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经颈胸部长段皮下隧道-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long subcutaneous jugular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LSJICC)在临床中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方法选取行LSJICC的患者146例作为试验组,行经周围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pe...目的探讨经颈胸部长段皮下隧道-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long subcutaneous jugular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LSJICC)在临床中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方法选取行LSJICC的患者146例作为试验组,行经周围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患者10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导管使用时间和导管相关感染、血栓性静脉炎、穿刺部位出血、导管移位、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导管使用时间>24个月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导管相关感染、血栓性静脉炎、导管移位、导管堵塞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JICC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路径,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延长了导管的留置时间,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方法。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评价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与新生儿PICC相...目的系统评价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与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相关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5月17日。双人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总样本量为4573例,其中共发生104例PICC相关性血栓。Meta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1.7%(95%置信区间:0.5%~3.6%)。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发表年份为2017—2021年的文献、经下肢静脉置管的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更高。结论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1.68%。经下肢静脉置管时,血栓的发生率更高,因此对于凝血功能障碍、血栓发生风险高的新生儿,应尽量避免选择经下肢静脉置管。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经颈胸部长段皮下隧道-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long subcutaneous jugular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LSJICC)在临床中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方法选取行LSJICC的患者146例作为试验组,行经周围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患者10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导管使用时间和导管相关感染、血栓性静脉炎、穿刺部位出血、导管移位、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导管使用时间>24个月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导管相关感染、血栓性静脉炎、导管移位、导管堵塞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JICC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路径,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延长了导管的留置时间,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方法。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与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相关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5月17日。双人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总样本量为4573例,其中共发生104例PICC相关性血栓。Meta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1.7%(95%置信区间:0.5%~3.6%)。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发表年份为2017—2021年的文献、经下肢静脉置管的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更高。结论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1.68%。经下肢静脉置管时,血栓的发生率更高,因此对于凝血功能障碍、血栓发生风险高的新生儿,应尽量避免选择经下肢静脉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