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例经颈静脉入路支架成形术治疗静脉窦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烨 邓秋霞 +1 位作者 靳航 颜秀丽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770-772,共3页
目的总结7例经颈静脉入路支架成形术治疗静脉窦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护理重点包括术前的安全护理、术中颅内静脉窦测压、颈静脉穿刺的护理配合;术后颈静脉穿刺点的观察与护理,以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等。结果通过围手术期精心护... 目的总结7例经颈静脉入路支架成形术治疗静脉窦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护理重点包括术前的安全护理、术中颅内静脉窦测压、颈静脉穿刺的护理配合;术后颈静脉穿刺点的观察与护理,以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等。结果通过围手术期精心护理,7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好转出院。结论行颈静脉穿刺保障术后重视穿刺点的观察和评估、防范术后并发症是病人顺利康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狭窄 经颈静脉入路支架成形术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肱动脉和股动脉穿刺入路支架成形术治疗单侧髂动脉慢性闭塞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周龙 梁思渊 +2 位作者 王涛 叶开创 陆信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比较左侧肱动脉和健侧股动脉穿刺入路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单侧髂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分别采用左侧肱动脉(A组)、健侧股动脉(B组)穿刺入路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133例、11... 目的比较左侧肱动脉和健侧股动脉穿刺入路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单侧髂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分别采用左侧肱动脉(A组)、健侧股动脉(B组)穿刺入路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133例、116例单侧髂动脉慢性闭塞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和随访结果。分别以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技术成功率和支架通畅率评估两种穿刺入路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A组、B组间性别、患肢、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ASC)-Ⅱ分型、Rutherford分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2.6%(30/133),显著高于B组(12.1%,14/116)(P=0.03),以穿刺点并发症最为明显,分别为17.3%(23/133)、6.9%(8/116)(P=0.02)。但A、B组间严重并发症(需要进一步干预、住院时间延长、输血、不可逆损伤、死亡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对7.8%,P=0.30)。A组初始技术成功率高于B组(88.7%对76.7%,P=0.02),但联合患侧股动脉穿刺逆向开通时分别为97.0%、97.4%(P=1.00)。A、B组间术后2年髂动脉支架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7.7%、86.7%,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2.1%、9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侧股动脉穿刺入路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单侧髂动脉慢性闭塞更安全,技术成功率虽较低于左侧肱动脉穿刺入路,但联合患侧股动脉穿刺可显著提高技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动脉闭塞 肱动脉 健侧股动脉 并发症 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弓上动脉内支架成形术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梁柯 黄志志 +1 位作者 李绍发 李登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施行弓上动脉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连续收治的325例弓上动脉闭塞/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需求分别予以经桡动脉入路(52例)、经股动脉入路(273例)弓上动脉内支架...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施行弓上动脉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连续收治的325例弓上动脉闭塞/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需求分别予以经桡动脉入路(52例)、经股动脉入路(273例)弓上动脉内支架成形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穿刺结果、手术结果、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持续时间≤30 min患者在桡动脉入路组占73.1%(38/52),股动脉入路组占43.2%(118/27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术后桡动脉入路组穿刺点出血8例、穿刺部位血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52),股动脉入路组穿刺点出血23例、穿刺部位血肿7例、穿刺部位疼痛1例、脑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7%(32/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6,P=0.266)。桡动脉入路组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和经股动脉入路弓上动脉内支架成形术临床治疗安全可靠、效果好,经桡动脉入路可作为经股动脉入路替代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上动脉 血管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经桡动脉 经股动脉
下载PDF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合并支架置入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比较
4
作者 王庆胜 柳东田 +5 位作者 张健 杨红梅 马利祥 方海滨 梁慧 苏庆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1-261,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合并症 支架 治疗 静脉溶栓
下载PDF
经颈静脉入路行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重度肺动脉瓣反流一例
5
作者 丁建东 徐荣丰 +6 位作者 张晓黎 丁秀霞 陆新健 陆启同 赵振 章晓国 马根山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759-763,共5页
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常涉及右室流出道(RVOT)功能障碍。外科跨瓣环RVOT补片加宽术可导致肺动脉瓣狭窄或反流,进而导致右心功能障碍、心律失常。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TPVR)可治疗RVOT功能障碍。Venus P-Valve作为中国及欧洲首个获批... 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常涉及右室流出道(RVOT)功能障碍。外科跨瓣环RVOT补片加宽术可导致肺动脉瓣狭窄或反流,进而导致右心功能障碍、心律失常。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TPVR)可治疗RVOT功能障碍。Venus P-Valve作为中国及欧洲首个获批上市的自膨胀式TPVR产品,更适合中国人群的疾病特征。股静脉为常用入路,但在下腔静脉闭塞或髂股静脉弯曲/阻塞时,难以经股静脉入路,手术难度增大。作者报告国内首例经颈静脉入路的Venus P-Valve治疗病例(由于下腔静脉变异,直接延续奇静脉汇到上腔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 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 肺动脉瓣反流 重度
下载PDF
布加氏综合征下腔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成形术(附21例报告)
6
作者 胡元清 靖立新 +1 位作者 姜秀杰 赵春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613-613,共1页
目的 探讨布加氏综合征下腔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成形术的临床价值。收集分析我院 1994年以来经治的 2 1例资料完整病例。方法 经股静脉和 /或颈静脉穿刺插管进入下腔静脉 ,对狭窄处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结果 该方法治疗布加... 目的 探讨布加氏综合征下腔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成形术的临床价值。收集分析我院 1994年以来经治的 2 1例资料完整病例。方法 经股静脉和 /或颈静脉穿刺插管进入下腔静脉 ,对狭窄处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结果 该方法治疗布加氏综合征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氏综合征 球囊扩张 支架 成形术 下腔静脉 治疗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治疗尿毒症患者中心静脉狭窄/闭塞2例
7
作者 胡晓松 黄小妹 +2 位作者 何涛 何成年 陈文莉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4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患者1:女,54岁。血液透析5年余。1年前原左前臂内瘘闭合后行左前臂内瘘吻合术,术后左上肢进行性肿胀,透析中静脉压过高,2011年6月来我院就诊。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尿毒症患者 支架治疗 静脉狭窄 闭塞 血液透析 内瘘吻合术 前臂内瘘
下载PDF
枕下经颈-颈静脉突入路切除颈静脉孔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西西 何科君 +7 位作者 徐小平 夏昕 赵坤 谢宝树 杨佳 杨李轩 黄正松 张弩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54-258,共5页
目的探讨枕下经颈-颈静脉突入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4月—2019年5月,行枕下经颈-颈静脉突入路手术治疗的13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影像学... 目的探讨枕下经颈-颈静脉突入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4月—2019年5月,行枕下经颈-颈静脉突入路手术治疗的13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影像学检查、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和预后。结果本组患者中,11例患者达到肿瘤全切除,2例患者次全切除。术后,7例患者症状缓解;3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5例患者出现后组颅神经麻痹症状加重,其中3例患者行气管切开;1例患者发生脑梗死。结论枕下经颈-颈静脉突入路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的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下经颈-颈静脉 静脉孔肿瘤 远外侧
下载PDF
经颈后肌间隙入路与正中入路行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脊髓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秦超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3期356-358,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颈后肌间隙入路椎板成形术与正中入路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脊髓病(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7月~2016年5月治疗的66例M-CSM患者进行研究,其中36例行经颈后... 目的对比分析经颈后肌间隙入路椎板成形术与正中入路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脊髓病(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7月~2016年5月治疗的66例M-CSM患者进行研究,其中36例行经颈后肌间隙入路椎板成形术(观察组),30例行颈后正中入路椎板成形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失血量明显增加,但轴性症状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13.89% vs 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JOA评分、VAS评分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术后JOA评分改善速度更明显(P<0.05)。两组术后3、12个月的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术后12个月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维持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颈后肌间隙入路与正中入路行椎板成形术治疗M-CSM的临床效果相当,但前者并发症更少,且更有利于长期维持理想的颈椎曲度及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后肌间隙 正中 椎板成形术 多节段颈椎脊髓病
下载PDF
经腘动脉入路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股浅动脉长段硬化性闭塞症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海华 贾玉柱 +1 位作者 张玲芳 曹玉林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35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腘动脉入路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股浅动脉长段硬化性闭塞症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因股浅动脉及腘动脉近端完全闭塞接受经腘动脉入路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并选择同期24例因相似病变行... 目的探讨经腘动脉入路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股浅动脉长段硬化性闭塞症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因股浅动脉及腘动脉近端完全闭塞接受经腘动脉入路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并选择同期24例因相似病变行常规入路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成功的患者与之相对照,两组TASC II分类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比较两组技术成功率、临床疗效、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技术即时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初次通畅率为94.7%(16/17);12个月时初次通畅率为76.5%(13/17),再次通畅率100%。并发症(3例,17.6%)主要有腘动脉穿刺点假性动脉瘤,股动脉穿刺点出血,肢体远端动脉急性栓塞,根据情况给予了相应处理。ABI指数从术前的(0.43±0.23)上升至(0.89±0.26)(出院前),6个月(0.86±0.25)及12个月(0.81±0.23)时保持改善状态(P<0.01)。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初次通畅率为91.7%(22/24)1;2个月时初次通畅率为75.0%(18/24),再次通畅率100%。并发症2例(8.3%),均为术后当晚股动脉穿刺点出血,重新加压包扎处理。ABI指数从术前的(0.55±0.31)上升至(0.90±0.23)(出院前),6个月(0.88±0.21)及12个月(0.85±0.26)时保持改善状态(P<0.01)。两组间术后通畅率、ABI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长段股浅动脉/腘动脉近端闭塞性病变,在腔内顺行开通失败的情况下运用经腘动脉入路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浅动脉 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成形术 支架 逆行 腘动脉 并发症
下载PDF
两种入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或闭塞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浩 刘娟 刘运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9年第7期488-492,共5页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桡动脉远心端入路以及头静脉近心端逆血流入路2种不同的穿刺方式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或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和成都市第一人...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桡动脉远心端入路以及头静脉近心端逆血流入路2种不同的穿刺方式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或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和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拟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tu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的AVF狭窄或闭塞患者63例。在治疗过程中,按分配床位单、双数,将患者分为2组,采取不同的穿刺入路方式,即超声引导下经桡动脉远心端入路(动脉组)和头静脉近心端逆血流入路(静脉组)对患者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一年内的一期通畅率。结果动脉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1.88%)高于静脉组(9.68%),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组导丝通过率(100.00%)与静脉组(83.87%)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组患者PTA术后第3、6、9、12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100.00%、83.87%、77.42%、70.97%,静脉组分别为100.00%、80.77%、76.92%、73.07%,两组间一期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桡动脉远心端穿刺入路治疗AVF狭窄或者闭塞的导丝通过率高,术后通畅率尚可,可作为PTA治疗AVF狭窄或闭塞的重要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静脉内瘘失功
下载PDF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支架成形术的护理
12
作者 谢玉兰 叶林娇 +1 位作者 肖美萍 叶波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975-975,共1页
关键词 静脉压迫综合征 支架成形术 护理 静脉 疗效满意
下载PDF
经肱动脉入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或血栓形成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良柱 傅麒宁 +2 位作者 赵霞 朱嵬 刘杨东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347-350,共4页
目的:观察经肱动脉入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或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经肱动脉入路对AVF狭窄或血栓形成的患者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 目的:观察经肱动脉入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或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经肱动脉入路对AVF狭窄或血栓形成的患者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tu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的病例行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手术成功率、并发症、随访一年内的通畅率。结果:30例患者在1年内共行介入手术38例次,其中3例在解剖肱动脉后直视下穿刺,手术成功率100%,患者术后第2 d均成功使用该内瘘透析,其中1例患者发生假性动脉瘤,发生率3.3%,随访期间第3、6、9、12月一期通畅率100.0%、90.0%、83.3%、73.3%,辅助一期通畅率100.0%、100.0%、96.7%、93.3%。结论 :肱动脉穿刺顺行入路对内瘘吻合口及其附近的狭窄或者血栓形成的AVF通过率高,术后通畅率可,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是通路腔内治疗的重要入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动脉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静脉内瘘失功能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金宝 刘伟波 +2 位作者 蒋本武 黄大成 邓政豪 《甘肃医药》 2023年第4期326-328,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闭塞的疗效、安全性及随访12个月的内瘘通畅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介入科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的AVF闭塞患者96例,根据穿刺入路不同分为动脉组(经桡动脉远心端入...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闭塞的疗效、安全性及随访12个月的内瘘通畅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介入科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的AVF闭塞患者96例,根据穿刺入路不同分为动脉组(经桡动脉远心端入路)和静脉组(头静脉近心端逆血流入路),记录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射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两组患者术后第3、6、9、12个月的通畅率。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动脉组射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优于静脉组(P<0.05)。两组间一期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远心端入路治疗AVF闭塞射线暴露时间短,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且在术后的持续随访中有较好的远期畅通性,可作为AVF失功介入治疗时的一个重要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自体动静脉内瘘 闭塞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AVF失功
下载PDF
PTA联合不同支架置入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管通畅情况的影响
15
作者 郭烁 任莉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1期3099-3102,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不同支架置入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CVS)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管通畅情况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收治的60例CVS的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 目的比较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不同支架置入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CVS)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管通畅情况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收治的60例CVS的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患者给予PTA联合裸支架置入治疗,B组患者给予PTA联合覆膜支架置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再狭窄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的血液透析流量和血管通畅情况。结果A组和B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93.33%vs 100.00%)、临床有效率(90.00%vs 96.67%)及支架置入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的血液透析流量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B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的血液透析流量分别为(271.20±72.45)mL/min、(253.24±65.77)mL/min、(231.76±52.89)mL/min,明显高于A组的(225.15±80.93)mL/min、(212.32±76.52)mL/min、(200.38±60.43)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血管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9个月、1年的血管通畅率分别为83.33%、76.67%,明显高于A组的60.00%、5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术后1年再狭窄率为10.00%,明显低于A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A联合裸支架或覆膜支架置入治疗血液透析患者CVS均具有显著疗效,且PTA联合覆膜支架置入更有助于提高患者血液透析流量及血管通畅率,减少再狭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狭窄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 疗效 血管通畅
下载PDF
经皮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1例布加氏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16
作者 徐菁 杨志芳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8年第6期1590-1591,共2页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 布加氏综合征 支架治疗 经皮球囊扩张 护理报告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下腔静脉狭窄 外科手术治疗
下载PDF
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17
作者 陈智年 闫东红 +3 位作者 徐兵 李凤臣 韩玲 陈学明 《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 2008年第19期13-14,10,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下腔静脉球囊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病例136例,其中男64例,女72例,其中肝静脉阻塞4例,余均为下腔静脉阻塞或狭窄,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腔静脉及肝静脉造影等检查证实,并进行经皮下腔静...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下腔静脉球囊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病例136例,其中男64例,女72例,其中肝静脉阻塞4例,余均为下腔静脉阻塞或狭窄,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腔静脉及肝静脉造影等检查证实,并进行经皮下腔静脉球囊成形(PTA)、支架植入术(EMS)治疗。所有患者随访1至120个月。结果扩张前静脉狭窄段内径0~6mm(平均3mm),肝静脉内径0~2mm;扩张并放血管支架后,腔静脉、肝静脉内径分别为18~20mm和7~8mm,扩张前下腔静脉至右心房压力差为18~35cmH2O(1.7~3.43kPa),平均20.3CmH2O(1.99kPa),扩张后压力差消失,134例手术顺利,2例失败。术后118例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22例明显改善,4例肝静脉阻塞病人,2例主要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2例未见明显。125例患者在随访期间血管内支架形态良好,支架内血流通畅。4例肝静脉阻塞在术后半月、2、5、6个月发生再阻塞转为手术治疗,5例下腔静脉阻塞可狭窄术后于6、17、36、96、98个月发生再阻塞转为手术治疗。结论经皮下腔静脉球囊成形、支架植入术是非长段阻塞型布加综合征良好治疗方法,但经皮下腔静脉球囊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肝静脉疗效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经皮下腔静脉球囊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
下载PDF
经皮上腔静脉成形术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18
作者 赵盈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508-508,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成形术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经皮 护理体会 侧支循环 锁骨下静脉 静脉穿刺 症候群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恋 高峰 +4 位作者 莫大鹏 宋立刚 孙萱 徐晓彤 缪中荣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99-902,共4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后循环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经桡动脉途径对16例内科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成形术...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后循环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经桡动脉途径对16例内科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成形术,观察其手术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16例患者中,椎动脉v4段和基底动脉置入Apollo支架9枚,Winspan支架系统7枚,椎动脉开口置入球囊扩张式支架1枚。术后即刻造影,残余狭窄率均〈20%,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未发生动脉夹层、支架内血栓形成、颅内出血等并发症。与术前比较,术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狭窄率从术前的(82.3±6.3)%下降至术后的(5.1±6.0)%。术后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未增加。术后随访5—14(8.9±2.5)个月,15例患者(93.8%)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或消失。2例支架内轻度再狭窄,无临床症状;1例(6.2%)再发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复查发现支架内重度再狭窄,再次行支架内球囊扩张术。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 基底动脉狭窄 支架 血管成形术 桡动脉
原文传递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预防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黄忍 余朝文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4期3123-3127,共5页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是一组伴随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后的慢性并发症。对DVT的预防与治疗在阻止PTS进展方面至关重要。随着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发展,髂股静脉病变段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技术在改善PTS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显著...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是一组伴随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后的慢性并发症。对DVT的预防与治疗在阻止PTS进展方面至关重要。随着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发展,髂股静脉病变段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技术在改善PTS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显著,正逐步成为临床一线治疗。通过阅读近年来国内外关于PTS治疗的报告,现对PTS的预防及其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后综合征 慢性静脉阻塞 球囊扩张成形术 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