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研究
1
作者 柳标 赵宝珍 +1 位作者 姥义 蒋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12期1249-125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正常人颅内动脉的显示率和内径变化。方法256例正常成人按年龄、性别分6组,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TCCDFI)、能量多普勒(CDE)及超声造影(ECE)技术,观察颅内动脉走行及血流方向,并测量其血管内径。结果①TCCDFI和CD...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正常人颅内动脉的显示率和内径变化。方法256例正常成人按年龄、性别分6组,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TCCDFI)、能量多普勒(CDE)及超声造影(ECE)技术,观察颅内动脉走行及血流方向,并测量其血管内径。结果①TCCDFI和CDE颅内动脉成功显示率在男女各组中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三组女性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老年女性明显低于男性(P<0.05),Willis环完全未显示的老年组被检者行ECE仍有85%可清晰显示;②血管内径随年龄增加而变小且男女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CCDFI、CDE及ECE能实时动态观测颅内动脉,可作为颅内动脉检查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血流成像 能量多普勒 对比剂 脑动脉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联合检查对颈部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5
2
作者 焦志欣 李海欣 +1 位作者 杨丽萍 孙丽滨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年第2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联合检查在颈部血管狭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疑似颈内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99例,所有患者均做颈脑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检查,以血管造影的检...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联合检查在颈部血管狭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疑似颈内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99例,所有患者均做颈脑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检查,以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患者颈内血管病变情况;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的检查结果及二者联合检查结果与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相比较的准确率和敏感性、特异性、阴性及阳性预测值。结果 99例患者经血管造影检查共检测198支血管,正常68支(34.3%);病变血管130支[包括闭塞32支(16.2%)、重度狭窄98支(49.5%)];双侧狭窄34例(34.3%),单侧闭塞32例(32. 3%),单侧狭窄33例(33. 3%)。对比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准确率为88. 9%,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为84. 8%,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联合检测的准确率为98. 99%。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对比血管造影的准确率差异有显著性(x^2=27. 3,P<0. 0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对比血管造影的准确率差异有显著性(x^2=26.7,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8.2%,特异性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96. 9%,阳性预测值为100.0%,显著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单独检测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阴性、阳性预测值(P<0. 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联合检查,可显著提高临床中对颈动脉闭塞或狭窄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血管狭窄 颈脑血管造影 彩色多普勒超声 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
下载PDF
彩超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在颈部血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静 《华夏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彩超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联合检查在颈部血管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疑似颈部血管狭窄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已接受彩超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目的:探讨彩超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联合检查在颈部血管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疑似颈部血管狭窄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已接受彩超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超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在颈部血管狭窄中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颈部血管狭窄严重程度诊断一致性分析。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彩超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诊断颈部血管狭窄患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0.41%、90.91%、90.48%;彩超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诊断颈部血管狭窄严重程度与DSA检查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0.856)。结论:彩超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联合检测在颈部血管狭窄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且其对血管狭窄程度评价的准确度与DSA具有较高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狭窄 彩超 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监测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铭 刘万明 +3 位作者 钟宝 周波 全中平 王少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变化及预后判断。方法应用TCD对90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4h内、3~5d、15d在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进行监测。结果80例患者预后良好,8例颅脑损伤后在脑中动脉(MCA)平均血...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变化及预后判断。方法应用TCD对90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4h内、3~5d、15d在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进行监测。结果80例患者预后良好,8例颅脑损伤后在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持续<40cm/s或>200cm/s,时间>24h的病人预后较差。结论利用TCD进行动态观察脑血流变化,对临床早期明确诊断脑损伤程度,指导临床早期及时合理用药和停药以及对预后判断有明确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流变化
下载PDF
TCD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判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谭海斌 冯海龙 +1 位作者 黄光富 廖晓灵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3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评估的作用及其表现与颅内压、脑灌注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TCD检测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24h内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脉动指数(PI),同时记录ICP、CPP及伤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评估的作用及其表现与颅内压、脑灌注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TCD检测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24h内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脉动指数(PI),同时记录ICP、CPP及伤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4~5分为良好,1~3分为恶劣)。结果30例(51%)预后良好患者MCA平均血流速度大于40cm/s,27例(73%)预后差的患者MCA平均血流速度小于40cm/s(P<0.025)。34例预后良好患者平均PI小于1.5,30例预后恶劣患者平均PI大于1.5(P<0.001)。ICP/CPP与PI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型脑伤患者入院24h内TCD结果对伤后6个月的恢复结果具有预后价值,并与ICP、CPP监测结果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 脑损伤 内压 脑灌注压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联合检查诊断颈部血管狭窄的价值分析
6
作者 吴伟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26-28,共3页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与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联合检查诊断颈部血管狭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80例疑似颈部血管狭窄患者,所有患者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诊断,并与CTA诊断结果对比,分...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与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联合检查诊断颈部血管狭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80例疑似颈部血管狭窄患者,所有患者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诊断,并与CTA诊断结果对比,分析联合检查的效果。结果 经CTA诊断后,80例疑似颈部血管狭窄者中,颈部血管正常率是15.00%,颈部狭窄率是85.00%。以CT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结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诊断准确率是92.50%,特异度是91.67%,敏感度是92.65%。对比联合诊断结果与CTA诊断结果,Kappa值是0.859,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狭窄 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
下载PDF
累加角度头高斜位下心率、血压、心率变异性与脑血流变化的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武留信 强东昌 +3 位作者 宋蕾 师绿江 郑学文 焦志刚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累加角度头高斜位暴露下 ,正常人体血压、心率、脑血流及心率变异性 (HRV)变化特征 ,为建立飞行员晕厥检查的方法学提供生理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多功能双向式医用倾斜床 ,结合先进的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描记方法和经颅多普... 目的探讨累加角度头高斜位暴露下 ,正常人体血压、心率、脑血流及心率变异性 (HRV)变化特征 ,为建立飞行员晕厥检查的方法学提供生理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多功能双向式医用倾斜床 ,结合先进的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描记方法和经颅多普勒脑血流成像技术进行累加角度 ( + 4 5°→ 60°→75°)头高斜位 (HUT)暴露下的心率、血压、HRV和脑血流速率的测量与分析。结果 1 )随着倾斜角度加大 ,暴露时程延长 ,HR逐渐增快 ,SBP逐渐下降 ,DBP逐渐升高 ,PP逐渐缩小 ,与暴露前比较 ,HR、PP和DBP相差非常显著 (P <0 .0 5 ) ;脑血流速率 (包括 :Vs、Vm、Vd)逐渐下降 ,无论与暴露前比 ,或倾斜角度之间比 ,差异十分显著 (P <0 .0 1 ) ;mRR和sdRR逐渐减小。 2 )生理指标与技术指标直线相关分析发现 :在 1min时 ,SBP、DBP、MAP、Vd、sdRR与倾斜角度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 ) ;在 2 0min时 ,HR和sdRR与倾斜角度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 ) ,与SBP、PP、Vs、mRR明显负相关 (P <0 .0 1 ) ;暴露时程与HR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 ) ,与SBP、Vm、Vd、mRR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1 )。 3)生理指标间相关分析发现 :HR与SBP、Vs、Vm、Vd 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1 ) ;SBP与Vd 和mRR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 ) ;Vs、Vm、V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加角度头高倾斜 经颅多普勒成像 脑血流 心率变异 血压
下载PDF
Effect of cilostazol on cerebral arteries in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ischemic stroke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建军 徐恩 +2 位作者 林清源 曾国玲 谢海峰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6期383-390,共8页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cilostazol on cerebral arteries and cerebrovascular blood flow in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ischemic stroke, with those of aspirin. Methods Sixty-eight patients who had ischemic strok...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cilostazol on cerebral arteries and cerebrovascular blood flow in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ischemic stroke, with those of aspirin. Methods Sixty-eight patients who had ischemic stroke during the recent 1-6 months were recruited and randomized into cilostazol or aspirin group. Cerebrovascular condition was assess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 and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TC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udy and after 12-month medication. Results During the clinical follow-up, ischemic stroke recurred in 2 patients in cilostazol group, while in aspirin group, one case of ischemic stroke recurrence and one case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found. MRA revealed that in aspirin group, the percentages of patients experiencing aggravation and attenuation of cerebrovascular condition were 3.3% and 6.7%, respectively, while in aspirin group, they were 3.3% and 10%, respectively. Moreover, TCD revealed that 26.9% of the patients in aspirin group and 14.3% of the patients in cilostazol group experienced aggravation of cerebrovascular condition. However, the systolic peak flow velocity of the previously abnormal arteries increased by 42.9% after 12-month medication of cilostazol,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after aspirin medication (27.5%) (P = 0.04). Furthermore, as a major side effect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the frequrency of bleeding was much less in cilostazol group (0 case in cilostazol group vs 5 in aspirin, P 〈 0.05). Conclusion Cilostazol is as effective as aspirin in preventing the aggravation of cerebral arteries in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ischemic stroke. Besides, it is more safe. Cilostazol can increase the systolic peak flow velocity of cerebral arteries, which may improve the blood supply of focal ische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LOSTAZOL ASPIRIN STROKE ISCHEMIC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