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3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秉龙 韩丰月 +1 位作者 刘琳 郭鹏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究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基础疾病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取规范的脑血管病二级预防,观察组完成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坚持规范的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比较两组精神状态、认知功能、不良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能够显著改善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的精神状态、认知功能、不良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这一治疗策略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支架植入术 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 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 认知功能
下载PDF
93例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与支架植入术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的比较
2
作者 王龙冰 宋智 +2 位作者 张少涛 罗霞 李经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771-775,F0002,共6页
目的 比较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与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PTAS)治疗不同临床特点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SA)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9月—2022年5月共计93例手术病例,根据患... 目的 比较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与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PTAS)治疗不同临床特点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SA)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9月—2022年5月共计93例手术病例,根据患者的血管形态及年龄将手术方式分为PTA组(56例)及PTAS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成功率、术后30 d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月MRS评分、术后6月mRS评分及术后1年责任血管再次卒中率。结果 在病变血管MORI分型C患者PTA组多于PTAS组;两组的其余基线特征无明显差异。PTA组与PTAS组的手术成功率(98.2%vs 100%),术后30 d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3.6%vs 2.7%)以及术后3月的良好预后率(92.7%vs 94.1%)、术后6月的良好预后率(94.5%vs 94.1%)、术后1年内手术血管再次卒中率(3.6%vs 2.9%)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病变血管MORI分型C中,PTA安全性明显高于PTAS;其余患者两组间在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效果及术后1年症状再狭窄率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血管内治疗 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 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朝上 陈剑伟 +1 位作者 黄艺生 杨利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29-43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PTAS)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的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54例老年LEAO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PTAS进行介...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PTAS)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的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54例老年LEAO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PTAS进行介入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流峰速、内径、血流量)、治疗前后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指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以及不同时间(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踝肱指数(ABI)。结果老年LEAO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44%(51/54)。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老年LEAO患者足背动脉的血流峰速明显降低,内径、血流量、MNCV、SNCV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LEAO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ABI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老年LEAO患者的ABI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AS治疗老年LEAO的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可改善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ABI,提高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老年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疗效
下载PDF
认知护理干预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林雪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5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83例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以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41例)与研究组(42例)。... 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83例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以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41例)与研究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认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认知功能、负面情绪、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干预后认知功能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女性患者实施认知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护理干预 动脉支架成形术 女性缺血性脑血管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四例
5
作者 史美燕 张贤军 +2 位作者 王宪伟 张勇 王乃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2-390,共9页
目的 报道4例经桡动脉入路行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缺血性卒中病例并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与结果 回顾分析2022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采用经桡动脉入路行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4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狭窄分别位于左颈... 目的 报道4例经桡动脉入路行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缺血性卒中病例并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与结果 回顾分析2022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采用经桡动脉入路行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4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狭窄分别位于左颈内动脉起始部、右椎动脉起始部、左椎动脉V4段、左椎动脉V4段与基底动脉起始部交界处,经桡动脉入路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顺利,术后狭窄均再通,术中及术后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经桡动脉入路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缺血性卒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动脉 动脉 血管成形术 支架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李铁男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8期141-144,共4页
目的 探究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每组各50例。对比两组间的神经... 目的 探究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每组各50例。对比两组间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变狭窄率、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治疗前病变狭窄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环境、躯体、心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患者采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模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到改善和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1例(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高灌注综合征、皮疹、头晕恶心9例(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使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到了改善,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疗效评估
下载PDF
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汪继辉 徐德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8期54-58,共5页
目的:探究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合并足坏疽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黄石市爱康医院介入科治疗的糖尿病下肢ASO合并足坏疽患者8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 目的:探究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合并足坏疽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黄石市爱康医院介入科治疗的糖尿病下肢ASO合并足坏疽患者8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及观察组(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各41例。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糖尿病Wagner分级、血管内径、血流量(髂动脉、股浅动脉)、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足Wagner分级0级、1级、2级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级、4级、5级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髂动脉、股浅动脉血管流量、血管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髂动脉、股浅动脉血管流量、血管内径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IL-6、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ASO合并足坏疽效果显著,可增大髂动脉、股浅动脉血管内径,增加血流量,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足坏疽
下载PDF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与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国兵 《哈尔滨医药》 2023年第4期21-23,共3页
目的 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采用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与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60例AS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PTA治疗,观察组采用PTA、血管支架植入术... 目的 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采用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与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60例AS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PTA治疗,观察组采用PTA、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踝/肱指数(ABI)、跛行距离、生活质量、并发症及靶病变血运重建率(TLR)。结果 观察组术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TL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RR、术后ABI及跛行距离、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O患者采用PTA或PTA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效果相当,但ASO患者采用PTA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可降低TLR,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治疗ASO一种更为有效的介入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血管支架植入术 靶病变血运重建率
下载PDF
机械取栓治疗对急性颈内动脉末端T形闭塞患者血管再通率和临床预后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陈华向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5期61-64,共4页
分析机械取栓治疗对急性颈内动脉末端T形闭塞患者血管再通率和临床预后的影响。选择黔南州人民医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40例急性颈内动脉末端T形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比对组(n=20,采取单纯支架取栓治疗)和试... 分析机械取栓治疗对急性颈内动脉末端T形闭塞患者血管再通率和临床预后的影响。选择黔南州人民医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40例急性颈内动脉末端T形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比对组(n=20,采取单纯支架取栓治疗)和试验组(n=20,采取支架联合中间导管抽吸取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穿刺到再通时间短于比对组(P<0.05);试验组出院时神经功能评分低于比对组(P<0.05);试验组患者血管再通率、90天良好预后率高于比对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低于比对组(P<0.05);试验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比对组(P<0.05)。研究发现,临床上针对急性颈内动脉末端T形闭塞患者采用支架联合中间导管抽吸取栓治疗,血管再通率高,患者的预后较好,神经功能损伤较低,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联合中间导管抽吸取栓 急性颈内动脉 末端T形闭塞 血管再通率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颈内动脉开口狭窄患者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段金海 徐书雯 +3 位作者 莫建伟 王硕 肖豪 向绍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42-1744,共3页
目的:评估老年症状性颈内动脉开口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远期疗效。方法:29例颈动脉开口狭窄患者接受了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手术治疗。结果:29例患者共置入支架29枚,技术成功率100%。平均随访24个月,其中2例在半年后行DSA... 目的:评估老年症状性颈内动脉开口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远期疗效。方法:29例颈动脉开口狭窄患者接受了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手术治疗。结果:29例患者共置入支架29枚,技术成功率100%。平均随访24个月,其中2例在半年后行DSA复查时出现再狭窄,狭窄率均小于50%。1例术后未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半年后出现严重再狭窄,再次行支架植入术,随访2年TIA未再复发。2例术后出现缺血性脑卒中,均为行囊后扩者,其中1例经治疗完全恢复,1例遗留右侧肢体无力,不能行走。所有患者未发生后循环缺血、死亡及心肌梗死。结论: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技术可行,预后较好,可作为其二级预防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症状性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局部脑灌注的变化 被引量:12
11
作者 赵小妹 刘永刚 赵静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局部脑灌注的变化。方法:中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40例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术中术后均以血管造影明确颈动脉狭窄的情况,术前及术后10 d行CT脑灌注成像,观察局部脑血流速度(r CBF...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局部脑灌注的变化。方法:中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40例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术中术后均以血管造影明确颈动脉狭窄的情况,术前及术后10 d行CT脑灌注成像,观察局部脑血流速度(r CBF)、局部脑血容积(r CBV)、平均通过时间(MTT)的变化。结果:4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颈内动脉狭窄腔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术后7 d内患者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均明显改善,颈动脉狭窄程度明显减轻。术前患侧r CBV、r CBF明显低于对侧,MTT较对侧时间长(t=4.12、11.35、3.81,均P<0.05);术后患侧r CBV、r CBF均明显高于术前,MTT低于术前(t=3.32、3.79、9.30,均P<0.05)。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采用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局部脑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 CT脑灌注成像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宫 卫飞 +1 位作者 刘娟 申林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ICA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5例颅外段IC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表现为头颈痛,12例出现短暂性脑缺血或者脑梗死表现(肢体偏瘫等),6例伴有Hor...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ICA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5例颅外段IC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表现为头颈痛,12例出现短暂性脑缺血或者脑梗死表现(肢体偏瘫等),6例伴有Horner综合征,1例以搏动性耳鸣、晕厥首发,2例无明显临床症状,颈部血管超声偶然发现。25例ICAD患者均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计算狭窄程度、经颅多普勒(TCD)测量血流速度以及观察患者临床表现,6个月后随访复查。结果 25例ICAD患者中24例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顺利完成,未出现内膜损伤、出血、栓塞等并发症,1例血管走形迂曲,放弃支架置入;DSA显示平均动脉狭窄程度由术前的(76.70±10.57)%降至术后(即刻)的(11.07±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D测量颈内动脉狭窄段收缩峰值流速(PSV)由术前平均(189.55±54.27)cm/s降至术后(1周)平均(88.41±17.06)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后复查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与术后即刻比较,23例未见新的狭窄形成,1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19例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4例部分缓解,1例复发,未出现梗死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颅外段ICAD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改善狭窄程度、血流状况以及临床症状,且近期复发率低,不良反应较少,但不适用于血管严重迂曲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颈内动脉夹层 脑缺血事件 血管迂曲
下载PDF
颈内动脉颅外段急性期脑梗死急诊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治疗疗效及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申龙俊 杨巍 张汉义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1期199-200,共2页
目的观察急诊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128例颈内动脉颅外段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86例,给予单纯动脉溶栓术治疗;治疗组患者42例,给予急诊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治... 目的观察急诊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128例颈内动脉颅外段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86例,给予单纯动脉溶栓术治疗;治疗组患者42例,给予急诊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100%(42/42),术后患者基本痊愈85.7%(36/42),术后30 d死亡1例;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80.2%(69/86),术后患者基本痊愈65.1%(66/86)。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颈内动脉颅外段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治疗中急诊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较单纯动脉溶栓术治疗能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症状,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研究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 单纯动脉溶栓术
下载PDF
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丽 刘东 赵爱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12期1451-1453,共3页
目的:总结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治愈率。方法:本组患者33例,均为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其中男25例,女8例。年龄38~82岁,平均63.57岁。临床上均有头痛、头晕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脑... 目的:总结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治愈率。方法:本组患者33例,均为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其中男25例,女8例。年龄38~82岁,平均63.57岁。临床上均有头痛、头晕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颈内动脉狭窄。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医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做好各种急救准备;术后遵医嘱正确完成各项治疗,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特别是要做好各种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中脑过度灌注3例,脑血管痉挛7例,术后低血压心动过缓1例,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效果好。结论:对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患者加强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能有效的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护理
下载PDF
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支架血管成形术后低血压的关系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林 周清安 +1 位作者 徐建银 杨利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1期31-32,共2页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管腔狭窄程度与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血压下降程度的关系.方法 观察2008-04-2013-03我院神经内科157例颈内动脉中到重度狭窄行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CAS)患者术中、术后发生低血压的情况,分析颈内动脉狭窄...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管腔狭窄程度与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血压下降程度的关系.方法 观察2008-04-2013-03我院神经内科157例颈内动脉中到重度狭窄行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CAS)患者术中、术后发生低血压的情况,分析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低血压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置入颈动脉支架157例患者,一过性低血压发生率51.6%(81/157),持续性低血压发生率9.6%(15/157),不同狭窄程度50%~70%组、>70%~90%组、>90%~99%,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75%、52.7%、30.6%,持续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1.4%、7.5%、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颈内动脉狭窄较重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较小,可能存在颈动脉窦敏感性下降,术前可根据患者影像学特点评估术中、术后低血压发生的危险性,对防止此并发症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低血压
下载PDF
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曾凡猛 方凯 《罕少疾病杂志》 2016年第5期6-7,10,共3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到2016年3月入院治疗的35例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重度狭窄组15例与中度狭窄组2...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到2016年3月入院治疗的35例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重度狭窄组15例与中度狭窄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再灌注损伤几率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重度狭窄组患者的再灌注损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再灌注损伤发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患者的年龄、合并疾病及狭窄程度。结论通过对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几率及其影响因素统计分析,患者年龄、合并疾病及狭窄程度等因素对于术后再灌注损伤几率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 再灌注损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超选择动脉溶栓并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的护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素梅 赵秀英 宋爱梅 《实用医技杂志》 2009年第8期662-663,共2页
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治疗脑梗死的新方法,并且在溶栓同时,可对血管残余狭窄行血管撑开并支架植入术,避免再次血栓形成。动脉内溶栓治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降低了致残率和病死率。由于该方法出现时间短,治疗和护理的... 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治疗脑梗死的新方法,并且在溶栓同时,可对血管残余狭窄行血管撑开并支架植入术,避免再次血栓形成。动脉内溶栓治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降低了致残率和病死率。由于该方法出现时间短,治疗和护理的经验不足,并且术后对患者的护理难度大、要求高,所以把我们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以期提高护理水平,协助改善疗效。我院2001年9月至2004年3月共完成107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其中12例患者经动脉内溶栓后发现受累血管存在重度狭窄,在溶栓术后同期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我们加强护理,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超选择动脉溶栓 颈内动脉系统 护理水平 动脉内接触性溶栓 急性 动脉内溶栓治疗 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高度狭窄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姚声涛 陈岚 +3 位作者 田斌 李慎茂 朱风水 凌锋 《贵州医药》 CAS 2003年第6期483-484,共2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颈内动脉狭窄≥80%的患者38例,全部均行全脑血管造影(CAG)、颈部超声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并采用3种不同支架治疗;6月后复查上述检查。结果 38例操作顺利,临...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颈内动脉狭窄≥80%的患者38例,全部均行全脑血管造影(CAG)、颈部超声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并采用3种不同支架治疗;6月后复查上述检查。结果 38例操作顺利,临床并发症少,3例(7.9%)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例(2.6%)发生脑栓塞,3例(7.9%)发生过度灌注综合征;所有病例影像学评价成功,TCD检查血流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33例(86.8%)临床症状完全消失,3例(7.9%)好转;6月后CAG显示仅2例(5.3%)发生血管再狭窄。结论 CAS技术治疗颈内动脉高度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52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华敏 王佳佳 +5 位作者 陈文亚 刘志清 马爱金 张金 许元丰 毛伦林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0-526,共7页
目的评估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患者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sI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重建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情况,... 目的评估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患者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sI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重建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IS)、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死亡和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52例sICAS患者共有55处病变,均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平均年龄为(62.94±9.04)岁。术前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为90%(80%,99%),狭窄长度为8(5,11)mm。采用的手术方式分别为球囊扩张式支架植入术(25例,27个病变)、自膨式支架植入术(19例,20个病变)、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8例,8个病变)。术后残余狭窄程度为10%(0,20%),较术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管重建成功率为94.23%(49/52),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85%(2/52)。临床随访12(12,18)个月,影像学随访10(6,12)个月,血管再狭窄发生率为7.69%(4/52),复发性IS发生率为1.92%(1/52),无患者死亡。结论个体化血管内治疗对sICAS安全、有效,其可提高血管重建成功率,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远期IS复发和再狭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支架植入
下载PDF
重度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视网膜血管密度观察
20
作者 姚晓喜 彭婧利 +2 位作者 刘茹 冯刚华 田涛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究重度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视网膜血管密度。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00例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诊治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支架成形... 目的探究重度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视网膜血管密度。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00例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诊治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支架成形术进行治疗,对对照组及研究组术前、术后7 d、术后3个月进行视网膜相干光层析血流成像术(OCTA)检测。结果与对照组右眼相比,狭窄对侧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黄斑区浅层血管密度、黄斑区血流灌注密度、视盘区血管密度、视盘区血流灌注密度降低,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增加(P>0.05),狭窄同侧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黄斑区浅层血管密度、黄斑区血流灌注密度、视盘区血管密度、视盘区血流灌注密度降低,FAZ面积增加(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术后3个月狭窄同侧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黄斑区浅层血管密度、黄斑区血流灌注密度、视盘区血管密度、视盘区血流灌注密度上升,FAZ面积减少(P<0.05);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3个月狭窄同侧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黄斑区浅层血管密度、黄斑区血流灌注密度、视盘区血管密度、视盘区血流灌注密度上升,FAZ面积减少(P<0.05)。结论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视网膜血管密度发生异常变化,经支架成形术治疗后患者视网膜血管密度恢复,表明支架成形术可使患者眼部血液循环及灌注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颈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视网膜血管密度 血流灌注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