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多普勒监测下容量复苏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效果研究
1
作者 彭彬 董敏 +2 位作者 贺凌云 张静 刘碧明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32期34-36,共3页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监测下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容量复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9月30日—2021年9月30日云阳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监测下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容量复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9月30日—2021年9月30日云阳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TCD监测指标,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容量复苏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指标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容量复苏治疗,调整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比较2组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入住时间、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病死率及医疗费用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ICU入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SOFA评分、病死率及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监测相关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下进行容量复苏治疗可缩短患者ICU入住时间,减轻其器官衰竭程度,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且医疗费用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监测 容量复苏治疗 脓毒性休克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监测硒化透明质酸对脑血管痉挛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房向阳 王占峰 赵兴利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8期1386-1387,共2页
脑血管痉挛(CVS)是影响脑动脉瘤患者手术预后的最主要因素,其病理过程中中脂质过氧化是脑血管痉挛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在抗脂质过氧化反应中至关重要。我们以前在体外试验中,已证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 脑血管痉挛(CVS)是影响脑动脉瘤患者手术预后的最主要因素,其病理过程中中脂质过氧化是脑血管痉挛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在抗脂质过氧化反应中至关重要。我们以前在体外试验中,已证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人工模拟物-硒化透明质酸(SeHA)可以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但是作用时间短,活体无法持续给药。本研究中,我们进一步采用SeHA缓释剂以增加其留置在脑血管痉挛模型大鼠枕大池的作用时间,并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方法,观察SeHA在动物活体中对大鼠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痉挛 透明质酸 经颅多普勒监测 抗脂质过氧化反应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硒化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 动脉血流速度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监测立体定向治疗脑出血前后的血流动力学观察
3
作者 殷小平 刘英明 +1 位作者 王小红 姜亚平 《九江医学》 2003年第3期125-12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血肿量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参数变化。探讨该手术对不同出血量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以简易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引流治疗46例脑出血患者,根据血肿量分Ⅰ组(<30 mL)、Ⅱ组(30-50 mL)、Ⅲ组(50-70 mL)、Ⅳ组(>... 目的:观察不同血肿量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参数变化。探讨该手术对不同出血量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以简易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引流治疗46例脑出血患者,根据血肿量分Ⅰ组(<30 mL)、Ⅱ组(30-50 mL)、Ⅲ组(50-70 mL)、Ⅳ组(>70 mL)4组;以TCD术前、术后第3天及第7天动态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结果:血肿量愈大,术前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流速愈低,Ⅱ、Ⅲ、Ⅳ组两侧不对称性改变,患侧低于健侧(P<0.05),而Ⅰ组患者健侧、患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大于30mL组患者手术前和术后第3天的健侧与健侧比较、患侧与患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组患者手术前与术后第3天、第7天健、患侧MCA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30mL组患者术后第7天健、患侧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TCD参数呈不对称性改变;微创手术能有效地清除脑血肿,改善脑灌注,且血肿愈大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经颅多普勒监测 血肿抽吸引流 治疗
下载PDF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颅多普勒监测及预后判断 被引量:9
4
作者 邵雪英 李菊凤 《浙江创伤外科》 2005年第4期295-296,共2页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监测 脑损伤患者 预后判断 重度脑损伤 血液动力学变化 2002年 临床演变 昏迷病人 CT扫描 内动脉 昏迷患者 应用价值 指导治疗 TCD
下载PDF
持续经颅多普勒监测对丹参注射液药物作用的影响
5
作者 唐祖军 林卫 张丽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55-756,共2页
关键词 持续经颅多普勒监测 丹参注射液 药物作用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 DOPPLER 活血化瘀通脉 临床常用药物 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有创颅内压联合经颅多普勒监测对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6
作者 吴秋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20-0023,共4页
观察有创颅内压+经颅多普勒监测在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病例60例,并分组、建立档案。于2021年2月到2022年8月实施本项研究。参照组(30例):常规治疗,未行颅内压监测。有创颅内压+经... 观察有创颅内压+经颅多普勒监测在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病例60例,并分组、建立档案。于2021年2月到2022年8月实施本项研究。参照组(30例):常规治疗,未行颅内压监测。有创颅内压+经颅多普勒监测组(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有创颅内压+经颅多普勒监测。研究效果。结果 有创颅内压+经颅多普勒监测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更高[96.67%(29/30),同参照组的86.67%(23/30)比较](p<0.05)。有创颅内压+经颅多普勒监测组治疗12个月后的GOS评分、BI评分均更高[(4.49±0.45)分、(75.69±8.03)分,同参照组的(3.15±0.25)分、(59.67±6.15)分比较](p<0.05)。有创颅内压+经颅多普勒监测组治疗12个月后的MMSE评分更高[(21.69±2.45)分,分别同参照组的(19.11±2.03)分比较](p<0.05)。有创颅内压+经颅多普勒监测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3.33%(1/30),同参照组的23.33%(7/30)比较](p<0.05)。结论 将有创颅内压+经颅多普勒监测方案,用于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能够发挥更佳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有创内压 经颅多普勒监测 疗效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监测重型颅脑外伤后椎-基底动脉痉挛 被引量:8
7
作者 钱惠农 龚坚 +2 位作者 刘志平 支颖 耿晓增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2-234,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椎 基底动脉 (V BA)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 (TCD)对 2 8例重型脑外伤 (GCS 3~ 8分 )和 2 6例轻、中型脑外伤 (GCS 9~ 15分 )患者在伤后 2周内进行连续动态监测。并研究其与颅内压 (ICP)、蛛网膜...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椎 基底动脉 (V BA)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 (TCD)对 2 8例重型脑外伤 (GCS 3~ 8分 )和 2 6例轻、中型脑外伤 (GCS 9~ 15分 )患者在伤后 2周内进行连续动态监测。并研究其与颅内压 (ICP)、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及预后 (GOS)等的关系。结果重型脑外伤组V BA在受伤当天血流速度即明显加快 (P <0 .0 5) ,伤后第 3天到达峰值 ,12天以后恢复正常 ;而轻、中型脑外伤组仅在伤后第 2天有血流速度加快。重型脑外伤组 6 0 .7%的患者发生椎 基底动脉痉挛 (V BAVS) (流速≥ 6 0cm s) ,轻、中型脑外伤组为 15.4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V BAVS组患者预后不良率 (GOS≤ 3)为 6 1.9% ,而无V BAVS组患者为 15.2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颅内压与颅内血管流速无明显关系 (P >0 .0 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V BAVS的比例很高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监测 重型脑外伤 椎-基底动脉痉挛
原文传递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微栓子在脑动脉狭窄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钟经馨 蔡业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325-327,共3页
关键词 脑动脉狭窄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微栓子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artery 无症状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旭 王允洁 王桂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8期246-248,共3页
微栓子为缺血性卒中发作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其实时监测意义重大。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微栓子监测技术可以无创、实时、动态地检测循环中的微栓子,大量文献报道关于TCD微栓子监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人群中的研究... 微栓子为缺血性卒中发作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其实时监测意义重大。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微栓子监测技术可以无创、实时、动态地检测循环中的微栓子,大量文献报道关于TCD微栓子监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人群中的研究价值。本文就微栓子监测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 临床研究 DOPPLER 缺血性脑血管病 独立危险因素 缺血性卒中 实时监测 监测技术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监测标准大骨瓣减压对脑血液动力学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郄光峰 郭兴涛 +3 位作者 袁成云 侯德朋 刘成玲 王立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54-954,共1页
我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对50例重型颅脑创伤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的患者应用多普勒监测术前、术后脑血流的改变,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标准大骨瓣减压 经颅多普勒监测 重型脑创伤 血液动力学改变 神经外科 脑血流
原文传递
经颅多普勒实时监测缺血性脑血管病微栓子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金行 刘燕 史载祥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38-240,共3页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实时监测 缺血性脑血管病 微栓子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喜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7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进行持续监测,评估比较患者溶栓前后大脑中动脉收缩期...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进行持续监测,评估比较患者溶栓前后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血流速度(MCA-Vp)、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Vm)、动脉搏动指数(P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患者溶栓前的MCA-Vp为(19.25±6.64)cm/s、MCA-Vm为(10.31±15.34)cm/s、PI为(0.87±0.07),溶栓后即刻分别为(87.05±14.25)cm/s、(63.21±6.12)cm/s、(0.60±0.11);患者溶栓后即刻的MCA-Vp、MCA-Vm高于溶栓前,PI低于溶栓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溶栓后NIHSS评分(7.04±2.10)分明显低于溶栓前的(15.20±3.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过程中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持续监测,可以有效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监测评估,评价患者的血管再通状况,对监测患者的病症及预后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可以为临床的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 尿激酶溶栓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素荣 郭富强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 2003年第2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 临床应用 脑循环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监测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护理
14
作者 吕继清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19-19,共1页
在溶栓治疗中,患者可合并全身出血、脑再灌注损伤等严重不良反应,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下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我院2009年至2010年用尿激酶治疗18例脑梗死患者,并采用TCD进行监测,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尿激酶溶栓治疗 经颅多普勒监测 脑梗死患者 护理质量 严重不良反应 脑再灌注损伤 2009年 全身出血
原文传递
持续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对红花注射液疗效的影响
15
作者 唐祖军 林卫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8期1002-1003,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对红花注射液药物作用的影响。方法将61例脑血流评分(TIBI)为Ⅳ级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使用红花注射液治疗。治疗组使用持续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联合使用红花注射治疗。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检... 目的探讨持续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对红花注射液药物作用的影响。方法将61例脑血流评分(TIBI)为Ⅳ级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使用红花注射液治疗。治疗组使用持续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联合使用红花注射治疗。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检查,统计治疗前后的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收缩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S/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及S/D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对红花注射液具有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经颅多普勒监测 红花注射液 脑血流评分
下载PDF
围术期超声——新时代麻醉科医师的基本技能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玉红 梁鹏 +1 位作者 余海 刘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24-826,共3页
超声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成像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超过半个世纪。超声可以实时成像和被操作者实时控制,可以用于快速诊断[1]。超声检查无辐射,便携式超声机机型小而灵活,因此方便在手术间转运[2]。近年来,超声技术已突破传统使用范畴,... 超声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成像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超过半个世纪。超声可以实时成像和被操作者实时控制,可以用于快速诊断[1]。超声检查无辐射,便携式超声机机型小而灵活,因此方便在手术间转运[2]。近年来,超声技术已突破传统使用范畴,逐步被麻醉科、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广泛应用[3]。近20年前,刘进教授已将床旁超声技术应用于围术期管理,包括经颅多普勒监测、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科医师 围术期管理 超声检查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经颅多普勒监测 深静脉穿刺置管 技能 超声技术
下载PDF
小儿心肺复苏后脑血流监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钱素云 李云娟 +2 位作者 王雷 樊寻梅 尹河华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77-379,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患儿脑血流变化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经颅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心肺复苏后的患儿45例,以左侧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外段为靶血管,观察频谱形态和血流速度,同时做Glasgow昏迷评分。根据经颅多普勒超声频谱形态将患...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患儿脑血流变化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经颅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心肺复苏后的患儿45例,以左侧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外段为靶血管,观察频谱形态和血流速度,同时做Glasgow昏迷评分。根据经颅多普勒超声频谱形态将患儿分为低灌流组、高灌流组和大致正常组。结果低灌流组和高灌流组最高G1asgow评分明显低于大致正常组(P<0.01);而因深昏迷放弃治疗和死亡数明显高于大致正常组(P<0.01)。低灌流组随病程进展脑血流无明显改善;高灌流组2例随病情加重转变为低灌流型:存活患儿随病情好转经颅多普勒超声频谱逐渐趋于正常。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心肺复苏后患儿脑血流变化有助于了解脑灌流状况,评估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后 脑血流监测 心肺 临床研究 GLASGOW昏迷评分 GLASGOW评分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 颈内动脉外段 小儿 超声动态监测 频谱形态 大脑中动脉 脑血流变化 正常组 变化特点 血流速度 放弃治疗 病程进展 超声频谱 病情加重
原文传递
脑电图在危重症脑功能评价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晓燕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188-190,共3页
近年来,各种形式的脑功能监测技术层出不穷,如颅内压监测、经颅多普勒监测、脑组织氧张力监测,持续脑电监测等。这些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小儿急性脑损伤的诊断和评估,而且不同的监测技术反映了脑功能活动不同的病理生理学特征。... 近年来,各种形式的脑功能监测技术层出不穷,如颅内压监测、经颅多普勒监测、脑组织氧张力监测,持续脑电监测等。这些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小儿急性脑损伤的诊断和评估,而且不同的监测技术反映了脑功能活动不同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正确理解各种监测方法的物理和生理学基础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疾病状态下全身和局部因素对脑功能的影响,对于合理解释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及时进行早期干预并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功能活动 危重症 脑电图 经颅多普勒监测 监测技术 内压监测 急性脑损伤 生理学特征
原文传递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与高灌注现象4例报告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胜达 吕春风 +3 位作者 袁丹 巩忠 刘洁 李郁芳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82-386,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CH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预防治疗方法,加深临床对颈动脉支架术(CAS)后脑高灌注综合征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3例脑高灌注综合征和1例高灌注现象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支...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CH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预防治疗方法,加深临床对颈动脉支架术(CAS)后脑高灌注综合征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3例脑高灌注综合征和1例高灌注现象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支架植入前后血压管理、临床特征、影像数据包括头部CT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术(DSA)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术前术后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以及临床处理和临床结局。结果:4例患者经严格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加强监护后,脑血流速度恢复正常,脑高灌注临床症状缓解。结论:术前严格评估高危因素、术前术后严格控制血压、TCD严密观察脑血流是预防脑高灌注综合征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高灌注综合征 高灌注现象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 预防和处理
原文传递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操作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20
作者 曲东锋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3期209-209,共1页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并发症发生率 危险因素 操作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经颅多普勒监测 微栓子信号 artery DUPLEX 缺血性损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