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并比较经颅直流电刺激作用于不同靶点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为临床中经颅直流电刺激的靶点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目的:系统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并比较经颅直流电刺激作用于不同靶点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为临床中经颅直流电刺激的靶点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以“帕金森、经颅直流电刺激”为中文检索词,以“Parkinson,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为英文检索词,收集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月发表的关于经颅直流电刺激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PEDro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7.0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最终纳入15项随机对照试验,PEDro量表评估显示均为高质量或极高质量研究。②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显著提高UPDRS-Ⅲ评分(MD=-2.49,95%CI:-4.42至-0.55,P<0.05)、步频评分(MD=0.07,95%CI:0.03-0.11,P<0.05)和步速评分(MD=0.02,95%CI:0.00-0.05,P<0.05),但对BBS评分(MD=2.57,95%CI:-0.74-5.87,P>0.05)的提高不明显。③网状Meta分析概率排序结果显示,在UPDRS-Ⅲ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背外侧前额叶皮质(52.4%)>初级皮质运动区(45.8%)>大脑中央点(1.8%)>常规康复治疗(0%);在步频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小脑(50.1%)>大脑中央点(45.8%)>背外侧前额叶皮质(3.9%)>初级皮质运动区(0.2%)>常规康复治疗(0%);在步速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小脑(64.8%)>背外侧前额叶皮质(23.8%)>大脑中央点(9.4%)>初级皮质运动区(1.7%)>常规康复治疗(0.4%);在BBS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小脑(77.4%)>背外侧前额叶皮质(20.7%)>大脑中央点(0.7%)>常规康复治疗(0.2%)。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显著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其中刺激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区域对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协调方面疗效更佳,而刺激小脑区域对改善帕金森患者步行和平衡方面疗效更佳。展开更多
目的对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应用于脑卒中康复的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自建库至2023年3月31日收录的tDCS用于脑卒中康复研究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apce 6.2.R2软件绘制学科、发文量、国家、...目的对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应用于脑卒中康复的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自建库至2023年3月31日收录的tDCS用于脑卒中康复研究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apce 6.2.R2软件绘制学科、发文量、国家、关键词以及共被引的可视化图谱。结果共纳入英文文献732篇,中文文献322篇,年发文量均呈上升趋势。英文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是Stroke。较高关注度的关键词为虚拟现实、上肢、经颅磁刺激等。共被引文献的聚类词有失语症、稳态可塑性、运动恢复等。结论tDCS用于脑卒中康复领域的研究热度逐年提升,研究方向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研究热点包括脑卒中后运动、言语功能的恢复,以及与其他治疗手段(如重复经颅磁刺激、针刺等)的联合应用。未来tDCS与脑机接口、虚拟现实等新康复手段的结合,以及选择个性化刺激参数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tDCS模型,可能是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展开更多
目的:基于额顶网络(FPN)、背侧注意网络(DAN)、默认网络(DN)三个步态相关脑网络,制定不同的脑网络经颅直流电刺激(Network t DCS)方案以期实现特异性调控步速和步态变异性、提高步行功能的目的。方法:本研究招募健康成年人,随机分3组,...目的:基于额顶网络(FPN)、背侧注意网络(DAN)、默认网络(DN)三个步态相关脑网络,制定不同的脑网络经颅直流电刺激(Network t DCS)方案以期实现特异性调控步速和步态变异性、提高步行功能的目的。方法:本研究招募健康成年人,随机分3组,分别接受不同的刺激方案:兴奋FPN抑制DN(FPN+/DN-t DCS)、兴奋DAN抑制DN(DAN+/DN-t DCS)、假刺激(Sham)。在刺激前和刺激后即刻进行常速、快速和双任务条件的步态任务测试。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估三种刺激方案对不同条件下的步态时空参数和步态变异性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2例受试者,其中64例完成测试。干预前后常速、快速和双任务步行条件下步态时空参数指标和常速步行条件下步态变异性的改变均无显著交互效应。快速步态任务中,步幅变异性(F=3.671,P=0.031)和双支撑时间变异性(F=3.879,P=0.026)存在显著交互效应;双任务步行条件下,步宽变异性(F=3.940,P=0.025)、步速变异性(F=3.936,P=0.025)和双支撑时间变异性(F=4.913,P=0.011)存在交互效应。结论:DAN+/DN-t DCS可有效降低健康成年人复杂任务的步态变异性、提升步态稳定性;但FPN+/DN-t DCS方案并未特异性提升不同条件下的步速水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并比较经颅直流电刺激作用于不同靶点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为临床中经颅直流电刺激的靶点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以“帕金森、经颅直流电刺激”为中文检索词,以“Parkinson,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为英文检索词,收集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月发表的关于经颅直流电刺激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PEDro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7.0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最终纳入15项随机对照试验,PEDro量表评估显示均为高质量或极高质量研究。②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显著提高UPDRS-Ⅲ评分(MD=-2.49,95%CI:-4.42至-0.55,P<0.05)、步频评分(MD=0.07,95%CI:0.03-0.11,P<0.05)和步速评分(MD=0.02,95%CI:0.00-0.05,P<0.05),但对BBS评分(MD=2.57,95%CI:-0.74-5.87,P>0.05)的提高不明显。③网状Meta分析概率排序结果显示,在UPDRS-Ⅲ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背外侧前额叶皮质(52.4%)>初级皮质运动区(45.8%)>大脑中央点(1.8%)>常规康复治疗(0%);在步频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小脑(50.1%)>大脑中央点(45.8%)>背外侧前额叶皮质(3.9%)>初级皮质运动区(0.2%)>常规康复治疗(0%);在步速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小脑(64.8%)>背外侧前额叶皮质(23.8%)>大脑中央点(9.4%)>初级皮质运动区(1.7%)>常规康复治疗(0.4%);在BBS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小脑(77.4%)>背外侧前额叶皮质(20.7%)>大脑中央点(0.7%)>常规康复治疗(0.2%)。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显著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其中刺激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区域对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协调方面疗效更佳,而刺激小脑区域对改善帕金森患者步行和平衡方面疗效更佳。
文摘目的对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应用于脑卒中康复的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自建库至2023年3月31日收录的tDCS用于脑卒中康复研究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apce 6.2.R2软件绘制学科、发文量、国家、关键词以及共被引的可视化图谱。结果共纳入英文文献732篇,中文文献322篇,年发文量均呈上升趋势。英文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是Stroke。较高关注度的关键词为虚拟现实、上肢、经颅磁刺激等。共被引文献的聚类词有失语症、稳态可塑性、运动恢复等。结论tDCS用于脑卒中康复领域的研究热度逐年提升,研究方向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研究热点包括脑卒中后运动、言语功能的恢复,以及与其他治疗手段(如重复经颅磁刺激、针刺等)的联合应用。未来tDCS与脑机接口、虚拟现实等新康复手段的结合,以及选择个性化刺激参数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tDCS模型,可能是该领域的研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