方面,治疗后1月、3月、6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100.0%、89.1%、71.6%和58.3%。结论 肝动脉-门静脉联合化疗栓塞治疗HCC伴PVTT患者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方面均有较明显的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治疗 门静脉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化学栓塞 治疗性 穿刺 综合疗法 肝动脉
下载PDF
门静脉免疫化疗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玉环 菅志远 +1 位作者 高义 朱艳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186-1189,共4页
目的观察门静脉免疫化疗对原发性肝癌切除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住院的48例手术切除并行术后门静脉免疫化疗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未行门静脉免疫化疗的59例患者... 目的观察门静脉免疫化疗对原发性肝癌切除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住院的48例手术切除并行术后门静脉免疫化疗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未行门静脉免疫化疗的59例患者进行对比。计量资料的分析采用两样本资料的t检验,率的检验采用卡方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rer法计算平均生存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组之间的差异性。将107例患者合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免疫化疗组和对照组的1、2、3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5%(42/48)和67.8%(40/59)(χ2=5.739,P=0.017)、52.1%(25/48)和32.2%(19/59)(χ2=4.320,P=0.038)、16.7%(8/48)和10.2%(6/59)(χ2=0.982,P=0.322),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2.4±2.3)个月和(24.7±2.3)个月(χ2=4.044,P=0.044)。合并门静脉癌栓者术后行门静脉免疫化疗其平均生存时间(12.4±1.3)个月,而未行门静脉免疫化疗者为(4.8±0.4)个月(χ2=15.535,P<0.001)。经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的大小、肝功能分级、是否存在门静脉癌栓是影响肝细胞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是否采用门静脉免疫化疗对影响肝癌术后的复发时间有重要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门静脉免疫化疗可改善原发性肝癌切除后的无瘤生存率和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肝切除 门静脉
下载PDF
超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加栓塞术配合膀胱内及全身化疗治疗膀胱癌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景宇 陈礼祥 +2 位作者 张志超 郑直夫 周舰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3年第4期359-359,共1页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任何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包括TURBt、电灼、肿瘤切除术后,两年内复发率均高达13%~70%[1].我们采用大剂量的顺铂、碘化油、明胶海绵经髂内动脉前支超选择性化疗及栓塞术,配合大剂量顺铂行膀胱内灌注及卡铂...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任何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包括TURBt、电灼、肿瘤切除术后,两年内复发率均高达13%~70%[1].我们采用大剂量的顺铂、碘化油、明胶海绵经髂内动脉前支超选择性化疗及栓塞术,配合大剂量顺铂行膀胱内灌注及卡铂的全身静脉给药化疗,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 栓塞 化学疗法 膀胱癌 SELDINGER技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对肝癌灌注栓塞后血供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根山 祖茂衡 +1 位作者 袁刚 刘永保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7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CTPI)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在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后血供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32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TACE后1个月行CT灌注成像,计算灌注参数:血流量、血容量...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CTPI)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在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后血供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32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TACE后1个月行CT灌注成像,计算灌注参数:血流量、血容量、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肝动脉分数。检测TACE术前1天、术后1个月外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浓度,与肝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实验数据用统计软件包SPSS12.0处理。结果⑴TACE术后肝癌活性灶与非瘤区肝实质的BF、BV、MTT、HAI差异显著(P<0.05)。PS差异不明显(P>0.50)。⑵与肝动脉造影血管减影比较,CTPI的诊断正确率为96.4%。⑶DSA检查无活性患者外周血VEGF较TACE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而DSA检查病灶有活性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⑴TACE术后肝细胞癌病灶呈高灌注表明病灶具有活性,需要再次TACE。⑵CT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TACE术后活性灶评估中应用价值与DSA相当。⑶VEGF检测结合CT灌注成像可以客观判断肝癌TACE后肿瘤血管生成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CT灌注成像 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俣 张志伟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71-174,共4页
肝癌有很高的门静脉癌栓发生率,而门静脉癌栓的出现通常预示着较差的预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一直是一个难题,目前以手术为基础的各学科综合治疗的观念已经逐渐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同,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采用适当的手... 肝癌有很高的门静脉癌栓发生率,而门静脉癌栓的出现通常预示着较差的预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一直是一个难题,目前以手术为基础的各学科综合治疗的观念已经逐渐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同,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可使患者获得最长的生存时间,术后辅以多学科综合治疗则能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门静脉癌栓 肝切除 肝动脉化疗栓塞 门静脉 灌注化疗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双介入法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旻 肖金成 赵晶 《医药论坛杂志》 2006年第21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双介入法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对25例不能手术的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于TACE治疗5~7d后,在CT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向癌栓内注射无水酒精碘化油乳液。结果25例中PVTT消失率24%(6/25),缩小率48%(12/25),... 目的探讨双介入法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对25例不能手术的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于TACE治疗5~7d后,在CT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向癌栓内注射无水酒精碘化油乳液。结果25例中PVTT消失率24%(6/25),缩小率48%(12/25),有效率72%(18/25)。肿瘤缩小率88%(22/25)。AFP转阴率80%。治疗后门脉情况发生明显改善:DSA间接门静脉造影见门静脉延迟显现时间明显缩短、门脉主干或分支充盈缺损减小或消失,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1、2、3年生存率76%(19/25)、40%(10/25)、24%(6/25)。结论TACE联合经皮门静脉穿刺注射无水酒精碘化油乳液治疗肝癌门静脉主干癌栓可降低患者门静脉压力,预防肝内转移,提高疗效,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门静脉主干癌栓 经皮肝动脉化学栓塞 无水酒精碘化油乳液注射
下载PDF
介入结合基因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9年第33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结合基因法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疗效。方法对25例不能手术的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于TACE治疗5~7 d后,在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向癌栓内注射p53基因。结果 25例中PVTT消失率24%(6/25),缩小率48%(12/25),有效率72%(18/25)... 目的探讨介入结合基因法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疗效。方法对25例不能手术的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于TACE治疗5~7 d后,在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向癌栓内注射p53基因。结果 25例中PVTT消失率24%(6/25),缩小率48%(12/25),有效率72%(18/25)。肿瘤缩小率88%(22/25)。AFP转阴率80%。治疗后门静脉情况发生明显改善:DSA间接门静脉造影见门静脉延迟显现时间明显缩短、门脉主干或分支充盈缺损减小或消失。结论 TACE联合经皮门静脉穿刺注射p53基因治疗肝癌门静脉主干癌栓可降低患者门静脉压力,预防肝内转移,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门静脉主干癌栓 肝动脉化学栓塞 p53基因注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