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相关静脉闭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电极导线拔除情况分析
1
作者 张文琼 昃峰 +4 位作者 李鼎 吴寸草 周旭 隗祎 李学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9-864,共6页
目的:分析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相关静脉闭塞的发生率及患者的临床特征、电极导线拔除情况,进一步指导电极导线拔除工具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心律植入装置感染行电极导线拔除患者405例,其中男性... 目的:分析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相关静脉闭塞的发生率及患者的临床特征、电极导线拔除情况,进一步指导电极导线拔除工具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心律植入装置感染行电极导线拔除患者405例,其中男性263例(64.9%),平均年龄为(62.4±13.2)岁。所有患者拔除术前在X线透视下行双侧肘正中静脉造影检查,评价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相关静脉闭塞情况。按是否发生静脉闭塞分为静脉闭塞组(n=119)和非静脉闭塞组(n=286),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电极导线拔除情况。结果:静脉造影检查发现,发生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相关静脉闭塞患者119例(29.4%),静脉闭塞的最常见部位为锁骨下静脉48例(40.3%),无名静脉闭塞37例(31.1%),腋静脉闭塞30例(25.2%),上腔静脉闭塞4例(3.4%)。静脉闭塞组和非静脉闭塞组患者的年龄、男性比例、植入装置类型、电极导线植入数量、药物治疗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非静脉闭塞组相比,静脉闭塞组电极导线植入时间较长[(5.9±4.1)年vs.(10.4±3.8)年,P=0.042]。在电极导线拔除方面,与非静脉闭塞组相比,静脉闭塞组患者的拔除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均较长(P均<0.05),拔除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非静脉闭塞组相比,静脉闭塞组需要更高级电极导线拔除工具(激光鞘、机械扩张鞘、下腔拔除装置)的患者比例更高(67.1%vs.84.0%,P=0.001)。结论: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相关静脉闭塞发生率为29.4%。静脉闭塞患者电极导线植入时间更长,拔除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也更长,且拔除电极导线时多需要更高级的拔除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闭塞 起搏器感染 静脉造影 电极导线拔除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律植入装置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术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璐 李学斌 +4 位作者 昃峰 刘刚 栗亚茹 冯艺 姜陆洋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心律植入电子装置(CIED)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CIED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术中应用TEE监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并总结其在CIED经静脉电...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心律植入电子装置(CIED)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CIED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术中应用TEE监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并总结其在CIED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术中的重要作用。结果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术中放置TEE监测患者共102例。拔除224根电极导线,完全拔除219根(98%),部分拔除5根(残端>4 cm)。患者年龄(64.6±13.1)岁,70%为男性,体内电极导线(2.2±0.9)根,电极导线植入时间(154.7±71.7)月。102例患者应用TEE监测有指导意义的共12例(12%)。更改手术方式2例;诊断术中并发症8例(严重并发症5例,轻微并发症3例);指导后续相关治疗2例。结论TEE精确、时效的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信息,CIED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术中应用可保障手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心律植入装置 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术 监测
原文传递
瑞马唑仑在经静脉心内置入性电子装置电极拔除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窦豆 王璐 +2 位作者 栗亚茹 冯艺 姜陆洋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在经静脉心内置入性电子装置电极拔除术(TLE)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TLE的患者27例,随机分为PCS组15例(TLE中行苯磺酸瑞马唑仑自控镇静)和TIVA组12例(TLE中行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TLE顺利完成率、患者...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在经静脉心内置入性电子装置电极拔除术(TLE)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TLE的患者27例,随机分为PCS组15例(TLE中行苯磺酸瑞马唑仑自控镇静)和TIVA组12例(TLE中行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TLE顺利完成率、患者术后随访相关指标(对手术过程中关键步骤的记忆和遗忘情况、自觉入睡情况、满意度评分、是否愿意再次选择该麻醉方式)、术者术后随访相关指标(满意度评分、是否愿意再次选择该麻醉方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离室时间,麻醉前(T_(0))、消毒铺巾(T_(1))、手术开始(T_(2))、放置鞘管(T_(3))、导线拔除(T_(4))、缝皮(T_(5))、手术结束(T_(6))和离室(T_(7))时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结果PCS组、TIVA组分别退出2、3例,最终分别纳入13、9例。PCS组11例(84.6%)顺利完成TLE,TIVA组为9例(100%),两组TLE顺利完成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同组T_(0)时间点比较,PCS组T_(1)~T_(5)的BIS均降低,T_(2)~T_(7)的RR均降低,T_(2)~T_(6)的P_(ET)CO_(2)均升高,而TIVA组T_(1)~T_(6)的BIS及RR均降低、SpO_(2)均升高,T_(7)的SpO_(2)降低,T_(1)、T_(2)、T_(4)的MAP均降低,T_(3)~T_(5)、T_(7)的P_(ET)CO_(2)均降低,T_(7)的P_(ET)CO_(2)升高(P均<0.05)。与TIVA组同时间点比较,PCS组T_(1)~T_(7)的BIS均升高,T_(3)~T_(6)的RR、P_(ET)CO_(2)均升高,T_(1)~T_(3)的MAP均升高,T_(7)的SpO_(2)均升高(P均<0.05)。TIVA组遗忘3个及以上操作步骤、能自觉入睡的比例及离室时间均高于PCS组(P<0.05)。两组患者及术者愿意再次选择该麻醉方式的比例及满意度评分比较P均>0.05。PCS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4%(2/13),TIVA组为33.3%(3/9),两组比较P>0.05。结论TLE中采用瑞马唑仑的镇静成功率高、镇静效果确切、代谢速度快,能够促进患者快速苏醒,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自控镇静 全凭静脉麻醉 心脏电子装置 电极拔除
下载PDF
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后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5
4
作者 昃峰 李鼎 +7 位作者 周旭 王龙 段江波 吴寸草 苑翠珍 何金山 杨丹 李学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38-1244,共7页
目的:探讨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无导线起搏器(LP)植入的患者,分为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LP组(再植入LP组)和首次植入LP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手... 目的:探讨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无导线起搏器(LP)植入的患者,分为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LP组(再植入LP组)和首次植入LP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植入部位、释放次数、术后QRS时限。随访两组植入1周、1个月、3个月、1年时起搏参数情况。结果:共入选51例LP植入患者,其中男性30例(58.8%),平均年龄(73.2±13.6)岁。再植入LP组33例(64.7%),其中男性18例(54.5%),平均年龄(69.9±12.2)岁。首次植入LP组18例(35.3%),其中男性12例(66.7%),平均年龄(79.2±14.2)岁。再植入LP组31例(93.9%)患者因囊袋感染行电极导线拔除手术。所有患者LP均植入成功,1例(2.0%)术中发生心包积液,穿刺引流后好转。48例(94.1%)患者植入间隔部位。与首次植入LP组相比,再植入LP组释放≤2次比例、起搏阈值、感知、阻抗、手术时间、起搏QRS波群时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位随访时间为20.1(11.3,31.3)个月,无起搏相关的并发症。1年随访时,与首次植入LP组相比,再植入LP组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后植入LP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 起搏器再植入 导线起搏器 心脏植入电子装置感染
下载PDF
经下腔静脉途径反推力牵引法拔除永久性起搏电极导线 被引量:12
5
作者 马坚 王方正 +7 位作者 张澍 余培桢 王锦志 华伟 张奎俊 楚建民 陈柯平 姚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3期153-155,共3页
采用经下腔静脉途径 ,对 11例起搏器术后顽固性感染和 2例电极导线断裂患者的电极导线进行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拔除术。需拔除电极导线共 17根 (心房和心室电极导线分别为 5和 12根 ) ,其中 15根因起搏器囊袋感染和破溃需拔除的电极导线置... 采用经下腔静脉途径 ,对 11例起搏器术后顽固性感染和 2例电极导线断裂患者的电极导线进行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拔除术。需拔除电极导线共 17根 (心房和心室电极导线分别为 5和 12根 ) ,其中 15根因起搏器囊袋感染和破溃需拔除的电极导线置入时间为 11.5± 3.5 (8~ 2 0 )年 ,经上腔静脉途径拔除失败。结果 :经下腔静脉途径完全拔除电极导线 15根、不完全拔除 1根、失败 1根 ,无严重并发症。表明对置入年限长久和断裂电极导线 ,经下腔静脉途径的拔除成功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导线拔除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反推力牵引法
下载PDF
经静脉心内膜电极拔除术 被引量:3
6
作者 朱纯石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6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经静脉心内膜电极拔除术朱纯石(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510120)在心脏起搏技术的发展史中,经静脉心内膜电极的应用是一个重大的进展,它几乎没有明显禁忌证而使起搏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早期的心内膜电极常易移位,随后... 经静脉心内膜电极拔除术朱纯石(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510120)在心脏起搏技术的发展史中,经静脉心内膜电极的应用是一个重大的进展,它几乎没有明显禁忌证而使起搏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早期的心内膜电极常易移位,随后有了翼状、倒叉(Tine)电极(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心内膜电极 电极拔除 经静脉
下载PDF
经静脉拔除114根永久性起搏电极导线 被引量:14
7
作者 马坚 王方正 +3 位作者 张澍 华伟 陈柯萍 陈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第6期436-438,共3页
报道经静脉除 114根永久性起搏电极导线的结果。采用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技术和标准化器械 ,经上腔和 /或下腔静脉对 75例患者的 114根电极导线进行拔除。拔除指征为起搏系统顽固性感染 (97.3% )和电极导线断裂并脱入心腔 (2 .7% )。结果 ... 报道经静脉除 114根永久性起搏电极导线的结果。采用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技术和标准化器械 ,经上腔和 /或下腔静脉对 75例患者的 114根电极导线进行拔除。拔除指征为起搏系统顽固性感染 (97.3% )和电极导线断裂并脱入心腔 (2 .7% )。结果 :电极导线置入时间 5 .7± 5 .4 (0 .5~ 2 1)年 ,心房和心室电极导线分别为 35根和 78根。完全拔除电极导线 94根 (82 .4 % ) ,部分拔除 15根 (13.1% ) ,其余 5根拔除失败。术中一例因右心耳撕裂发生急性心包压塞。完全或部分拔除电极导线后 ,患者的感染症状被完全控制。结论 :经静脉拔除电极导线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是根治起搏器置入术后顽固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静脉拔除 永久性起搏 电极导线 心脏起搏 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技
下载PDF
起搏电极导线拔除的历史沿革和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田轶伦 李学斌 +5 位作者 王龙 李鼎 段江波 郭飞 昃峰 郭继鸿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2期91-94,共4页
起搏电极拔除(lead extraction)技术迄今已经走过40年的发展路程。从草创的20世纪60年代,到奠基的80年代,再到业已成为独立技术的今天,众多学者在这一领域投入了极大精力,展现出了非凡才华。从操作技巧到专用器械,从简单的徒手... 起搏电极拔除(lead extraction)技术迄今已经走过40年的发展路程。从草创的20世纪60年代,到奠基的80年代,再到业已成为独立技术的今天,众多学者在这一领域投入了极大精力,展现出了非凡才华。从操作技巧到专用器械,从简单的徒手牵引到激光鞘的临床应用,可谓群星闪耀、熠熠生辉。笔者将沿着电极拔除技术的沿革为大家梳理这一技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及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导线 头端 鞘管 心腔 电极拔除 钢丝
下载PDF
中高龄老年患者心律植入装置迟发感染经静脉拔除电极导线的临床经验
9
作者 武梦威 胡一东 +2 位作者 杨柳 胡凯 苏浩 《中华全科医学》 2023年第7期1130-1133,1142,共5页
目的回顾分析中高龄老年患者心律植入装置迟发感染经静脉拔除电极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21年5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因起搏器装置术后迟发感染住院经静脉拔除电极的60例患者。依据年龄... 目的回顾分析中高龄老年患者心律植入装置迟发感染经静脉拔除电极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21年5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因起搏器装置术后迟发感染住院经静脉拔除电极的60例患者。依据年龄分为年轻组(<70岁)32例、中高龄组(≥70岁)28例,收集患者基线数据、手术资料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2组患者经静脉拔除电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入选的60例患者中,中高龄组年龄为(77.5±4.7)岁,男性患者18例(64.3%,18/28);年轻组患者年龄为(57.1±8.7)岁,男性患者23例(71.9%,23/32)。2组患者合并症如心房颤动[9.4%(3/32)vs.35.7%(10/28)]、高血压[3.1%(1/32)vs.53.6%(15/28)]、冠心病[3.1%(1/32)vs.25.0%(7/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1%(1/32)vs.7.1%(2/28),P=0.476]及完全手术成功率[96.9%(31/32)vs.96.4%(27/28),P=0.9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律植入装置迟发感染经静脉拔除电极在中高龄老年患者中是安全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龄 心律植入装置 迟发感染 经静脉电极拔除
原文传递
心内膜电极导线拔除术现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方正 马坚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41-244,共4页
关键词 心内膜电极导线拔除 心脏起博 适应证 禁忌证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电极导管协助下经静脉拔除心内膜电极导线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俊 凌峰 段徐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4年第1期81-81,共1页
患者男,75岁。因"起搏器囊袋感染"行起搏系统移除术及囊袋清创术。采用直接拔除法拔除电极,心室电极顺利拔除;心房电极与心肌组织粘连明显,难以拔除。穿刺右股静脉,经静脉鞘置入射频消融电极导管,钩挂心房电极,协助拔除心房... 患者男,75岁。因"起搏器囊袋感染"行起搏系统移除术及囊袋清创术。采用直接拔除法拔除电极,心室电极顺利拔除;心房电极与心肌组织粘连明显,难以拔除。穿刺右股静脉,经静脉鞘置入射频消融电极导管,钩挂心房电极,协助拔除心房电极成功。术后1周在对侧重新植入起搏器。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内膜电极导线 经静脉拔除 射频消融电极导管
原文传递
重视经静脉导线拔除术
12
作者 陈新 王方正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2年第5期261-261,共1页
关键词 经静脉导线拔除 心血管病 心脏起搏技
原文传递
1例糖尿病合并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经静脉拔除电极导线的护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云艳 朱玲玲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年第1期56-57,共2页
起搏器囊袋感染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0.4%-0.6%。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处理,包括局部清理及全身应用抗生素。若囊袋反复感染,经久不愈,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有效的解决方法是经静脉反推力... 起搏器囊袋感染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0.4%-0.6%。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处理,包括局部清理及全身应用抗生素。若囊袋反复感染,经久不愈,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有效的解决方法是经静脉反推力牵引法将电极导线取出,但拔除导线是风险性较高的有创性治疗,可能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对于糖尿病患者,因接受有创性治疗时易致感染且创口愈合时间长,因此该治疗的护理存在一定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静脉拔除 起搏器囊袋 感染患者 电极导线 糖尿病患 护理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囊袋反复感染
原文传递
起搏器电极导线拔除术中电极导线断端脱入肺动脉成功取出一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翔 徐伟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7年第6期524-525,共2页
随着临床上起搏系统感染、电极导线故障或起搏系统升级的治疗需求的增多,经静脉移除感染导线的手术量正逐年增加。机械切割鞘、激光鞘、Snare下腔回收装置等手术辅助工具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该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但与此相关的术中不... 随着临床上起搏系统感染、电极导线故障或起搏系统升级的治疗需求的增多,经静脉移除感染导线的手术量正逐年增加。机械切割鞘、激光鞘、Snare下腔回收装置等手术辅助工具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该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但与此相关的术中不良事件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如电极导线断裂、心包积液、血管损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导线断裂 起搏器 肺动脉 拔除 脱入 系统感染 起搏系统
原文传递
成功植入左心室电极导线至起源异常的后侧心脏静脉一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金炜 孟伟栋 孙宝贵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54-156,共3页
报告1例心脏静脉异常而成功行心脏再同步起搏除颤器(CRT—D)治疗术。
关键词 心脏静脉 心室电极导线 起源异常 植入 静脉异常 治疗 除颤器 起搏
原文传递
永久性起搏导线断裂后脱落心腔经下腔静脉途径拔除一例
16
作者 郑昭芬 马坚 +3 位作者 王方正 李传昶 欧淑其 蒲晓群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0年第3期211-212,共2页
关键词 永久性起搏导线脱落 经下腔静脉拔除 疗效
原文传递
北大人民医院成功开展激光鞘电极拔除手术
17
作者 钟艳宇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5年第18期7-7,共1页
本报讯 9月17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李学斌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激光鞘电极导线拔除术,成功为5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永久心脏起搏器感染及电极故障的患者解除病痛,标志着激光鞘电极导线拔除术这一新技术在我国正式落地。
关键词 电极导线 北大人民医院 拔除 激光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永久心脏起搏器
原文传递
起搏器相关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那润萍 张京梅 +1 位作者 田轶伦 王龙 《中国医药》 2019年第3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相关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起搏器相关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装置置入或末次更换距发生感...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相关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起搏器相关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装置置入或末次更换距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组(<1年,7例)和晚期组(≥1年,6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的差异。结果 13例患者中出现全身症状者占92. 3%(12/13),出现局部症状者占38. 5%(5/13),心脏杂音占23. 1%(2/13)。血培养阳性者占76. 9%(10/13),葡萄球菌占30. 8%(4/13)。经胸超声心动图和/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发现赘生物,赘生物大小为(14±8) mm。早期组和晚期组性别、年龄、起搏器置入次数、易感因素、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培养阳性率、赘生物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所有患者均完全清除原有装置。经静脉途径拔除电极导线的6例患者赘生物平均大小为(15±8) mm,经外科开胸拔除的7例患者赘生物平均大小为(14±8)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860)。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至少随访36个月,未发现起搏器相关感染、死亡等不良事件。结论葡萄球菌是起搏器相关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常见致病菌。电极导线拔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脏起搏器 电极导线拔除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治疗术中冠状静脉窦夹层破裂一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段徐 凌峰 +1 位作者 徐海鹰 沈芸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1年第5期378-379,共2页
患者女,70岁,因“胸闷气急1个月”入院.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18;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S时限140 ms.诊断: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Ⅳ级.入院第4天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右心室电极导线植入成功后行序心室电极导线... 患者女,70岁,因“胸闷气急1个月”入院.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18;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S时限140 ms.诊断: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Ⅳ级.入院第4天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右心室电极导线植入成功后行序心室电极导线植入.经撕开鞘将冠状静脉凄标测电极导管送入冠状静脉窦,通过腔内电网及X线透视确认标测电极导管位于冠状静脉窦内,沿标测电极送入长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冠状静脉 夹层破裂 标测电极导管 治疗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心室电极导线 左心室射血分数
原文传递
心脏植入型电子装置导线拔除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周彬 唐闽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7年第5期457-459,共3页
经静脉拔除电极导线(TLE)能有效处理心脏植入型电子装置(CIED)相关并发症。其适应证包含感染、慢性疼痛、静脉血栓或狭窄、弃用导线等。TLE的装置有锁定钢丝、扩张鞘、旋转机械鞘、激光鞘、捕抓器、Byrd股静脉工作站及"眼镜蛇抓捕... 经静脉拔除电极导线(TLE)能有效处理心脏植入型电子装置(CIED)相关并发症。其适应证包含感染、慢性疼痛、静脉血栓或狭窄、弃用导线等。TLE的装置有锁定钢丝、扩张鞘、旋转机械鞘、激光鞘、捕抓器、Byrd股静脉工作站及"眼镜蛇抓捕器"等,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程序或装置。随着这些装置的发明和完善,TLE的并发症明显减少。随着CIED的改进,其相关并发症的类型可能会发生改变,其处理相应并发症的技术亦会随之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植入型电子装置 综述 经静脉拔除电极导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