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2篇文章
< 1 2 1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重复刺激联合运动治疗在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金岩春 李红 季迎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3期82-85,共4页
目的分析经颅重复刺激联合运动治疗在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以不同治疗措施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基... 目的分析经颅重复刺激联合运动治疗在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以不同治疗措施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经颅重复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盆底肌力恢复优良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低于常规组,膀胱颈下移距离、膀胱尿道后角、盆底裂孔面积及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距离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盆底前静息值、后静息值、快速收缩最大值、紧张收缩值及残余尿量(RUV)低于常规组,耐力收缩值、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充盈期逼尿肌压力(Pdet-Q_(max))、强烈尿感容量(SD)、最大尿流率(Q_(max))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经颅重复刺激联合运动治疗用于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中可快速恢复盆底肌力与解剖结构,并改善尿动力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经颅重复刺激 运动治疗
下载PDF
经颅重复刺激联合下肢力量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秦莉芝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2期139-141,共3页
目的:分析经颅重复刺激联合下肢力量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下肢... 目的:分析经颅重复刺激联合下肢力量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下肢力量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经颅重复刺激。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运动功能、肌力、平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步行能力0、1、2、3级患者占比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步行能力4、5级患者占比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重复刺激联合下肢力量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运动功能、肌力、平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步行能力,值得临床应用并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重复刺激 下肢力量训练 脑卒中偏瘫
下载PDF
应用“经颅重复刺激”针法治疗失眠的经验
3
作者 杨婉晴 张春芳 +1 位作者 师健 张玉梅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5期158-161,共4页
“经颅重复刺激”针法是中医头部穴位结合大脑神经定位的选穴前提下进行的头部针刺手法,强调部位选择和手法量效。本文总结应用“经颅重复刺激”针法治疗失眠的经验,认为此病机为“心扰神乱,阴阳失调”。以“定志宁神,平衡阴阳”为基本... “经颅重复刺激”针法是中医头部穴位结合大脑神经定位的选穴前提下进行的头部针刺手法,强调部位选择和手法量效。本文总结应用“经颅重复刺激”针法治疗失眠的经验,认为此病机为“心扰神乱,阴阳失调”。以“定志宁神,平衡阴阳”为基本治则,依据证候属性来调节阴阳偏盛偏衰,使机体归于“阴平阳秘”。强调用“经颅重复刺激”法针刺头部情感区(额区)、左右神聪、百会补脑安神,并配合神门、内关养心宁神,照海、申脉和调阴阳,上中下三部整体治疗,同时辩证结合其他体针效穴,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重复刺激 失眠 名医经验
下载PDF
经颅重复刺激法治疗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孙远征 张亦舒 孙颖哲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7期709-713,共5页
目的观察经颅重复刺激法治疗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经颅重复刺激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手法治疗。选用Fugl-Meyer平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 目的观察经颅重复刺激法治疗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经颅重复刺激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手法治疗。选用Fugl-Meyer平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平衡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重复刺激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程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经颅重复刺激 头针 头针平衡区 头针运动区 头针晕听区 平衡功能障碍 中风
下载PDF
多靶点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效果
5
作者 陈珍 张慧 +2 位作者 巩尊科 赵辉 李晨旭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5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 观察多靶点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45例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初级运动皮层(M1)治疗组(M1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组(D组)和M1+DL... 目的 观察多靶点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45例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初级运动皮层(M1)治疗组(M1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组(D组)和M1+DLPFC组(MD组),每组15例。M1组患者刺激部位为双侧M1区下肢支配区,D组患者刺激部位为双侧DLPFC,MD组患者为左侧M1区和DLPFC区隔日轮流刺激。比较各组患者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疗效及情绪评分变化。结果 D组和MD组各有1例患者失访,最终纳入43例患者。各组患者治疗后的冻结步态量表(FOGQ)评分、“起立-行走”测试(TUGT)总时间、“站立-起始180°转身”测试(SS-180)时间、统一帕金森病运动部分评定量表(UPDRSⅢ)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MD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优于M1组和D组(P<0.05)。结论 双侧M1区和DLPFC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行走能力和运动功能,缓解抑郁焦虑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重复经颅刺激 初级运动皮层 背外侧前额叶层 运动症状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轻度产后抑郁疗效的持久性研究
6
作者 瞿砚舟 林雪芳 蓝丽康 《医药前沿》 2025年第2期49-51,55,共4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轻度产后抑郁患者的疗效持久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9月丽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轻度产后抑郁患者,以低频rTMS右背外侧前额叶及高频rTMS左背外侧前额叶,总疗程4周。评估患者治疗前、...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轻度产后抑郁患者的疗效持久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9月丽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轻度产后抑郁患者,以低频rTMS右背外侧前额叶及高频rTMS左背外侧前额叶,总疗程4周。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6、12、18周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分,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6、12、18周,轻度产后抑郁患者的EPDS、HAMD-17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结束时相比,治疗结束后12周,HAMD-17评分升高,治疗结束后18周,EPDS及HAMD-17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6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10例患者有轻度不良反应、可自行缓解。结论rTMS可改善轻度产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可能在治疗结束后18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刺激 产后抑郁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下载PDF
触觉振动反馈训练联合1Hz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7
作者 李勃 刘立斌 +2 位作者 李影 刘京 赵留庄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5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分析触觉振动反馈训练联合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在大兴区人民医院诊治的卒中偏瘫患者98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训练组和刺激组,各49例。训练组给予触觉振... 目的分析触觉振动反馈训练联合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在大兴区人民医院诊治的卒中偏瘫患者98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训练组和刺激组,各49例。训练组给予触觉振动反馈训练治疗,刺激组给予触觉振动反馈训练联合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分析两组中医症状、平衡能力、步行能力、生活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口角流涎积分、语言不利积分、偏身麻木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刺激组低于训练组(P<0.05);两组Lindmark平衡反应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步长、10-m最大步行速度(10 mMWS)、Barthel指数(BI)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测(FIM)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刺激组高于训练组(P<0.05);刺激组总有效率(91.84%)大于训练组(69.39%)(P<0.05)。结论触觉振动反馈训练联合1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偏瘫患者可减轻临床症状,较好提高肢体平衡能力、步行能力、生活能力,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振动反馈训练 1 Hz重复经颅刺激 卒中偏瘫 平衡能力 步行能力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海马齿状回钾离子通道的影响
8
作者 钱磊 于洪丽 +1 位作者 赵秀芝 朱俞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544-2552,共9页
背景:经颅磁刺激已经被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兴奋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对照+磁刺激组(n=8),... 背景:经颅磁刺激已经被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兴奋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对照+磁刺激组(n=8),将16只APP/PS1小鼠随机分为痴呆组(n=8)、痴呆+磁刺激组(n=8),对照+磁刺激组与痴呆+磁刺激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2 h/d,连续刺激14 d。磁刺激结束后,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认知能力,全细胞膜片钳技术采集动作电位,分析阿尔茨海默病对动作电位的影响;全细胞膜片钳技术采集钾离子通道电流,分析其动力学特性对神经兴奋性的作用。结果结论:①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正常小鼠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后能够更加精准地找到确定原平台位置,阿尔茨海默病导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找到平台次数下降,海马齿状回神经元退化,而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提高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②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结果显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使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神经元更容易发生去极化,使神经元更易兴奋;③钾离子通道电流分析结果显示,阿尔茨海默病使得瞬时外向钾通道半数激活电压增大,失活曲线向着去极化方向偏移,复活时间常数延长,使得延迟整流钾通道激活曲线向着去极化的方向偏移,而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延迟了钾离子通道的打开与关闭,抑制了细胞内钾离子的外流,使得细胞内保持较高浓度K^(+),提高了神经元兴奋性;④结果表明,重复经颅磁刺激可能通过提高海马齿状回颗粒神经元兴奋性来缓解认知能力的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刺激 全细胞膜片钳 K+通道 水迷宫 神经兴奋性 学习记忆 动作电位
下载PDF
度洛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
9
作者 何雪梅 梁子红 +5 位作者 杨帆 阿拉腾巴根 郝利霞 高艺芳 罗嘉欣 白志坚 《中国药业》 CAS 2025年第1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予度洛西...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予度洛西汀肠溶胶囊,观察组患者联合rTMS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8%(P<0.05)。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版(HAMD-17)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量表(RBAN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精氨酸加压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2.77%比8.51%,P>0.05)。结论度洛西汀联合rTMS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的神经递质水平,提高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洛西汀 重复经颅刺激 抑郁症 认知功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小脑蚓部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模式的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10
作者 董晓梅 赵红岩 +2 位作者 耿忠丽 徐天朝 王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5-580,共6页
背景小脑蚓部与情感调节、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小脑蚓部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能否改善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CSZ)患者的临床症状,既往少有报道。目的观察小脑蚓部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TBS)模式的rTMS对老年CSZ患者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和血... 背景小脑蚓部与情感调节、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小脑蚓部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能否改善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CSZ)患者的临床症状,既往少有报道。目的观察小脑蚓部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TBS)模式的rTMS对老年CSZ患者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盲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8月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50例稳定期老年CSZ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CSZ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TBS模式的rTMS治疗,刺激部位为小脑蚓部,每周治疗5 d,1次/d,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进行伪刺激,治疗时间和参数同观察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总体精神病性症状,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估阴性症状,用MATRICS公认认知成套测验(MCCB)评估认知功能。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PANSS量表阴性症状评分[(17.11±2.00)分与(19.21±2.76)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26.34±2.07)分与(29.33±4.27)分]和总分[(53.10±3.61)分与(58.99±5.53)分]及SANS评分[(54.00±3.78)分与(57.83±4.15)分]均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信息处理加工速度评分[(39.78±2.45)分与(37.24±1.10)分]、注意警觉性评分[(47.07±4.27)分与(40.01±2.17)分]、工作记忆评分[(45.12±3.20)分与(41.89±4.11)分]和社会认知评分[(46.40±4.29)分与(41.42±7.45)分]均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IL-1β水平[(41.09±7.34)μg/L与(47.03±12.45)μg/L]、IL-6水平[(41.28±7.32)μg/L与(47.03±9.45)μg/L]、TNF-α水平[(53.28±14.15)μg/L与(61.35±12.79)μg/L]较低(P<0.05)。rTMS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仅4例在首次治疗时出现头晕、头痛症状,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均逐渐耐受。其余患者均无不适主诉。结论小脑蚓部TBS模式的rTMS可以改善老年CSZ患者的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 重复经颅刺激 炎症因子 阴性症状 认知功能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恩他卡朋双多巴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疗效: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11
作者 张祥 林晓光 +2 位作者 陈静 杨丹丹 张雪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1-586,593,共7页
背景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发病率越来越高,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均带来沉重的负担。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恩他卡朋双多巴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疗效。方法... 背景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发病率越来越高,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均带来沉重的负担。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恩他卡朋双多巴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设计。选取2022年8月—2024年5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共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恩他卡朋双多巴组40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多巴丝肼治疗(0.5片/次,3次/d)和假性刺激,恩他卡朋双多巴组患者接受恩他卡朋双多巴治疗(1片/次,3次/d)和假性刺激,观察组患者接受恩他卡朋双多巴(1片/次,3次/d)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40个序列/d,1次/d,5次/周),共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UPDRSⅢ评分低于组内治疗前,ADL评分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恩他卡朋双多巴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UPDRSⅢ、HAMD、HAMA、SCOPA-AUT评分低于组内治疗前,MMSE、PDSS、ADL评分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恩他卡朋双多巴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UPDRSⅢ、HAMD、HAMA、SCOPA-AUT评分低于对照组,PDSS、MMSE、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UPDRSⅢ、HAMD、HAMA、SCOPA-AUT评分低于恩他卡朋双多巴组,PDSS、MMSE、ADL评分高于恩他卡朋双多巴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予以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恩他卡朋双多巴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其运动及非运动症状,且其疗效优于单一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重复经颅刺激 恩他卡朋双多巴 非运动症状 运动症状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脑电图在评估重复经颅磁刺激促醒重症脑损伤昏迷临床疗效中的应用
12
作者 李维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脑电图在重复经颅磁刺激促醒重症脑损伤昏迷患者临床疗效中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择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接收的重症脑损伤昏迷患者2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9分,入院均接受重复经颅磁刺... 目的 探讨脑电图在重复经颅磁刺激促醒重症脑损伤昏迷患者临床疗效中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择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接收的重症脑损伤昏迷患者2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9分,入院均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促醒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脑电图相关参数变化,对比不同通道上的平均功率、慢波比(DTR)指标水平,评价脑电图在评估疗效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本组患者经rTMS治疗后83.33%的恢复至Ⅰ级、Ⅱ级,另有4例处于Ⅲ、Ⅳ级,但无Ⅴ级患者,大部分患者基本恢复良好。治疗前后脑电图反应性分级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经rTMS治疗后患者F p1、F3、C3、F7和T3通道上的平均功率和DTR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意义(P<0.05)。另外,纳入的24例重症脑损伤昏迷患者均存在程度不一的脑电图异常,图像主要表现为中高幅慢波和θ阵发型,分别占比25%(6/24)、41.67%(10/24),而经过rTMS治疗后上述异常均有明显减少,波形分化得到改善,结论脑电图在评估重复经颅磁刺激促醒重症脑损伤昏迷患者临床疗效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重复经颅磁刺激也值得作为症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一种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重复经颅刺激 促醒 重症脑损伤 昏迷
下载PDF
火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13
作者 李琳 《中医康复》 2025年第2期22-25,32,共5页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患者,分为三组各30例,分别施以火针、重复经颅磁、火针结合重复经颅磁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连续10天的治疗,在治疗前后记...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患者,分为三组各30例,分别施以火针、重复经颅磁、火针结合重复经颅磁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连续10天的治疗,在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的VAS评分、头痛症状记分表和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结果:火针结合rTMS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优于火针组和rTMS组(P<0.05);治疗1次和治疗结束后,三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下降(P<0.01),其中火针结合rTMS组下降幅度大于火针组和rTMS组(P<0.01);随访后,三组患者头痛症状记分和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均降低(P<0.01),其中火针结合rTMS组者头痛症状记分和生活质量问卷评分下降幅度大于火针组和rTMS组(P<0.01)。结论:火针结合rTMS治疗偏头痛较单独使用火针或rTMS疗效更佳,可显著缓解头痛症状,降低VAS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火针 重复经颅刺激 疼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重度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可行性
14
作者 孙兆隆 付新慧 孙影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对重度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方案的选取(度洛西汀治疗、度洛西汀+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进行针对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4月锦州市康宁医院收治的142例重度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 目的对重度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方案的选取(度洛西汀治疗、度洛西汀+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进行针对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4月锦州市康宁医院收治的142例重度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予以度洛西汀治疗,观察组予以度洛西汀+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抑郁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神经递质[神经肽(NP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P)和γ-氨基丁酸(GABA)]水平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14%(64/71),高于对照组的76.06%(5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注意力、定向力、记忆力、抽象思维、命名、视空间、语言和延迟回忆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各维度得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治疗前,治疗1周、4周、8周后,两组HAMD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观察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5-HT、NPY、BDNF、GAB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5-HT、NPY、BDNF、GAB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可有效改善认知功能、抑郁状态,调节神经递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抑郁症 重复经颅刺激 认知功能 青少年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
15
作者 朱冬梅 张锦黎 +3 位作者 王宇 孙玉珠 刘楠 邱月明 《医药前沿》 2025年第1期75-77,81,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ow-rTMS)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10月徐州市康复医院老年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4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康复组、常规组各37例。常规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康复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ow-rTMS)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10月徐州市康复医院老年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4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康复组、常规组各37例。常规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康复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Low-rTM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言语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4周后,康复组和常规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言语功能及生活质量均优于治疗前,并且康复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行Low-rTMS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的神经、认知及言语功能恢复,且在改善其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低频重复经颅刺激 认知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注意力训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
16
作者 毕雪飞 袁梅菊 胡文中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注意力训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意力训练治疗,治...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注意力训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意力训练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及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BANS、SSP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5-H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注意力训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可较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且不良反应少,较为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重复经颅刺激 注意力训练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新Bobath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效果研究
17
作者 胡寅虎 孟婷婷 +3 位作者 夏佳怡 程水良 朱燕 杨傲然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2期272-275,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新Bobath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新Bobath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新Bobath运动疗法,观察组给予协同疗法(rTMS+新Bobath运动疗法)。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估两组患者偏瘫下肢的肌张力,采用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评估两组患者偏瘫下肢的运动功能,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估两组总体痉挛状态,比较两组下肢表面肌电图信号特征[均方根值(RMS)、肌电积分值(iEMG)]。比较两组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MAS评分、FMA-LE评分、CSS评分、RMS、iEM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MAS评分、CSS评分及RMS均明显降低(P<0.05),FMA-LE评分及iEMG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MAS评分、CSS评分及RMS均低于对照组(P<0.05),FMA-LE评分及iEMG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rTMS联合新Bobath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效果显著,可针对性改善患者下肢肌张力及不良痉挛状态,促使下肢肌肉电信号及运动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痉挛 重复经颅刺激 新Bobath运动疗法 肌张力
下载PDF
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上肢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武跃 王楠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3期4-6,共3页
目的 探究脑梗死后上肢偏瘫患者应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后上肢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患者入院治疗顺... 目的 探究脑梗死后上肢偏瘫患者应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后上肢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患者入院治疗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开展康复训练,对照组实施低频率(1 Hz)r TMS疗法,研究组实施高频率(10 Hz)r TMS疗法,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功能、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Wolf运动功能量表(WMFT)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肩关节前屈和腕关节背伸活动度。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中枢传导时间(CCT)、上肢躯体运动诱发电位(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均缩短,且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静息态阈值(RMT)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FMA、MBI、WMFT评分及肩关节前屈、腕关节背伸活动度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相较于低频r TMS,高频率r TMS方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上肢偏瘫患者预后康复效果更显著,能有效缩短SEP CCT及MEP CMCT,并降低RMT,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及肩、腕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刺激 康复训练 脑梗死 上肢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19
作者 黄飔勰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3期57-59,共3页
目的 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的效果,为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 目的 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的效果,为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试验组患者应用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NCPBQ)评分均降低,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项评分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均升高,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可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社会适应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抑郁症 重复经颅刺激 艾司西酞普兰 心理状态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社会适应能力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临床研究
20
作者 沈海锋 郭根平 +1 位作者 孙赟 殷子杰 《新中医》 2025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于杭州市上城区人民医院治疗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于杭州市上城区人民医院治疗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rTM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认知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46/48),高于对照组81.25%(39/48)(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比容(HC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Fib、血浆黏度及H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刺、rTMS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认知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 补阳还五汤 针刺 低频重复经颅刺激 中医证候评分 认知功能 血液流变学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