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1
作者 张建平 吴日乐 包金岗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中等量基底节区HICH病人92例,最终符合纳入标准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显微镜下经颞部入路治...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中等量基底节区HICH病人92例,最终符合纳入标准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显微镜下经颞部入路治疗,内镜治疗组46例,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血肿清除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卒中量表(C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60天短期预后以及并发症。结果 内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为(63.16±13.59)ml、手术时间为(84.59±13.22)分钟、血肿清除率为(96.87±1.60)%,对照组分别为(89.26±13.65)ml、(113.26±23.60)分钟、(94.71±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NIHSS、CSS评分降低,ADL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内镜治疗组NIHSS为(18.71±2.31)分、CSS(10.19±2.46)分、ADL(63.58±6.66)分,对照组分别为(23.16±2.15)分、(15.21±2.31)分和(59.97±6.9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治疗组预后优良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68.18%(P<0.05);内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对照组为11.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HICH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安全性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经额锁孔入路 中等量 基底节 高血压性脑出血
下载PDF
经额锁孔血肿清除术与双侧侧脑室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姗姗 刘冰 张盼盼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24期122-123,共2页
目的:比较经额锁孔血肿清除术与双侧侧脑室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以双侧侧脑室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组以经额锁孔... 目的:比较经额锁孔血肿清除术与双侧侧脑室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以双侧侧脑室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组以经额锁孔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相关指标、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颅内感染率、脑积水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留置引流管、意识恢复及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OS评分等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侧侧脑室钻孔引流术相比,经额锁孔血肿清除术式治疗脑室出血疗效更突出,预后理想,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经额锁孔血肿清除术 双侧侧脑室钻孔引流术
下载PDF
经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及自制透明鞘管辅助下微创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方水桥 徐力 +2 位作者 郑一科 戚进聪 陈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5期95-96,共2页
目的观察经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及自制透明鞘管辅助下微创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的患者均行经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及自制透明鞘管辅助下微创治疗术,观察患者术后的脑血肿清除量以及近期、远期疗效。... 目的观察经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及自制透明鞘管辅助下微创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的患者均行经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及自制透明鞘管辅助下微创治疗术,观察患者术后的脑血肿清除量以及近期、远期疗效。结果 67例患者术后24 h行头CT检查,51例患者血肿完全清除,12例患者血肿残留量<10 ml,4例患者血肿残留量≥10 ml。总有效率为92.54%。随访患者12个月,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分级为Ⅰ级患者20例(30.30%),良好率为80.30%。结论使用经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及自制透明鞘管辅助下微创治疗术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额锁孔入路 神经内镜 基底节区脑出血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与显微镜下经颞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杜战锋 高亚东 张冰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866-867,共2页
目的探究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与显微镜下经颞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参照组(显微镜下经颞锁孔入路手术)和试验组(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手术)各53例,对干预效... 目的探究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与显微镜下经颞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参照组(显微镜下经颞锁孔入路手术)和试验组(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手术)各53例,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试验组失血量、手术时长与参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血肿清除、脑脊液恢复、置管引流、住院时长上均短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术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指标均低于参照组(P<0.05),术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在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时,疗效确切,可清除血肿,缩短住院天数,促进炎性反应消失,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预后,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脑出血 神经内镜 经颞锁孔入路 经额锁孔入路
下载PDF
经额锁孔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术后脑积水发生率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汤军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究对脑室出血患者施行经额锁孔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术后脑积水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借助信封随机法将2018年5月-2019年12月本院78例脑室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施行钻颅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观察组(39例,施行经额锁孔血肿... 目的:探究对脑室出血患者施行经额锁孔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术后脑积水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借助信封随机法将2018年5月-2019年12月本院78例脑室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施行钻颅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观察组(39例,施行经额锁孔血肿清除术治疗)。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发症发生率、预后评分及术后脑积水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发现,观察组预后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术后3 d及术后1周CRP、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7.95%)及术后脑积水发生率(10.26%)均较对照组(38.46%、33.33%)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室出血患者施行经额锁孔血肿清除术治疗更有助于缩短引流时间,且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经额锁孔血肿清除术 钻颅脑室外引流术 脑积水 并发症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术与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并脑室铸型的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家清 《实用医药杂志》 2021年第5期410-412,421,共4页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与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并脑室铸型的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2020年3月诊治的68例脑室出血并脑室铸型患者分为2组,A组给予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B组给予脑室外引流术,对2组手术...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与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并脑室铸型的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2020年3月诊治的68例脑室出血并脑室铸型患者分为2组,A组给予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B组给予脑室外引流术,对2组手术效果、炎症指标、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A组术后残余血量低于B组,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于B组,出院当日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高于B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dCRP、TNF-α较B组明显降低;A组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发生率分别为5.88%、2.94%,较B组23.53%、17.6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并脑室铸型较脑室外引流术效果更显著,能明显降低炎症反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术 经额锁孔 脑室血肿清除术 脑室出血 脑室铸型
下载PDF
经额锁孔入路手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7
作者 李庆阳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4期152-155,共4页
目的:经额锁孔入路手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92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46)。对照组进行钻颅脑室外引流手术... 目的:经额锁孔入路手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92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46)。对照组进行钻颅脑室外引流手术治疗,研究组进行经额锁孔入路手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血肿清除率、脑血流动力学、炎性介质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肿清除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Vm及PI值高(P<0.05),RI值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TNF-α及CRP水平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NSE水平低,BDNF水平高(P<0.05)。结论:与传统引流手术相比而言,经额锁孔入路手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患者效果更显著,可以有效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炎性介质因子水平,减轻神经缺损程度,改善脑部血流动力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室出血 经额锁孔入路手术 临床疗效 脑血流动力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术与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并脑室铸型的效果对比分析
8
作者 魏涛华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第5期79-80,共2页
目的对比脑室外引流术与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并脑室铸型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5月昌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脑室出血并脑室铸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应用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研究组41例... 目的对比脑室外引流术与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并脑室铸型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5月昌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脑室出血并脑室铸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应用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研究组41例应用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残余血量、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前与出血时NIHS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残余血量较对照组更低(P<0.01),置管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1)。出院时,研究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相较于脑室外引流术,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并脑室铸型疗效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术 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 脑室出血 脑室铸型
下载PDF
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郭放 杨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9期73-74,共2页
目的分析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鞍区颅咽管瘤患者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13例患者肿瘤全切除,2例患者次全切除。视力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3例尿崩症患者经利尿剂后好转;... 目的分析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鞍区颅咽管瘤患者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13例患者肿瘤全切除,2例患者次全切除。视力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3例尿崩症患者经利尿剂后好转;2例皮下积液患者经加压包扎后愈合。结论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可有效切除鞍区颅咽管瘤,充分暴露鞍区病变部位,利于全切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额外侧锁孔入路 鞍区颅咽管瘤 应用价值
下载PDF
额外侧锁孔入路低分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夹闭术中分支动脉的保护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洪伟 张东 +1 位作者 顾艳 李爱民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95-800,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额外侧锁孔入路行低分级颈内动脉交通段(C7段)动脉瘤夹闭手术时对分支动脉保护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经额外侧锁孔入路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的52例Hunt-Hess... 目的探讨经额外侧锁孔入路行低分级颈内动脉交通段(C7段)动脉瘤夹闭手术时对分支动脉保护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经额外侧锁孔入路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的52例Hunt-Hess分级Ⅰ~Ⅲ级颈内动脉C7段动脉瘤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后交通动脉瘤45例、脉络膜前动脉瘤6例、后交通动脉瘤合并脉络膜前动脉瘤1例。术中仔细明确分支动脉起始部与瘤颈的关系,并在颈内动脉第Ⅱ、Ⅲ及Ⅴ间隙探查分支动脉走形及其与瘤体的关系,必要时辅助以吲哚菁绿荧光造影;选择适合动脉瘤夹或行动脉瘤夹组合夹闭动脉瘤;夹闭完成后行镜下或内镜探查、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对分支动脉误夹或狭窄者予以重新夹闭。结果术中有6例患者的分支动脉误夹(后交通动脉4例、脉络膜前动脉1例、颈内动脉分叉部穿支动脉1例),予以调整或更换动脉瘤夹后重新夹闭。52例患者的动脉瘤均成功夹闭。术后24 h内头颅CT复查示分支动脉供血区局灶性脑梗死5例,其中3例伴对侧肢体肌力下降(分别为4级、3级和1级),予药物及神经康复治疗;余47例一般情况好、无特殊。术后随访9~12个月,3例对侧肢体肌力下降患者的肌力分别恢复至5级、4级和2级;所有患者的动脉瘤均无残留或复发,末次随访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47例、4分3例、3分1例、2分1例。结论在经额外侧锁孔入路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低分级颈内动脉C7段动脉瘤术中,采用多种保护方式积极防止分支动脉的损伤,可有效降低术后脑梗死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额外侧锁孔入路 颈内动脉交通段 分支动脉 后交通动脉瘤 脉络膜前动脉瘤 夹闭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